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幾天前,美國威斯康星州牛奶出現滯銷,很多奶農不得不選擇倒掉多餘的牛奶。
5
回覆列表
  • 1 # 雨季主君

    很明顯,到了資本論裡第三階段要把商品換成貨幣了,但賣不掉了,怎麼辦。要注意的是,farmer是農場主,農業資本家。

    放著,佔倉庫可能還要耗電低溫儲存,最後會壞掉,賠得最多。

    降價銷售,本來就過剩,危機之下誰還買牛奶,奶價會低到什麼程度,賣得多賠得多。

    倒掉,維持價格,有利潤,減少損失。

    只有倒掉才能有利潤,才能少賠錢。

  • 2 # 史海尋蹤

    類似的事件不僅在美國,很多國家都發生過。

    比如上一年西紅柿價格好,誘使第二年大夥都去種西紅柿,結果西紅柿收成不錯,但價格也掉到了溝裡。愁啊,原本能賣兩塊一斤,現在一毛一斤都沒人要。咋辦呢?只能倒在地裡面漚肥。

    市場經濟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這就是價值規律。當供給量遠大於需求量,那麼商品就“不值錢了”,隨之就會引發一系列負效應,大量產品積壓滯銷,特別是不易儲存的生鮮類首當其衝。

    那麼真的是社會“沒這麼大需求”來消耗“過剩”的產品嗎?也不一定,如果把這些牛奶、西紅柿免費贈予,還是會有很多人樂意接受的。但是農戶們不會這麼幹,辛辛苦苦勞動收穫的果實,都送出去了自己以後怎麼辦,喝西北風?

    所以啊,這個供需不平衡只是相對的,當眾多消費者手頭充裕,就會放開了花錢,就會拉動市場一片繁榮。如果消費者囊中羞澀,那麼就會“有選擇性的”消費,只購買最急需的商品。

    說白了就是一句話,有錢的富裕階層人數少,消費能力有限,他們更喜歡的是把錢進行投資,賺到更多的錢。而為數眾多的貧困階層,需求量雖然大,但進項少壓力大,不得不精打細算過日子。

    1929年的美國大蕭條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一邊是農場主把大桶的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另一邊是飢腸轆轆嗷嗷待哺的千萬饑民。

    由於這種供需量對接難以精準預測,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大概以十年為一個週期,爆發輕重程度不等的經濟危機。這是社會執行體制上的缺陷,是無法從根本上避免的,只能透過立法和行政手段來緩解或是補漏,以降低其嚴重程度。

  • 3 # 星極兜兜

    倒牛奶是無奈之舉,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牛奶的銷量受到巨大影響,比如像學校、商場都關閉了。

    鮮牛奶的運輸是比較麻煩的,比如要求冷鏈運輸、全程無菌等等,但是牛奶的售價,不止於沒利潤,甚至還要虧儲藏費用、運輸費用、人工費用等等的情況下,價格倒掛之下,奶農將牛奶倒掉,其實就不難理解了。

    倒牛奶的事件最近比較火爆,主要還是因為歷史書的功勞,咱歷史書將這事兒寫為美國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標誌性事件,所以最近這事比較奪人眼球。

    但是價格倒掛的事,其實在國內偶爾也有發生過,菜賤傷農的事,多少都聽過。寧可菜爛在地裡做肥料,也不願意賤賣,就是因為賤賣了還要虧運輸費用、人工費用等等。這幾年會好一點,資訊、物流比較順暢,真的爛在地裡的會少一點了。

    慈善家買去做慈善,也只是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而且鮮牛奶這東西,畢竟是要入口的,非專業人士買去做慈善,萬一有點質量問題,那麻煩就不斷了。所以最終的辦法只有當疫情結束,需求上升了才能解決。

    奶牛的飼養費是一筆費用,每天要將牛奶擠出來也是一筆費用,如果到了奶農支撐不下去之時,很有可能發生將奶牛殺死的事情。那時候才是最傷奶農的時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灘人像照,後期怎樣調出蔚藍的海水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