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正經的軍棍
-
2 # 朴刀sword
對英國本土進攻佔領需要強大的海陸空軍整體協同作戰。當時的德國尚不具備這種條件。德國海軍只有潛艇部隊稍有優勢,只能攻擊商船,不足以應付英國海空軍的反潛圍殲。其水面艦艇也無法突破英國皇家海軍的包圍封鎖。德國空軍與英國空軍在爭奪英國制空權的激烈戰鬥中付出巨大代價遠超英國空軍,但是德軍最終仍然沒有掌握英國本土的制空權。在這種情況下進攻英國本土,跨海登陸的成功率很低,即使跨海成功,維持灘頭陣地並且擴大直至佔領整個不列顛島,也是靠閃電戰完全力所不能的。因此倉促攻入英國本土代價甚大,極有可能血本無歸,希特勒迴避強敵英國是明智的。德國最強軍力是陸軍,陸軍閃電戰在東西歐所向披靡,德國對跨海作戰把握不大,對純陸戰則有很大信心,而蘇聯的煤炭石油糧食資源都是德國急需的,沒有這些資源,就沒有與英國進行跨海大戰的資本,所以法西斯德國必須先佔領蘇聯,才能與強國英國決戰。
此外,希特勒認為雅利安人(英華人)是優秀的人種,斯拉夫人(蘇聯人)是劣等民族,而且希特勒極端仇視GCD, 必先除之而後快。(希特勒這人的種族主義不是一般的強)
-
3 # 風雲焦點說
一戰後的德國一直被戰勝國限制發展軍事,其軍工產業一直收到的打壓和監視,所以在希特勒發動二戰時,德國的戰列艦還被困在海峽內出不來,只有少量的戰列艦在外圍打游擊,雖然此時的英國已經不復當年的海軍盛況,但是它的海軍實力依舊很強,當時的希特勒以為英國會因為法國被攻佔而請求和談,但是沒想到孤懸海外的英國居然寧願打仗也不願意和談。
一,英國控制制海權和制空權。
英國空軍元帥戈林感覺到希特勒對空軍似乎不太滿意,為了讓希特勒對其能重視起來,於是向希特勒遊說,讓希特勒相信了,德國會很快把英國空軍炸成破銅爛鐵的鬼話,誰知道英軍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更換了雷達,以逸待勞的英軍最終以1:7的輝煌戰績贏了德國,而德國更加不可能橫渡海峽去攻打英國,所以西線的制海權和制空權終於還是牢牢把握在了盟軍手裡。
二,德國和蘇聯的意識形態不同。
德國和蘇聯是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協議的,很多國家,包括斯大林在內,都不認未希特勒會攻打蘇聯,而在英國的慘敗,也讓人有一種希特勒不攻下英國不會抽身去打蘇聯的錯覺,由於德國的閃電戰在歐洲戰績輝煌,所以他認為此舉同樣適用於蘇聯,而且蘇聯的社會形態和歐洲完全不同,這是資本主義國家所無法容忍的,所以歐美其他國家,對於德國攻打蘇聯,內心雖然不能說是支援,至少可是不反對,況且斯大林曾經為了孤立美國,還想要用裝甲洪流淹沒歐洲,而納粹上臺後,就把共產主義列為了對手,這就是意識形態的對立。
三,德國資源有限。
德國的資源原本就有限,一戰後的戰勝國,對於德國的石油以及石油衍生品和橡膠控制的十分嚴格,然而打仗必須要有石油,還有就是製作汽車輪胎的橡膠,而蘇聯是擁有這些豐富資源的。
所以各國之間本就矛盾重重,如果不是希特勒挑戰了他們共同的利益,他們也不會站到一起反法西斯的。
-
4 # xiaocao2084
其實是因為納粹德國並不以英國為主要目標
納粹德國的目標很明確 而且從來沒有掩飾 那就是日耳曼民族作為優秀民族 到沒有匹配的領土 也就是所謂的生存空間
至少要有養活德華人的農田嘛 一戰到後來吃都吃不飽 英華人 法華人 美華人 吃的倒很不錯的
而生存空間 具體地方也很明確 並不在西面 北面 就是德國東面斯拉夫人的地方 比如波蘭 俄國 把斯拉夫人趕走 土地歸德國所有
