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朱言文史history

    提到張居正,我想給您推薦一本書,是一本已經非常大眾化的史學著作《萬曆十五年》。黃仁宇先生在這本書裡有專門一章叫做“世間已無張居正”。關於萬曆皇帝在親政之後,張居正死後,為何會對老師張先生瘋狂清算,愚以為原因有如下幾點:

    第一,受騙的感覺。張居正、大伴馮保,當然包括萬曆皇帝的母親,對幼年時代的萬曆皇帝執行的是儒家道德理想主義的教育模式,按照古聖先王的道德標準在要求萬曆皇帝。幼小的萬曆皇帝對元輔張先生是非常尊重,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猶如劉禪之於諸葛亮。張居正本人是個傑出的政治家,但從私德而論,他並非君子。譬如,抗倭名將戚繼光就經常給張居正送美女和春藥。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這才發現一直要求他勤儉為君的張先生其實是個驕奢淫逸的人,這自然會讓萬曆覺得被騙了。不要忽略心理因素在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心理史學一直是史學研究的重要領域。

    第二,樹立權威的需要。西方神話有俄底浦斯的戀母殺父故事,其實殺父是一種象徵,是否定父權的意思。張居正可以說是萬曆初年的無冕之王,事實上的執政者。張居正死後,大明王朝的治權才真正屬於萬曆皇帝。打倒張居正,事實就是萬曆皇帝樹立自己乾綱獨斷地位的過程。很多帝王在執政之後都會對原有權力結構進行重組,這是建立新秩序的必要步驟。“功臣不可為”,權臣亦不可為。張居正在成為大明帝國權臣的時候,就應該想到這個結局。

  • 2 # 鄧海春

    張居正的去世令大多數人感到突然,感到遺憾,畢竟他才只有58歲。他在有生之年,基本實現了作為一個偉大政治家的抱負。在蒼天賦予他那天時、地利、人和的交叉點上,他釐剔官弊,推行改革,終於使已經衰落的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制定的治國成憲,在萬曆初年又煥發了生機,並做出了“海內肅清、四夷讋服。太倉粟可支數年,同寺積金四百餘萬”的輝煌業績。

    張居正自己早有預料

    當然,就在他初步完成了這輝煌事業,並使自已躋身於中國歷史的名相之列,因而有可能名傳千古之時,也必然地受到當時舊勢力的攻擊和誹謗,甚至受到身家性命朝不保夕的威脅。對於這些,張居正生前早有感知和思想準備。多少年後,我們從他給河漕按院林之源的信中可以看到:“孤數年以來,所結怨於天下者不少矣!憸夫惡黨,顯排陰嗾,何嘗一日忘於孤哉!”

    對於這些攻擊和誹謗,雖然他當時表示無所畏懼:“念己忘家殉國遑恤其他!雖機阱滿前,眾鏃攢體,孤不畏也!”但時間一久,對自己的前途也未免有些擔憂,因此,在萬曆八年(1580)以後,便屢屢上疏堅退。但由於李太后和萬曆皇帝本人的挽留,以及由他自己所造成的長期獨自當國的政治局面,要想中途隱退是根本辦不到的,而越是不能隱退,心中就越發焦慮不安,憂鬱不止。萬曆九年(1581),他在給已退休的前首輔徐階寫信時,又進一步談到了這種進退維谷、騎虎難下的局面。他說:“正膺重任九年於茲,恆恐不得保首領以辱國家。乞不肖之身,歸伏隴畝,以明進退之節。自是羈紲愈堅,憂危愈重矣!”

    果然不出所料,張居正離世,張氏舉家的厄運由此開始。

    舉家罹難

    萬曆十年(1582)十月,也就是張居正死後僅三個多月的時間,那些代表舊勢力的“憸夫惡黨”,便開始向張居正反攻倒算了。

    1.攻擊馮保 火力偵察

    當張居正生前的反對派,山東道監察御史江東之、江西道御史李植,從左右太監口中得知,張居正在病故以後,萬曆特別厭惡馮保的訊息後,便決定先從馮保身上下手,然後再看萬曆的態度。為了慎重起見,首先由江東之上疏彈劾馮保的親信徐爵,結果徐爵很快就被逮入獄論死。這樣,萬曆痛惡馮保的態度得到了證實。於是,在萬曆十年(1582)十二月壬辰(初八日)再由李植出面,上疏彈劾馮保12大罪狀。萬曆覽奏之後,果然大喜說:“吾待此疏久矣!”立降馮保到南京閒住。

    司禮監太監張誠和張鯨見馮保勢危,也乘機在神宗面前攻擊馮保,說馮保家資富饒勝過皇上。這一誘惑,馬上撩起了萬曆的好奇之心,立即下令逮捕馮保及其侄子馮邦寧等人,並籍其家,結果抄得金銀一百餘萬兩,珍珠寶玩無以數計。從此,萬曆始嚐到了抄家的甜頭。到了萬曆十一年(1583)一月,這個歷侍三朝,大體上還能保持名節的馮保和他的侄子馮邦寧便瘐死於獄中。

    2.打倒張居正 不遺餘力

    這些“憸夫惡黨”沒費多大氣力就將馮保參倒,並將張居正臨終之前所推薦的潘晟、梁夢龍、王篆等人逐個逼退。這樣,萬曆對張居正的態度便不偵自知了。於是,他們也照用攻擊馮保的辦法來對付張居正。

    即先由吏科給事中陳興郊上疏彈劾張居正的家奴遊七(遊守禮),結果遊七很快被逮入獄。陝西道御史楊四知,趁機上疏彈劾張居正欺君蔽主,奢僭侈專、招權樹黨等14大罪。萬曆覽奏以後,馬上諭旨說:“居正不思盡忠報國,顧怙寵行私,殊負恩眷。”但此時還算沒有完全忘記張居正的功勞,“念系皇考付託,侍朕沖齡,有十年輔理之功。姑不問,以全終始”,並諭令廷臣:各省修職業,對張居正,不必再追論往事。

    如果廷臣真的能夠按照萬曆的諭旨行事,那麼張居正還可能做到“以全終始”。但這些“憸夫惡黨”’既以得勢,對張居正的攻擊豈能就此罷休?到了萬曆十一年(1583)三月,大禮寺將遊七等人屈招汙指張居正的獄辭呈上以後,萬曆覽閱大怒,諭令追奪張居正贈官,兒子除名,遊七等人論死,其餘人遠戍。同年八月,再追奪張居正諡號。到了此時,以前加封於張居正的張太師、張文忠等尊稱全部沒人再提了,就只剩下一個普普通通的張居正而已。

    這還不算完結,到了萬曆十二年(1584)四月乙卯(初九日),遼莊王次妃王氏,又進一步上疏鳴冤,說張居正陷害親王,強佔遼府祖業,並造謠說,遼府萬計金寶,盡入張居正家中。萬曆一見“萬計金寶”的訟詞,好奇嗜利之心頓起,遂產生了沒收其家產的慾望。

    然而,更令萬曆憤怒的事還在被繼續揭露出來。由於張居正回家奔喪時,戚繼光曾派了一隊鳥銃作為衛士助威。於是,有人便借題發揮告發張居正有謀反之心,而總兵戚繼光就是他謀大逆的後盾。為了證實這個推論的確信無疑,告發者還舉出兩件事作為佐證。一是有一次應天府鄉試,試官出的題目是“舜亦以命禹”。也就是說,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即皇帝應該像舜那樣禪位於德才兼備的張居正。這居心險惡的題目,是為張篡位作輿論準備。二是張居正曾在有人奉承他有“人主之風”時,竟含笑不語。張居正的野心,在他回家奔喪時,所帶的戚繼光的鳥銃手大顯威風中亦可看出……

