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後山林靜
-
2 # 達達讀書記
最近在思考這方面的問題,我覺得能不能成為好孩子和父母是否有知識,文化沒有絕對的必然聯絡。關鍵還在於孩子本身,我出身於農村,爸媽也沒讀過什麼書,但是他們,吃苦耐勞,善良,注重小孩的教育,再加上我自己也想將來過得更好,通過自己的努力上了大學,現在在大城市工作,準備定居。在大家眼裡我應該算得上一個好孩子,但是如果父母有文化和知識,小孩可能更容易成為一個好孩子,我自己明顯感覺到和那些接受過教育的父母家庭的孩子相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小孩自己只能通過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去縮短差距。有一些關聯,但不是強關聯。
-
3 # 輶車鸞鑣
我認為,父母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也能教育出好孩子。
因為一、對小孩的教育可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大塊,家庭教育只佔一部分,並不起絕對作用。
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比較複雜,人常說“3歲看老”,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品性如何,在3歲左右時基本就形成了。一個人從出生到3歲時間很短,但對人一生的品性卻有重大影響,這個階段父母有無知識和文化對孩子的教育影響不是很大,而且性格的形成一部分是先天的,一部分才是後天養成的。
三、現在人普遍知識和文化素質高了,這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在舊時或古代文盲率非常高,目不識丁的父母有優秀傑出的孩子很正常,可見父母的知識和文化對教育好孩子不是充分條件。
四、教育孩子我覺得最關鍵的是父母應該具有正確的人生觀,積極向上、樂觀的品質及其他美德,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三觀、健全的人格,絕大部分知識和文化讓學校、社會去教,“專業事專業人幹"。
五、當今的社會,經濟比較發達了,如果沒有外在因素,而是父母自身懶惰、不思進取從而知識和文化素質低下,這樣的家長當然很難培養出好孩子。
-
4 # 象棋雜談
首先,來說說家庭教育的幾個特點。
第一,父母是孩子學習模仿的物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就像一張白紙,其實他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所有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都是從模仿開始,而且孩子從小最常模仿的物件就是父母。雖說父母的文化對孩子的教育及成就不起決定性作用,但不少研究均表明父母受過高等教育的,孩子的學習成績普遍比較好,同時他們的教育抱負、職業成就也更高。
第二,文化高的父母普遍能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環境。父母文化低,一般地職業地位和工資水平相應也低,孩子就可能缺乏必要的學習支援,同時父母對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不滿,可能導致家庭危機,缺乏親子互動和學習指導,導致打罵甚至虐待,這一切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心態及抱負。文化高的父母不僅能更好地在學習上輔導孩子,同時視野更開闊,能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孩子建立明確的自我觀念,培養自信心,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
第三,孩子的發展和父母的文化相掛鉤。現在很多好的小學和幼兒園,除了戶口等一些必要條件外,還要求父母的學歷必須是高中以上,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條件和學歷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甚至現在很多招聘公司在簡歷的填寫上也會有父母學歷一項,可以看到父母有文化對孩子是有益處的。
下面就來說下,父母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
