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點兵

    首先要強調,蘇47“金雕”只是一架技術驗證機。

    儘管如今蘇-47戰鬥機早已隱姓埋名,被人忘記,可是在剛剛誕生的時分,卻招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與美國F-22戰機相同,蘇-47戰鬥機早在1997年就進行了初次試飛,又進行了數年的飛翔測驗,可是一直沒有終究成型,當俄羅斯另一種五代機T-50面世以後,蘇-47戰鬥機專案也宣告罷工。

    由於前蘇聯積累了必定的前掠翼技能,蘇霍伊飛機規劃局計劃規劃一種前掠翼戰機,這是因與其他形狀機翼比較,前掠翼具有很多傑出的長處。前掠翼飛機不只降低了機翼的曲折載荷,還進步的升力係數,降低了機動時的誘導阻力。並且大展弦比機翼還有增大航程的好處。此外,還能夠減小迎面臨雷達波的反射面積。

    美國也進行過類似的規劃,不過終究也是不了了之,由此可見這種技能尚不成熟。

    蘇-47戰鬥機僅僅只出產出了一臺原型機,並不是真實的作戰飛機,僅被用於前掠翼和超機動性技能驗證。這架原型機安裝了兩臺帶加力燃燒室的D-30F6渦扇發動機,儘管並不是最領先的,可是作為測驗用也足夠了。在1997年9月25日,蘇-47原型機進行了初次飛翔測驗,首飛繼續30分鐘,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後來又經過了上百次的試飛,進行了很多改進。

    蘇霍伊規劃局以為蘇-47的機動性最少相當於美國F-22A“猛禽”戰機,在某些方面還有所超出。可是很惋惜的是,2002年4月蘇霍伊規劃局授命研發全新的第五代戰機,也即是後來為人熟知的T-50戰機,蘇-47專案則被迫下馬。

  • 2 # 鋒芒FM

    蘇47絕對不是F22真正的對手!蘇47是一架被很多人神話了的戰鬥機,確切的說,是一架被神化了的技術驗證機!蘇47,綽號金雕,是前蘇聯於上世紀80年代末研發的一款技術驗證機,時間上和F22差不多。蘇聯研發蘇47的目的,是作為蘇軍下一代戰鬥機的技術驗證機,蘇47最終因不符合蘇空軍的作戰要求而下馬!蘇47最大的特點是其前掠翼設計!這種設計有其優點,也有缺點,缺點就是會產生過大的扭力,容易撕裂掠翼!雖然蘇聯專家採用特殊材料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前掠翼的佈局僅僅是看起來比較科幻,並不是一個劃時代的技術!蘇47在設計之初,機體並未進行隱身設計,該機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但這種隱身能力主要來自於機身表面的吸波材料,跟飛機本身沒什麼關係!即便是蘇47現在服役了,也只能是一架優秀的三代半戰鬥機,四代機都算不上,這怎麼能說是F22的主要對手呢?以蘇47最終的研發情況看,一對一的情況下,其根本不是F22的對手,綜合作戰能力甚至不如現在俄羅斯的蘇57,要不然蘇軍也不會選擇了蘇57!要說F22的真正對手,現在世界上只有一種,那就是中國的殲20!

  • 3 # 裝備空間

    當年蘇-47“金雕”一出,前掠翼造型瞬間擊中各路軍迷的心臟,一時間對這款設計“超前”的戰機“驚為天人”。然而,這款連蘇/俄軍方都沒看上的戰機,也就是造型“犀利”一點,紙面資料豪華一些,但其本質仍然是一個指標、功能看似華麗,實則脫離實際的驗證機而已,以俄羅斯後來的經濟技術條件,完全無法完全實現其功能的樣子貨。

    實際上當時蘇聯的五代機研製專案I-90中,雙發重型多用途戰術戰鬥機MFI中標單位是米格設計局,只不過由於當時蘇霍伊設計局的蘇-27系列口碑不俗,仍然讓沒中標的蘇霍伊設計局繼續研製自己的方案而已,這也就是後來“米格1.44”和“蘇-47”(原S-37)產生的原因。

    到了五代機專案,蘇/俄還是根據美國新戰機的技術發展提出了相對應的技術指標,不過對於當時的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來說,很多指標都已經力所不及。當美華人的YF-22在1989年首飛時,米格中標的原型機1.42才剛剛完成製造,預計1992年首飛,蘇霍伊的S-37各項技術更是遙遙無期,然而馬上蘇聯就解體了,很多來不及做的事再也沒有辦法去做。

