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死者代言人
-
2 # 婦產科的陳大夫
我雖然不是法醫系的,但我覺得提問者可能存在啥誤會,我必須得跳出來簡單科普一下。
首先,法醫是不會解剖剛死之人的屍體的。這裡得分兩大部分解釋——
1、被解剖者涉及刑事案件你見過哪個殺人兇手殺完人就把屍體送到法醫的工作臺上嗎?先不說那些謀殺案件需要時間去發現屍體,即使是兇手殺完人立刻自首,那也需要先叫救護車來確認被害者死亡吧?確認死亡了,警察還得現場勘查吧?勘查完了得把屍體運回去吧?等這一切都做完了,大半天都已經過去了,被害者也已經不再是“剛死”的了。
2、被解剖者涉及醫療事故在確定病人死亡前,不搶救個一兩個小時,不覺得很沒有誠意嗎?人還沒涼呢,醫院就放棄搶救,恐怕是會被家屬燒了吧。患者死亡以後,如果家屬申請醫療鑑定,首先要向鑑定機構提出申請,人家同意才會派人到固定的地方解剖,等到了真正解剖的時間,起碼1天過去了,此時患者同樣不再是“剛死”的屍體了。
說到這裡,有人要說了,我才不管法醫能不能解剖到新鮮的屍體呢!你就告訴我,如果解剖剛死的屍體,會不會飆血就行了。
抱歉,答案是,依然不會。屍體是不會飆血的,只有活體才會飆血。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說人體在經歷死亡時,血管會經歷的病理生理變化。
人的血管收縮受神經內分泌調控。當人瀕臨死亡時,控制血管收縮的神經細胞死亡,血管會無限制的舒張再舒張,血管內皮上的窗孔也會開放。血管上和血液中的各類細胞開始壞死,紅細胞壞死後,血紅蛋白便會從紅細胞中漏出,血管內皮細胞之間的連線也會變的鬆散,血管中的小顆粒物質,例如剛剛從紅細胞中漏出的血紅蛋白、水分、血漿蛋白等,都會從這些間隙中漏出去。然後這些物質順著重力的方向,一路向下,順著組織細胞之間的間隙最終進入皮下。因為人的面板存在很多彈力蛋白和角質蛋白,它會像大網一樣把這些顆粒物質擋在皮下,所以血紅蛋白並不會馬上透過面板流出體外。但由於血紅蛋白有顏色,所以在身體近地側會出現暗紅色的斑,這就是傳說中的屍斑。血管內因為水分的丟失,血液會漸漸變得粘稠,最後慢慢凝結。直到微生物將這些固體物分解,再慢慢化開。
所以你懂了吧,解剖屍體是不需要放血的,一刀下去也不會往外呲血,畢竟人體不是一個簡單的包著血的塑膠袋呀~
-
3 # 非著名法醫
我作為法醫,我最有發言權了。
法醫勘驗新鮮屍體,按照程式步驟來,首先是衣著檢驗,看看衣物是什麼樣子的有無破損,並按照衣著由外及內記錄,第二步就是屍表檢驗,看看體表有無外傷包括皮下出血、表皮剝脫、創口等等,第三部才是屍體解剖,一般沿下頜緣經過頸部正中一直往下經過肚臍左側到恥骨聯合(我寫過的文章裡面有具體的解剖過程,喜歡的可以關注我,看看文章),然後就是把腹部肌肉筋膜切開暴露下腹部,然後就是把胸部軟組織向兩側切開,暴露雙側肋骨及胸骨,然後就是頸部就是按層剝開,看看頸部深淺肌群有無出血,這個時候要注意不要把頸部大血管弄破了,不然很容易血液侵染頸部,然後就是沿肋軟骨把肋骨的一部分還有胸骨拿掉,看看胸腔內的器官,最後沿兩側下頜緣切到頸椎,把舌骨、氣管、食管向下剝離,然後把雙肺從胸腔提出來,基本上軀幹就是這樣的解剖過程。
所以不需要放血,因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
4 # Mrlee3050
