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疼痛科侯大夫

    這個沒有什麼可比性吧!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性格!

    我感覺劉邦是實用主義者,項羽則是性情中人項羽!

    項羽看重的卻不是榮華富貴,而是英雄業績。也就是說,他更看重的不是結果(如此),而是過程(取代)。他不是要取代了以後怎麼樣,也沒想到取代了以後會怎麼樣,而只是要去取代。的確,對於一個真正的英雄來說,戰鬥本身是要比勝利更令人神往的。“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盼青雲睡眼開”,哪個英雄願在無所事事中消磨自己的一生呢?既然有事可幹,那就幹吧!別管是幹什麼,也別管幹了以後會怎麼樣!

    這正是性情中人的思路和做派!

    作為一個領袖人物,劉邦最大的優點是“知人”。這裡說的知人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尊重人才和善用人才,而是懂得人情人性,既知道人性中的優點,也知道人性中的弱點,這才能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又能孤立敵人各個擊破,終於運天下於股掌之中。什麼是天下?天下並非土地,而是人。所以,得天下,也就是得人,得人心。劉邦很懂這個道理。他似乎天生就會和人打交道。《資治通鑑》說他厭惡讀書,卻天性聰明,胸襟開闊,能採納最好的謀略,連看門和最底層的小兵,一見面都成為老朋友。我想,除因他性格豪爽大度,不拘小節,易與相處外,還因為他懂得一個道理:“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因此他把所有的人都看作寶貴的財富和資源,惟恐其少,不厭其多。

  • 2 # 許杉1

    項羽和劉邦誰最厲害?這個問題其實是不應該這樣問的。歷史人物自古就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兩個人其實都算得上是英雄。劉邦依靠他的手下兄弟們,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取得了勝利,建立了漢朝。項羽也是一個梟雄。勇者相逢必有一敗。劉邦呢,本身是一個市井無賴更有手段。在權術之爭中,有手段的人才能走得更遠更久。

    項羽和劉邦,其實我更喜歡的是敗者項羽。劉邦可以在逃亡中,把自己的子女是兒子劉肥丟下。項羽和虞姬,不離不棄。雖然我的兒女情長,根本就不適合在戰爭中存在。

    可我依然喜歡的是項羽,雖敗猶榮。特別是《霸王別姬》 中的霸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在我心中項羽是個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英雄。

  • 3 # 文淵閣007

    劉邦在楚漢之爭中為什麼能夠逆襲成功,建立赫赫有名的西漢王朝呢?

    匯入:秦朝末年第一波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之後。接下來又迎來了第二波規模更大、戰鬥力更強的農民起義,統領人物是劉邦與項羽,他們繼續承擔起最艱鉅的任務,消滅暴秦,大秦帝國最終在劉邦與項羽的打擊之下,公元前207年,走向滅亡。兩位從起義中崛起的人物,之後又把槍口轉向對方,因為共同的敵人已經消失。

    劉邦進階為漢王 ,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兩人都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地主階級(統治者),秦朝被推翻後出現了一個皇位真空期,於是為了爭奪帝位,以前相互協助的異性兄弟開始兵戎相見。經過四年的楚漢之爭,最終以劉邦以弱勝強,打敗項羽。那麼為何比較強大的項羽最終卻兵敗烏江自刎呢?接下來我將從幾個進行方面來分析,項羽的強是怎麼變為弱的,劉邦的弱又是怎麼變強的。

    一、項羽出身vs劉邦出身

    項羽出身於楚國舊貴族後代,其祖父是戰國時期楚國大將項燕,楚國被秦國滅亡之後,項氏逐漸衰落,到項羽一代時已經沒落成為無業遊民,但是在項氏一族身上還保留著尚武的濃厚風氣,可以說項羽身上瀰漫著兵家的氣息,當然也有法家的影子,生活在以法治國,以吏為師的秦國,受到兵法兩家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史記》記載: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項羽的身上始終保留著武將家族的基因,所以項羽並不適合做一個知書達理的儒生,在那時儒學遭到壓制,對於一個時刻在心中想要重整家族的人來說,肯定是不可取的,項羽在青年時期,身上早已體現了他霸道的一面。有一年,秦始皇巡遊天下,到會稽郡時,項羽在人群中目睹了一代帝王的容顏和氣勢,發出一句“彼可取而代也”。史書記載,項羽身長八尺有餘,力能扛鼎,武力超群,打遍吳中一帶無敵手,當時周圍的同年人都很忌憚他,於是身上慢慢養出一股霸氣,這股霸氣讓他嗜殺成性。

    劉邦出生於沛縣泗水村,世代務農,到劉邦時他有一顆不安於現狀的心,隨時心中吶喊著要改變、要上位,他從小初通文墨,長大後有一定文化底子,做過泗水的一任亭長,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出一個痞子儒生的影子,主要依據是其周圍朋友主要都是以當時的文吏和市井之徒為主,比如文吏蕭何、曹參,殺狗辦喪事的樊噲、周勃等官場酒肉朋友。

    《史記》記載:劉季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在劉邦心中也一直有一個當大官的夢想,有一年劉邦服役去咸陽,在街道邊看到秦始皇尊容和出行排場,感慨道:大丈夫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學而優則仕,執掌權柄縱橫天下,一直都是他心中的目標,同項羽相比較,他們的出身不同,最終導致兩人的性格也截然不同,當然當時他們的目標是一樣的——推翻暴秦,自己當皇帝。出身的不同並不能看出誰強誰弱,但能夠對他們的性格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到之後他們誰變得越來越強,誰會變得越來越弱。

    二、項羽性格vs劉邦性格

    項羽因為出身於世家貴族,骨子裡始終保持著一種傲氣,有高人一等的感覺,當時實力相當者以及階層相同者,他就會稍稍放在眼裡,他那蠻橫性格從小就受到叔叔項梁的影響,項梁曾經犯罪殺人,項羽就跟在身邊,那時在項羽心中形成一個印象,就是犯罪不一定有牢獄之災,殺人只要你跑路也一樣能躲過刑法制裁。

    項梁聽到陳勝吳廣起義的訊息之後,也在會稽郡響應,項羽給他的建議不是教條式說服,而是直接用武力殺掉郡守,簡單而粗暴,項梁將郡守取代之後,項羽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工作身份——裨將,在以嚴刑峻法規範管理社會的時代,在受到戰國時期軍霸爭戰風氣的薰陶下,一般軍人都有果斷殺伐的氣魄,當然也造成嗜殺的性格,比如白起、王翦,當然也包括項羽。