    解體後的蘇聯,整個航空工業面臨的困境是:1、各種專案都嚴重缺乏資金。2、航空工業體系四分五裂。3、MFI的許多設計理念和指標已經不適合新生的俄羅斯。結果就是,MFI專案不管是米格局還是蘇霍伊都進度緩慢。

    蘇/俄當時整個五代機專案(包括米格1.44和蘇-47)受到以下影響:

    1、超音速巡航,當時計劃設計的五代機用發動機AL-41F,設計指標18噸級,結果測試試驗發現最大加力推力才17.6噸。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蘇聯解體,沒錢沒技術。直到2018年,俄羅斯應用了不少AL-41F技術成果的“產品-30”發動機(為蘇-57第二階段準備,第一階段用117發動機),也沒有完全實現AL-41F的設計指標。

    2、低可探測性,當時蘇聯提出了“等離子隱身方案”,看起來、聽起來著實“高大上”,科爾德希研究中心聲稱,等離子隱身方案可以不必犧牲飛機的氣動外形,利用特殊的等離子發生器形成電子射線產生等離子波,可將飛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積降低約100倍。然而,這技術過於超前,然後蘇聯又解體了,還是沒錢沒人沒技術。

    3、材料問題,前掠翼飛機設計帶來優秀的氣動特性以外,也帶來了重大缺陷,前掠翼翼尖在翼根之前,在氣流載荷作用下,機翼翼尖相對於翼根發生扭曲變形,增大翼尖的區域性迎角,增大的迎角又進一步增大翼尖的載荷,如此惡性迴圈,會產生最終的機翼嚴重破壞,甚至解體。以蘇聯當時的經濟、技術條件無法研製出新型高強度材料來解決這些問題,後來的俄羅斯更沒有能力去解決。

    所以,到了1999年,眼看遙遙無期的MFI,以及為適應新時代的空戰需求,降低成本,加快研製進度,俄羅斯空軍下馬了MFI,至此米格1.44和蘇-47都壽終正寢。此後,俄空軍開啟PAK-FA專案,也就是後來的蘇-57,在MFI專案N014有源相控陣雷達、新一代空空導彈、AL-41F發動機等技術遺產上,要麼降低指標、要麼利用已經成功的技術,開發了蘇-57的各項子系統。

    4、前掠翼飛機在高速狀態下,對於數字化操控的要求極高,而這方面也一直是蘇/俄的弱項。

    另外,蘇-47為蘇-57留下的最大技術遺產恐怕就是已經驗證了彈艙的可行性。

    再說一點,前掠翼飛機,雖然非常稀少,但是蘇-47絕對不是最早的,也不是唯一的,納粹德國早就製造國前掠翼戰鬥機和轟炸機,如果你說這個太古老,沒有技術可比性,那麼請看下面這貨:

    這是美華人“X-29”驗證機,上世紀70年代美國就開始研製X-29A前掠翼驗證機,1981年格魯門公司開始建造兩架X-29A,1984年X-29A首飛成功,而且當時美國就利用新型高強度複合材料基本解決了前掠翼飛機機翼扭曲變形的問題。這樣你就不會覺得俄羅斯的蘇-47有多超前了把?其實還是跟在美國後面,你先研製,我再跟蹤而已。

  • 4 # 軍武資料庫

    處女殺手S-37?

    當年在在五代機的摸索中,S-37的確是走在最前面的。每一個航空公司都會對自己的某些理念加以實相化。“金雕”戰機就是蘇霍伊五代戰機研發中的第一款驗證機(注意是驗證機),它只是對某些技術(俄羅斯複合材料和電傳操縱系統)的實驗性平臺。大白話說來就是積累資料的小白鼠。後來這架飛機被正式命名為Su-47。

    從型號分配看來,俄羅斯軍方確實有一段時間打算使用這款戰機,Su-47和最終購買的Su-57是有接替關係的。

    2002年5月,作為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的主要研發商,蘇霍伊從S-37(Su-47的試驗機)時代就開始不斷積累適合俄空軍的五代機型別。這一系列的引數對標包括:效能不能低於美國F-22;多功能性(空戰、對地打擊);超級機動性;隱身性;短距起降技術等。

    美國X-29前掠翼驗證機

    W君之前的問答裡說過:俄派戰鬥機注重電子壓制和“狗鬥”技術的機動性。這種思路下Su-47體現的是非常完美的,獨有的前掠翼設計使“金雕”在亞音速時有極高的靈敏度,能夠非常快速的改變仰角和飛行路徑,並且可以在所有的仰角下發射武器;即使在超音速時也可以保持良好的機動性。前掠翼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失速狀態的“延遲反應”,這一點上Su-47可以做到更低的最小空速轉向率,使發射導彈的轉向率大幅提升。

