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拾級而上的木木

    俗話說得好,匪不如民,民不如官,官不如管。在太平年代,誰也不想當土匪,這個職業充滿了危險性和不確定性。連最大的梁山泊好漢們,想到最後都是招安。所以,可想而知,舊時的土匪,很多都是被逼的。沒辦法,為了能吃飽。就像那時候的農民起義軍,大部分從軍,都是為了吃飽飯。至於推翻哪個皇帝,對他們來說,自個該幹什麼還得幹什麼。所以說,很多人當土匪,都是為生計所迫。說上有八十歲老母,其實也正常。李逵上山時,還有個老母在家呢!小說中的情節,只是落俗的套路而已。不是為了推動情節發展,就是為了襯托主角的大度灑脫。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 2 # 愛整理的小景

    上有八十歲老母,下有三歲小兒。

    八十歲,算是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這種老人沒有辦法自己生活,可能連起身上廁所都做不到。

    三歲小兒,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不能判斷危險性,屬於咱們俗稱的吃屎小兒。

    這兩類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生存,無法靠自己存活。當被抓住時,以此求饒,希望引起對方的同情心。也從側面表達自己做強盜土匪是有家人要養活,身不由己。

    禍不及家人。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抓住強盜土匪的人通常是有正義感的,聯想到這些時,很可能會心軟放他們一命。

    儒學強調,仁者無敵。

    孟子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抓住強盜的人,透過強盜的描述,八十歲老母,三歲小兒,聯想到自己的長輩、稚童。若是信以為真,很大機率會放了強盜土匪。

    所以,這就演變成了求饒的套話。一種心理學的應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族譜掉了,只記得祖輩上的一個字輩,咋辦?且不知祖輩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