    正在這刀光劍影、張氏家族性命難保的緊要關頭,前首輔高拱的《病榻遺言》傳到了萬曆的手中。這本小冊子的傳來,尤如一把利劍深深地刺痛了萬曆皇帝的心,並使他對張太師的回憶,連勉強保留下來的一部分敬愛和憐憫也化為烏有。他發現,他和他的母后曾誤信張居正的所作所為是出於保障皇位的穩定,而現在看來,張居正不過是出於卑鄙的動機而賣友求榮,純粹是一個玩弄陰謀與權術的小人。他憶起了張居正與母親、馮保合夥,逼他向群臣下“罪己詔”的尷尬場面;憶起了張居正當著群臣之面,大聲喝斥“當讀作勃”而讓自己無地自容的痛苦的求學歷程……既然如此,就無什麼情誼和憐憫可言,籍沒家產也是理所當然。於是,萬曆皇帝立即諭令司禮監太監張誠、刑部右侍郎邱橓、錦衣衛指揮賈應魁,赴江陵籍沒張居正家產,並查抄其在京寓所。

    3.慘烈抄家

    萬曆十二年(1584)四月二十一日,籍沒張居正家產的諭旨傳至荊州。荊州知府和江陵知縣為了搶頭功,親自到張府封門,將張宅內的男女老少全部關進空房,不供食水,不許走動。直到五月五日,張誠等人才到達江陵,待開啟房門一看,已餓死十餘人。張誠等置死人於不顧,馬上命令吏卒抄掠財物,經過搜查拷問和挖地撬石之後,共搜出黃金一萬餘兩,白銀十萬餘兩。五月七日,開始審訊張居正的嫡子張敬修,對其黑巾蒙首,嚴施酷刑。五月十日,又將全部家人一一隔離,分別拷打審問。審訊當中,懾以非刑,悲慘之狀目不忍睹,悽哭之聲令人肝腸寸斷。張敬修不堪忍受殘酷折磨,懸樑自盡。張居正三子張懋修投井未死,絕食不亡,幸保一命。

    抄家之後,張敬修自縊,張宅餓死十餘口的訊息傳至京都以後,引起滿朝大譁。由於內閣重臣申時行、左都御史趙錦的懇求,萬曆皇帝才允許給張居正家留空宅一所,田地十頃,用以贍養張的老母。

    “張居正事件”的突發,使朝野上下頓時變得烏煙瘴氣,混亂不堪。

    各色官場人物懷揣各自的目的,相互懷疑和攻擊,排擠與陷害,一時出現了“群指為躍冶,合喙以攻之。大臣與小臣水火矣。又有奔走權門,甘心吠堯者,小臣復與小臣水火矣”的混亂局面。在查抄張府的過程中,刑部尚書潘季馴等人曾在奏疏中提及張府餓死多人,對於這一情節,萬曆皇帝極為不快,下詔命司禮太監張誠查明。作為此次抄家的主管太監,自然不敢如實稟報,便回奏稱:“只二人”’迴避了餓死多少人這一事實。

    這時,江西道御史李植以獨特的政治敏感與嗅覺,上疏彈劾潘季馴,說潘季馴“無中生有,欺皇上於今日矣”。於是,潘季馴很快被降旨革職為民。而李植以及先前彈劾張居正有功的江東之、羊可立三人,以“盡忠言事,揭發大奸有功”的名義,分別晉升為太僕寺少卿、光祿寺少卿和尚寶司少卿。這三個以整人發跡的政治暴發戶驟然成了萬曆皇帝心中的紅人。而抄家有功的張誠很快升為司禮監掌印太監,併兼管東廠及內官監,取代了當年炙手可熱的人物——馮保。

    “張居正事件”既然已經至此,作為萬曆皇帝自然無法後退,對這一切措施和結果,他必須向天下臣民作出交代。

    如果說張居正謀逆篡位,一則缺乏證據,二則對皇室也無裨益。在抄家四個月之後,萬曆皇帝正式對張居正宣佈了總結性的罪狀:“誣衊親藩、侵奪王府墳地、鉗制言官、蔽塞朕聰……專政擅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本當斬棺戮屍,念勤勞有年,姑免盡法。”

    上圖李贄

    張居正患病的時候,北京的部、院及大部分省、府,都為他建齋祈禱,保佑他平安。讚揚之聲充滿朝廷內外,很少有人指責他的缺點。待他病故,萬曆追論他的罪過以後,又千夫亂指,誹謗、誣陷充滿朝廷,幾乎沒有人為其說一句公道話。只有當時拒官隱退的大思想家、學者李贄,以高貴的人格精神,勇敢地站出來替張居正奔走呼號,大鳴不平,並稱頌他是“宰相之傑”、“膽如天大”。當然,那些“憸夫惡黨”們以及萬曆皇帝本人,不會因為李贄的呼號而改變對張居正的看法。

  • 3 # 卓聞天下

    對萬曆從小太嚴格,給他造成極大心理陰影,在萬曆眼裡他就像一個嚴父,動不動就打罵那種,這種從小形成的心理問題完全可以理解

  • 4 # 以後不不不

    明朝中後期的萬曆皇帝登基第十年期間,一代名相(內閣首輔大臣)張居正病逝,享年58歲。次年,他的鐵桿政治夥伴內廷司禮監掌印太監(內相)兼東廠提督馮保馮公公因張居正的去世和李太后的無力幫持而倒臺,被初嘗權力的瘋狂的十六歲皇帝萬曆抄家貶到南京明孝陵種菜後困於牢獄而悽慘死去。隨後,張居正的政治對手兼皇親國戚群起而攻之,彈劾的奏章如山般堆積在小皇帝面前,萬曆十二年,明神宗朱翊鈞下詔查抄已經去世兩年的張居正的家。

    這次查抄不僅殘酷的毀了一代明相的親族及政治好友,門生及在朝廷中所委任的諸多循吏,而且也讓張居正身敗名裂。查抄期間,官兵封鎖了荊州府江陵縣張家,不準任何人進出,以至於張府十幾人被活活餓死,張居正的長子不堪受辱而自殺,其妻自殺未成遂自毀容貌。

    官兵掘地三尺,搜出白銀一萬七千兩,黃金兩千四百兩,皇帝大怒,張居正險些被挖出來鞭屍。最後,最可惜的是張居正施行的利國利民利社稷的萬曆新政由此斷送在奸佞傍身的沒有主見的小皇帝萬曆身上,大明從此步步跌入亡國深淵。

    張居正出任首輔期間推行考成法,精兵簡政,大明朝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隨後又推出一條鞭法,重新丈量土地,增加明朝中央的財政收入。對於反對改革的人,一律嚴肅處理。由此,張居正得罪了大量朝臣和皇親國戚,為他以後被抄家埋下了伏筆。

    張居正在首輔位置上縱橫捭闔,如魚得水,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張居正會湖北老家時,他的轎子得由三十二人抬,抬轎人數是皇帝的一倍。裡面辦公休息室一應俱全,儼然像是現代的房車,沿途從撫臺(巡撫)到縣令各級官員皆恭候跪迎接送。這為日後向不滿他的朝廷權臣言官和皇親國戚提供了彈劾把柄。

    張居正作為小皇帝的老師,管教是極其嚴格的,一旦皇帝做錯事,讀錯書,是要被張居正打板子的,所以年幼的皇帝非常懼怕張居正。萬曆皇帝幼年喪父,和李太后相依為命,而李太后又極其相信張居正,一旦小皇帝不聽話,李太后就嚇他說一會兒告訴張先生讓他打你板子。小皇帝一害怕竟然向張居正求饒,但卻由此恨上了張居正,而且皇帝慢慢長大了,對張居正大權獨攬很不滿意。

    張居正為了新政和國家積弊的治理積勞成疾,萬曆八年,張居正請辭,李太后卻死活不同意,因為在她心中張居正是能救明朝於水火的唯一一人。兩年後,張居正病死在工作崗位上。隨後,過河拆橋的皇帝下旨抄家,張居正死後卻身名不保,一無所有,還險被挖墳鞭屍,令人惋惜。四十年後,崇禎帝明熹宗朱由校面對大明內憂外患財政拮据的狀況,終於想起了張居正的新政來,給張居正平了反,復官復蔭。

  • 5 # 跪射俑

    張居正表裡不一,一方面他要求萬曆帝節儉,另一方面他自己卻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當萬曆帝在張居正死後知道道貌岸然的張居正的真面目後,恨死了張居正!