    同時,高升阻比也可以用來獲得更短的起降距離(不考慮向量噴口,僅僅是機體設計就可獲得)。

    很遺憾,俄羅斯空軍最後選擇了同為蘇霍伊公司設計的T-50作為俄羅斯下一代的主力戰機。在沒有戰爭的年代中,一款武器能否成為主力戰機,完全是高層做出的決定為主。

    綜上,“金雕”在引數上是略遜於F-22的(隱身和雷達技術),其串聯式的三翼佈局(鴨翼、主翼、尾翼)、以及前掠翼的設計在五代機中也是開創性的,最後的尾部長短不一的突出物也是一個影響外觀的“特點”,左邊是向後雷達,用於對來襲導彈的越肩摧毀;右邊是減速傘,這是對強迫症患者(處女座)極大的挑戰!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不符合美學的戰機絕對不是優秀戰機!

  • 5 # 區域拒止

    圖為俄羅斯大名鼎鼎的蘇47戰機

    首先,這裡在重申一遍,蘇47僅僅是一架驗證機。蘇霍伊自己都沒打算量產,更別提俄羅斯軍方會要這麼一款戰機了。這款飛機是怎麼來的呢?其實是蘇霍伊自己湊錢造的。

    圖為蘇47展開的彈倉

    在蘇聯沒解體的時候,米格就已經逐漸露出疲態了。在米格29和蘇27出現的時候米格就徹底淪為陪襯了,憑著蘇27蘇霍伊大賺了一筆,有野心的蘇霍伊就打算自己籌資建造一架驗證機,來驗證五代機的技術,這樣就能進一步打壓米格,穩穩的中標5代機計劃了。加上後來賣給中國蘇27又讓蘇霍伊狠狠的賺了一筆。所以儘管蘇聯解體,但是對蘇47卻沒有多少影響,最終順利完成製造。這裡說明一下,在2000年以前蘇47沒有正式編號,都是以S37的代號出現在人們面前的。

    圖為蘇47的三檢視

    蘇47最主要的驗證了前掠翼的技術特徵,因為前掠翼的亞音速特性非常好,機動能力非常強大。但是當時的技術條件無法解決前掠翼強度的問題,這個註定了蘇47無法量產,沒有哪個國家能接受自己的戰機最高只能高亞音速飛行。

    除此之外蘇57還驗證了隱身材料,隱身佈局等等問題,其機首搭載了一個內建武器艙,同時也驗證了內建彈倉技術。很多人懷疑蘇57的隱身彈倉是很沒道理的,人家老早就在搞了。綜上所述,蘇47是一架永遠不可能量產的戰機。

  • 6 # 蝸牛沒腹肌

    蘇-47在剛研製出來之時,就受到很多人的關注,聲稱其效能堪比美國的F-22戰鬥機,俄羅斯的蘇霍伊公司也向世界稱讚它的良好機動性,外界普遍認為蘇47是與F22競爭的對手。眾所周知,美製F-22戰鬥機是當今較為先進的戰鬥機,它以其高超的效能位居世界戰機排名前列,既然蘇-47能做F-22的對手,想必有獨到之處。

    蘇-47自上世紀八十年代研製,到了1997年就已經定型,值得注意的是,蘇-47戰鬥機是一架技術驗證機,為的是用來進行技術測驗的,所以它並沒有正式服役,儘管在1997年後進行了很多次的試飛,但由於其自身並不滿足於俄羅斯空軍的實際作戰需求,因此它只能被俄空軍告以停止研發而落幕。

    蘇-47的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其採用了前掠翼設計,這種設計的優點是有效降低了氣流阻力,提高了飛機飛行速度。在降低機翼載荷的同時,升力得到了一定幅度的增強。不僅如此,前掠翼迎角的設計還許可飛機提高了轉彎的速度,而且,這還可以很大程度減小對於雷達波的監測反射面積。這使得蘇-47的機動性在此基礎上有了很好的保障。

    但蘇-47也有其自身缺點。前掠翼的設計可以產生巨大的扭力,這種扭力足以破壞掉它。而且,雖然蘇-47是具有隱身能力的,主要得益於飛機表面的吸波材料利用,然而在剛開始設計的時候,它的機體並沒有考慮到隱身的需要,而F-22在機體的隱身功能上可是下了一些功夫的。