德國進攻英法 並不是為了把英法領土作為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間 說來很諷刺 德國在西線的軍事目標純粹是防禦性的 只求英法不要干擾德國東進
希特勒本身並不對擊敗英法有信心 他的目標僅僅是佔領法國沿海地區 切段英法聯絡 求得一個優勢的和平 轉過身來再和蘇聯決戰
這個目標 無疑是不徹底 不現實的
後來因為曼施坦因天才的計劃 導致很短期擊潰了法國 從而掩蓋了德國在西線原先的有限度的目標的愚蠢
後來打英國 德國在空中吃了虧
但德國的潛力和實力 在一箇中期戰爭依然遠超英國本土
但這時候 德國依然沒有放棄和英國媾和的想法 二號人物都出動了
英華人不理會
再後來 德國覺得可以先掃平東面 再和英國和談 於是就又沒有全力打英國
再後來就沒能力打了……
其實 問題的關鍵就是 在納粹的種族優越論中 英華人不算差 不應該加以消滅……
-
5 # 武器裝備大雜燴
因為佔不了啊,希特勒原本想徹底摧毀英國空軍,掌握制空權,然後用空軍壓制英國海軍艦隊,掩護德國陸軍渡過英吉利海峽登陸英國,然而制空權沒搶到,德空也遭重創,海獅計劃破產。打不下英國總不能讓百萬德國陸軍士兵在哪等著吧,於是乎揮師東進,斯大林!
把蘇聯乾死了,有了資源,回過頭來在乾死英國,然而巴巴羅薩計劃破產,玩完。
-
6 # 飛毛腿154908437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好就好在它對於今天的中國依然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在美國沒有完全發揮出戰爭能量之前,打敗英國是一件可以改變二戰歷史程序的事件。而嚴肅的歷史學家會告訴我們,希特勒進攻蘇聯是有著審慎的思考的。
希特勒在歷史上的決策使得德國再次面臨兩線作戰,種族、意識形態的不同都不是主要原因,這隻要看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蘇德合作時期,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日蘇在二戰最激烈的時期的和平相處就明白了。甚至資源也不是,在德軍初期勝利的光輝時期,斯大林不敢拒絕貿易,更不敢主動開戰。
其實希特勒當時的處境類似拿破崙一世,而歷史上的希特勒也是採取了拿破崙的解決路線。
一百多年,歐洲歷史上的兩個大人物不約而同交出了相同的不及格的答卷才是值得深思的。希特勒德國在戰爭初期空軍力量超過英法,但既使再多一倍,德軍也只會把它們在倫敦上空白白消耗掉,而不會打出德國版的塔蘭託和珍珠港。希特勒遲遲不批准海獅計劃其實也因為這個作戰計劃太膚洐了事,而好的作戰方案比如曼施坦因計劃希特勒就立刻牢牢抓住。而歷史上的拿破崙也錯失了蒸汽動力戰艦。而既便是歷史上條件更好的擁有穩居世界第二的公海艦隊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時代,德國的國防戰略也依然是陸軍視角的施利芬計劃。所以歷史上的希特勒別無他法,只好回到他相對熟悉的模式。
而對於我們中國的啟示,以寡擊眾,以弱勝強不只是只有陸軍才能做到的光榮。英國遇上無敵艦隊,日本對上北洋水師,甚至美國在中途島都做到過。工廠可以生產出軍艦,但生產不出來海軍。我們熟悉地面戰爭,但熟悉的不一定是最有效的。
-
7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明明知道沒有拿下英國就進攻蘇聯會讓德國陷入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希特勒還是要放著英國不管就撲向蘇聯呢?
