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一款雲資訊中轉站,使微信,飛書,釘釘,welink,米聊等可以資訊互通暢聊,各APP由統一賬號,使用者准許即可接入使用,中轉站可以向各APP使用者傳送大事件資訊。各APP自家生態下發展但不閉關,能不能實現?難度在哪裡?
回覆列表
-
1 # 電子產品設計方案
-
2 # 趙大叔ECHO
做資訊交換不難。
難的是誰來做?誰來買單?盈利模式在哪裡?各家即時通訊廠家會配合嗎?
不知道你記不記得那個自由的時光?網際網路充滿了自由的空氣。
雅虎通可以和win Messenger 通訊。
估計一去不復返了,不互通還相互眼紅,封殺。還哪有網際網路精神?
-
3 # IT人劉俊明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作為一名IT從業者,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當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到存量時代之後,各大網際網路平臺(產品)之間的邊界必然會進一步模糊,各大平臺為了擴大自身的價值空間,必然需要向各個領域進行垂直髮展,如果在沒有新的價值空間出現之前,網際網路平臺之間的爭奪必然會逐漸加劇。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眾多網際網路產品(App)還是有可能走向統一的。
從網際網路生態體系的角度來看,如果要在當前的App產品上再進一步做一個“抽象”,讓各大App產品之間形成“資料鏈接”,那麼必然需要有新的價值增量作為支撐。從當前的技術體系來看,要想完成這個價值增量,可以藉助於三個技術的結合,那就是雲計算、大資料和區塊鏈。
從技術體系結構來看,雲計算可以完成計算服務和儲存服務的支撐,大資料可以完成資料價值化的支撐,這是一個核心環節,涉及到資料的價值增量問題,最終透過區塊鏈技術實現最終的價值鎖定。當然,在具體的實現過程中,還會面臨一系列落地應用的問題,畢竟價值衡量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這裡面需要考慮的因素也非常多,比如場景對於資料價值的影響就非常直接等等。
從網際網路本身的特點來看,之所以網際網路會成為一個創新、創業的熱點領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網際網路有足夠的空間,能夠讓眾多的創業者可以實現自己的想法,所以要想讓眾多想法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形成新的“抽象”,也許還需要整個技術體系的變革才能完成,還是那句話:模式變革技術先行。
各家App互通暢聊理論是可行的,但實際運作有難度
理想很豐富,現實很殘酷,大家都聽過吧。互聯互通對使用者來說是好事,在技術層面上也完全沒有難度,大家有沒有留意很多網站和很多APP都可以透過微信、QQ等授權登陸,其實這就是一種互聯互通的典型應用。搶火車票的APP或者小程式大家有用過嗎?只要你授權在12306註冊的帳號密碼,就可以自動搶票了。微信,飛書,釘釘,welink,米聊互聯互通也是同樣的原理。
只要微信開放各種API,同時你也授中轉站登陸你的微訊號,中轉站就可以讀取好友列表,收取資訊了;飛書也開放各種API,同時飛書的好友也授中轉站登陸飛書帳號;當然兩者之間還要建立好友關係,在微信上把使用飛書的朋友加為好友;你想向飛書的朋友發信息,那麼中轉站就可以把微信發出的資訊轉發到飛書上去了;但技術解決了並不代表可以實現哦。微信,飛書,釘釘,welink,米聊等都屬於不同公司營運,他們之間是競爭的關係,都互通了,怎麼打壓對手呢?比較弱小的一方當然同意啊,但比較強勢的一方就不會同意了。
除非某天出現了一個強者,假設命名為“社聯”,一統各種社交APP,就像銀聯一統各大銀行發行的銀行卡一樣。所有微信,飛書,釘釘,welink,米聊等這些社交APP都必須加入“社聯”。所有收發的資訊都必須經過“社聯”中轉。大家覺得有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