    項羽憑藉超凡的武力來征服眾人,他以為強大的武力就有掌控權,有實力就任性,項羽的還有一個性格就是目光比較短缺,對自身的利益看得很重,從之後封王和定都可以看出,此外他疑心重,而且時常表現出來,後期成為西楚霸王,更加自高自大,別人稍有對其不利的言論,他都極其敏感。可以說項羽是大事糊塗,而小事卻非常精明。

    劉邦出身於底層,第一職業是從一個小小的村長開始的,在秦朝末年,能夠當上一村之長的人,一般都有很好的人緣關係,換句話就是能夠照顧到各方的利益,劉邦可以稱之為老油條,未當亭長之前對農業不感興趣,只能琢磨著怎麼當官。劉邦的出身和工作環境,造就了他一種左右逢源的性格,當時不止與村裡面的被管理者打成一片,還同市井之徒以及各級官吏處得好。劉邦在大事上不糊塗,小事當中裝糊塗,比如當時他押送刑徒到咸陽服役,途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很多人為躲避徭役而逃亡,最後乾脆不去管。

    劉邦想到暴秦的統治不得人心,於是為了取得大家的信任,暗中派人在路途中安排一個白蛇的角色,因為封建迷信在當時非常盛行,蛇擋去路不可行,劉邦偏不信,藉著酒興怒斬之,以前陳勝為獲民心就幹過,獲取民心得先獲神的青睞,陳勝靠的是狐狸夜鳴“陳涉王,大楚興”,劉邦靠的是白蛇化為老嫗,借其言說赤蛇殺白蛇,從這件事中可看出劉邦喜歡用一種比較溫和的方式,讓人們信服,明顯不同於項羽,所以在劉邦的身邊,總是聚集著很多與他性情相投的人,其中不管是出身高貴,還是市井小民。懷柔的、遊刃有餘的、敢於擔當的性格,為他的逆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項羽實力vs劉邦實力

    首先我們來分析兩人逐鹿天下時,他們身邊都有哪些文臣武將。

    項羽一方:范增,龍且,桓楚,鍾離昧,周蘭,項聲,項莊,季布,英布,王武,陳餘,以及推翻暴秦後分封的各路諸侯王,包括: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殷王司馬卬,代王趙王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黥布,臨江王共敖,衡山王吳芮,燕王臧荼,遼東王韓廣。

    劉邦一方:張良,陳平,蕭何,曹參,韓信,張耳,呂澤,夏侯嬰,灌嬰,樊噲,周勃,酈商、靳歙,陸賈,酈食其等

    兵力:以鴻門宴之前為準,項羽兵四十萬,劉邦兵十萬。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其實劉邦在整體實力上並不佔有優勢,可以說與項羽差距極大,不管是兵力還是武將,但是如果細細剖析一番,他卻能超過項羽,劉邦的部下大多都是一起剛開始創業老鄉加死黨,比如蕭何、曹參、樊噲、周勃、盧綰、夏侯嬰、傅寬、周緤,這些人知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時刻準備著為劉邦努力打天下,蕭何與曹參把後方治理得井井有條,源源不斷地為劉邦輸送糧草和兵源,樊噲與盧綰幾乎寸步不離保護著劉邦的人身安全,周勃,夏侯嬰,傅寬,周緤帶兵衝鋒陷陣,為何有那麼多人為他擋箭幹苦力呢,這與劉邦性格中的親和力與凝聚力是分不開的,還有就是能夠與有功之人共享利益的那份氣魄。劉邦的部下分工比較明確,出謀劃策主要為張良,帶兵打仗是韓信,後勤工作是蕭何與曹參,身邊保鏢樊噲,盧綰等人,負責外交是陸賈,酈食其,其他人員主要擔任將領攻城略地。

    再來看看項羽,為其出謀劃策主要為范增,後期還懷疑過他,自己帶兵打仗,後勤方面糧草軍餉主要從各諸侯國徵調而來,身邊幾乎沒有保鏢,自己這麼強大他不屑要別人保護自己,外交幾乎就是自己命令,或者使用武力,霸道的性格體現得淋漓盡致,打仗厲害的有龍且、周蘭、桓楚、鍾離昧、季布、彭越、陳餘、英布等人,雖然有十幾路諸侯,但是各諸侯得到分封后,各自為了儲存實力擴大地盤,時刻準備著當牆頭草,並不可靠,可以說是一盤散沙。

    我們再來看看項羽的四個戰略失誤:

    第一個是實行已經被秦朝廢除的分封制,將有功的將領分封在各地建立諸侯國;第二個是將把劉邦分封在巴蜀、漢中一帶;第三個就是定都彭城;第四個是賞罰不明且不公。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會給項羽帶來的壞處和劉邦的好處,首先來看看分封制的壞處,天下戰事結束後,各諸侯國為了自保,於是在自己地盤上紛紛厲兵秣馬壯大自己,還時常發生火併,比如燕王臧荼兼併遼東韓廣,各諸侯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土皇帝,如果項羽要調集他們的兵馬糧草,還得費口舌,甚至出兵,項羽後期就時常遇到這種情況,搞得他疲於奔命,焦頭爛額,對於劉邦來說,他能夠充分利用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拉攏他們,從而各個擊破。

    其次將劉邦分封在西南一帶,他其實是想要防劉邦與自己爭權,最後卻反而幫助了他,劉邦被封為漢王,封地集中在巴蜀、漢中一帶,為了監視他,還在劉邦家門口封了三個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俗稱三秦之地),其實這也為劉邦增加了一副安全防護網,東方諸侯想要攻打巴蜀、關中,必須拿下三秦之地,劉邦於是利用穩定的牽制環境,心安理得地在自己的根據地暗中發展勢力,巴蜀古往今來就是一塊易守難攻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還有“天府之國”之稱,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自從戰國時期,李冰修建都江堰後,這項功在千秋的水利工程一直髮揮著灌溉、防洪、水運的作用,都江堰為劉邦了充足的糧草保證,同時巴蜀地區還為他補充了廣泛的兵源。

    項羽封完王后把楚國都城定在老家彭城,卻沒有定在關中,這又是他致命的一大失誤,因為關中有函谷關扼守,易守難攻,當時有人說誰得關中誰就得了天下的三分,戰國時期,秦國地處西部邊陲,定都在關中咸陽,之後由弱國變為強國,就與都城位置有關,關中自古就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形勝之地。 項羽將都城選在彭城,主要是私人情感在作怪,就是想要在老鄉面前顯擺一番。

