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豌豆教育
-
2 # 蜜桃姐姐
當孩子還蹣跚學步的時候就清楚地表達出大人的期望時,他們就會把這些期望內在化,並開始對自己期望同樣的東西。換句話說,因為孩子天生就想取悅父母,所以他們會試著按照你教他們的方式行事。專家們說,18個月大的孩子對父母的期望是感同身受的。
孩子們表現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感到沮喪和無能為力。當大人給孩子們提供他們需要自己解決問題的工具時,他們會表現得更好,因為他們能更好地照顧自己,不會每次遇到挑戰時都尖叫或表現出來。
鼓勵“嘗試,再嘗試”的態度當然,為孩子做每件事對我們大人來說要快得多,但是讓學齡前兒童在沒有我們干預的情況下練習和成功是很重要的——不管是繫鞋帶、放玩具,還是在洗衣房裡整理襪子。在家裡和學校裡,讓孩子進行實踐才是最好的課堂。
讓孩子思考問題透過挑戰孩子自己的答案來擴充套件孩子的認知技能。例如,當孩子問我們如何做某事時,反問一個問題:“你認為你應該做什麼?”這樣的反應最終會讓他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如何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似的問題,我回答了很多個,今天就再回答一遍,
想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前提條件是要讓孩子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現在的孩子最缺少的就是自己獨立面對問題的機會。
從一歲學走路,本來正常的孩子,應該是先在地上爬,爬著爬著,就扶著東西站起來了,站著站著就模仿著大人能走了。可是現在的家長,為了孩子乾淨,為了怕孩子受傷,利用各種工具去保護孩子,讓孩子在學步車裡面學,也就是說家長根本就沒有給孩子自己學會走路的機會。
2到3歲,孩子要吃飯了。本來應該自己抓著碗,甚至抓著菜,往嘴巴里送,結果家長用勺子一口一口送到孩子嘴裡,連自己吃飯這個問題,家長都幫他解決了,孩子怎麼會有機會自己去解決問題。
4到5歲,孩子上幼兒園了。老師佈置的作業,本來應該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可是孩子做的又慢又醜,家長為了應付老師,老師為了應付上面的檢查,都讓家長代做。孩子沒有做過,怎麼能學會,更別提自己解決了。
5到6歲,孩子會正常行走了。要過馬路,馬路上車多,每次家長都在前面牽著手,左右看了很多遍,才和孩子一起過,要的就是絕對的安全。可你想過沒有,安全是安全了,難道孩子永遠都在你的保護之下過馬路,孩子什麼時間能自己學會自己過馬路。等等,這種事情很多,反映的是家長的過度溺愛,造成孩子根本沒有獨自解決問題的機會。
綜上所述,要想培養孩子獨立解決的能力,家長只需要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然後是不要著急,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