  • 6 # 西風悍馬

    我是潘多拉效益!感謝邀請。明代中葉的國家,官場腐敗,賄賂成風,經濟崩潰,邊防危急。官員本著做官就是為了撈錢的宗旨,瘋狂撈錢;人事部門與富豪勾結作弊;司法機關利用手中權力貪汙。一種以吏治腐敗為主體的汙濁空氣毒害社會,國家處在憂患危困之中。

    隆慶六年(1572年)神宗即位,司禮太監馮保掌管代皇帝批閱檔案及用印的大權,內閣首輔高拱對此極為不滿,要求將這些大權歸還內閣,開始密謀驅逐馮保。此事被馮保察覺。六月十六日,馮保宣讀皇后、皇貴妃李氏及小皇帝的諭旨,限令高拱回籍閒住,不許停留。

    清康熙年間常熟人陶元淳說:“馮保驅逐高拱,其謀全出于徐階,張居正只是後來聽說而已。”徐階在高拱之前任首輔,是高拱的對頭。高拱下野,張居正升任首輔,張居正時代從此起步。

    張居正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解除了明帝國的政治和經濟危機,減輕了百姓的沉重負擔,但觸犯了一大批官僚富豪的特權和利益,所謂“即達官顯貴,亦不能少貸”。他的反腐敗措施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對,但他仍然堅持秉公執法,非議的人愈急,他執行得愈力。

    張居正生前幹了一番改革事業,反貪和取消賦稅特權的改革衝擊了皇權,得罪了官僚特權階層,得罪了阻礙他改革的官場勢力,因此萬曆皇帝厭恨張居正。

    張居正逝世後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張居正生前所薦,他的下臺,標明瞭張居正的失寵。言官也把矛頭指向張居正。神宗於是下令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

  • 7 # 極限大天使

    一:知己知彼後的心境變化(張老闆對他很嚴格,但是自己卻驕奢淫逸!)!二:政敵的輿論導向!三:掌權後的反抗報復!至於先封賞是因為剛掌權,不穩固,太后餘威還在,同時籠絡人心!

  • 8 # 別南孔聖地居風雅桐鄉

    年輕的萬曆親政沒多久萬曆皇帝就發現,張居正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勢力卻依然影響著大明朝廷,自己依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朝政。萬曆皇帝知道,自己要想真正親政,必須掃除張居正在朝廷中的勢力,消滅張居正在朝廷中的影響。如何消滅?當然是拿張家開刀,拿張家開刀一方面可以藉此樹立自己皇帝的威儀,另一方面可以從張家聚斂一大筆錢財,萬曆皇帝的這個辦法可謂是“一箭雙鵰”。

    張居正作為明代最偉大的改革家,身為內閣首輔,在其位,謀其政,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救天下百姓於水火之中,為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續命二十年,這點值得後世稱道。

    但是張居正本人也有諸多缺點,比方說他儀表非凡,為人極好裝飾,一切享受都要最好的;他要求別人節儉,自己卻極盡奢侈;他要求別人不近女色,自己卻貪圖美色,同時張居正還有受賄的經歷,還和當朝太后有不清不楚的關係,凡此等等。張居正未必是一個好人,但是絕不是一個壞人。他對大明王朝的功勞絕對大過他改革中所犯下的錯誤。

  • 9 # 文史不假

    成為大明首輔後,張居正以無比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強勢肩負起了大明王朝的所有政務和軍務。不僅如此,他還搞定了名義上的大老闆李太后,順手兼任了小萬曆皇帝的老師。

    按理說,張居正堂堂進士出身,本人的學問頂呱呱,做個教師綽綽有餘。不過,這位張老師對自己的學生萬曆太過嚴厲了,畢竟他是一個十歲的孩子。

    張老師時時處處都以聖賢的標準去規範自己的學生,在這種高壓態勢的教育下,萬曆小皇帝的內心是被動的,無奈的,甚至是奔潰的。小皇帝對這位張老師,除了無比的崇敬外,更多的是害怕,是發怵。

    比如,小皇帝偷偷和太監玩耍至深夜,第二天一早就會受到老媽李太后的嚴厲斥責,而且罵得天昏地黑,日月無光。毫無疑問,這是張居正告狀的結果。張老師還動輒就抬出老朱家的列祖列宗,逼著小皇帝下了一道罪己詔,列舉自己的種種弊病。

    在一次次的打擊中,一聲聲的訓誡中,小萬曆逐漸成長,他對張居正張老師的感情,也漸漸由單純的敬畏,變成了深深的怨恨。不過,自己翅膀還沒硬,萬曆只能深深埋藏著自己的這份怨恨。

    到萬曆十年時,這位超級牛人張居正、張老師、張首輔,終於在任上過世了,享年僅五十七歲。萬曆皇帝下旨,追贈其上柱國,諡號“文忠”,可謂是風光大葬,無以復加。

    當時,已經二十歲的萬曆皇帝,哭得一塌糊塗,連聲感慨張老師的變法事業還沒完成就“中道崩殂”

    但是,但是!萬曆在內心卻是開心的,甚至到了狂喜的程度。因為,自己終於可以親政了,終於可以拍板了,終於可以不用擔心張老師的教訓了。

    張居正在世時,所有人都是敢怒不敢言,現今他剛剛過世,積壓多年的火山終於爆發了。屍骨未寒之際,朝中的頑固派們就立即開始反攻倒算,將矛頭對準了張居正和他的“一條鞭法”,紛紛開始上疏彈劾。

    而此時的朱皇帝萬曆,終於不用再看張老師的臉色,終於可以行使自己乾綱獨斷的皇權了。於是,他很快下令取消“一條鞭法”中的很多措施,為張居正變法踩下急剎車。

    此舉,無疑是一個明顯的訊號,向所有人都透露出一條資訊,那就是萬曆並不是完全支援張居正以及他的改革。

    以此為標誌,朝臣們對於張居正的彈劾變得更加肆無忌憚,既是發洩各自的不滿,又是為了討好萬曆皇帝。反正,落井下石,人人喊打,好像所有的錚臣都應該彈劾張居正似的。

    一時間,張居正生前的大事小情都被翻了出來。比如誣衊親貴,阻塞言路,專權亂政,欺凌君上等罪狀。甚至於,就連他日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轎子,也被人拿來大肆渲染。

    據言官彈奏,張居正的轎子非常拉風,竟需要三十二個人來抬。對!三十二人,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

    轎子的的功能齊全,應有盡有,包括書房、臥室、衛生間。隨轎的還有女婢,負責端茶倒水和休閒按摩。一句話,這頂轎子除了不能飛,其他功能都堪位元朗普的空軍一號。

    張居正的生活確實奢靡,而且有些好色。比如,抗倭名將戚繼光就曾送給張居正十幾個江南的美女,而老張照單全收後,統統留在了自家的豪宅中。

    除了生活奢靡以外,張居正還有徇私舞弊和弄權亂政的問題。他的六個兒子分別是張敬修、張嗣修、張燮修、張簡修、張允秋和張靜修無一例外,統統都考取了進士。而且,每次取得功名,都有張居正的暗中支援。

    起先,萬曆皇帝還能忍,畢竟他有大功於老朱家。但是,隨著彈劾奏章的越來越多,萬曆越來越氣憤,逐漸到了發狂的程度。

    萬曆內心世界徹底爆發了,張居正之前天天教育我,要勤儉生活,要遠離美色,要修性養德。可是,他倒一點兒都沒閒著,苛待皇帝的同時,自己盡情享受著生活。

    萬曆終於知道,敢情這麼些年來,就唯獨苦了我一個人。於是,萬曆皇帝下旨,查抄張居正的府邸,拘扣張家所有人。

    結果,從張居正的家中搜出了三十多萬兩白銀,文玩字畫眾多。雖然,這不能與未來的和珅和大人相提並論,可也絕對不是一個廉潔官員該有的正常家產。

    萬曆皇帝沒有猶豫,再次下令,廢除張居正的所有封號和待遇,並把屍體從墓中挖出來鞭屍,以洩自己被欺壓、被愚弄幾十年的心頭之恨。

    幸虧,在最後關頭,李太后出面勸說,才勉強保住了張居正的墳墓。曾經不可一世的張居正,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死後會有這樣悽慘的遭遇。

    回答完畢!

