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元號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的創造性腦力勞動過程。
5
回覆列表
  • 1 # 心靈距離

    孩子寫作能力差,是可以透過閱讀來提升的。

    一、可以提高聯想力,也是選材能力。

    透過廣泛閱讀看別人寫的內容事例,自己寫時就知道透過什麼事例來表達主題了,有的孩子寫作文時腦子一片空白,寫完一段,餘下的沒東西寫了,毫無聯想力。比如昨天上作文課時,寫開學,寫新的校園,新的操場,有個六年級的大男孩憋了一個小時寫了兩段話,最後站起來說,操場有什麼可寫的,光禿禿的。他就不知道操場可以用來上體育課,還有課間大家在操場玩兒等,這些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就是事實都寫不出來。給你一個作文題目,要把表達主題思想的事例給寫出來,事例就是要透過聯想給描寫出來,才算合格。

    二、提升理解力。

    透過大量閱讀可以提高對作文要求的理解能力,不至於跑題。這個能力不緊體現在寫作上,在數學題的理解上也是大為受益。

    三、提高情感的表達。

    閱讀大量書籍後,孩子在寫作文時,心情的表達會更準確,是喜是悲,他可以透過肢體動作描寫、心情描寫、語言描寫等來表達的更為合理準確。

    四、好詞好句的積累。

    現在校內老師也要求孩子做好詞好句的積累,光是課上那點積累是完全不夠的,需要大量課外的積累,才能有備無患,而課外書內的好詞好句多如牛毛,只有大量閱讀才能獲得並理解,理解後才知道如何應用。

    五、名家都愛閱讀,考上北大清華的學霸都有大量閱讀的習慣。

    由此可見閱讀的重要性,那些作家們在開始寫一篇著作前有大量看書考證的習慣。

    積於以上幾點,大量閱讀有益無害,希望您要及早的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才是!

  • 2 # 龔斯特

    提高孩子的閱讀水平,對孩子能夠更好的理解這個世界並健康的成長有很大幫助。如何提升閱讀水平有以下幾點建議。

    方法/步驟

    1/6 分步閱讀

    1.由淺入深

    由於孩子的閱讀水平和認知能力的限制,孩子不宜閱讀內容比較深的書籍。應該由淺入深,這樣才能一步步的思考與提升。

    2/6

    2.由興趣引入

    因為人們天生對不感興趣的事物有一種本能的抗拒,所以強迫孩子去讀一些不感興趣的書籍往往事倍功半。首先應該從興趣點切入,讓孩子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

    3/6

    3.廣泛閱讀

    當孩子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後要鼓勵他拓寬知識面,多讀各個方面的書籍,建立起一種立體的思維模式。

    4/6

    4.反覆閱讀

    對於經典書籍以及難以理解的書籍不能囫圇吞棗式的閱讀,要反覆閱讀,把難懂的地方啃懂,這是提升閱讀能力的最佳途徑。

    5/6

    5.讀寫結合

    養成讀書作筆記的習慣,對自己感興趣或者難懂的章節段落作筆記,反覆揣摩,這樣更能加深理解與記憶。

    6/6

    培養閱讀習慣,讓孩子們弄懂課本知識,然後,向外延伸,首先,要讓孩子培養愛好寫作習慣,孩子喜歡寫作,那他肯定會意識到自己寫作哪方面的不足,從而,向外圍尋找答案,比如,多看一些美文書,別人的觀點是怎樣一步步深入,怎樣一步步扣動你的心絃,最後,多看一些有益的書,又能促進寫作方面,積累素材,寫作會越來越得心應手,這都是本人以前的累積經驗

      1、多讀。多讀書並不是說讀了就能夠提高寫作能力,讀書最大的作用是有助於積累知識,積累好詞好句,積累名家遣詞造句的方式。

      2、多寫。所謂“光說不練假把式”,多多動筆才能看得出自己寫的怎麼樣。寫作需要想象力,體現一個人的思考能力和閱讀量。寫作也是對自己所知道的詞彙進行篩選,組織的過程。持之以恆,堅持寫作,可以培養思考能力,拓展思維。

      3、多記。平時把遇到的名人名句,優美句子或者歷史性小故事記下來,用在作品當中,體現一人的閱讀量和知識面。 日積月累,腦海中寫作所需的素材也不斷增加,揮筆便思如泉湧。

      4、多問。多把自己寫的作品給作文好的人看一看,請他們指出不足,多多請教老師,都是能夠讓自己提升的。

  • 3 # 閆老師教作文

    閱讀有益於寫作

    孩子的寫作能力差,老師說可以透過閱讀提升寫作能力。我認為,老師的話沒說錯,但也不全對。為什麼呢?