……最有趣的問題了,我第一時間想到了殺雞殺豬(原諒我……),活體會出血,那是因為活體機能都正常,心臟泵血功能正常,保持全身血液系統的迴圈,也因為這個,使得活體存在血壓,有壓力,當血管出現破口當然就會出血了,外科常見外傷,都會有活動性出血,做手術也需要在手術進行過程中針對手術切口部位血管進行止血操作如結紮血管、電凝刀止血等等,死亡後,身體機能停止及各臟器功能全部喪失,哪有壓力讓血液流出?其二,就新鮮屍體來講,除非立即死亡立即解剖,否則短期內,血液就會因死者死亡後保持的姿勢導致血液因重力沉積,法醫學稱這個為血液墜積,屍體高位血管空虛,下位血管充血,死後2-4小時即出現,死後組織液一樣墜積,滲入血管,形成溶血,之後隨著腐敗程序,血液成份沉積凝固,簡單講就是死後纖維蛋白溶解,血小板大量破壞,纖維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變為纖維蛋白,使血液逐漸凝固。綜上所述,解剖只要不故意切斷主要大血管,並不會有死後出血的。當然,也有因某些中毒死,猝死,窒息死亡因血液會呈流動狀態。
當然,解剖中有些切除動作,其實也算放血過程吧,譬如切除心臟,切除大腦等等,大血管也跟著被破壞,因為墜積作用,也因為血液凝固過程,所以……並沒有多少血液流出。並不會影響解剖視角,當然損傷所致生前傷後的內出血例外,譬如胸腹腔大量出血,開啟胸腹腔後,會在損傷處胸腹腔形成大量血液及血凝塊,怎麼辦呢?吸液器?no,沒那麼高大上的東西,法醫工具箱內的大勺子排上用場了,舀吧,一勺一勺的慢慢來,找個容器裝吧,因為還要大致計算積血量。
樓主所說一刀下去就是黃色脂肪的問題,那是因為不瞭解人體結構的原因,就算不胖,腹部下去第一眼也是黃色脂肪,那是因為人吃東西后,能量除了消耗掉的,都以內部的方式轉化成脂肪,說白了就是儲存起來了,不吃飯減肥的原理,運動減肥的原理,都基於此,加大身體能量消耗不予補充,人體被迫分解脂肪供給所需。
總而言之,不用放血。
我看了一個肥胖症的紀錄片,然後就一直在糾結為什麼一刀劃開的全是脂肪。 (那個肥胖症紀錄片裡面的屍體新鮮的,是冰凍過12天的。)新鮮的話,我大概認為剛死的人是新鮮的。抱歉沒有表達清楚。我想肯定是放了血的,同桌他不贊同這個意見。
回覆列表
法醫對新鮮屍體解剖的時候要不要先放血??第一眼看到這問題問的有種屠宰前要先放血的感覺,然後製作血腸血旺什麼的。
回答是:不會放,但是有達到放血目的的類似操作。
不會放的原因是意義不大,而類似放血的目的則是特別部位的針對性檢查措施。
法醫在針對整具屍體進行解剖前,無論新鮮與否,都並不存在一個特別的“放血”操作。這裡要先解決什麼算是“新鮮屍體”,其實對於法醫而言,沒出現明顯的腐敗現象都可以算是新鮮屍體了,只是那種入手尚有溫熱感的新鮮還是已經屍冷到室溫的新鮮這種的區別罷了。
那種已經死亡一段時間的,體內的大部分血液已經凝固了,即使要放血也放不出來多少,況且,放血也並無特別的意義。反而,屍檢時檢查血管、器官中血液的情況也是很重要的屍檢專案之一,比如心臟內的血凝塊,雞脂樣凝血之類。另外,屍檢中取到的血樣還是相當重要的毒化和DNA檢材。
那麼,不“放血”會不會導致解剖下刀切的時候出血而影響觀察?其實也並不太會。
屍檢的時候下刀的位置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血管,而且因為心跳已經停止,沒有了血壓,血並不會像活人手術那樣自己就往外湧。
既然不存在放血這個步驟,那為何又說“有達到放血目的的類似操作”?
因為屍檢解剖有個順序問題,從頭、頸、胸、腹、盆這麼一路下來總是要有個先後順序的。通常而言是先胸部、胸腔,經常在這裡就把心臟摘掉了,切開心臟上的大血管時,相當多的血液就在這個時候放掉了,頭部開顱取腦組織的過程也會有不少的血液出來。
這樣頸部上面的頭部和下面的胸部就都做完了,相當於給頸部放血了,這樣在做頸部的解剖時就幾乎不會有血,防止在一條一條精細的解剖頸部肌肉時候再被血液干擾。
這樣做的原因就在於,頸部的檢查對於很多死亡來說,比如縊死,比如頸部刀傷是相當關鍵的,所以,這也算是一種“放血”的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