  • 10 # 一枚明粉

    張居正對大明做了不小的貢獻,死後被清算基本屬於對大明的繼續貢獻

    一是提高皇帝的威望,讓所有人都團結到皇帝周圍。畢竟皇帝親政後急需確立威望,張居正就是個很好的影子。

    二是警示所有臣子,這就是權力過大的下場。讓所有人都知道大明不需要伊尹、周公、霍光等。

    三是安撫官員情緒,使朝廷穩定。張居正行政剛猛,在任期間,“官不聊生”,成果已經收穫。

    強人過後,回到常態,使官員情緒穩定,保持統治系統團結,就是最重要的任務了。

    (張居正)

    中國古代政治,基本是一個生死局,輸贏、利弊勝過對錯、是非。這裡遵守黑暗森林法則,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如果懷疑他人,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消滅之。

    所以我們翻開歷史,會發現歷朝歷代權力很大的臣子和君王基本是一個生死局,你死我亡,共贏體面的結局基本都在三代。

    後世儒家喜歡提伊尹、周公,說這是臣子的榜樣。意思是是非重於上下。但後世的君王對此很敏感。

    在宋仁宗的時代,富弼與石介通訊寫的“伊周之事”,在輿論場被改成了“伊霍之事”,直接沸沸揚揚,產生風波,其實就是伊周之事皇帝也會很介意。畢竟是非可以解釋,主觀性很強,上下才是客觀的

    (黑暗森林法則)

    霍光是漢朝第一個強臣,他廢立君王,在霍光死後,霍家依然想控制朝政,最後被族滅。

    王莽前半生為了大漢矜矜業業,封號為“安漢公”,功勳卓著。然後羽翼漸豐,直接代漢。

    曹操在功成名就後,開啟了代漢計劃,從丞相、公到王,一步步到了皇位邊緣,美其名曰,天命在自己,自己就做個周文王。後來司馬家也複製了這一軌跡。

    楊堅在周宣帝死後,直接控制朝政,假黃鉞、左大丞相,第二年成為隋王,很快稱帝。

    多爾袞在皇太極死後,擔任攝政王,對大清定鼎關內有巨大貢獻,可死後,很快就被清算,甚至鞭屍。在康熙朝的鰲拜、嘉慶朝的和珅也是如此。

    (讀詩)

    有一首詩特別好: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真偽、是非很難區別。王莽沒代漢,就是中興大漢的千古一人;曹操沒篡位,可以是匡扶漢室的忠臣。

    所以臣下有沒有反心不重要,重要是有沒有反的實力和皇帝認為臣下有沒有反心。殘酷的現實和歷史先例,很難讓人產生信任。

    宋仁宗對文彥博說:“狄青是忠臣”。

    文彥博回答:“那太祖皇帝還是周世宗的忠臣”。

    這就是中國古代政治。張居正生前乾綱獨斷,為大明做了很多事。因為影響大、權力大,死後對他進行清算自然是題中之義,這是必然之舉。至於理由,可以有一萬個。所以士大夫官僚中專門有了“謀身”學、“三思”學。

    ‘做官要三思’!什麼叫‘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變’!知道了危險就能躲開危險,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這就叫‘思退’;退了下來就有機會,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兒錯了,往後該怎麼做,這就叫‘思變’!”——《大明1566》

    (為官三思)

  • 11 # 文史十八拍

    首先,需要糾正一點的是,萬曆皇帝對張居正只抄了家,並未鞭屍。說抄家鞭屍,並不準確。萬曆皇帝說張居正的罪本當“剖棺戮屍”,只是念著他對朝廷效勞有年,才沒有執行鞭屍措施。

    其次,萬曆抄張居正家的原因,我認為有三點:第一個原因,張居正生前力行改革,其反貪和取消賦稅特權的改革衝擊了皇權,得罪了官僚特權階層,也得罪了阻礙他改革的官場勢力。其死後這些人的反撲報復獲得了皇帝的認可。

    第二個原因就是萬曆皇帝幼年受到張居正嚴厲要求、成年權力旁落皇權受限,對張居正有著強烈的報復和嫉妒心理。

    第三個原因,就是跟張居正自身和家人的處事方法和行為不檢點給人遺下口實。

    1.痔瘡奪命,生前榮耀身後抄家反差大

    (張居正臺詞:你們現在這麼抬舉我,可知道我內心的悲傷?)

    張居正成為皇帝的老師,並透過各種手段成為首輔大臣,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可謂聲勢顯赫。在朝廷上,幾乎沒有啥人敢反對他了。但在萬曆五年,張居正卻迎來了最大的考驗。他的父親這年正好因病去世。按照慣例,他是必須離職回家守喪三年的。

    但這個時候, 他的改革剛有起色,也正在進入關鍵時期,萬曆皇帝都說“國不可一日無張先生”,而張居正也是感到宏圖未展,反對力量又那麼大,如果回家一呆三年,改革恐怕也就黃了。於是,君臣就上演了一出“奪情”的好戲:萬曆皇帝下詔“奪情”,不批准張居正回家,張也就半推半就,演出了一場“在官守制”的大戲。但在古代官場,這可是個不忠不孝的大事,不少人反對他貪戀權位,連老爹的孝也不守了,要他去職守喪。但張居正毫不退讓,用果斷甚至恐怖的手段收拾這些反對的人:將餘懋學革職為民,傅應禎充軍,劉臺下錦衣衛的監獄,吳中行被痛打當場昏死……

    (張居正幕後臺詞:老爹死了,我就不回去守喪,你能把我怎麼樣?)

    張居正好像掌握了局勢,但沒想到他的老毛病痔瘡,竟然要了他的老命。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他一命嗚呼了。

    死訊傳來,萬曆皇帝為了他輟朝一日,賜銀治喪,並遣官護喪歸葬。可說,也是極盡哀榮了。但沒想到萬曆皇帝變化得也太快了。萬曆十二年四月,這個皇帝突然下詔削奪張居正的一切官爵,並查抄其家產。尚未來得及逃出的老弱婦孺十幾口,被關在府內,其長子自殺身亡,三子自殺未遂,家眷數人餓死,部下也都被撤了職務。

    從權力巔峰一下子跌入地獄,張居正生前身後的巨大反差,跟萬曆皇帝態度的轉變有著重要的關係。一個言聽計從的好學生,為何在短短的時間內會發生那麼大的轉變,從而對恩師家族痛下殺手呢?

    以下為我的分析:

    2.改革得罪了官僚特權階層,這些人反撲、報復並鼓動萬曆皇帝下殺手

    (張居正臺詞:改個革難啊,你看後邊這些人,虎視眈眈的,早晚會把我吃掉!)

    我認為萬曆皇帝痛下殺手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張居正生前力行改革,其反貪和取消賦稅特權的改革衝擊了皇權,得罪了官僚特權階層,也得罪了阻礙他改革的官場勢力。死後遭到了這些人的反撲和報復,並得到了萬曆皇帝的認可。

    張居正的改革,最重視的是吏治。他認為,各級官員長期因循守舊,綱紀廢弛,腐敗不堪,因此需要狠狠地整治。下手狠,當然會引起朝中眾多官員的強烈不滿,他們聯合起來反對張居正。張也不含糊,他聯合馮保,指使東廠特務放火燒死了20多名官員,並借“京察”的機會,對四品以上的官員實行考核,昏官和庸官一律淘汰。

    (張居正臺詞:連遠在雲南的黔國公沐朝弼我都敢派兵去捉,你們誰還敢跟我作對?)