    一、閱讀有助於寫作

    閱讀對寫作會有很大的幫助。讀書,可以為寫作提供思想;讀書,可以為寫作提供材料;讀書,可以為寫作提供方法。

    寫作是離不開讀書的。古今中外的作家,寫作時都會大量的閱讀。大作家魯迅就主張多讀多看,他自己也很注意讀書。

    要想提高寫作能力 ,就必須多讀書,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二、閱讀不能代替寫作

    閱讀雖然對寫作起著重要的幫助作用,但閱讀卻代替不了寫作;寫作離不開閱讀,但卻不等於閱讀。並不是說書讀得多了 ,作文必然就寫得好。也有不少的人,書讀得很多 ,但並不會寫文章。聽說英國有個人叫亞克頓,一生讀過7萬本書,知識相當豐富,但卻沒寫過一篇文章。

    這說明閱讀能力強的人,寫作能力未必就強。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是兩種不同的能力;你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不一定具備較強的寫作能力。

    寫作較之閱讀,有著自己不同的規律和方法。要提高寫作能力,除了廣泛閱讀外,還需要去研究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如果你沒有掌握寫作方法,光讀書也是無法提高寫作能力的。

    三、要把閱讀轉化為寫作能力

    閱讀本身不是寫作能力,但閱讀可以轉化為寫作能力。閱讀就像各種“食材”,這些“食材”本身不是“美食”,要想把“食材”變成“美食”,就得透過“烹調技術”。

    所以,閱讀只解決了獲取“食材”的問題,並不能直接得到“美食”,要想得到“美食”,就必須學會“烹調技術”。這個“烹調技術”,就是寫作方法。

    所以,要想把閱讀轉化成寫作能力,就必須學習寫作方法,進行寫作實踐;不然,閱讀是不會自然成為寫作能力的。

    四、閱讀與寫作需並軌前行

    有的人痴迷於閱讀,但從不動筆或很少動筆,這種人讀書再多,寫作能力也不會有什麼提高。有的人只埋頭寫作,卻不肯花時間去讀書,這也不利於提高寫作水平。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閱讀與寫作雙軌並行,做到邊讀邊寫、邊寫邊讀、以讀促寫、以寫帶讀。

    當然,讀寫雙軌並行,也不能絕對化,不是說一天讀,一天寫,時間和精力要各佔百分之五十,而是說讀不要忘了寫,寫也不要忘了讀。在實際生活中,往往是有時某一段時間主要是寫,有時某一段時間重點是讀,這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

    總結:閱讀與寫作,是一對孿生兄弟,不可分離;閱讀與寫作,是火車的雙軌,缺一不可;閱讀與寫作,是鳥的雙翼,不可折一。多讀多寫,才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最佳辦法。

  • 4 # 說文寫作

    這是真的!

    作為一名一線語文老師,就來聊聊自己的看法!這個說法,的確是真的!不過,這得分孩子!

    什麼意思呢?

    在這裡先來聊一條詞語,轉化率!我想大家對轉化率都理解,也就是說,我們能夠從書中轉化多少,能夠把書中多少知識轉化自己的。

    這是關鍵問題!

    比如說,同樣一節課,有的學生能夠把老師講解的百分之八十轉化為自己的。有的學生能,只能轉化百分之十。這樣的話,會出現什麼結果?

    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堂,分數出來卻完全不一樣!同理,如果孩子閱讀了很多書,可是卻沒有轉化為自己的,甚至讀完一本書,連百分之一都沒有進行轉化。那麼,這樣的讀書是無效的!