    蘇57才是俄羅斯最需要的機型

    總的來說,這架被稱為可以抗衡F-22的戰鬥機的確是有一定的優勢,可是俄空軍方面對這款戰機考慮到的因素不僅僅只是戰機本身的效能,更多的是其對於實際作戰能做出的貢獻,畢竟戰機始終都是要回歸到作戰當中的,不具備隱身能力的蘇47只能被淘汰掉。

  • 7 # 餘大愚

    前掠翼什麼都好,甚至連翼尖強度問題都可以假設完美解決。最大的問題是----隱身。除非等離子隱身可以真正實現。

  • 8 # 安德烈聊軍事

    這個問題,涉及到飛機的研發、設計流程問題。

    網上看到過許多網友們對於各種機型的討論,感覺網友們對於蘇聯/俄羅斯飛機專案上馬的流程認識是這樣的:一群俄羅斯人坐在一塊,喝著伏特加,然後突然站起一個人來大喊一聲:“達瓦利士,咱們一塊設計一個五代機好不好啊?”“喝拉朔!喝拉朔!走,走,咱設計五代機去!”

    …………

    開個玩笑。但如果瞭解蘇聯/俄羅斯戰鬥機專案的研發歷程,許多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首先說一下,就是所謂“四代機”“五代機”這是航空史研究者和媒體對戰鬥機的分類,作為飛機的設計者,在考慮方案的時候並不會去考慮自己要設計的是四代機還是五代機。所以所謂的“四代機標準”“五代機標準”,也都只是媒體習慣使用的說法,而且這些說法之間也沒有統一的規定。

    戰鬥機研發的基本原則是“裝備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蘇聯當然也不例外。所以在這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就是“先進戰鬥機計劃”的研發步入正軌之後——這個計劃後來誕生了舉世聞名的米格-29和蘇-27——蘇聯便開始了對先進戰鬥機計劃之後的一代戰機的預研。這個專案在1981年立項,被稱為“未來前線多功能戰鬥機”,縮寫為MFI。

    戰鬥機研發主要依賴於對未來戰場的判斷。蘇聯當時根據自己的研究,對MFI計劃出了一系列條要求

    1.機動性強;

    2.不開加力能實現超音速飛行能力;

    3.低雷達和熱紅外被探測能力(當時烏菲莫切夫已經發表了自己關於飛機隱身的諸多理論,但在蘇聯沒有引起關注,反而是在翻譯成英文後對美中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MFI專案並沒有借鑑烏菲莫切夫的理論);

    4.容易起降;

    5.容易操作,縮短飛行員培訓時間,減少對維護人員和維護裝置的需求

    6.全新架構的一體航電系統,資訊和控制系統高度整合。

    7.必須具備發展偵察機、艦載戰鬥機和其他變體的潛力。

    MFI專案的戰機整體設計,不用問還是交到了當時蘇聯戰鬥機設計的雙子星米格和蘇霍伊兩家。兩家分別拿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這些方案又經過了一系列的修改,最終米格拿出的就是米格1.44,蘇霍伊交出的方案就是蘇-47。

    從效能上,這兩款驗證機應該說都是很優秀的。當時蘇聯空軍比較傾向於米格1.44,海軍則傾向於選擇蘇-47作為艦載機——當時的編號是S-37,綽號也是“金雕”。海軍青睞金雕是因為它的前段機身、起落架和垂尾技術借鑑了艦載型蘇-27K。兩架試驗機型分別於1997年和1999年試飛。

    但是,在1997年,航空史上出了一件大事,就是F-22正式公佈了。我們都知道,蘇聯/俄羅斯戰鬥機的研發,都是要對標自己的美國“對手”的。F-22橫空出世之後,俄羅斯人發現自己原本MFI專案的許多估計是不足的,比如MFI專案為了突出隱身能力,削弱了戰鬥機的武器掛載能力,但面對F-22強大的突防,米格1.44和“金雕”都顯得火力不足。所以在經過調整和修改後,俄羅斯人新上馬了PAK-FA專案,原有的MFI專案被廢除。PAK-FA專案催生的就是蘇-57。

    所以金雕和米格1.44的銷聲匿跡原因很簡單:沒有這個專案了。金雕本來就不是為了打F-22設計的,因為當蘇霍伊的研究人員論證金雕時,美華人自己還不知道F-22是什麼樣子。不過“金雕”在2000年之後,編號改為Su-47,還在為蘇霍伊效力,作為Su-57的武器/航電測試平臺繼續使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個銷售,最近老闆一直讓業務員交客戶詳細檔案,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