    對違法亂紀的官員,他也毫不手軟。馮保的侄子毆打平民百姓,張居正就果斷地把他革職了。遠在雲南的黔國公沐朝弼,將他押解幽禁在南京。在張居正執政期間,原來軟弱疲憊的官場為之一振,朝廷號令,沒有不執行的,行政效力大大提高了。

    此外,其考成法的實施,打擊了農村中的豪富勢力,取消了這部分人的賦稅減免特權,扭轉了賦稅轉嫁到小農身上的狀況,開闢了國家的賦稅之源。整頓學政的措施,遏制競奔請託以成生員的腐敗風氣。改革驛遞制度,煞住了官員私用驛站、飽肥私囊的腐敗之風,為國家節省大批資金,以至“小民歡呼歌誦”。一條鞭法的推行,取消了豪紳勢宦利用優免特權逃避賦役、偷漏稅糧的特權,一律強制納稅,達到“貧民之困以紓,而豪民之兼併不得逞”的目的,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實行一條鞭法,讓大明帝國的財政收入有了很好的保證。)

    張居正的一系列措施,解除了大明帝國的政治和經濟危機,但也觸犯了一大批官僚富豪的特權和利益,因而,結下的仇家不少。這些“仇家”,有遭到他整肅的特權人物,有被他革職的或降級的官員,有被他觸犯利益的既得利益者,還有能寫會吆喝但沒啥治國才能的筆桿文人。這些人時時刻刻地盯著他,尋求報復的機會。

    “自知身後必不保”,這是張居正自己的話,他顯然也看到了自己的下場。果然,死後沒多久,萬曆皇帝就遭到了不好人的鼓動,貪賄者抓住了報復張居正的機會,新進者也以攻擊張居正為升官進仕的途徑,把張居正汙衊為“亂政之權奸”、“萬古之罪人”。

    (百姓臺詞:張大人弄裡不賴,老爺們該交的稅都交了,我們輕鬆多了,週末逛街泡妞你看多自在。)

    被張居正罷過官的左諭德于慎行,不但沒有落井下石,而且反而為其說話。他給前去抄張居正家的刑部侍郎丘信寫信,除了指出張居正不會貪汙外,還特別指出:“張居正為國家操勞,結怨於上下,當其柄政之時,舉朝爭頌其功而不敢言其過,今日既敗,舉朝爭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實。”

    從這裡發現,要往死里弄倒張居正,在當時的官場,還是很有市場的。

    3.小時受嚴責、皇權受限制讓萬曆皇帝產生報復和嫉妒心理

    (萬曆皇帝臺詞:哼哼!早晚有一天,你打過我的板子,我會打回去的!)

    對張居正進行抄家,萬里皇帝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經過他的允許,肯定幹不成這事兒。令人奇怪的是,萬里皇帝為何要同意抄掉張居正的家呢?

    我認為,這還是他的報復和嫉妒心態在作祟,他對張居正有依仗的一面,但同時也是有著很深的恨意的。分析原因,我以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張居正對這個小皇帝要求是非常嚴格的,這未免會給他的童年生活造成心理陰影,仇恨沒準在少年時代就種下了。

    (皇后臺詞:乖,聽張老師的話,板子打得再疼你也要忍住,等咱們長大了再說。)

    張居正每天給小皇帝佈置功課,如果他沒有認真背誦或領會,就會遭到嚴厲的斥責。有一次,萬曆皇帝讀《論語•鄉黨》時,把“色勃如也”讀成了“色背如也”。張居正當著眾大臣的面,厲聲喝道:“應該讀作勃!”嚇得小皇帝趕忙低頭糾正。平時,如果小皇帝揹著張居正做了越製出軌的事情,馮保就會嚇唬他:“讓張先生知道了,看你怎麼辦?”小皇帝聽了,很快就會收斂自己。在小皇帝眼裡,張居正無疑跟嚇人的大灰狼等同了,這種童年的陰影,是不容易消除的。也可見,自小,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印象不會很正面。

    其次,張居正權高限主,讓萬曆皇帝一直心裡很不爽。

    等小皇帝長大成了真正的皇帝,張居正沒有適時改變以往的作風,還把萬曆皇帝當做小皇帝,經常冒犯皇權,這讓萬曆皇帝心裡一直很不爽。

    (萬曆皇帝臺詞:我都長大了,還是個皇帝,多花兩毛錢就不讓?你咋管恁多類?)

    萬曆皇帝是個有名的懶人,他不習慣張居正那種兢兢業業的認真作風。萬曆貪奢淫逸,很喜歡宮廷氣派,多次要求增加宮中的皇帝開銷,但屢次都沒有得逞,張居正都給他攔下了。

    萬曆七年(1579年),皇帝命令內閣擬旨晉封自己的岳父王偉為永年伯,兩年後又命令內閣擬旨將王偉的弟弟、兒子晉封爵位,要求世襲。張居正引用祖宗對外戚封爵的先例,在外戚官職世襲待遇上堅持不能破例,讓皇帝心裡埋下牴觸與不快的情緒。

    多用點錢不讓,封個老丈哥、老丈人的爵位,還是不讓。堂堂一個皇帝,卻被一個大臣管得死死的,萬曆皇帝心中能會沒有氣?皇帝心中自然會引起權力旁落,自己啥也不是的自卑感,因而心生嫉妒,透過抄家尋仇報復也就很自然了。

    4.第三個原因,張居正的行為不檢點貽人口實。

    (高拱臺詞:不擇手段把我搞下去,我要寫本書臭臭你,順便讓皇上看看,等著瞧吧!)

    張居正沒有好下場,跟其自身和家人的處事方法和行為不檢點也有關係。

    總結其不檢點處,有以下幾點:

    其一,為爭奪權力不擇手段,讓人反感。

    隆慶四年,在內閣鬥爭中,高拱躍居首輔,張居正居次。但到六年春隆慶皇帝中風後,他勾結太監馮保,運用手段把馮保扶持為掌印太監等職位;隨後其利用馮保、萬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把高拱搞下臺,自己接任了高拱的首輔職位,這些手段很讓人不齒。

    其二,自居清廉的他也居然為了政治利益去行賄。

    (馮保臺詞:張大人雖然是狠角色,但前期合作愉快,又送銀子又送官位,只是……太狠了!)

    他知道馮保貪財好色,就投其所好,一次就讓兒子將7張琴、9顆夜明珠、5副珍珠簾、3萬兩黃金和10萬兩白銀送到馮保家中。馮保被抄家時,搜出家產白銀上百萬兩。萬曆皇帝當然有理由懷疑張居正的家產更豐,隨即也抄了張居正的家。

    其三,張居住雖然自己很清廉,但他沒管好自己的老爹,給別人留下貪汙受賄的口實。

    張居正自持其身,也“嚴飭族人子弟,毋敢輕受饋遺”,但無法控制他的父親張文明。地方官為巴結首輔,往往到張家送禮,張家積蓄的家財,應該包括這些禮金在內。

    其四,老爹死了,不去守喪,違背了封建倫理,還為此收拾了不少人,這讓其德行很受損。

  • 12 # 一路走來61195714

    萬曆皇帝感覺被張居正騙了,有一種受蒙弊,受玩弄的感覺。張居正做為萬曆的帝師,一直教導萬曆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這本身沒有錯,萬曆在張居正生前很信任這位老師,對老師的教誨也身體力行。然而在張居正死後,透過其他大臣的舉報,調查核實後發現張居正居然也是一個貪官,且拉幫結派,打壓不同政見的臣僚,一個貪腐成性的權臣卻把自已塑造成一位清廉楷模的功臣,萬曆如何不感到震驚,老師言行不一的行為是萬曆心理感到憤怒的源頭,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萬曆清算張居正是在洩受騙上當的怒氣。