    就算讀再多,作文水平也不會有提升!

    相反,如果說,孩子讀一本書,就能夠把書中的主旨的精髓轉為自己的,甚至能夠轉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這樣的話,既然一個學期讀了兩三本,也是相當有作用的。

    也正是如此,古人才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因為,古人能夠從論語中不斷轉化內容,持續轉化內容!

    所以,這個說法沒毛病!但得看孩子的具體情況,轉化多少才是核心問題。如果咱們孩子轉化率比較低,這個時候,建議把讀書量慢下來,學會注重讀書質量!

    各位老鐵如何看呢?

  • 5 # 晴天橙子愛寫作

    閱讀絕對有利於提升寫作能力!

    一、將閱讀和思考聯絡起來。

    美國教育從小就比較重視閱讀能力,所以孩子們的閱讀能力來自長期的培養。從小學開始,語文老師就會提供各種不同的閱讀材料讓大家閱讀,然後根據閱讀寫作各種有意思的論文。美國的教學方法並不單純看中閱讀速度和數量,而是著重構建閱讀和思考之間的關係。

    二、閱讀和寫作貫穿整個教育。

    美國整個教育系統都對閱讀非常重視,閱讀和寫作從小學起就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向。比如美國的中小學從來沒有暑假作業,但是老師會鼓勵大家在暑期閱讀,可以讀任何你想讀的書,然後交出閱讀感想,有的學生會在一個暑假閱讀幾十本書。

    除了閱讀,老師會建立不同型別的文章讓他們寫作,比如寫一篇議論文、寫一封信、創作一首詩、基於閱讀寫一段獨白、基於閱讀寫一段對話。

    和美國的孩子溝通,為什麼要閱讀,他說:“閱讀就是一種習慣,當讀的多了,閱讀就變成了一種享受”。而中國的孩子在試卷上回答為什麼要閱讀文學作品,他的回覆是:“學好語文可以在中考分數里加分”。兩種完全不同的對為什麼要閱讀的理解,必然會導致兩種閱讀方式質量的高低。

    三、閱讀後要鼓勵孩子進行寫作訓練。

    在美國,幼兒園到小學的孩子,每週都會進行寫作訓練,內容大多和日常生活直接相關。例如“以你最喜歡的動物”提起孩子對動物的觀察與思考。孩子可以畫出自己喜愛的動物,可以描述動物的顏色、特徵、喜歡吃的食物,以及為什麼喜歡這個動物。

    孩子在閱讀的時候,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再回顧書本的整體故事情節,讓孩子去概況。和孩子一起溝通探析書本想要表達的思想。引導孩子劃出書本中寫的精彩的句子和詞語,並且可以用這些詞語造句,或者仿造這些優秀的句子進行仿寫,這種引導式的閱讀可以引導孩子有意識的去將自己閱讀的書本進行內化,轉接到寫作中去。

    四、鼓勵孩子充分的進行思考與聯想。

    孩子在寫作的過程中,如果無從下筆。那麼父母可以去引導孩子去思考和聯想,例如“我的鄉村生活”。很多孩子沒有在鄉下長期生活過,但是卻有過去鄉下的體驗。這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溝通回憶。在鄉村看到過什麼?品嚐過什麼?鄉村生活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趣事等等,讓孩子把這些素材都表達出來,列出大綱填充素材,發表內心最真實的情感,就會是一篇優秀的文章。

    如果孩子在互動的過程中,孩子思維跳躍,蹦出一些語法錯誤的句子,父母千萬不要去評判對錯,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要估計孩子發散式思維,可以運用各種有趣的比喻、擬人,一旦孩子出現了有意思的表達,就要第一時間鼓勵孩子,告訴孩子這樣的表達方式非常好,給與孩子更多的表達自信。

    不斷閱讀有價值的書籍,絕對是提高寫作的不二法門,長期堅持閱讀,不斷堅持寫作,必會有所得有所成!