    《史記》記載: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項羽說自己富貴不回鄉,如錦衣夜行,這不是炫富是什麼,完全不考慮都城的戰略意義,彭城為什麼不能作為都城呢,主要是因為四面無險可守,而且周圍各諸侯國還虎視眈眈,可以說是一個四面受敵之地,在與劉邦征戰天下時,彭越就時常騷擾楚國的後方,致使項羽打仗糧草經常不繼,後方沒了保障,就拉長了戰線。

    最要命的是秦帝國滅亡後,項羽變得優柔寡斷,比如在鴻門宴上未殺劉邦為自己養虎遺患,還有就是敗亡烏江時本可以從頭再來,但是因為顧忌臉面最後自刎,如果臉皮厚一點東山再起鹿死誰手還不未可知,劉邦卻比他做得絕,連自己的家人都不管,在成皋對峙時,項羽準備烹殺劉邦家人讓其屈服,劉邦死皮賴臉還要一碗湯喝喝,欲取天下,就要鐵石心腸,得講究什麼時候柔情萬分,什麼時候六親不認。

    還有就是項羽賞罰不公,項羽封王時,自己的封地多達七處之多,且全是肥地,其他上好的地方就分給親近的人,邊遠貧瘠之地就分給其他人,甚至將本該佔有的分到別的地方,比如將趙王歇遷到代國,由於封王和封地不公,引起陳餘,田榮最先發動叛亂,從而揭開了造反的序幕,之後劉邦,彭越相繼也開始反抗,項羽就如推到多骨諾米牌,一發不可收拾。

    四、項羽vs劉邦

    三秦之戰:劉邦勝項羽敗

    劉邦暗度陳倉,趁項羽東齊用兵,奇襲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取得的成果:三秦之地除雍王章邯外全部歸漢,漢軍開啟東征大門。

    彭城之戰:劉邦惜敗項羽大勝

    劉邦糾集五路諸侯聯軍五十六萬,之後彭越率三萬人加入,項羽得知後,留下部將繼續攻打齊,親自統率三萬精銳南下保住都城彭城,漢軍傷亡達十餘萬人,說明五路諸侯是靠不住的,那時天下大勢並不明晰,多數諸侯持觀望態度,隨時當牆頭草。劉邦獲取的教訓是:想要當天下的共主,還得靠自己去證明給他們看。

    濉水追擊戰:劉邦慘敗項羽完勝

    劉邦在彭城大敗後,被項羽一直追到至靈壁濉水,漢軍被追得狼狽不堪,十餘萬人掉入濉水。加上彭城之戰和濉水之戰,漢軍損失數十萬,此戰劉邦取得的惡果是:除了彭越,大部分歸附的諸侯又反水了。

    滎陽大戰:互有勝負

    此戰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京索之戰:此戰之前,劉邦說服英布造了項羽的反,項羽於是派龍且攻打英布,從而達到分散項羽兵力的效果,劉邦統率騎兵,在京縣、索亭打敗楚軍,劉邦取得的成果:控制了滎陽重鎮,初步掌控了主動權。

    第二階段、成皋爭奪戰:劉邦為了長久能守住滎陽,修築甬道從敖倉運輸糧草,做好了與項羽長期對峙的準備,雙方一時誰也滅不了誰,於是進入持久戰,當然其他戰場也是一勝一敗,北方韓信成功拿下齊國,南方英布卻被楚軍擊敗。劉邦在此期間取得的最大成果:離間項羽與范增的關係,使范增出走,最終病發身亡,除去了項羽的軍師,比打一次勝仗還划算。

    第三階段、廣武相持戰:在此期間,韓信趁機要挾劉邦自立為齊王,劉邦獲得一個資訊:韓信以後有造反趨向,需時時提防。

    滎陽大戰中,楚國局勢越來越惡化,漢軍和其他諸侯蠶食鯨吞,把楚國周邊地盤瓜分得一乾二淨,項羽終究無力挽回楚國的衰敗,戰爭的優勢已完全向劉邦轉移。公元前203年,項羽撐不住了終於被迫議和,於是楚漢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東歸楚西歸漢。劉邦取得的成果:將項羽耗得精疲力竭,自己壓倒性地掌控了爭戰天下的主動權。

    固陵之戰:劉邦敗項羽勝張良、陳平建議違約對項羽進行致命打擊,於是劉邦派灌嬰攻克楚國都城彭城,項羽被迫南下,當時他實力尚存,韓信封為齊王后,想要坐山觀虎鬥,對劉邦的命令置若罔聞,劉邦頭腦發熱以為自己能夠收拾項羽,於是將項羽追到固陵,之後遭到楚軍埋伏,漢軍大敗。劉邦獲得的教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非我嫡系,其心必異。

    陳下之戰,城父之戰:劉邦追著項羽打經過這兩戰劉邦又將勝局掰過來,將項羽打得找不到北,只能向東南方狂奔,劉邦的戰果:終於使項羽無力反擊,打敗楚軍只是時間問題。

    垓下之戰:劉邦完勝項羽徹底涼涼項羽從城父逃到垓下,漢軍追上將楚軍包圍在垓下,張良使用計策四面楚歌,致使楚軍歸鄉似箭,士氣瓦解,之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劉邦重大成果:終於將競爭對手徹底打敗,為西漢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結語:

    個人出身影響性格的形成,性格又決定著一個人到底能在人生旅途中走多遠。至剛易折,項羽的兇狠霸道造就了他悲壯的一生;宅心仁厚,劉邦的遊刃有餘成就了他風光的一世。項羽幾乎是一個人在打天下,劉邦是帶著一群人在取江山,一木易斷,十木難折,集體力量就是劉邦逆襲成功的法寶,劉邦成為西漢的九五之尊後,有一句經典的評語:“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從此話中可以看出,能夠成就一番霸業關鍵還是得抱團發展、任用能人、取長補短。

  • 4 # 劉安全律師

    楚漢相爭,劉邦和項羽誰最厲害?若以成敗論英雄,當然是項羽厲害。項羽自刎烏江,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成王敗寇的標準只是一個緯度而已。民間往往有不同的看法:中國象棋以楚河漢界作為博弈的分界嶺,表明了民間對劉邦與項羽的不同感情。畢竟,中國象棋互有輸贏是常態。

    項羽,一代梟雄,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典型代表。項羽是楚貴族的後裔,從小胸懷大志,武功高強,楚漢相爭時,兵多將廣,佔盡優勢,卻到頭來自刎烏江,令人非常可惜。項羽生活在一種超乎生死的境界中,不懼怕死亡,但是卻害怕失去榮耀,堅守心中原則,一生為所謂的“理想”奮鬥。但是,“理想”總是烏托邦,當世界開始沉淪時,個人英雄主義不再有存在的空間,項羽自然會退出歷史的舞臺。

