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鵬帶你看乒乓
-
2 # 戒了刀的劉老刀
橫板正手臺內很難拉,以前進攻手段只有抹和挑(還不好掌握)現在用反手擰拉能發力,這是大球時代的一種技術進步。
-
3 # 雜談閒事007
潮流!乒乓球界的時尚潮流!
擰拉之所以熱爆,是因為張繼科經常使用這項技術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隨著科科人氣不斷提升,擰拉深入街頭巷尾,成為新一代球員接發球的標杆,也成為了一種成熟的接發球方式而被大量使用!
這裡所說的擰拉是指全臺擰,自然包括正手位擰拉!在科科之前很少有這項技術,連反手擰都見不到,為什麼後來成為接發球的主要手段呢?下面我們來聊一聊:
以前對於反手位的臺內下旋球,多采用搓、點、擺的方式(後來又有了伊藤的撇),主要是以控制為主。若遇到下旋不太強烈的球,可以撥一下,這就算是有一點點進攻意味了!這樣的話,往往把進攻的權力又交回到發球一方,也就是說,發球的一方往往佔據主動權。有主動權的一方往往也是得分的一方,這不難理解!
而科科的擰拉,則打破了這一魔咒,能把臺內強下旋球擰拉過去,變為強烈的側拐型上旋球,一下子變被動接球為主動進攻,局面馬上就變了,科科可以說憑此絕技,擰敗了馬琳、王皓,擰出了世界冠軍,擰出了世界最快大滿貫,大家可以找出以前的影片看一看!也就是說,擰拉可以變被動為主動,打破了以往的常規!
這樣好了,既然你反手可擰拉,我給你發正手位下旋球擰不成了吧,結果恰恰相反,科科跳到正手位繼續擰拉,而且效果更好,因為正手位擰拉,可根據對方站位突擊反手,也可拉對方正手位大角。拉正手位的球對方往往是很難變線的,只能行成正手相持,而科科已經在正手位等著,主動權仍在科科一方,仍佔上風,所以這也是許多球員喜歡正手位擰拉的原因之一!
總之,正手位擰拉,可變被動為主動;從技戰術角度看,選擇權交到了擰拉一方,可襲擊反手空檔,可攻正手大角,之後佔據上風,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戰術!
另外因大球旋轉變弱,擰拉更加容易些,逐漸成為廣大球員接發球的主流技術。目前隨著擰拉的不斷盛行,反擰拉技術也在不斷跟進,要求運動員的水平越來越高,手感越來越細膩,賦予了乒乓球運動更多的東西,這是乒乓之幸,更是球迷之幸!
在這裡願乒乓球這項運動能越來越豐富多彩,願廣大乒友技術進步,也祝願國乒長盛不衰!
-
4 # 乒乓haiyangyet
為防止正手爆拉,一般從發球開始就是臺內球,而且屬於那種正手又不太好挑,拉又拉不著,搓吧容易冒高,這種情況下很多反手擰拉技術高超的運動員都會正手位用擰拉來接發球,好處就是過去的球速度快,旋轉強,對方不像平常球那樣好對付,但也是弊端,反手位失位,對手給反拉反手位,就很容易失球!
國乒很多擰拉高手,樊振東、王楚欽都是崇尚擰拉技術。
但馬龍在比賽中則不用這麼頻繁用反手擰拉技術
馬龍技術全面,不會非常依賴哪一項技術,比賽中通常能結合各種技術,在中公賽中半決賽對陣異張本智和,第一局特明顯,用了各種技術,關鍵時刻的兩個挑打,雖然都失誤了,但是為後幾局做試探,連扳四局戰勝了張本。所以沒有更厲害的技術,只有更厲害的人!
-
5 # 國球第六人
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面對對方發的正手位短球,年輕球員非常喜歡跑到正手位用反手擰拉回接。這充分說明擰拉已經成為一項主流技術,也充分說明當今乒壇已經進入上旋球時代。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擰拉起來,然後進入上旋球相持對拉環節,拼的是是實力球!
