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莓媽咪

    新生兒為什麼要按需餵養?寶媽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新生兒按需餵養有以下的原因:

    1. 新生兒的胃容量小

    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胃部還沒有發育完善,第一天的胃容量大概5-7ml,第三天胃容量大概22-27ml,出生一週胃容量大概45-60ml,出生一個月胃容量達到80-150ml。由於胃容量小,所以新生兒睡覺時,感到餓了會頻繁的醒來需要吃奶,吃奶的頻率也會比較頻繁,等他慢慢長大了,吃奶頻率會逐漸減少。

    2. 新生兒力量小

    新生兒吃奶吃著吃著很容就會迷迷糊糊的睡了,過一會又會想吃,這是因為母乳中的茶酚胺的催眠作用,再加上新生兒力量很小,吃一會就會累,所以吃一會就需要休息一下,然後再吃。

    3. 新生兒的個體差異

    孩子之間都存在個體差異,所以每個寶寶吃奶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千篇一律的按照固定的時間去餵養。按需餵養才是尊重每個孩子的個體情況和發展規律。

    4. 母乳分泌需要有個過程

    母乳的產生分泌是有一個過程的,它會按照寶寶的需求增加母乳量,寶寶吸吮越多,母乳量會相應增加,所以按需餵養寶寶,對於母乳的正常分泌是有幫助的。

    那麼我們寶媽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呢?

    1. 寶寶餓了的訊號,寶媽要學會判斷:比如孩子醒來以後,轉動腦袋,好像是在尋找乳房一樣;寶寶吸吮他的小拳頭、伸舌頭,最緊急的情況便是哭鬧了。

    2. 寶寶的按需餵養,不是說寶寶一哭就餵養,而是要按照寶寶的需求餵養,等到孩子哭鬧的時候,可能寶寶已經餓過頭了。

    3. 寶寶的餵養規律要掌握:開始時1-2小時一次,然後是2-3小時一次,之後延長到3小時左右一次,6個月新增輔食後,餵奶次數便要逐漸減少。

    4. 寶寶猛長期要清楚:寶寶猛長期時,餵奶時間要適當改變,因為此時寶寶吃奶會變得頻繁。

  • 2 # TrumanNorris

    小妹子6斤6兩。因為一直坐在媽媽肚子裡,所以只好媽媽捱了一刀後被醫生阿姨拎出來~ 全過程很順利,不覺得怎麼疼。但是術後到現在八個月的時間,感覺身體上的術後反應還是有的。 全過程和wsy差不多,就大概講下吧。

    1、術前: a、胎心監測,備皮(剃毛毛) b、進手術室前,在隔離室一類的地方脫襪子和外套,光腳穿手術室拖鞋。屋裡意外的很暖和,不冷誒~ c、自己上到手術床,床很窄,高度貌似到胯部(我身高160),總之是方便醫生操作的程度。手術室挺寬敞的,靠牆一溜的桌子,護士來來回回的。問了一些個人資訊填在出生證明上的(這個證明很重要!)

    2、術中: a、靜脈通道,全過程裡面感覺這個最疼!!!是個三通的針管,針頭好粗,疼的叫出來了!(也是因為緊張了……被護士說了,這麼緊張等下怎麼搞咧?然後自己就深呼吸,或者不停的和護士搭話解除緊張) b、導尿管,這玩意兒好討厭!插進去一瞬間疼了下,一下子就完事兒了,就是術後拔出來的時候疼了。 c、麻藥:硬外膜麻醉,側躺抱膝,膝蓋要頂著肚子,把脊柱全部露出來,姿勢很重要,聽醫生的。一般都是孕婦自己翻身,那麼小的床自己翻確實很費力,但是自己可以做到!據說這個時候很疼,可是我沒覺得,我是提前和麻醉小哥說了比較怕疼,打針之前給我個提示我能做好準備。結果小哥就”消毒了哦,會涼噠“、”馬上要打啦~“之類的一步步告訴我,這種做法很好的減輕了恐懼感!因為提前做了功課,所以打針後自己就數數,數到8右腳發熱,然後迅速的右腿發麻。 下半身也很快就沒知覺了。我把這些感受都告訴了麻醉。