    劉邦,智取天下,一個時代的投機者。劉邦野心很大,卻也膽小如鼠。他起義的時候,也就那麼點勢力,絲毫不被秦放在眼裡,但當秦破敗時,他已徹底發展起來。鴻門宴中,若不是張良與樊噲,他早已慘死;楚漢相爭中,只因韓信不被項羽任用,他才有機會扭轉敗局。在每一次抉擇中,他似乎總能做出正確決策。劉邦具有超強的審時度勢才能,最終順應時勢成了英雄。

    然而,若換個緯度看卻可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劉邦對親人薄情寡義,親如父母兒女者,皆能捨棄。在逃往的路上遇到自己的兒女,夏侯嬰將她們接到車上,劉邦因嫌車載過重,跑得不快,而將自己的兒女推下車去。反觀項羽,待人恭敬,為人仁慈,義重如天。有人生病,他傷心流淚,主動分食他人。對待戀人虞姬,更不用多說,霸王別姬的典故仍是千古絕唱。

    對於劉邦與項羽誰厲害?“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就是對項羽的最高評價。毛主席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也是對劉邦的最高評價。由此可見,劉邦項羽誰最厲害,取決於不同的評價緯度,不同的緯度有不同的結論。

  • 5 # 長島男爵

    以當時的老百姓而言,毫無疑問劉邦才是英雄,只有後世部分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吃瓜群眾才會認為項籍是英雄。

    為何英雄?就是要破除萬難,完成偉業者。第一就是要難

    任務不夠難都不算英雄,劉邦滅強秦破暴楚,不能說不難。

    至於項籍嘛,純粹是一手好牌打爛的敗家子,比起劉邦白手起家算不得難。

    第二就是事業要偉大

    如果是負面的事業肯定不能稱之為偉大,劉邦結束了戰亂,開創了400年大漢,可稱偉業。

    項籍嘛,恢復1/4的楚國,動不動屠城,只能說負面的事業。

    綜上毫無疑問劉邦比項籍更有資格稱之為英雄!

  • 6 # 馬遷鑑史

    以前一直認為項羽有勇無謀,而劉邦雖然是無賴出身,卻懂得聽取別人的意見,懂得任用人才。其實兩人都是褒貶參半,各有所長的。我認為不該以成敗論英雄。什麼是真正的英雄?是那些骨子裡有著英雄氣概的人。是熱情真誠、剛直勇敢、光明磊落、禮賢下士,對於自己的信念堅定不移,對於自己的理想勇於追求的人。項羽更加擁有這種骨子。這種英雄的骨子是不會因為英雄的消失而消失的,反而歷久彌新,令人敬佩。而且,項羽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還因為他懂感情,重感情。對於一個能主宰一時而不懂愛的人,是不完整的,至少不能令我折服。項羽與虞姬的故事轟轟烈烈,感人至深。在這樣一份英雄與美人的真感情面前,塵世的是是非非是否顯得渺小、庸俗了呢?這也是英雄最真最感人的一面。項羽當時在江邊自刎只是因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麼?還有虞姬,自己心愛的人死了,活有何趣,死又何憾?真感情的項羽是自己為了真感情而死,死得悲壯,死得偉大。豪傑爭權算什麼?在我心裡,遠比不上那不虛此行、感天動地的愛情來得純潔、偉大。為情而死,也許在別人看來是“目光短淺”,但能理解並擁有這種感情的,世間又有幾人呢?

  • 7 # 木葉看人間

    劉邦和項羽,誰是英雄呢?這是個因人而異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人的觀點來看是不同的,在此,結合歷史人文的評價,來說說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第一,如果按照太史公司馬遷的說法,都是英雄。歷史本來是勝利者的歷史,正所謂 “勝者王侯敗者寇”,但是,有英雄情懷的司馬遷,偏偏與眾不同,他既不否認開創大漢帝國的劉邦的文功武略,也不否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他評價項羽說,“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本紀本來是為帝王立傳的,沒有當帝王的項羽,也被司馬遷寫進了本紀,就是《項羽本紀》。在司馬遷的眼中,劉邦是勝利的英雄,劉邦是失敗的英雄。

    第二,按照歷代文人的看法,很多人瞧不起劉邦,卻高抬項羽。最有名的莫過於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讚美了項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唐代於季子的《詠項羽》“北伐雖全趙,東歸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這首詩歌頌了項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本色。文人貶斥劉邦的說法很多,最有名的莫過於元代睢景臣的《高祖還鄉》,這組套曲,數落了劉邦發跡前的寒酸和劣跡,揭穿了隱藏在黃袍之後的真面目。《史記》裡也大量地記載了劉邦的卑鄙無恥。總之,在文人的眼中,大多像阮籍一樣,罵劉邦“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

    第三,從政治家的角度,多是稱讚劉邦的雄才大略,批評項羽的短視狹隘。毛澤東的看法最有代表性,他讚揚劉邦,“一位高明的政治家”、“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他批評項羽,“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在這裡他把項羽寫成一個目光短淺、沽名釣譽之徒,和英雄隔得太遠。批評項羽的很多,王安石的《烏江亭》,也是特別有名的。“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詩裡把項羽寫成一個窮兵黷武、被百姓厭倦、必定會失敗的人物。

    第四,我的看法,具有審美的項羽,活在文學裡,激勵人們自尊自愛,和劉邦相比,也多了幾分溫情,“霸王別姬”很好地闡釋了“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的美學觀念。而真實的劉邦,為我們大漢民族打下了萬世基業,沒有劉邦,我們民族如何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英國著名史學大師湯因比做了最好的闡釋,“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另一位便是建立大漢文明的漢高祖劉邦。”

  • 8 # 科學探秘頻道

    前期當然屬項羽第一人,後期就是劉邦的天下了。

    前期至鴻門宴,都是項羽說一不二的時候,基本上天下大事就是他說了算。但是,奈何項羽個人武力超群、也善於用兵,但就是政治抱負和政治性格過於弱小,遠遠比不上劉邦。

    前期,項羽仗著自己的一股子狠勁和天下百姓對秦朝殘暴統治的憤恨,在和秦軍作戰中百戰不殆,打出了赫赫威名,並由此被稱為西楚霸王。但是,打敗秦國之後呢?項羽並沒有一顆稱為天下公主的心,而是依然施行分封制,劃天下而治,政治抱負過於渺小。之後,項羽有多次機會殺死劉邦,卻因為自己優柔寡斷,過於重視仁義而措施良機,導致劉邦後來者居上。