“靜Yes”認為有以下幾點:
1、德國在英國方面只能損兵折將
德國居於歐洲之中,從普魯士時代,就是一個陸權國家,這決定了德國的陸軍是非常強悍的,相應的,因為海岸線太短,所以德國的海軍一直是一個弱項。而由於一戰後凡爾賽體系的禁錮,德國空軍發展大受限制。
相比於海軍需要艦艇和空軍需要飛機,發展陸軍的成本要低太多,而且,無論何時,陸軍都是戰爭的主角,所以希特勒時代,德軍陸軍天下無敵,但是海軍和空軍相對欠缺。
而英國作為一個島國,長處正是海軍,這是德國的弱項。再加上英國和大陸聯絡主要透過海上和空中實現,因此英國的空軍也十分強悍。最重要的是,英國在二戰時,使用了全世界最發達的雷達系統,這是德國沒有的。
這都決定了德國難以逾越英吉利海峽,徹底消滅英國。
此時希特勒面臨著艱難抉擇,即:有限的海軍空軍在不斷玩完,上百萬的陸軍卻無所事事。
所以,德國需要揚長避短,在法國海岸構築大西洋堡壘後,揮師蘇聯。
2、消滅蘇聯是希特勒的既定政策
一直以來希特勒都在給德國民眾宣揚,要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即透過戰爭為日耳曼民族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特別是消滅蘇聯斯拉夫人獲得東歐的廣闊空間。
所以,從希特勒上臺後,就將蘇聯列為主要目標。
1936年,德日意三國簽訂《反共產主義協定》,標誌著軸心國同盟形成,蘇聯成為主要目標。
長期以來,因為蘇聯的共產主義性質和西方資本主義格格不入,因此德日意的結盟對於英法美等國而言是禍水東引,因此他們對德國不斷縱容。
而蘇聯為了自身安全,也和德國締結《蘇德互不侵犯協定》,為希特勒進攻西歐掃清了障礙。
1939年9月,希特勒閃擊波蘭,二戰爆發,隨即蘇聯侵佔波蘭東部,蘇德接壤;1940年,德國閃擊西歐,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紛紛淪陷,丹麥、挪威盡為德屬,瑞典乖乖成為德國的後勤基地。
閃擊波蘭是為了迷惑英法,閃擊西歐是為了迷惑蘇聯,鏖戰英國是為了麻痺蘇聯。現在,是應該對蘇聯動手了。
1941年6月22日,德國閃擊蘇聯,蘇德戰爭正式爆發。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
8 # 化學興趣者
打不過,對英作戰初期的空軍全面優勢和海軍弱成狗不同的是,戰爭後期連空軍也全面落敗,根本無法再保證英國領土的制空權。
德國還需要石油,大量的石油。只有蘇聯的北高加索地區的石油可以滿足其戰爭需要。
戰略失誤在於因為希特勒的憤怒,把寶貴的兩個月拿來攻佔了南斯拉夫。沒有南斯拉夫的犧牲,蘇聯不會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把德華人拖到冬天。
德國對於蘇聯的戰略沒錯,失敗的原因主要在於黨衛軍對佔領區和戰俘的壓迫和大自然。斯大林的肅反運動,是納粹德國侵略戰爭的幫兇。
-
9 # 謝金澎
最早的時候,面對希特勒的擴軍與擴張勢頭,歐洲大國包括英法兩國為了息事寧人採取了綏靖政策。但是英國多了一個心眼,那就是要求德國限制海軍的發展,德國海軍的總噸位不能超過英國。
希特勒作為一戰戰敗國德國的元首,為了分化、麻痺歐洲各國,也因為建設海軍太過燒錢,同意了英國的要求並跟英國簽訂了協議。所以後來希特勒的陸軍可以橫掃歐洲,但是海軍就是幹不過英國。在開始對英作戰的時候,由於隔著英吉利海峽,希特勒絞盡腦汁就是無法達成跨越英吉利海峽登陸英國本土的目標。
希特勒對英國進行了大量的空襲,甚至使用了2萬多枚u2導彈進行隔海打擊,但是既未能摧毀英國的抵抗意志,也未能對英國海軍造成致命的打擊。德國征服英國的戰爭眼看著陷入了長期化的對峙,一時半會兒不可能解決問題。
希特勒瘋狂的野心和躁動的激情讓他停不下來,於是他無法等到徹底解決英國再開始下一步計劃,他將原來的征服程序進行了對調。由開頭先徹底掃平西歐再進攻東歐,改變為先吃掉東歐再集中力量回來收拾英國。
