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牽手教育

    很多父母說:孩子你不幸福了,我就不幸福了?學會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首小詩,頗有感觸!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但每次只是挪那麼一點點。我催它,唬它,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我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孩子是上帝派來和我們散步的蝸牛。”

    多麼形象的比喻,每句話都讓我聯想到自己孩子,同時也深深指責自己的心急氣躁。

    為什麼我們會心急氣躁?是因為我們做父母的,每個人心裡都隱藏著一個假設。孩子的未來不幸福,是父母的責任。害怕孩子不確定的未來,沒有尊重彼此的獨立性,最應該讓孩子學會的是,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如果把孩子比作蝸牛的話,是人性的理想一面。那接下來的故事就是現實的一面。

    ”流浪貓效應”,這個名稱說的是,有個善良的女士,散步的時候看到一隻流浪貓,覺得它很可憐,就把它帶回家餵養。過了幾天,她去散步又遇到一隻野貓,覺得它也很可憐,只好又帶回了家。第三隻、第四隻······附近的野貓好像都被她遇到了。很快,她家變成了貓窩。她一邊在家養貓,一邊怨氣沖天,覺得自己的生活被這些貓給毀了。可是扔下這些野貓,又於心不忍。於是,她就成了貓奴。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無論出於什麼樣的善心,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間都應該有邊界。

    我們需要承認和尊重彼此的獨立性,我為我的生命負責,你為你的生命負責,絕不輕易越界。

    所以,邊界的含義是,即使是最親近的人,我們都需要承認,我們跟他是不同的人。有些困難,只能他自己去面對和解決;有些決定,只能他自己來做,無論他的決定在我們看來有多糟糕。因為,每個人都只能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如果你總是把關係的錯誤歸為自己,經常覺得內疚和自責,那也許你該提醒自己,這不是我的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有意志力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