  • 6 # 周文生WS

    孩子寫作能力差,想透過閱讀的方法來提升寫作能力,我認為這不是唯一的方法。寫作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鍛鍊的結果,寫作的中心(主題)、材料的選取和謀篇佈局(結構)、詞語(積累)的運用等。要想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必須做到:

    準備寫同桌自我控制力差,就要圍繞著“控制力差”仔細地觀察。外表描寫、神態動作、平時的舉動都要突出中心,與中心無關的觀察和描寫一律不要觀察,不要去描寫。選取生活中的事情,也要圍繞著“控制力差”這個中心去觀察同桌,上課不能靜心地聽課(寫具體事情),做作業不專心(怎麼不專心的,事情描寫要突出細節。只有觀察到位,寫作時才能有話說、才能寫出自己的特色。

    (2)、透過閱讀提升寫作能力。閱讀不是濫讀,要選取適合自己的讀物。讀書不是“看”,要學習作者的框架結構,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是如何圍繞著中心的,運用了哪些好詞佳句。自己的收穫是什麼。讀後一定要去模仿練習寫作,寫同樣的文章、同樣的結構,寫好後與作者比較,查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切記:一定要圍繞著中心。

    最後,再丟掉模板,自己大膽寫文。打破原來的框架,寫出另類的文章。提升寫作能力,一定要做到讀寫結合,只讀不寫,永遠不會提升寫作能力。

    總之,要想提升寫作能力,一定要先學會觀察,處處留心生活中的不同,做生活上的有心人。其次是閱讀,閱讀是學習人家的寫作思路,一定要讀寫結合。只有做到了以上兩點,才能高效地提升寫作能力。

  • 7 # 讀不完的兩部書

    關於閱讀和寫作的關係,談了幾百年,其道理大家都懂,就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不是誰決定誰的關係。如果把二者割裂開來談是錯誤的。

    以我讀書和寫作的經驗來說,讀是基礎。讀的多了,對各種文章的套路就瞭解了。在上初中的時侯,我對短篇小說和敘事散文分不清誰是誰。到了高中對短篇小說和寫人物的散文分不清誰是誰。後來讀到大學才逐個弄清它們的身份。不要小看這個過程,它要透過讀多少篇文章才能達到的量變到質變呀!你只有搞清了誰是誰,才能瞭解不同文體的特徵,才能作到寫什麼文體像什麼文體,而不是"四不象"。

    寫是關鍵。讀的文章再多,也是人家的勞動產品,與自己沒半毛錢關係。只有寫出自己的文章,那才是自己的勞動成果。你讀一輩子書,充其量只是個看客,沒有人認識你。只有你寫出自己的文章,別人才能透過你的文章認識你。你寫的文章是好是壞,讀者的眼睛是明亮的,也是識貨的。有很多草根作者透過自己的文章成為大家熟悉的人,像新疆阿勒泰的李娟,一箇中學畢業在外打工的女子,靠寫散文成了著名作家。讀者的心是公正公平的,他們不管你是博士碩士,他們只認你的文章。所以要想在寫作上做出成績,路子只有一條,寫寫寫,天天寫,月月寫,年年寫,寫上個十年八年,總是會寫出點名堂的。

    以寫促讀,以讀促寫,這是持續走高的必由之路。祝大家在讀書寫作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早日到達理想的目的地!

  • 8 # 高原歌者

    學生作文水平不好,透過閱讀來提高是可行的,而且很有必要。學生透過大量閱讀,從中獲得一些寫作方法,這不是空穴來風。但是,要看學生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去閱讀。閱讀,關鍵還在於學生平時利用空餘時間來完成,靠學生自覺閱讀,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那學生該怎麼讀?怎樣獲得與寫作相關的資訊呢?我覺得,只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從閱讀中獲取類似的資訊,相信會得到提高。