    所以說,項羽是一個將才,而非治理天下的帝王。

    至於劉邦,前期兵少人弱,並沒有項羽那樣的威名。但是,奈何劉邦政治頭腦清晰,知人善用,善於聽取意見,情商很高。在項羽驕傲自滿惹的天下不滿的時候,成功逆襲,打敗了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項羽,走上了人生巔峰。而且,劉邦後來稱帝之後的表現,也確實證明其有治理天下的才智。

    如果讓項羽治理天下,可能又是一個秦朝的翻版而已。所以,天時地利人和的劉邦,最終被歷史選中,成為了開國大帝。

  • 9 # 歷史風暴

    回答題主,劉邦是當時的第一人。

    中國自古有一句俗語: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在2000多年前的秦末漢初的時候,劉邦和項羽兩個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勞心者與勞力者。

    武力值

    如果單論兩人的武力值,劉邦和項羽是沒有辦法比的,估計10個劉邦都打不過1個項羽。雖然劉邦也能拿著長劍斬掉白蛇,但是和項羽的萬人敵相比,還是不夠看的。從戰鬥力上來說,項羽的單兵能力,很有可能是當時的天下第一!

    即便是帶兵的能力,項羽也遠超劉邦。

    雖然劉邦也曾經指揮過數十萬人級別的戰役,比如彭城之戰,但實際上,這樣的大戰劉邦根本就沒有能力去協調各部。結果就是,被項羽數萬軍隊打得大敗。所以,韓信才會說劉邦的能力也就帶個10萬人,多了就不行了。可惜,項羽水平也不太強,他打仗靠的是猛衝猛打,一鼓作氣勢如虎,遇到挫折也不行了,比如垓下之戰。可見,項羽和真正的名將相比還差點意思。

    一個成熟的文明社會,勞心者是優於勞力者的。

    所以,劉邦比項羽強的地方,是更強的管理能力,讓他能夠集中數千萬人口,成百上千的良臣名將和項羽進行死磕。

    劉邦的管理能力是超一流的!

    張良、韓信、陳平等人能夠心甘情願的為劉邦打工,就是因為劉邦超乎尋常的管理能力和用人能力。

    韓信這個人很想成為一個領兵的大將,但他卻沒有一點戰績。所以,在外人看來是一個眼高手低的“趙括”!劉邦敢於拜韓信為大將軍,是一件讓人驚掉下巴的決定。劉邦敢於這樣做,是有的放矢的!

    其實,劉邦給韓信的僅僅是一個大將的名譽卻沒給相應的權利。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來,漢軍的主力全都是在劉邦的指揮下,韓信雖然名為大將軍,理論上擁有整個漢軍的指揮權,但是絕大多數的軍隊都是他自己募集的。

    可以說,劉邦只不過是給他一個平臺來展示自己。而韓信當上 了大將軍,有了優秀的平臺,一發而不可收拾,為漢朝打下了半個江山。為保劉邦的知遇之恩,韓信也沒有受到項羽的遊說在北方獨立,仍然在為劉邦打工。

    但是,韓信在項羽那裡卻得不到認可,也沒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所以,他才去的劉邦那裡,可見項羽和劉邦兩人的段位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其實,楚漢相爭是以劉邦為首的天下豪傑VS項羽,項羽再厲害也不能和整個天下對抗。而能將天下豪傑整合到一起的,除了劉邦找不出第二個人!

  • 10 # 遙望燕園

    項羽和劉邦,曾共同擁立楚國王室後代熊心為懷王,曾雙雙奉懷王命西攻秦,更曾在項梁戰死前一同並肩作戰,說二人曾是最親密的戰友,有著最最純潔的革命友誼也不為過。

    鴻門宴前,因為曹無傷的告密,二人之間的革命友誼出現巨大的裂痕,項羽在謀士范增的鼓動下,更想借著鴻門宴會置劉邦於死地,幸得劉邦、張良等巧舌如簧、卑躬屈膝、臨機應變,又得項伯從中周旋,項羽才在殺與不殺之間猶豫了,劉邦也趁著項羽猶豫的間隙,跑回自己的軍營。

    自鴻門宴之後,二人平安無事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劉邦任命韓信為大將軍,劉邦統帥的漢軍借道陳倉出巴蜀,轉瞬定三秦,繼而東略地,在陳平的建議下,劉邦糾集了五十六萬諸侯聯軍,趁項羽深陷齊地之際,攻入彭城,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正式開始。

    楚漢之爭對於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在華人非常熟悉的象棋上,至今仍舊用「楚河漢界」來作為紅白雙方的分界線。

    如何評價楚漢之爭中的兩個最高統帥呢?對於咱們這個民族來說,兩位最高統帥各有什麼貢獻,誰的功績更大一點呢?

    毫無疑問,雖然二人在道德上都有很大的瑕疵,但二人對中華民族的氣質,都給予了深刻影響。

    我們先說說粉絲量眾多的項羽,我以為,項羽對中華民族氣質最大的貢獻,便是一個「敢」和一個「傲」字。鉅鹿之戰前,項羽只是北上救趙的二把手,一把手是深受懷王信任的宋義,當宋義把北上救趙的楚軍停在安陽四十六天後,項羽做出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那便是殺。

    這個決定非常不容易,懷王是項羽的叔父項梁帶著眾將領擁立的,項梁既死,楚懷王從後臺走到前臺,作為曾擁立了楚懷王的項羽,自當也要聽命於懷王,而擅殺懷王信任的臣子,無論是在懷王眼裡還是在其他將領的眼裡,項羽都是公開背叛懷王,宋義一死,項羽必須要做出讓所有人都信服的成績,才能服眾,才能在事實上與懷王分庭抗禮。

    接下來便是鉅鹿之戰了,鉅鹿之戰上,項羽又憑一個「敢」字,橫刀立馬,以大約十萬的兵力,對陣秦軍四十萬的精銳,這場戰役中,項羽創造性地搞出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重創了秦軍,並以自己特有的驕傲,逼迫秦軍最後一個名將章邯臨陣倒戈,投降了楚軍。

    至此,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沒有項羽的勇敢和果敢,秦軍不會瓦解得這麼快,雖然秦王依舊龜縮在咸陽,但留給秦王的機會和日子,都不多了。

    這一段血脈賁張的歷史,是項羽人生中最為驕傲的轉折點,這一串麻利的操作,徹底奠定了項羽稱王稱霸的地位。此時的項羽,一定想不到,五年之後,自己會兵敗垓下,敗於曾經的親密戰友,當然,他曾經的親密戰友也未必想得到,項羽會在垓下之敗後放棄生的希望,放棄捲土重來的機會,高傲地自刎於烏江,保留了作為霸王的最後的尊嚴,讓後世千百年來的華人為止傾注各種複雜的感情,這其中,最為華人所熟知的,是李清照的詩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的這份驕傲,這份永遠不願被征服的驕傲,滲透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中,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