  • 13 # 坦坦蕩蕩的尚格

    在張居正死之前神宗一直是敬仰這位“張先生”的,甚至張居正死前一再上書求退,萬曆一直不答應,神宗甚至還對張居正說過:“先生功大,朕無可為酬,只是看顧先生的子孫便了。”

    皇帝答應為大臣看顧子孫,這是多麼大的恩寵。所以張居正生前萬曆是不厭惡他的,相反他還十分仰慕張居正,這種仰慕在張居正將死之時達到極點,神宗封其為太師,在整個明朝生前被封為太師的極少,大概除了張居正只有兩個,而像天啟朝的魏良卿被封為太師是因為魏忠賢的權勢。

    (張居正)

    所以當時神宗對張居正如此優待,他怎麼會怨恨首輔張先生呢?張居正死於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而在六月十二日萬曆皇帝還有這麼一道手敕:

    諭太師張太嶽,朕自沖齡登極,賴先生啟沃佐理,心無所不盡,迄今十載,四海昇平,朕垂拱受成,先生真足以光先帝遺命,朕方切依賴,先生乃屢以疾辭,忍離朕耶

    這個時候的張居正甚至是萬曆的榜樣。

    於是張居正死時神宗罷朝數日,不僅賜給他上柱國的爵位,甚至特賜張居正“忠”,而又因為翰林經常諡“文”,所以張居正死後神宗賜諡“文忠”。

    根據諡法,經天緯地曰文,危身奉上曰忠

    但是張居正生前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張居正的改革使他與整個傳統的文官集團對立了起來,孟子說:“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但是張居正生前得罪的不是高官就是皇親。

    所以張居正死後,關於他的傳聞不脛而走,這些傳聞真假參半,但是最受不了的是還不夠成熟的萬曆皇帝朱翊鈞

    因為他沒想到這個一直嚴厲教導他,甚至插手他私生活的張居正不僅不是他眼中的“先生”,反而禽獸不如,因為張居正的生活作風不僅有問題,而且他還公然挑戰皇帝的權威。

    (帝鑑圖說,張居正為萬曆編的教科書)

    但是人總是複雜的,這個時候的萬曆還不明白這一點。很早之前我看盧梭的《懺悔錄》,我就在想為什麼這麼一個“偉人”,也會偷東西、也會偷情呢?後來看的書多了就會明白,人都是複雜的,人有聖賢之心,但是也有貪慾

    最讓萬曆受不了的是張居正生前,有人稱張居正為伊尹,但是張居正竟然沒有制止反而笑著接受了,因為張居正如果是伊尹,那麼萬曆就是無道的太甲

    甚至張居正的權力與皇帝是不可調和的,張居正的當政其實就是萬曆的失位,因為朝廷的大權全在張居正手裡,歷史上幾乎沒有幾個人有張居正在萬曆初年的權勢

    但是張居正死時的評價還是公正的,就連一直詆譭他的文壇領袖王世貞這時也讚美他。但是清算慢慢來了,這個清算是文官集團發動的,而且漸漸的也帶動了萬曆的情緒,關於這個明朝的文官集團,《萬曆十五年》中寫的很清楚。

    (黃仁宇)

    所以清算就這麼開始了,這個清算導致了真相很多都被埋沒,這個時候于慎行還有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這篇文章非常著名,這其中有這麼幾句話:

    江陵殫精畢智,勤勞於國家,陰禍機深,結怨於上下。 當其柄政,舉朝爭頌其功而不敢言其過,今日既敗,舉朝爭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實也

    這段話在當時引起了轟動,但是在討伐聲中還是被埋沒了。

    這個時候萬曆的心中只有一種報復的快感,但是事件慢慢平息,隨著他自己的親身理政,他也慢慢的明白了。所以在清算張居正後,萬曆有一段時間宵衣旰食企圖證明自己比張居正強,但是隨著他的成熟,他也慢慢對朝政心灰意懶了,這時他也有些懂得了張居正。

    《萬曆十五年》中提到這麼一個細節,這個記錄出自《神宗實錄》,是說有一天晚上,萬曆皇帝獨坐深宮,突然問宦官張居正死後在北京的房產如何處理了。這件事也就記錄到這裡,可能史官們覺得這已經能傳達出一些深意了。

  • 14 # 聶安東

    張居正生前到底做了什麼?讓萬曆皇帝龍顏震怒,以致在他去世後被瘋狂抄家,向天下人公佈他的罪狀,家屬也發配邊疆。

    張居正做首輔的十年時間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進行了名為“一條鞭法”的改革。

    萬曆皇帝

    在穆宗朝,張居正曾經上過一封《陳六事疏》,指出當時的種種弊端,如不及早改革,勢必積重難返。提出了六大急迫之事:

    1,“省議論”,反對空談,務求實效。

    2,“振紀綱”,要申明法紀,政教號令由朝廷制定釋出,刑賞予奪,做到公正無私。

    3,“重詔令”,執行皇帝詔令要堅決迅速,文書奏報要及時。

    4,“覆名實”,嚴格對京官、外官的考勤考績,不使譭譽失實。

    5,“固邦本”,提倡節用恤民,抑制豪強兼併,清理賦役不均。

    6,“飭武備”,即申嚴軍政,加強訓練,鞏固邊防。

    這些建議,就是張居正改革的綱領。他任首輔後,馬上就開始了一場雷厲風行的改革。

    改革是從整頓吏治開始的。他深知,沒有清廉能幹的官員,改革無法進行。所以,在官吏的選拔和任用上,他主張唯才是用,只要有真才實學就加以重用。

    張居正

    海瑞天下聞名,但是辦事固執,缺乏靈活變通,所以不予重用。文壇領袖王世貞,和張居正是同年進士,幾次給張居正寫信,想得到重用,但張考慮到王長於言而短於行,婉言謝絕。

    在邊關,他起用了三個名將,戚繼光,李成梁和王崇古,從此邊疆太平。沒有和平時代,改革、建設都無法進行。

    黃河常年氾濫成災,給國家、百姓造成巨大損失。他重用水利專家潘季訓,治理黃河,保護運河,同時治理淮河。遏制了水患,恢復了農業生產,人民安居樂業。

    歷史學家評價張居正的改革,使“海內肅清,邊境安全”。萬曆初年,太倉糧食可用10年,國庫錢財多達400餘萬,“一時治績炳然”。

    可以說,在明朝後期的危局中,張居正挽狂瀾於既倒,創造了不朽的功勳。為什麼萬曆皇帝和許多官員那麼仇恨張居正呢?

    其實,在張居正生前,他就遭遇過巨大的改革阻力,只不過反對派的氣焰暫時被壓了下去。他曾對朋友說:“幾年來結怨於天下不少,那些姦夫惡黨,有的明裡排擠,有的暗中教唆,沒有一天不是在打我的主意。”

    儘管受到這麼多的阻力,他還是堅定地要把改革進行到底,“哪怕陷阱在前,也不受阻攔。眾矢攢身,也毫不畏懼。”

    張居正生前,反對派無計可施。現在,張居正去世了,他們時刻尋找報復的機會。

    他們窺測風向,從皇帝終止丈量田畝的詔書中,發現了一個反撲的機會。於是,瘋狂地往張居正身上潑髒水。

    任何一場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那些失去了既得利益的人,怎麼會善罷甘休?

    張居正針對官員的考成法,對官員進行考勤績,決定官員的升遷進退。這堵塞了多少官員的晉升發財之路啊?這些人對張居正恨之入骨。

    條鞭法,剝奪了大地主階級的壟斷兼併土地的一部分利益,而政府官員和這些大地主都有著千絲萬縷關係。他們能支援改革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封建社會的政治家張居正,不會沒有缺點。當萬曆皇帝發現張居正要求自己節儉;外公因為在軍需品上做手腳,被張發現後,當庭申斥,讓皇室臉面無光,而他自己卻過著奢華的生活時,張在萬曆皇帝的心目中高大完美的形象瞬間崩塌,從而認為首輔是一個偽君子、鉅奸大滑。

    戚繼光

    這還都不是最重要的。萬曆皇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大權旁落。他突然感覺到,這麼多年來,朝廷大權都被張居正這個首輔獨攬;監視偵查張的秘密警察東廠的頭子馮保,是張的盟友;最精銳的軍隊,有張的親信戚繼光掌握。自己不是成了一個名義上的皇帝了嗎?