    護士把我翻過來,擺好姿勢(忘了褲子啥時候被脫掉了!)這個時候感覺略微的呼吸急促、氣短,不知道是麻藥的作用還是緊張。和護士講了後,護士和麻醉小哥看了下血壓什麼的都很正常,就告訴我沒事。然後就面前打了塊綠色的布遮擋視線什麼的和wsy的回答是一樣的啦~ d、開刀:最關鍵的部分其實我不知道是啥時候開始的!!!!半天沒動靜,然後感覺有人推我的腹部,手術床都感覺前後在動的樣子,也沒覺得網上說的什麼拉扯內臟了不舒服想吐啦什麼的(很意外這個時候竟然不嬌弱了……)只聽到類似呼吸機還是什麼的呼嚕呼嚕的聲音,然後實在忍不住了就問開始了嗎,麻醉小哥笑嘻嘻的說寶寶都要出來噠~接著就聽到一個小貓咪一樣的哭聲了,小喵喵出來噠!護士就報告身高體重什麼的。這個時候就顧不上別的啦,反正就是上身被推之類的感覺,不難受。護士把喵喵抱給我親了下,小傢伙兒黏黏的~第一眼其實看到的是個小青屁股啊~ e、凱旋!在進入手術室一個小時後,我也被推出來了,抱著鎮痛泵,笑嘻嘻的精神很足。家人也很開心。

    女人都是愛美的,就算生了寶寶我們也要美美噠,所以及時管理身材恢復非常必要 十月懷胎,寶寶的重量使得媽媽的骨盆變大,這就是從少女變成大媽的重要一步,進而分娩時恥骨分離,使得整個骨盆變形,髖關節移位,形成“大屁股”的骨架,大媽的形態顯露無遺。所以產後恢復要做的就是配合適量的運動進行骨盆的恢復,把“大媽”的屁股給拉回來。 其實利用生產的機會來調整體型, 或者改善身體上的一些症狀,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機,所以很多人會在這段期間用束縛,套裝,達到調整體型的目的! 產後收腹對女性特別重要,懷孕時候肚子那麼大,生過肚子一下子就空了,如果不勒著點的話,那有大肚腩多難看啊,而且還很容易得婦科病的,我自己用的是產後月子裡開始穿的收腹的,就是一件背心和一件短褲的那種,我之前買的束縛帶,結果用了一天就勒的受不了。 還是我朋友推薦給我買了這個套裝,穿著我第一感覺就是不勒,不勒我就能堅持,而且穿上把大肚子都收起來了,產後的大肚子經常收的話,慢慢就會變小,面板變緊緻,把我多餘的肉肉收起來了,重在堅持穿!

    對新生兒要按需哺乳有什麼科學根據

    1、新生兒的胃容量很小

    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胃部還沒有發育完善,是一個由小到大不斷變化的過程。

    出生第一天胃容量有5-7ml,出生第三天胃容量有22-27ml,出生1周胃容量有45-60ml,出生1個月胃容量有80-150ml。

    由於胃容量小,孩子吃完奶後不能堅持足夠的睡眠時間,感到餓後會頻繁醒來,醒來後自然繼續吃奶睡覺。等到孩子胃容量大一些,吃奶的頻率會逐漸減少。

    2、新生兒力量小

    有媽媽會發現孩子吃一會兒奶就迷迷糊糊地睡了,過了一會兒孩子又想吃,這是因為母乳中的茶酚胺本身有催眠作用,另外新生兒力量很小,吃一會兒就累了,所以吃不了很多奶就需要休息一下,休息好了還吃。等新生兒的力量再大一些,到一個月左右,這種狀況就會緩解很多。