    就個人能力來說,或許劉邦沒有項羽那麼突出,但在楚漢戰爭親身經歷者樊噲看來,劉邦帶著他們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

    一個「壯」字,表露了劉邦非常爺們的一面。

    面對強大而驕傲的項羽,當時所有的諸侯無不跪著往項羽跟前爬,不敢抬頭看項羽一眼,而劉邦呢?竟敢只帶著百八十人,以身犯險,直入龍潭虎穴,這是當時其他諸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劉邦做到了。

    劉邦不但去了鴻門,還在鴻門宴上巧舌如簧地應付項羽,把項羽忽悠得一瘸一拐的。

    從鴻門宴上逃出來的劉邦便如鳥入叢林龍入深淵,再也沒有誰能夠阻擋他了,他開始了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征途。

    之後為期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多次以身作餌,在滎陽一帶牽住項羽所率領的楚軍,為韓信、劉賈、盧綰等人開闢第二戰場贏得時間和機會。

    這同樣是很爺們的。

    在楚漢之爭結束後,劉邦依舊多次跨上戰馬,在與匈奴作戰中,也同樣複製了以身作餌的套路,這便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白登之圍;在晚年疾病纏身之際,依舊親自征討叛變的諸侯王英布,身中流矢後回鄉唱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大風歌》,同樣是很壯烈的: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的頑強與拼搏,不但開創了輝煌四百年的兩漢,而且他的隱忍、多變、頑強、不屈不撓、永不言敗的性格也注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每一個華人。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 11 # 老農民嘮三農

    後趙建立者石勒,一個外族人,讀華夏史書後感慨:如果生在劉邦年代,一定做劉邦的手下,爭取和張良韓信齊名;如果生在劉秀年代,就要和劉秀比一比,看鹿死誰手。瞭解劉秀的人應該能理解,這是對劉邦何等高度的推崇啊。劉邦是政治家,無疑;項羽是有勇無謀,的確;劉邦得天下而治,正確;項羽得後世佩服,亦無不可。

    一場富一代和富二代的拼殺。自古成王敗寇,劉邦從小亭長成為開朝君主,私以為在於識人用人,蕭何、張良、韓信,助其成就大業。而後設計殺韓信,足可見其“謀略”。假如年輕氣盛的項羽在鴻門宴上聽從亞父的建議,斬殺劉邦。也不見得就會成為一代帝王。項羽一個連自我情緒管理都做不到的人,卻敢爭天下,無異於以鮮肉投虎;虎,時局耳。認清自身,坦承不足,坐言立改。欲王天下,先王己。

    感覺是項羽太狠了,例如屠城,如果我是一個城中百姓,我也一定會與城中軍隊漢軍或其他諸侯反抗楚軍。而且他這樣,屬下也怕啊!最終才會天下都反他。而劉邦相對來說殺氣不高,即使投降也投劉邦,至少能保全自己。

    有人說劉邦是一個無賴,這一點我非常贊同。但是,我們不能因為他是無賴就否定他做皇帝的資格,否定他開創一個朝代的功績。看一個人不能用單一的道德標準去看,我們不能像小時候看電影一樣,一出來一個人就問他是好人還是壞人。項羽的失敗,最重要的是他沒有大海般寬闊的胸懷,反觀劉邦,在他手下能人盡其用,這就是他的過人之處。

    劉邦的政治素質,還有他的用人,包括志向都比項羽高得多,項羽也只有軍事能力比劉邦強。高祖真是天生的帝王人物啊,出生於平民之家,應該也沒受什麼教育,卻有如此的優秀人格魅力和政治眼光、識人用人之術。也只有他,能在那亂世之中,在苦秦久矣的時代,依然漢隨秦制,讓華夏繼續統一下去,從此把這統一的文化深深的烙印在華夏民族的骨子裡。

    楚漢相爭,在每個人心裡都有每個人的帳。劉邦,識人,會用人,深得人心。是個痞子英雄。創立了兩漢輝煌。而項羽,心胸狹窄,暴烈,自以為是,殺了百姓愛戴的義帝,失盡人心。歷史上的人物,後人們每個人都看法不一,見仁見智。功過是非,皆是過往!

  • 12 # 冷清先生

    劉邦和項羽比較,劉邦是天大的英雄,項羽只是被司馬遷誇大的英雄。

    個人智商、脾氣性格、文化水平、政治理想、政治經驗、領導能力、軍事素養、指揮能力、知人善任、博採眾長,這十個方面,劉邦都要高於項羽,尤其是最後兩項,劉邦比項羽高的太邪乎。項羽比劉邦高的,僅兩項,項羽比劉邦小24歲,項羽比劉邦力氣大。

    【第一】個人智商,2200年前沒有測試智商的,但是透過兩人的比較,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項羽敗退鴻溝,劉邦領軍於項羽對峙。項羽用劉邦的父親、妻子、女兒等家屬為人質,要挾威逼劉邦說:“要把劉父烹了。”劉邦隨機應變說:“當年在義帝帳下,你我約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把你爹烹了,給我一杯羹。”劉邦的智商明顯高於項羽,項羽更不敢真的烹了劉父。

    【第二】脾氣性格,劉邦脾氣溫和,不急不躁;項羽脾氣急躁,經常發怒發火。鴻門宴之前,項羽軍40萬,劉邦軍10萬。項羽被范增激了幾句,脾氣就上來了:“旦日饗士卒,擊破沛公軍”。項伯給張良報信,劉邦雖然著急但並未亂方寸,只是說:“如之奈何,計將安出。”

    【第三】文化水平,劉邦從小上學學習很好、團結同學,被縣裡評為三好學生(此事載於《盧綰傳》)。項羽從小學書,只認得幾個字,說:“書足以記姓名即可”學劍術,說:“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項梁以兵法教之,又不肯好好學,只知道個大概。

    【第四】政治理想,劉邦非常崇拜信陵君公子無忌,十八歲就前往大梁,追隨信陵君弟子張耳做了遊俠劍客和反秦鬥士。劉邦見秦始皇:“大丈夫當如此”,透露出政治理想和抱負,要建立一個新世界。項羽看見秦始皇說:“吾必取而代之”,僅僅是一種強盜邏輯,政治理想不明確,摧毀舊時代不知道建立新時代。

    【第五】政治經驗,劉邦從35歲考試成為泗水亭長,在基層領導崗位幹了13年之久,積累了很厚的政治經驗和領導經驗。項氏雖然是楚國貴族,但是到項羽這一輩什麼都不是,沒有管理經驗,也沒有政治經驗。