成功的教育一般都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是傾聽,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並且聽懂孩子話裡的真實意思。
第二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
第三是建議,就是有道理孩子並不一定就能採取正確的行動,因此父母這裡應該給予建議。
第四是自我反省,教育孩子家長要虛心,不能一味相信自己的方法,要會變通。家長也要有擔當,自己的錯誤不能推給老師和學校。
第五是多帶孩子戶外活動,參觀動物園,景點,讓孩子更好地養成價值觀。
最後是充滿關愛,孩子無論做什麼,首先懷著期許的微笑。
以上幾點都與父母文化無關,父母首先也要學習做到以上幾點,然後再教育孩子。這方面看,教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提高的過程。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父母所能做的,就是在各個階段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這也是孩子習慣的養成過程,有了好習慣,就離成功的教育不遠了。
-
5 # 要玩會奔跑
作為一個兒子。年輕的時候我還真的想過這個問題,現在想起來真的很慚愧。
我是農民的兒子,父母文化不高,親朋好友大多也都是沒什麼文化。20多生平第一次坐火車,去外地打工。來到陌生的大城市。看到大街上打扮洋氣漂亮的女孩,每次都是默默的低下頭。這個城市就是再好跟我沒有一點關係,我不屬於這裡,我得去工地,挨著將近40度的高溫,去做建築工人,因為我沒上過什麼學,沒見過什麼世面。我害怕大城市。就像一直羊離開舒服的草地跑到了沼澤裡一樣。他嚮往對面的那片更廣闊的草地。可他現在很可能會死在沼澤裡。我很清楚。我應該留在屬於自己的草地上。
那段時間每天看到大城市的花紅柳綠,胡思亂想了很多。在這個格格不入的地方,每天都很自卑。那種感覺很不好受。於是我開始把這一切的罪名都安在了父母身上。為什麼沒有給我一個好的經濟條件成長。我甚至覺得自己小的時候不好好學習是父母沒有給我灌輸那種思想。為什麼別的小孩知道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點的工作。而我卻不知道。為什麼?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認為是父母沒有文化,不會教育孩子。才導致現在的我。
今天回想起以前的想法感覺自己很愚蠢,很羞愧。到了現在我才明白原來父母教給我的一直都是一些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他們也許不會教我怎麼掙錢,但是他們教會了我怎麼做人。這才是人活在世上的根本。那些小時候教給我覺得沒什麼用的東西原來才是人活著最重要最寶貴的東西。
父母雖然沒有文化。但他們會做人。而且把做人的道理教給了我,讓我在工作生活中受益匪淺。有沒有文化跟會不會教育孩子真的沒有關係。也許很多年輕的朋友體會不到。但當你們真的做了父母。也許就能感同身受。對自己的父母好點。天下的父母都很偉大。不要那末想自己的父母
-
6 # 素素育兒
這都不是絕對的,我公公婆婆文化程度都不高,特別是我婆婆小學上了三年級就沒上了,字都不認識幾個,在家裡每天都罵人。
他的兒子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按說也應該是這樣的人才對,可是他自己很努力,每天的作業自己完成了才會玩,自己在家裡會自己列課程表,什麼時間看什麼書,筆記本上也寫滿了勵志的名言。
他後來考上了國防科技大學,工作後被分配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所以我想說內因才是起決定作用的。
-
7 # 石徑斜
父母雖然沒有知識文化,但是隻要為人正直樸實,家風正,一樣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我教過的學生中就有倆個這樣的例子,寫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第一個是男孩叫趙龍,我是他初二的班主任。他是一個聰明熱心,積極Sunny的孩子,衣著整潔乾淨。有一次開家長會我想讓他家長做典型發言,結果孩子告訴我說他爸爸在外地打工回不了家,他媽媽不認識字,是外省人。後來我從其他家長口中得知,趙龍媽媽是從貴州很窮的大山裡嫁到山東的,他爸爸家裡也窮,在當地娶不上媳婦。趙龍媽媽當地有人嫁到了趙龍爸爸村,看見趙龍爸爸家雖窮但是人樸素肯吃苦,就介紹趙龍媽媽也嫁了過來。趙龍媽媽雖然不識字卻吃苦耐勞,勤儉持家,一家三口雖然辛苦但是溫暖和諧。現在趙龍已是西北工大的大學生了,假期告訴我說他在年級各項考試中名列第一,年年拿獎學金。