    1.特殊的視角

    很多文章之所以讓人讀了心潮澎湃,過了很久都還記憶猶新。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選取了獨特的視角,給讀者帶來全新的視覺效果。就像放電影一樣,深深印在觀眾的腦海裡。《臥倒》一文介紹了文中的兩個主人翁,父親是一個軍人,退伍後在鐵路線上工作。他的兒子是一個先天智障的孩子,這個孩子什麼也學不會,唯一學會的是跟著父親學打仗。臥倒是他唯一學會的動作。一天,當火車要快速透過時,這個孩子面臨生命危險。於是,他的父親急中生智,大聲向兒子喊臥倒。這一刻,兒子快速臥倒,火車極速透過,兒子躲過了一場劫難。這篇文章給人以震撼的力量,得益於作者抓住了這一特殊視角,帶給人們的是不一樣的感受。因此,學生在閱讀時一定要學會看作者的視角在哪裡?如何選取視角才能更有效,作文才會獲得成功。

    2.別樣的選材

    選材對於學生寫作文非常重要,直接決定作文是否能成功。材料選得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材料選擇普普通通,即便沒太大錯誤,也不會引起讀者的興趣。而這些材料往往都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就看學生把這些材料用在什麼樣的作文中,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為愛挺直》一文,作者從兒時的記憶開始寫,每天的上學放學,母親用三輪車拉著水果去賣,讓他坐在三輪車上送他去上學。因此,他每天可以看到母親的背影。此時,母親的脊背總是挺直的。可當母親下了三輪車,回到水果攤時,他看到母親的背總是駝的。工作後,母親原本多次想去看看孫女,可母親一再推脫自己忙。

    可當有一天他用腳踏車送女兒上學時,凜冽的寒風颳得女兒叫起來,他下意識挺直了背脊,為女兒擋住寒風。這一刻他突然明白母親在三輪車上挺直脊背原來是為自己擋住寒風。原來母親是因為自己變彎的身體,不願去看望孫女。從而匯出來了母親矛盾的內心世界。也表達出每個子女的身前都有一堵遮風擋雨的脊背,是一堵愛的厚牆的主題。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天天有,隨處可見,作者就能運用恰到好處,而其他人連想都不曾想過。

    可以說,寫母親的作文數不勝數,可真正把母親寫好的作文並不多見。原因就是沒有選擇好材料,哪怕是每天見到的事情,也沒得到有效處理和運用。從而導致選材普普通通,並無新意,更不能吸引讀者。

    3.獨到的寫法

    寫法直接決定文章的成敗。材料選擇儘管有多好,但寫法不當,同樣不能取得成功。有句話說,文無定法。其實一篇作文的寫法多種多樣,就看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運用了哪些寫法。寫作文的方法來自於平時的積累和沉澱。學生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能夠輸出哪些寫法。一篇作文涉及的寫法很有限,就看學生如何選擇,運用,看他如何駕馭。

    4.深刻的哲理

    很多課外閱讀都包涵著深刻的哲理。一篇文章所包涵的哲理性是這篇文章的主題或中心。也是作者想要表達的目的和重心,是這篇文章的生命力。老師在教學生寫作文時經常強調,文章主題要鮮明,要包涵深刻的意思。學生寫作文時也很想讓自己的作文主題更深刻。可寫出來的作文還是平平淡淡,毫無新意。原因還在於積累不夠,思考的過程中還達不到具有深刻主題的層次。

    《假如麥子沒有考驗》一文寫了一個農夫天天盼著上帝能幫助他。可有一天上帝真的來了,他懇求上帝讓他的麥子長得更好,沒有風吹雨打,沒有烈日,沒有蝗蟲。上帝滿足了他的要求,他的麥子長得非常好,到了收穫的季節,他的麥地裡的麥苗並沒有結出一粒麥穗,他找到上帝,問上帝為什麼會這樣?上帝告訴他,如果麥子沒有考驗,不經歷風吹雨打,不經歷挫折是不能長出麥子的。這篇文章揭示了無論是麥子還是其他生物,乃至人也不另外,都必須要經歷過風吹雨打和艱難困苦才能更好地成長起來。全文可讀性強,哲理深刻,給人深思,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5.真摯的情感

    文章的情感是打動讀者的關鍵點,一篇文章特別是散文,如果沒有真摯的情感,這篇文章就會顯得蒼白無力。當然,情感的表達來自於語言的有效組合。恰當使用來自內心的語言,純真自然,不需要華麗的詞句來堆砌。

