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嗨咯我的

    我身邊有創業的同事,基本上都是程式設計師出身,年齡都是30歲左右開始創業。同事A,做後臺開發的。

    自己開了公司,主要專案就是接外包,由於前期積累的人脈比較廣泛,專案不斷。

    前2年申請了小微企業資質,目前公司運營的還是不錯。

    規模20人以下。

    同事B:做後臺開發的

    自己開公司,主要特定行業的專案。

    背景:公司接了一個專案,作為第三方承接的。同事B作為售前去對接專案,公司高層對該專案不上心,而且乙方後期對於公司高層也不太滿意。然後同事B個人跟甲方混得關係不錯,在公司專案結束後,同事B作為成立新的公司,開始與甲方合作,無論什麼專案,包括軟體、硬體、以及其他各種相關的資源,只要需要,他就找人提供。

    公司規模:20人以下。

    同事C:軟體開發後臺

    很多年前了,那還是淘寶搞大淘寶計劃的時候,與朋友搞了個農村物流,專門針對縣鎮級的物流轉送服務。開發了一個網站,進行查詢。後來由於運營成本問題,關門了。

    當然還有轉行的,比如投資開店的,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這就是我知道的3個同事的創業事情

    要想成功,前期的人脈積累是必須的

    而作為程式設計師,最不擅長的就是與人打交道,人脈也就無從談起了。

  • 2 # 會點程式碼的大叔

    我身邊創業的程式設計師朋友不多,只有有限的幾個,我給大家講講大概的經歷。

    朋友A是我第二家公司的領導,當時我所在專案的專案經理,年齡一直沒有問過,目測35歲往上;這個專案是我進入第二家公司的第一個專案,剛進這個專案的時候,我就聽到他在上班期間時不時地接電話(我耳朵奇靈...),“你們是什麼公司?”,“職位是什麼?”,“職位太低了,我想找XXX和XXX”,諸如此類的,這時候我就猜到他應該是準備跳槽了;半年之後,據他說接到了一個政府的專案,如果按時完成的話,應該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並且從此以後和甲方搭上了關係,所以索性辭職成立了一家公司,專心做這個專案。

    朋友B是我第一家公司的同事,年齡跟我差不多或者小一兩年(我是84年的),這家公司是我就職的第一家公司,對於他來說也是;我在工作了三年後跳槽,他比我晚了半年,去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非一線,但是還是比較出名);再工作了幾年後,他跳到一家初創型的網際網路公司做了CTO,手下的程式設計師也有幾十號;大約在三年前,他繼續跳槽成為了一家公司的技術合夥人,姑且也算作創業了吧,據說公司A輪融了千萬,估值上億。

    朋友C,也是第一家公司的同事,年齡大我兩歲,他創業的方式跟很多人不一樣,我們見過大部分人創業都是辭職之後一門心思創業,他卻是一直沒有辭掉工作;他自己在北京工作,另外在老家成立了一家公司,利用自己在北京的資源去拉一些軟體外包的專案,然後遠端操控著老家的公司。

    另外還有不少程式設計師同事,也都是在積攢了一些資源之後(認識了一些甲方的人,拉到了專案,或者某個行業很瞭解,能夠解決客戶的痛點),選擇創業,他們幾乎都在三十歲往上,而且大部分人都依然做的是軟體相關的專案,當然他們大多數人在創業之後,逐漸地不再做開發的工作了。

  • 3 # 冰魄秋雨

    現在是27歲,在目前這個階段中,身邊還沒有創業的程式設計師。可能自己這個年齡是非常尷尬,畢業就只踩在了網際網路的尾巴上,而2018-2019大環境在變壞,導致了大量的人不敢去創業了,所以現在遇到的這些人還沒有創業。

    誠然每個人都有一個創業夢,同時夢想著實現財富自由的一天,等有一天自己創業成功,自己就是下一個扎克伯格。

    但是現實的殘酷告訴我們,創業成功的人數中,100個公司,一年內僅僅只有不到10公司存活下來,而這10家公司中,可能不到1家還能看得到希望。這種殘酷的現實在目前這個環境中尤為深刻。

    各個公司都在節衣縮食,各個創投公司更加謹慎的投資,那種2014-2016那種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的日子已經離我們很遠了。

    那麼程式設計師離職創業一般做些什麼:

    1. 有部分還是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如果開始一直硬體設計,那麼可能會自己研發出板子拿去買,如果以前做教育行業軟體的,可能自己就從事教育該行業了,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做事,這樣能夠有一些保障。

    2. 從事與軟體硬體根本不相關的行業,比如開餐飲店。公司就有同事離職後,回到老家,開了一家餐館,能夠養活自己。這也是一種創業,不能所有的創業都是高大尚,不是所有的創業都是賺更多的錢。實現工作自由,也是一種自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產品電商怎麼去推廣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