第二個是女孩叫王苗,王苗的爸爸和媽媽是換親,而且年齡都挺大了。我去王苗家家訪時,明顯地感覺到王苗父母之間的那種相互關愛,感覺到整個家庭氛圍的和諧美滿。在我們農村很多換親家庭都是悲劇,但是王苗父母卻深深體會到對方彼此的不容易,因而互敬互愛,互相體諒關心。王苗父母家裡都窮,倆人都不識字,但是他們都是正直勤儉,重視對孩子教育的父母。受他們影響王苗上學期間學習努力,積極上進,自身正能量滿滿,從不自卑。現在王苗已經大學畢業,成為了國家稅收系統的公務員。
可見,文母有無知識對孩子的成長並不起決定作用,良好的家風,家庭的美滿和諧,正確的人生觀才對孩子的一生影響巨大。這是我從自己的從教實踐中得出的結論,寫出來與大家共鑑。
-
8 # 琉枷蘢珈
我認為是可以教育出好孩子的,因為父母。即使沒有受過教育或者是家境貧困困難的,但是父母若是有著健全的人格,並且走得正行得正。不坑萌誆騙。所以教育孩子。也是會。想工作生活一樣。刻苦簡譜。嚴可要求本本分分勤勤懇懇誠信做人。經濟夜業。是的,孩子孝順,聽從父母的話。對待任何一件事情,都會一絲不苟 嚴絲合縫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父母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也一樣能把孩子教育好。有很多出色的人,他們的父母都沒有讀過多少書,甚至有的父母是農村裡生活,自己都不認識一個字。但是這並不妨礙孩子的成長。只要父母愛孩子、相信孩子、對孩子有耐心。
莫言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的母親是一位非常普通的母親。 一家人曾經生活在農村,母親並沒有讀過書,更別說學習過《教育學》和《心理學》。但是這樣一位母親成了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因為他把莫言教育的非常好。莫言先生在瑞典學院領取諾貝爾獎的演講時,講了關於自己母親的八個故事。我們來看一看其中一個故事。
以前莫言是提著家裡唯一的一把熱水壺去公共食堂開啟水。因為飢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他嚇得要命,於是鑽進草垛裡,一天都不敢出來。傍晚的時候,他聽到母親在呼喚他的乳名後,才出來。當時以為會受到打罵,但是母親並沒有打他,也沒有罵他,只是撫摸著她的頭,口中發出長長的嘆息。
我們很多家長都認為當孩子犯了錯誤時,一定要懲罰他,或者打或者罵,讓他長點記性。但是莫言的母親在沒有學過任何教育學的情況下,也沒有打孩子,只有一聲惋惜。而這聲惋惜卻讓莫言永遠都記住了這個錯誤。
2017年5月15日,一個新聞報道:一位普通的單親媽媽,頂住各種壓力,生下了腦癱兒子丁丁。孩子出生時渾身青紫,出生5天才發出第一聲啼哭,醫生連下5次病危通知書,這個3歲還不會站,手拿不穩東西,脖子耷拉著,嘴裡不斷地流口水並被醫生斷言“非傻即癱”的腦癱兒,但是,他的母親並沒有放棄他。她經歷了無數的風雨和坎坷。
最終,孩子以660分的高分,考入北大;2011年4月28日,他成為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面向全國招收的20名保研生之一。一個普通的母親都能把一個腦癱兒教育得這麼好。這是不是能證明父母沒有文化也能教育好孩子呢?孩子最需要的父母的信任和耐心。
2017年,有人採訪一位中考狀元,父母都沒文化,只有初中水平,很多題目都不會做。母親說她能做的就是“陪”。她和孩子基本可以做到無障礙的溝通,她們已經超越的母女關係,想一對閨蜜,無話不談。每當孩子學習上遇到什麼困難,工作上有什麼不順心的事都會彼此分享。
女兒還經常開玩笑的說:“媽媽我們的故事經常都被我作為作文題材來寫,寫出來的作文老師覺得很有感情。”所以女兒的學習成績,每天都在進步,自己也很有動力,這樣形成一種良性迴圈。
但是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在很多高學歷的家庭中是很難做到。有家長總是說孩子很叛逆,和孩子說不到兩句話,孩子就會把門一關。那是因為,父母沒有走進孩子的心。當孩子與父母有著良好的感情連結時,教育方法才會有效。
還有很多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但是他們懂得如何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的交流。反而是有些學歷高的父母對孩子說話容易用居高臨下的態度,會控制孩子,這樣就會引起孩子的對抗。因此,教育難度就加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