正手位短球,過去經常採用的技術是搓接,回擺、劈長或者挑打,但是以上技術除了挑打,剩下的都是控制技術,這些控制技術非常考驗手感,而球體變大了後不容易擺住,冒高了等於給對方送分,臺內挑打技術有點搏殺的意思,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技術動作有一定難度,挑不好容易被對方打回頭。
相比較而言,擰拉技術體系發展到今天已經很成熟,而且擰拉屬於先進的進攻技術,自然備受年輕運動員青睞。
由於能很好的製造摩擦和弧線,可以說只要步法到位,擰拉過去的球落點非常靈活,有時候可以出其不意的擰拉斜線直接得分,這種球巔峰時刻的張繼科運用爐火純青。
對於題目中的正手拉,一般是針對出臺球或者半出臺球。臺內球由於受到球檯的限制,不好運用身體的力量進行正手拉球。而擰拉不存在身體的限制,只要腳下步法靈活,可以進行全臺擰拉!
多說一句,現在的年輕球員擰拉太多了,對於擺短、晃撇等傳統技術運用較少,還是建議多管齊下,學學國乒一哥馬龍!這樣能增加接發球的變化,讓對手不適應摸不清套路,您說呢?
-
6 # 乒乓社交開球網
這是個好問題,現在比賽中,很多正手邊線出臺的球,運動員都選擇用反手擰拉,而很少用正手拉球,理由如下:
1)反手擰拉落點容易控制,可以拉直線,也可以拉斜線。最關鍵的是還原很快,這是因為反手擊球距離身體很近所決定。
2)正手拉這個球很容易,但很難發力,因為你跑到正手的時候,這個球已經不在最高點了,能拉是能拉,但不好發力,過去的球質量不會太高(加上球也變大了)。加上正手動作大,不好還原,反而容易被對手反拉。
特別是對方就是故意讓你正手拉,馬龍、林高遠最近都有這個球,然後反衝你的直線,你回位來不及,只有丟分。
-
7 # 月曉雨世界
1、這是因為反手方便,已準備好,正手還需變手型,快便是王道。
2、這是戰術,有時候反手接,有時候正手接,變化多端。
3、男乒前三板激勵。
-
8 # 乒書奇譚
簡單來說,現在主流的發球絕大多數都是不出臺的短球,沒法用正手拉球的方法來處理,臺內如果非要用正手,只能是挑打。由於生理結構,挑打沒法充分發揮手腕的力量,更多依靠收前臂來摩擦球,對於極小的擊球空間顯然是不合理的,但擰拉可以充分發揮手腕的的爆發力,且出手一瞬間更容易出其不意,擰到對方空當,所以接正手位短球,跨步到正手位用擰拉早已經是乒壇的主流。相對於女子來說,力量和速度明顯低於男子,對於旋轉強烈的下旋球,擰拉起來力量會顯得不夠,並且擰完之後的還原保護反手位也有一定困難。基於上述原因,用擰拉接正短,男子已是常規操作,女子還不成熟。
-
9 # 乒乓那些事
橫拍接正手位短球以前是搓和擺,這只是被動的接球,不能主動上手,更不能控制對方。但隨著男子乒乓球技術打法的先進,現在擰可以主動上手,線路控制好的話,可以直接得分,比如擰拉到正手偏中路附近。
正手拉球一般是針對出臺球或者半出臺球,可以拉出上旋或者下旋,我們看到馬琳拉出的球正手威脅就很大,這主要是對方發球不嚴密造成的。
現在中國的張繼科、馬龍正手位在處理不出臺的小球時,更多的是撇、搓,這個屬於常規接球技術。而擰是技術條件要求的很高,擰不好容易冒高,給對方打回頭的機會。用的好可以起到四兩撥千金的作用。
總之,擰拉技術用好了可以四兩撥千斤,用不好會容易給對方機會。而一般的搓、擺、撇等動作則是常規化的多一些。
此外,在打到關鍵局關鍵球時,可能擰拉兩個底角的斜線效果會更好。因為關鍵時刻如果打四平八穩的球,可能不利於落後的一方,而落後的一方在處理關鍵球,可能更需要積極主動一些,更需要主動上手。
總結一下,擰拉是主動得分的手段,在超一流選手當中,關鍵球的處理上使用的更多,而搓、切、挑等技術只是在處理不出臺的短球時,正常使用的策略。