    接著,又發生了一件火上澆油的事情。1584年5月,遼王王妃控訴張居正為了個人恩怨,為了巧奪王府而矇蔽聖聰,廢黜遼王。張居正竟敢侵犯皇室而自肥,真是膽大包天,罪無可赦!於是皇帝下令抄家。

    1584年9月,公佈了張居正的罪狀:“汙衊親藩,侵奪王墳府地,鉗制言官,矇蔽聖聰,專權亂政。”本來還準備鞭屍,看在他多年為朝庭效勞的份上,加以寬免。

    對張的政治盟友馮保,剝奪財產,驅逐出京;他的大兒子自殺,他的弟弟和兩個兒子解往邊地充軍;戚繼光調往廣東。

    至此,張居正的改革徹底失敗,明王朝失去了自救的最後一次機會。

  • 15 # 鐵馬冰河wu
    宰相之傑

    張居正,明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字叔大,號太嶽,湖廣江陵(今湖北江陵)人,所以又稱張江陵。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舉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得到首輔徐階的器重,隆慶元年(1567)被徐攫升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隆慶時與高拱並列宰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萬曆初年,與權宦馮保合謀驅逐高拱,代其為首輔。彼時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年幼,所有軍政大事均由首輔張居正主持裁決。張居正深謀遠慮,才幹卓著,前後當國十年,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舉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張居正改革,是在明王朝統治機構近乎解體,財政瀕於崩潰的衰朽局面下,自上而下發動的一場改革運動。是封建社會後期規模最大、歷史影響最深遠的一次改革運動。這場歷時十年的改革從政治推向經濟,以富民強國為目的,取得了顯著成效。

    張居正改革最重要的經驗是:“以法治為理政中心,示大信於天下”,使改革得到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因巨大的歷史功績,張居正被後世史家譽為“宰相之傑”。

    一條鞭法

    張居正在世時位高權重,威嚴難犯,但死後不久即遭宦官張誠以及保守派官僚的攻訐,萬曆帝“報復性”地下旨抄沒其家產,拘禁、拷虐其家人,還對下令對張開棺鞭屍,以發洩幼時被其嚴厲管束之憤。

    張居正改革又被稱為“一條鞭法”改革,主要內容有:

    重新丈量土地,擴大徵稅範圍,平均稅負,以打擊地主豪強隱瞞土地,偷稅漏稅的不法行為;統一稅賦、雜役,限制苛捐雜稅,使稅賦趨於穩定,百姓只需根據規定繳納一種稅(定稅);計畝徵銀,官收官解,使徵稅辦法更加完備。根據土地多寡徵稅,保障了國家有穩定的稅源。

    一條鞭法在全國推行開後,攤丁入畝的部分增大,國家增派的差徭主要落到土地所有者身上,誰田地多誰交的稅就多,服徭役相對也多。

    張居正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明王朝的實力,使得府庫充盈,吏治相對清明,民眾相對安居樂業。明朝軍隊也隨之迅速恢復了戰鬥力,並相繼取得了“萬曆三大徵”的勝利:與北韓軍隊聯手挫敗了侵朝日軍;擊退了安南(今越南)軍隊入侵;平定了寧夏邊軍的叛亂。

    因封建時代的歷史侷限性,“一條鞭法”、“考成法”等改革舉措在實施過程中逐漸變形,並隨之產生了新的弊端。其中最重要的是,變法並未產生新的利益,而舊有利益也被逐一分割,遂引發絕大部分守舊官僚以及地主豪強的強烈不滿與抱團牴觸。

    萬曆十年,炙手可熱的權相張居正病逝。他死後不久,即遭萬曆帝政治報復與清算,其親手發起的“一條鞭法”改革也逐漸被廢止。

    萬曆帝為何要對死去的恩師張居正展開報復,抄家辱屍?

    史載,張居正是萬曆帝朱翊鈞的師保,對萬曆的成長、尤其是讀書問題,可謂盡心盡力。隆慶六年十二月,張居正編纂了一套類似於連環畫的《帝鑑圖說》,取堯、舜以來歷代君主所為的可效法的善事八十一件,應警戒的惡事三十六件,以便形象地使年幼懵懂的萬曆對為君之道有個大致瞭解。張居正對小皇帝的學習盯得很緊,每日逼其苦讀《大學》、《尚書》等典籍。他自己也 經常對萬曆講解一些如何治國理政的、如何為君的正論,態度嚴厲而精敏,使少年萬曆對他異常敬畏。

    據記載,李太后對張居正的認真輔弼態度極為讚賞,每當萬曆不用功,她便警告說:“告訴張先生吧,怎麼樣”?或“這若是叫張先生知道了可如何是好” ?以此恫嚇貪玩的萬曆,遂使小萬曆在害怕之餘,也隱隱對師保滋生了不滿情緒。這也為他日後殘酷地報復張居正埋下了禍根。

    雄才大略、不怒自威的張居正在世時,萬曆帝對他既敬又畏,拿他不敢咋的。他曾褒讚張居正曰:“先生公忠為國,所用的人沒有不當的”。平時,一有要事萬曆必與張居正商量,張居正所奏萬曆沒有不準的。

    然而這種君臣相親的情況到萬曆十年(1582)後突然發生了變化。這年六月,張居正去世。

    據《明史》記載,剛聽到張宰輔的死訊,萬曆的心情還是很悲痛的。他下令罷朝三日以致哀,追贈張居正上柱國的榮銜,追諡文忠公,並令四品京卿、錦衣衛堂官、司禮大太監等人護送張的靈柩歸葬江陵。但不久,萬曆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遂造成了說不盡的是非恩怨。

    萬曆採納宦官張誠建議,將張居正的盟友馮保逐出宮去,抄沒其家財,共抄得金銀一百餘萬,珍寶無數,嚐到了抄家的甜頭。

    馮保被抄後,萬曆受更大的貪慾驅使,決心透過清算張居正,一方面樹立自己的權威,達到總攬朝綱的目的;另一方面,再聚斂些錢財。另外恐怕還有一個難以明說的目的:報復張居正對自己的嚴厲管教、拘束。

    萬曆十一年(1583)十一月,萬曆下旨追奪張居正上柱國、太師榮銜,緊接著又削奪文忠公諡號,並將其二子張敬修、張懋修革去官職。

    在朝廷查抄欽差到達前,江陵知縣已經將張家人口拘押在一所大空房子裡嚴密看守。待欽差趕到後,張家被監禁的人已經餓死十多個。查抄的結果讓欽差大失所望,只得金一萬餘兩、銀十餘萬兩,和傳說中的富可敵國差之太遠。張居正居首輔之位十年,府裡僅有這點錢,哪算得了什麼鉅富。欽差感到回去後不好向萬曆交差,惱怒異常,便把張居正長子、原禮部主事張敬修抓起來嚴刑伺候,以逼他交出藏匿的財產。

    張敬修被打的死去活來,經受不住皮肉之苦,於是胡亂招供說還有三十多萬兩銀子,分別藏於某某家,結果那些人家也被翻箱倒櫃、掘地三尺,無辜被抄。

    在這場慘絕人寰的查抄鬧劇中,張敬修不堪受辱,上吊自殺,張懋修兩次自殺未遂,其慘狀令朝野震駭驚悸。萬曆還不罷休,竟下令掘開張居正墳墓,對死去的帝師開棺辱(鞭)屍,以發洩莫名的怨氣。申時行、潘季馴等內閣大臣們實在看不下去了, 於是與六部大臣聯名上疏請求從寬處理,萬曆才下詔留空房一所、田十頃,以贍養仍健在的張居正老母親。