    3、新生兒有個體差異

    孩子之間都存在個體差異,有的孩子1小時餵奶一次,有的則可能是2小時餵奶一次。有的孩子5分鐘就吃飽了,有的孩子20分鐘或者更久的時間才吃飽。所以,如果千篇一律地確定某個時間,對有些孩子適用,對有些孩子就不適用。按需餵養就是尊重每個孩子的個體情況和發展規律。

    4、母乳分泌有個過程

    母乳分泌也有一個過程,開始分泌量很少,等孩子吸吮一段時間之後,會根據孩子的需求增加母乳量。而且孩子吸吮越多,催乳素分泌越多,母乳量也會相應增加。所以按需餵養孩子,對於母乳的正常分泌也是有幫助的。

    如何判斷新生兒該餵奶了

    孩子按需餵養,不是孩子一哭就餵養,而是按照孩子的需求餵養,等到孩子哭的時候就說明孩子已經餓過頭了,所以掌握孩子要吃奶的訊號非常重要。

    孩子餓了一般有這些訊號,要引起重視:

    孩子醒來以後,轉動腦袋,好像是在尋找乳房一樣;孩子吮吸他的小拳頭、咂巴嘴唇、伸舌頭,最緊急的情況就是哭鬧。

    孩子餵奶時間也有一定的規律,開始1-2小時一次,再改成2-3小時一次,繼續延長到3小時左右一次,6個月以後哺乳次數更是逐漸減少。在同一時期,孩子餵奶的時間也會有所改變,比如孩子猛漲期的時候,吃得更頻繁。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得好

    要確認孩子是否吃飽了,也是有一定標準的,媽媽們要學會判斷。

    1、大便

    新生兒如果餵養得好,在3天內會排空胎便,逐漸排出正常便便。4天后每天排便3次甚至更多,便便呈金黃色、稀軟狀,有少量奶瓣也很正常。

    2、小便

    出生後24小時內至少排尿1次,之後增加2-3次,第3-4天為4-6次,第5天以後為6-8次,尿液的顏色清亮才是正常情況。

    3、睡眠

    孩子睡眠狀況良好,能一次睡1小時以上,睡眠安穩。醒來之後精神狀態很好,眼神明亮,能夠自由玩耍,不會無緣無故地哭鬧。

    4、體重

    孩子出生一週左右,會有生理性體重下降,一週以後可以達到出生時的體重,以後體重逐漸增加。到滿月時可以增加600-1200g體重,到3-4個月,體重為出生時的兩倍。

    總之,新生兒按需餵養是有科學道理的,媽媽們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給孩子按需餵養。學會判斷孩子表示餓的訊號,及時餵養,避免孩子經常哭鬧。

  • 3 # 貝貝的生活日記

    新生兒本來就很脆弱,所以特別需要精心照顧

    新生兒胃特別小,呈豎狀,飯量小每次只能吃一點點,吃多了一躺,就溢位來了,所以特別容易餓,需要按需餵養。長大到兩個月差不多,慢慢就可以定時餵養了。

    新生兒需要注意的東西有很多:

    1.純母乳餵養的不用喝水

    2.切忌寶寶的乳頭不能擠,容易發炎,後續會長好的

    3.額頭前跳一跳的地方不能摸

    4.不要親寶寶的嘴巴,捏臉蛋

    5.遠離電子產品

    6.奶粉寶寶不要用嘴巴給寶寶試溫度

    7.不要給寶寶綁腿綁胳膊

  • 4 # 小茫love

    不打擾孩子睡眠是很關鍵的,孩子餓了自然會醒,尊重孩子的身體的成長才是最適合孩子的養育方式。

    在餵奶時注意姿勢要正確,這樣減少孩子吸入空氣。喂完奶後要拍嗝,防止吐奶。

  • 5 # 糾結的70後

    剛當寶媽的總會擔心寶寶吃不夠,捱餓、哭鬧,長得不壯,寶媽應當按新生兒的需求適當的科學餵養,才能保證寶寶的健康成長。

    在新生兒剛出生第1、2個月不需定時哺乳,可按寶寶的需要隨時餵哺,當寶寶啼哭時或寶媽覺得奶漲時,就應給寶寶餵奶.