-
10 # 站烽
正手側身拉力量大,但側身揮拍速度慢,球過去之後如果對方運氣好板型擺放合適,手不動都可以把球彈過來。而且拉過去的球被彈回時旋轉也在,力量也沒減多少,有時速度還更快,接球難度比接對方拉球還大,這就是常說的吃自己的旋轉。
反手擰拉動作幅度小,速度快,而且一般有側旋,不容易吃自己的旋轉。
-
11 # 華夏鍵盤員
關於乒乓球運動員正手位臺內球為什麼常常用反手技術擰拉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這樣的。首先我們都要明白乒乓球是同時具有速度,力量,旋轉三大運動學要素的運動,同時又受到球桌和球網的空間限制。所以,這項運動對操作的要求比較高,需要一定的掌控性合理性才能完成有效擊球。不是說你能夠到球,就能按理想的那樣輕鬆的接回去的。那麼,運動員作會根據相關物理運動學規律和相應來球的實時變化情況,採取相應恰當的擊球動作進行處理擊球。這其中,有很多細節講究這裡暫不闡述。但需要說明的是球拍擊球時肯定會產生出一定比例的摩擦和撞擊。不同情況下,摩擦和撞擊的比例是不同的。比如,旋轉強的球,運動員在擊球時就會相應增加擊球時摩擦的比例,相應的撞擊就會降低。反之,旋轉弱的球,那就可以適當增加撞擊增加球的速度力量的威脅,摩擦控制的成分就可以減少一些了。知道乒乓球基本的規律後,再來解釋運動員在正手位的臺內球用反手擰拉等手段進行處理。因為,運動員高質量的對抗下,每一個回合,每一板球的擊打,必須合理正確,充分完整的進行技術使用,對於球速很快,間距很短的乒乓球來講真的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稍微有點偏差,不是失誤就會給對手提供進攻機會。所以每一板都要腳步調整空間找到合適的角度才能摩擦和撞擊到球的合適的角度。那麼,有一些帶某種強烈旋轉的球落在正手位臺內處,合理的擊球角度摩擦部位,用正手接的話會被桌子擋住,用反手貼著球桌才能擊打到那個合理的角度摩擦到那個正確的部位,而且能充分完整的把力量傳遞過去。這就是運動員常用反手擰拉去接正手位臺內球的原因了。
回覆列表
首先你提出的問題就能看出你對於乒乓球中擰拉有錯誤的理解。因為乒乓球運動員並不是所有正手位的發球都要去擰拉。由於在乒乓球比賽中運動員都需要積極上手,爭搶佔據球的主動權,為了限制對方主動進攻,運動員一般發球時會選擇對手的正手位小三角,用下旋球或者是側下旋來限制對方進攻。在反手擰拉出現之前,對於正手位小三角來球處理方法無非三種,第一,劈長;第二,擺短;第三,挑打。其中劈長,擺短都屬於被動回球,容易被對手發球牽制住;而挑打雖然極具進攻性,但是失誤率太高。尤其對於橫版選手來說,對於正手位下旋球的處理正處於一種尷尬局面,這時候反手擰拉正手位小三角來球出現了。可以說擰拉是時代的產物,為了解決問題出現的,就比如說“為了過河人類發明了橋”這是一個道理的。下面正式具體回答你的問題:反手擰拉正手位來球並不是所有的球都要擰拉,一般正手位小三角下旋球會選擇擰拉。對於出臺長球運動員還是會選擇正手拉球,因為長球無法正手擰拉,位置會被卡住,無法正確發力。運動員選擇擰拉不是因為喜歡擰拉而不去正手拉球,是因為反手擰拉處理球更加合理有效,在技術成熟條件下,擰拉是最好的選擇。就好比如廣州到北京在經濟條件,時間都允許情況下,飛機是最好的選擇。反手擰拉正手位的球很少有爆擰,反手處理正手小三角為了是主動起手過渡一板,如果來球失誤,運動員會主動挑打。相比之下,爆擰在反手位短球出現次數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