這才有了希特勒還沒有徹底解決英國就開始進攻蘇聯的危險遊戲。因為希特勒有一種強烈的自信,那就是德國的陸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可以輕鬆解決掉蘇聯。當然,如果天才失控就會變成瘋子,希特勒就是變成瘋子的那個天才。最後因為自己的狂妄讓他自己和德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
10 # 大霖論歷史
筆者認為,希特勒攻打蘇聯是必然的,具體原因不在此贅述,無外乎還是黨派矛盾、民族矛盾。至於為什麼在拿下英國之前就掉頭攻打蘇聯,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歐洲局勢的發展變化以及一些機緣巧合的因素。
納粹德國在歐洲的主要敵人有兩個,一是西面的法國,二是東面的蘇聯。作為地處中歐四戰之地的德國,一旦發動戰爭很容易受到多國群起而攻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悲劇猶在,因此,希特勒和德國軍官團在制定戰略方針時千方百計的力求避免這一局面發生。
希特勒利用英法推行“禍水東引”政策的契機,將計就計將東歐收入囊中。但是作為英法盟國的波蘭在遭到德軍攻擊後,英法隨即對德宣戰。希特勒深恐後路被抄,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被迫暫時擱置矛盾,與最大的潛在敵人蘇聯媾和。而蘇聯謀求與英法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不成,反而招致英法推行禍水東引政策,面對迫在眉睫的威脅,也只能另闢蹊徑。納粹德國有心媾和,蘇聯自然與之一拍即合。但無論是希特勒還是斯大林,都深深的明白這不過是開戰前的一個插曲而已。
蘇德同盟達成後,納粹德國隨即掉頭向西一舉打垮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各國,並將英國趕出歐洲大陸,納粹德國開始進入軍事上的全盛時期。然而面對橫在德軍鐵蹄面前那道令無數歐洲英雄競折腰的英吉利海峽,希特勒萌生了與英國媾和的願景。英國雖然自20世紀初就出現國勢日衰的跡象,現又乍逢大敗,但是畢竟還有擁有著全球最廣泛的殖民地和世界超一流的海軍,可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果能和擁有陸地優勢的德國合夥,稱霸世界自然不在話下,至少可以為德軍進攻蘇聯提供一個安全有效的後方,更何況在東歐一步步坐大的蘇聯已經明顯威脅到了德國。
按理說,希特勒的提議是符合英德雙方的共同利益。然而作為英國剛剛上臺的丘吉爾內閣卻對此不屑一顧,認為作為一個獨霸全球200多年的日不落帝國絕不能屈膝於暴發戶一樣的納粹德國。特別是自開戰以來希特勒的所作所為,讓彼此完全失去信任。因此,丘吉爾內閣堅決主張以戰爭手段等待國際局勢的變化,特別是在得到美國支援後,丘吉爾堅決抗德的意志更加堅定。
接下來的不列顛空戰充分暴露出了德國戰爭機器的尺有所短,納粹德軍久攻英國不下,而東歐的局勢讓希特勒日益憂慮。
再說蘇聯,自從與德國瓜分波蘭後,進而在東歐原沙皇俄國的領土上大肆拓展勢力範圍。先是兼併波羅的海三國,又在中南歐與羅馬尼亞修訂邊境線,並進一步向巴爾幹滲透。與此同時,為了確保北方列寧格勒和北冰洋不凍港摩爾曼斯克的安全,不惜與從沙俄帝國領土上獨立出來的芬蘭大打出手。
蘇聯人的所作所為被希特勒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特別是兵不血刃的對東南歐滲透並公然向德國提出蘇德雙方的勢力範圍,進一步刺激到了希特勒敏感的神經。