    情感是來自作者內心深處真實的表達和呼喚,不嬌柔,不造作。學生寫作文同樣如此,要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寫出來,情動於衷。喜怒哀樂、苦辣酸甜表達得實實在在,這樣才會引起讀者內心的共鳴。

    《希望是一隻美麗的風車》一文寫他高考失利後內心的苦悶和低迷。曾經一度無法振作精神,受到的打擊可想而知。別人都可以讀大學了,而自己卻找不到出路。何去何從,心中沒底,一味沉浸在痛苦之中。父親帶著兒子走出家門,到外面去散散心。途中遇到幾個孩子手裡拿著風箏,風箏在孩子們的手中無法轉動起來。父親告訴孩子們,要跑起來,藉助風力,風箏才會轉動。孩子們聽了父親的話,開始跑動起來,他們手中的風箏立刻轉動起來。帶給我和父親的是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此時的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父親的用意,心中若有所悟,心中的鬱悶很快消除,豁然開朗。他知道,希望還是有的,就像一隻美麗的風箏,不一樣的方式可以走出不一樣的路,人生依然是精彩的。於是,他振作起來,參加自學考試,最終拿到了大學文憑。

    這其間,作者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心中的鬱悶得到排解,心中的壓抑得到釋放。抒發自然,情動於衷。

    結束語:學生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確實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也不可能很快達到理想的效果。關鍵看學生如何使用閱讀書籍,怎樣去閱讀。應該說每一本課外閱讀或者每一篇文章都有可取之處。方法得當就會有效果,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等於白讀。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9 # 陳老師談教育

    的確可以透過閱讀來提升孩子的寫作能力,但是得看4個問題:閱讀什麼書?如何閱讀的?閱讀的成果是什麼?

    閱讀這部分完成了,寫作這部分的練習有沒有跟上?

    一.讀什麼書?

    有的學生酷愛閱讀網路小說,比如說玄幻小說,但是網路小說好壞夾雜,有的小說甚至文筆不通,邏輯混亂,讀這樣的小說肯定沒有太多的好處。其次,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拼命買各種滿分作文大全,讓孩子多讀多背。作為老師,是非常不建議的。首先這些滿分作文大全,究竟不是不是滿分作文,難以分辨,其次,總是讀這些碎片化的東西,卻沒有自己的思考,肯定得不到思維上的提升,而且容易讓學生寫作陷入模板化,套路化。再者,有的學生喜歡讀《知音》《讀者》這樣的文章,過於短小的文章,也不利於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最好還是根據國家的課外書目推薦,讀一些,一定長度的,一定深度的,經典書籍。此外,像新華網的一些社論,以及一些知名報刊的社論,都可以去閱讀。

    二.怎麼閱讀?

    有的學生讀小說,就是圖一時的快感,尤其喜歡情節,讀完了就扔在一邊。如果想要透過閱讀提升寫作水平的話。建議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帶著腦子去讀,不只是為了看看情節,看看語言,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要去思考,作者是如何寫作的,他的寫作巧思。

    比如想一想,為什麼這個結尾會讓我感到震撼或者餘味悠長?作者用到了哪些表現手法?這篇文章的論題是什麼?論點是什麼?分論點是什麼?論據是什麼?論證手法是什麼?文章的結構是怎樣的?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有沒有可取之處?聯絡實際,這個問題的現實意義是什麼?等等

    三.閱讀的成果

    在讀完一本書之後,要有自己的思考成果,比如讀書筆記,摘抄一些思想深刻的句子,或者文筆優美的句子,或者寫讀後感,對印象深刻的觀點和句段,加以思考和模仿,把讀到的東西,化為己用。

    閱讀和寫作分別是輸入和輸出的過程,閱讀要注重理解,寫作注重表達。這二者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但是並不是說只靠讀,就能提升寫作水平的。

    讀的時候一定要去思考,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然後才能體現在寫作中。其次,就要進行大量的練習,寫作寫作,不寫光想,肯定不行。在寫完之後,要及時的拿去給老師看,讓老師去指導,這樣,從閱讀和寫作兩方面共同著手,一定會提高寫作水平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w-27w推薦什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