    【第六】領導能力,項羽手下的能人很多,范增、彭越、英布、韓信、陳平等等,項羽卻不會領導,范增給氣死了,韓信、陳平、彭越、英布都先後跑劉邦那裡去了。反觀劉邦,蕭何、張良、樊噲、盧綰、灌嬰、夏侯嬰等等老部下領導的服服帖帖,韓信、陳平、彭越、英布等等外來戶,也被領導的說一不二。

    【第七】軍事素養,項羽打仗就是一個字“猛”,除此之外,再無什麼好的辦法。劉邦打仗,能攻能守,能打硬仗,能用腦子打仗。劉邦僅憑3萬人馬,打下宛城,智取嶢關,打下武關,早於項羽兩個多月進入咸陽。

    【第八】指揮能力,劉邦和項羽對陣,敗給項羽兩次,彭城之戰和滎陽之戰,這兩次都是因為韓信來晚了或者沒來敗的。項羽敗給劉邦四次,成皋戰役、第二次滎陽會戰、第二次彭城會戰、垓下戰役項羽全軍覆滅。

    【第九】知人善任,韓信、陳平等人在項羽手下,都不為所用,一個范增項羽都用不好。劉邦把張良、蕭何、韓信三個天才,用的各盡其才。

    【第十】劉邦善於博採眾長,張良之計言聽計從,陳平之計也是從善如流,酈食其用的出神入化,蕭何用恰到好處,韓信用的得心應手,等等。項羽剛愎自用,只要是不合自己心意的意見,一般都是一概不用,連唯一大謀士范增的意見也很少聽。

  • 13 # 知未是也

    劉邦是英雄!我之所以這麼講,不是因為勝王敗寇,而是劉邦順應了社會發展。

    秦滅六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權制(帝王制)社會制度,用郡縣制代替了周王朝的分封制和宗族制,這應該在當時來講,是社會的一大進步,有利於社會安定和生產發展,但秦朝被滅後,項羽逆天道而行,又搞周朝的分封制,和他包括在內分封了十八路諸侯國(王),開歷史倒車,使一統天下再次淪為諸侯割據、戰亂不斷的時代,這是項羽軍事上失敗的根本原因。

    政治上的倒退,導致了項羽軍事上的失敗。儘管項羽很能打仗,但政治思想出了問題,他喜歡打仗殺戮,但老百姓喜歡安居樂業,他喜歡當王封國,但卻嚴重違背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封建社會是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社會制度,項羽搞的那一套完全是倒行逆施,因而最終導致了他的滅亡和失敗。

    愛打仗、能打仗就把項羽當成英雄,那是小孩子的看法。英雄者,其行為一定要代表和符合天下道義,符合老百姓的意願,能促進社會正義和進步。劉邦在這幾個方面都做到了,儘管他剛開始屢屢敗給項羽,但他贏得了民心,得到了眾多豪傑的擁護和支援,所以他最後取得了天下,成了順應歷史潮流,老百姓齊聲擁護的真正大漢英雄。

  • 14 # 歷史微探索

    劉邦和項羽誰更厲害,這個要看你要從那個角度來看了,為帥為將那自然是項羽更為厲害,項羽此人不僅擁有萬夫不當的個人之勇,還能體恤部下,在軍隊中擁有極高的個人威望以及個人魅力,他統帥的部隊人人對他信服,他的存在就是最大計程車氣保證,而且不要以為項羽只有個人之勇,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項羽的智謀也是不差的,他對打仗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就像鉅鹿之戰,破四十萬秦軍的例子,他有的不僅僅是破釜沉舟的勇氣,還有遊擊騷擾截斷秦軍糧草,先讓二十萬王離軍陷入斷糧之境,再使章邯軍被自己牽著鼻子走,一戰戰敗王離後,聯合諸侯各軍對章邯虛以許之,暗自攻之等。只是項羽此人為人過於高傲,極好面子,對親疏之分太過計較,對待他人不夠圓滑,所以只適合為將帥,所以比這個劉邦比不過項羽。

    但是如果比用人,比御人,比圓滑那十個項羽也比不上劉邦,劉邦市井出身,對誰都能拉下面子,只要對他有好處讓他把老婆送出去都行,而且比起狠來,項羽也比不過劉邦,項羽雖然殺了很多人,但他那是明狠,劉邦這是暗狠,就像鴻門宴,項羽不忍殺了劉邦,但換過來的話劉邦肯定會殺了項羽,而且劉邦此人雖然個人能力不咋地,但是他手下該有的各方面人才都一一具備,像蕭何,韓信,張良,曹參,樊噲等等一大批文臣武將,而項羽手下呢,寥寥無幾。所以說劉邦在政治上,用人上要比項羽厲害的多,所以也就是為什麼最後劉邦取得了天下,不要以為劉邦取得天下是僥倖,如果項羽不改變自己的性格,那麼就算沒有垓下之圍,最後硬碰硬他也不是劉邦的對手了。

    所以說他們二人各有各的厲害之處,但是如果非要比較出他們誰更厲害一點,我只能說劉邦更能勝任統治者這個位置,而項羽的失敗也正是歷史給出他二人誰更厲害一點的答案吧。

  • 15 # 玩轉大世界233

    毫無疑問劉邦啊,歷史已經證明了。項羽就是那種腦袋裡長肌肉的,就好像現在的老闆與專業性人才很像,你哪怕一個領域再強再厲害也只是小人之學。做不到治國平天下。

    一個大王,還能身先士卒?這是對自己的部下不負責的體現,婦人之仁又摳門,剛愎自用還殘暴,這樣的人能和劉邦這種人玩這麼久全靠范增撐著。有人說再讓項羽來一次結果一定不一樣,我說,再來100次都一樣的結果。他死前怎麼說的?不是他的錯,是天要亡他,可見他還是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劉邦這方面做的特別好,他知道自己就是個瓜皮,所以當專業性的人才提出建議的時候他願意聽並且照做。因為我知道我不如你,這就是一個老闆需要具備的素質,我能聽的進話,專業的人說的話只有是什麼,沒有為什麼。有些東西解釋出來真就不靈了

    最後被圍剿也是合理的,這種人給韓信當個部下,最佳組合,想爭天下,不被弄才是真運氣

  • 16 # 觀乎心齋

    高度不同,境界不同!

    劉邦與項羽,按世間的眼光看,成王敗寇!問世間誰最高,為大英雄也!

    劉邦;市井小民出身,學識淺,出身低,但懂得用人,識大局,知容忍,進退有度,排程有方,說英雄,不如說真乃梟雄也!