    從一開始就定時餵哺,這不僅可能滿足不了寶寶生長髮育的需求,而且可能由於吸吮刺激不夠頻繁而導致乳汁分泌的減少。

    寶媽需注意的是,哭是寶寶表達慾望 要求和不適的最自然的方式,哭不一定是表達寶寶餓了,只是寶寶張著小嘴左右尋覓,有時在嘴碰到被角、衣袖時立即吸吮,在睡眠時還可能表現出吸吮或咀嚼動作,這些都表明該給寶寶餵奶了。

    夜間寶寶睡著時,即使是已有近3個小時沒吃奶,也不一定要叫醒寶寶喝奶,但要注意的是,若寶寶平時屬安靜型,連續3個小時以上睡覺而部喝奶,應叫醒餵奶,因為餵奶時間間隔太長,血糖下降,可能出現低血糖性反應。

    在2個月後,根據寶寶的睡眠規律可由原來的每2~3小時喂一次,逐漸延長到3~4小時1次,夜間停1次,白天餵奶6~7次。

    這樣可以保證寶寶的營養充足,健康成長!

  • 6 # 冷攝氏度

    很多新手媽媽都會糾結與給嬰兒按需餵養和按時餵養,其實嬰兒按需餵養和按時餵養都是有適齡標準的,並不是媽媽想怎樣就怎樣的哦!那麼什麼時候的嬰兒是按需餵養呢?按需餵養的嬰兒什麼時候開始按時餵養呢?一般嬰兒到一定月齡之後就會有飲食的轉變,這時候據需要媽媽協助嬰兒從按需餵養轉變為按時餵養,那麼嬰兒按需餵養到幾個月呢?按需餵養到按時餵養要注意什麼? space 嬰兒按需餵養到幾個月 嬰兒按需餵養到幾個月 按需餵養是一種適合於新生兒的餵養方式,按需餵養的本質就是嬰兒餓了就餵奶,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只要嬰兒有喝奶需求就要餵奶。這也是因為新生兒腸胃容積小,消化的快,所以容易餓,餓了就要喝奶,所以按需餵養最適合新生兒。當新生兒長到2個月的時候,按需餵養的需求明顯下降,嬰兒開始有自己的飲食規律。 嬰兒2個月的時候大約會在一天之中某幾個時間段會餓,這時候需要媽媽開始留心觀察,並像按時餵養開始過度。直到嬰兒3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有明顯的飲食習慣和規律,比如會在早上6點左右醒來喝奶,每隔2-3小時就會餓,這時媽媽就可以考慮按時哺乳了,並調節餵養量,控制嬰兒的飲食頻率和時間點,做到母嬰餵養相互協調。 space 嬰兒按需餵養到幾個月 也就是說嬰兒按需餵養到3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以了,有的家長不捨得鍛鍊嬰兒按時餵養,如果長時間持續按需餵養看起來是寵溺,實則是傷害。長時間按需餵養嬰兒不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腸胃消化蠕動也毫無規律可言,繼而導致嬰兒消化能力弱、體質也弱。 按需到按時餵養過度注意事項 其實按需餵養和按時餵養在餵養過程中是相同的,只是餵養頻率不同,還有就是按時餵養的時候要適當增加奶量,延長嬰兒的飢餓時間,以此來增加餵養時間間隔,但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給嬰兒吃積食了。除此之外,按時餵養也需要注意睡前奶的劑量,避免嬰兒半夜餓醒。 space 嬰兒按需餵養到幾個月 綜上所述,透過對嬰兒生長規律的考量,其實按需餵養到嬰兒3個月左右的月齡即可。太早按時餵養會導致嬰兒營養和消化不良,太遲按時餵養會導致嬰兒身體發育和代謝遲緩。所以說嬰兒3個月的時候就要從按需餵養慢慢轉化為按時餵養,新手媽媽一定準確掌握時間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法中的“橫短撇長”和“橫長撇短”具體應該如何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