    至此,這場長達兩年的清算報復才算曲終人散。萬曆帝藉此終於徹底拂去了張居正、馮保在他心理上投下的巨大陰影,也徹底掌控了朝政大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君臨天下的皇帝。

    【插圖源自網路】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 16 # 牛回回

    因為萬曆皇帝的積怨,就是張居正一直把持著朝政。朝堂上的事情,都是張居正說了算。儘管各項措施,張居正每次都會向萬曆皇帝上奏,但是,他認為,萬曆皇帝只是一個小孩子,沒有什麼主張,就算萬曆皇帝不同意,張居正也會迫使他同意,堅決落實下去。

    張居正為了努力豐盈國庫,除了搞財稅改革外,還在全國上下厲行節約。這種要求,不僅對官員和百姓,對萬曆皇帝也這樣。

    如,萬曆七年的時,萬曆皇帝曾向戶部索取十萬金,撥給光祿寺,用來改善他的伙食。但是張居正堅決不同意,據理力爭,給萬曆皇帝講國家很貧窮,必須要艱苦奮鬥道理。萬曆皇帝沒辦法,只能聽張居正的。還有,萬曆皇帝要修慈寧宮、武英殿,張居正也嚴厲禁止,甚至對宮中燭火的使用,也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不但取消節慶燃放燈火,而且把萬曆皇帝晚上的課程,改到白天來上,以此減少燭火的開始。如果有什麼宴請,能不辦的都不辦,能節約的都節約。

    萬曆皇帝是一個皇帝,又是一個小青年。從小在宮中長大,根本不清楚生活的艱辛。因此,張居正對他規定的關於節約的要求,在他看來,不是要艱苦樸素,勤儉持家,而是張居正把持朝政,弄權專橫,心裡非常不滿,積怨越來越多。

    不過,雖然有積怨,但是他也明白自己沒道理,不可能罷免張居正,所以還一直這樣隱忍著。

    當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立刻就和朝中大臣以及豪強地主勾結起來,挾私報復,快意恩仇,嚴厲打擊張居正,讓張居正最終出現了悲慘的結局。

    (網圖)

  • 17 # 鴻客行文史

    張居正對於萬曆的影響的確是不小的,張居正是萬曆的老師,萬曆的從小就師從張居正學習儒家經典和怎麼做一個賢明君主的道理。要說張居正對萬曆有所壓制,這個壓制也是符合古代師生禮儀的。

    張居正對萬曆的要求是嚴格的,張居正精心制定萬曆的學習課程和計劃,當萬曆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後,張居正就取消了萬曆的書法課程,張居正認為凡是熱衷於文學藝術創作的皇帝,如李煜,宋徽宗等,都是天才的文學家、藝術家,可是他們的愛好也讓他們倦於朝政,搜刮百姓,導致了國破身亡的下場。

    年幼的萬曆和太后,對張居正信任有加,稱之為“張先生”,張居正利用信任,以內閣首輔的身份推動了一些改革措施,這些改革措施自然而然的傷害了某些人的利益,於是他們聯合起來來彈劾張居正,可是因為萬曆孤兒寡母的信任和張居正位高權重,反對的人都被貶遷到了外地。

    同時,張居正也培植了自己的門生故吏,張居正在自己的家鄉修建了豪宅,種種情形都被反對他的派系記錄下來。

    隨著萬曆的成年和張居正的去世,參劾張居正的勢力成為了文官的主導,此時的萬曆正好借反對派來清除掉張居正的勢力,另一方面也是藉此來平息一下因為反張居正而起的浪潮,讓文官集團迴歸正常的運轉。至於說在張居正死的時候的封賞,因為萬曆要表示對重臣的撫卹。

  • 18 # 小龍女5505

    明朝萬曆年間朝首輔重臣張居正雖然忠心耿耿輔佐萬曆皇帝、改革大明朝綱吏治、為振興大明江山嘔心瀝血盡忠職守,可惜病死後卻結局悽慘,被萬曆皇帝抄家鞭屍。張居正雖功勳卓著,可惜也執法嚴厲、有權大欺君之罪,既被萬曆皇帝所恨,又得罪同僚。所以死後還結局淒涼、死後不寧。

  • 19 # 史趣

    明朝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也就是1582年7月9日,張居正病逝,朝野上下震驚,尤其是神宗本人。恩師去世,神宗極為悲慟,但緊接著他就做了自相矛盾、令後世不解的事情來了。

    神宗輟朝哀悼,特許京城設祭壇九座,供人弔唁,並追封張居正為上柱國,諡“文忠”。張居正的靈柩在護喪隊伍的精心護送下,返回了老家荊州。

    然而,張居正去世還不到兩年,神宗就頒發詔書,查抄了張居正的老家,並剝奪所享有的宮秩,收回了生前所賜璽書,並將其罪狀昭告天下。

    張居正何罪呢?

    史書提及張居正大都用“威權”“震主”等字眼,意思是他權力太大。如明史就說“而威柄之操,幾於震主,卒致禍發身後。”“震主”只是評價一個人,或是表象,並不涉及具體罪名。

    在明朝抄家的罪狀主要有三條,一是謀反,二是叛逆,三是奸黨。張居正似乎那一條都沾不上邊。不過,我們可以從言官彈劾張居正找到線索。

    御史楊四知彈劾張居正時,神宗態度曖昧不明,這就相當於預設。朝臣們心領神會,紛紛寫起了彈劾的奏章。在這種背景下,張居正指使刑部郎勞堪害死洪競父親、張居正與馮保聯手迫害高拱等違法事項被相繼揭出。

    從上可以看出,在清算張居正一事,神宗是主使,至少是預設的。這就給人想象的空間。

    張居正是神宗的老師,對神宗要求一向嚴苛,而張居正卻不以此要求自己,這讓神宗很鬱悶。如《明神宗實錄》記載,張居正教育神宗要以世宗皇帝為榜樣,不尚華靡,只取其耐穿。而張居正本人卻“居正性整潔,好鮮麗,日必易一衣,冰紈霞綺,尚方所不逮。”(王世貞·《張居正傳》)

    兩個人的關係讓人看不透。可以肯定的是,張居正在道德上是有瑕疵的。比如,他花費巨資定做了32人抬大轎,他當政時敬修、嗣修、懋修等3個兒子都中了進士,這裡面有沒有玩弄權力的空實情,可想而知。

    張居正道德瑕疵與其謀身不嚴有關。張居正備受神宗恩寵,這才有機會推動了推行“一條鞭法”。但因為變法,他也樹敵太多,這些在奪情風波後,很快就轉化為朝臣攻擊他的利器。

    張居正父親病逝後,按明代禮制,張居正要進行丁憂,而神宗卻說“安定社稷,朕深切依賴,豈可一日離朕?”張居正因此被奪情。此事之後,翰林院的編修、檢討們大做文章,以天理、人倫說辭,直接攻擊張居正。張居正由此威望盡失。

    這其實是張居正倒臺的前奏。等到他死後,御史們紛紛彈劾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神宗清算張居正,歷來猜測不已,有人說是君臣之間有恩怨,有人說神宗要走出張居正陰影,也有人說神宗要借抄家來湊齊為母弟潞王婚禮的費用。說法種種,但張居正大權在握,不免權臣震主,及至神宗下定決心後,臣子無不一呼百應,落井下石,張居正生前所行都成為清算他的工具。

    海瑞說“居正工於謀國,拙於謀身。”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 20 # 瑩光流火

    張居正有司馬懿權勢,卻沒有司馬懿的野心和狠毒。他如果想做司馬懿的事,以他當時的權勢和皇室的孤兒寡母,他是很有機會的。如果他像司馬懿那樣篡權了,那萬曆皇帝還有機會給他挖棺抄家嗎?所以封建時代的權爭,就是你死我活。雖然我們罵司馬懿亂臣賊子,但是有時你放棄了權位,就等於給自己或自己的家族挖了墳墓——那個時代就是這樣一種環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水器水箱進水管尺寸偏短的原因是什麼,後面怎麼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