就在德軍久攻英國不下,蘇聯又一步步逼近讓希特勒焦慮萬分的時候,但是,一個意外的事件讓希特勒突然萌生了另一種想法。
20世紀30年代中後期,蘇聯內部出於鞏固政權的需要進行了大清洗運動,大量黨政軍優秀幹部喪生,嚴重削弱了蘇聯的整體力量。特別是蘇芬戰爭和蘇日諾門坎戰役進一步將蘇軍的戰鬥力呈現在世人面前。作為一個藝術家出身的希特勒憑藉直覺萌生了既然英國戰事久拖不決,蘇聯又日益坐大,何不趁著蘇聯肌肉結實神經脈絡不暢的機會以閃電戰方式來一次快速突擊將其消滅,再回過頭來收拾那個不識抬舉的英國。
於是,希特勒不顧德國軍方的反對下令制定對蘇作戰計劃。1941年6月22日,550萬德軍在5000架飛機、4000輛坦克引導下從北起東普魯士南至喀爾巴阡山的廣闊地域向蘇聯發動全面進攻。
-
11 # 蘇承蒙
這是必然的。
從戰略角度來說,想要攻下英國本土需要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
制空權看看大不列顛空戰就知道了。
至於制海權....德國除了潛艇就呵呵了。
英國是一個島國,資源都要靠海上運輸。德國潛艇的破交戰也可以困死英國。但是美國不斷的給英國輸血。德國襲擊美國商船,必然會和美國開戰,這是希特勒最不願意看到的。
而至於蘇聯....人家是社會主義國家,被西方等國仇視。希特勒進攻蘇聯在前期肯定是沒有哪個國家會管,並且蘇聯經過了大清洗,嚴重缺乏軍事人才,蘇聯人民也吃不飽飯,周圍的國家都仇恨蘇聯,希特勒若攻打蘇聯可謂佔盡天時人和。(當然等蘇聯快不行了,西方國家怕德國強大,會幫助蘇聯,但那時也為時已晚)
所以...從個人角度來說,希特勒認為英華人和日耳曼人一樣,都有優良血統,一度想和英國聯盟,但是丘吉爾極度的仇恨納粹,看不起希特勒。而蘇聯就不一樣了,希特勒和西方國家一樣,認為蘇聯是紅色毒瘤,恨不得殺光蘇聯人。
當然,那時進攻蘇聯的確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沒有二十年一遇的那場大雪,歷史可能會被改寫。
不過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回覆列表
打不過啊,其實呢,這個問題,是個人都知道,兩線作戰是個坑,進攻蘇聯的時候,背後留了一個窟窿,最後盟軍從這個窟窿裡鑽出來東西夾擊德國。但是小鬍子也是很無奈,打不過英國啊,根本過不去啊。德國對蘇聯的戰爭,屬於是勢在必行,不打不行了的地步。當時,德國和英國在西線打的你死我活,英國死硬著不投降。這會兒,蘇聯在東面又是結盟又是擴張的,距離德國已經非常近了。而且,這個時候德軍主力在西線,面對蘇聯的一側,防禦非常薄弱。英國其實是非常希望蘇聯能在背後出擊的,捅德國一刀。
德國這邊呢,也是意識到了蘇聯的威脅,回頭開始打。當時,在西線耗不起了,就開始尋思,要是把蘇聯滅了,看你英國還投不投降,嘴還硬不硬了。
德國對於英國,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想打英國,就得橫渡英吉利海峽,去登陸英國本土。但是英國海軍當時天下第一,德國海軍連個登陸艇都湊不出來,根本就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你要是硬剛英國海軍,直接被消滅了,連渣都不剩。而為了彌補海軍的不足,德國希望透過空中優勢去掩護海軍。故此,德國發動了海獅行動,希望德國空軍能夠消滅英國空軍,奪取英吉利海峽上空的制空權。有了制空權,可以透過空中優勢,去對付英國海軍,到時候登陸英國本土還是有希望的。但是很遺憾,他打輸了不列顛空戰,計劃沒得逞。
這會兒空中優勢沒了,海軍就是被秒殺的命。那麼問題來了,你德華人能咋辦?就剩下用潛艇和英華人打游擊戰了。那你德華人還能繼續和英華人消耗麼?消耗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