    項羽;貴族後裔,家學淵源,怎麼看都是人中龍鳳;但心嬌氣傲,錦衣難夜行,不知進退,唯倚杖神勇無敵,逞個人之英雄,莽人行徑!

    誰是英雄?成大事而忍屈辱,放個人榮辱於旦夕,是為英雄也!

    這一票,我投劉邦!

  • 17 # 御賤飛行

    古往今來,似乎更多的人傾向於以成敗來論英雄。成王敗寇,歷史就是勝利者所書寫的。劉邦和項羽誰厲害,這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了,接下來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知人善用 vs 剛愎自用

    劉邦的知人善用是取天下的主要原因,而項羽的剛愎自用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

    劉邦不精謀略,不善奇謀,但是他有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謀士張子房。

    劉邦不精政治,不善治國,但是他有個“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的政治家蕭何。

    劉邦不精作戰,不善打仗,但是他有個“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的戰神韓信。

    反觀項羽,有范增卻不怎麼用,最後讓忠心耿耿的范增回家養老了!

    早期的韓信被項羽拒之於千里之外也能看出項羽是多麼的傲氣!

    這都是項羽剛愎自用的表現。

    得道多助 vs 失道寡助

    自古以來民心的所向是君王的立身之本!

    劉邦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基本規律,他沒有做過失民心的事情,反而總是做一些“籠絡”民心的事情。比如在首先進入咸陽城的時候,沒有貪婪地把金銀珠寶與美女佔為己有,讓民眾意識到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主子。

    反觀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已經失去了一部分民心;火燒阿房宮,坑殺30萬秦軍更是其殘暴的體現。試問,這樣這樣怎麼可能贏得百姓的支援,怎麼可能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呢!

    性格的對決 :“厚顏無恥” vs “大義凜然”

    劉邦出身卑微,他由一介布衣成長為大漢王朝的第一代君主,性格是其不可忽視的因素。

    他不拘小節,常常在關鍵的時候能夠做出一些“厚顏無恥”的事情,令項羽也沒有辦法。

    比如,二人對戰廣武的時候,劉邦的老爹太公被項羽給捉住了。項羽要烹殺太公的時候,劉邦卻說:我與你早已結拜為兄弟了,我爹就是你爹,當煮好的時候,分我一塊肉就可以了!

    項羽其實內心是不屑於使用這種威脅手段的,所以當劉邦說出這種話的時候,他非常的生氣,當然,最後也沒有殺死太公!

    再比如,在一次逃難中,為了自己的性命,劉邦把自己的孩子踹下馬車!

    反觀項羽,他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這種事情無論如何都是做不出來的。

    這一點在“烏江自刎”中便可看出。讓他沒尊嚴的逃跑,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死也要死的有尊嚴!

    結束語 :“帝王式”英雄 vs “個人式”英雄

    在我看來,二人都是大英雄。劉邦是“帝王式”的英雄,具備成為帝王的一切因素;項羽是具有強烈個人英雄主義的“個人式”英雄。

    劉邦更像是一個“潑皮無賴”,但他知人善用,懂得獲取人心,民心。

    項羽雖然沒有奪得天下,非常傲氣,但他頂天立地,對虞姬也是非常專一!

    所以,不同的角度是不好說誰更厲害的,但是從歷史成敗論的角度的話,我覺得劉邦要比項羽厲害。你覺得呢?

  • 18 # 華山論劍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我也不江東

  • 19 # 金雕10867371

    這個怎麼說呢,若一結果來論,劉邦厲害,他畢竟贏了,成王敗寇,歷史往往如此只看結果的。但以個人素質修養來說,項羽真正代表了春秋戰國以來的貴族精神,不用下三濫的手段,否則鴻門宴早殺了劉邦,而彭城之戰俘獲的劉邦父親,妻兒早就被殺了。反觀劉邦,為了成功不惜拋下一切。彭城之戰敗了逃跑時居然把自己的兒女扔下車,還有項羽威脅說要殺他父親,他居然說,我們是結義兄弟,我父親就是你父親,烹之給我分一碗喝喝。這裡面的確有不得已,但是為了成功不擇手段也是不可取的,真乃厚黑學之鼻祖呀!當然了厚黑學的劉邦戰勝了貴族精神的項羽也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難怪後來很多人喜歡項羽而不喜歡劉邦了。

  • 20 # 神奇的真菌

    楚漢爭天下,項羽與劉邦打得昏天黑地,最終項羽以失敗而告終,但餘以為,項羽雖敗猶榮,與劉邦相比,一點也不遜色。

    君不見,打倒秦政,項羽居功至偉,項羽作為反秦盟主,帶頭衝殺,真正激發天下反秦鬥志的是項羽,真正消滅秦軍主力的是項羽,真正粉碎秦二世一絲生存希望的是項羽,反過來,問一下劉邦消滅了多少秦軍,難道項羽還不夠一個大英雄的資格嗎?

    君不見,項羽在垓下被圍,完全可以趁亂溜走,但項羽心中裝的是江東父老的期望,自覺戰鬥到最後一刻。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能把自己生命交付給自己的使命,生命與使命一起結束,試問這天下終究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項羽還不夠一個真正的英雄嗎?看看劉邦吧,寧肯讓自己部下裝扮成自己被敵人燒死,也要自己偷偷溜走。

    君不見,項羽垓下被圍,淚灑虞姬,演繹一曲驚天地驚鬼神的悲歌,自願為自己劃上一個無限遺憾的人生句號。看看劉邦吧,為了自己逃命,竟然棄自己的老婆於不顧,讓項羽抓了呂氏,請問,今天的為人妻者,還認為劉邦是真正的英雄嗎?

    還有,項羽抓了劉邦的老爸,要挾劉邦不投降,就把劉邦老爸煮的吃了,你猜猜劉邦的當時的發應,竟然要求項羽趕快煮了,還請求項羽也給他劉邦分上一碗!請問,今天的為人父者,還認為劉邦是真正的英雄嗎?

    古人云,不以成敗論英雄,翻遍史書,成功的英雄有幾人,大多為失敗的英雄,這些失敗的英雄慷慨赴死,殺身成仁,給自己也給後世留下了無盡的遺憾和感嘆,正是他們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血性,留下了骨氣,這才是中華民族永續的血脈,有了這樣的血脈、血性和骨氣,試問天下誰能敵!因此,餘完全贊同的李清照的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是一位值得後世敬重的真正英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至強e5 2630v2 2.60GHZ,六核搭配顯示卡RX580 4g這個搭配能支撐騰訊全家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