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DC家庭教育
-
2 #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其實,基本上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和自己親近,可有時候孩子寧願和小夥伴談心,也不願意跟家長交流;或者有些話願意跟媽媽說,卻不願意告訴爸爸。
那作為教育的主體——家長,我們得主動想想辦法,來促進和孩子的溝通,在理解、尊重這樣的大原則基礎上,我們來分享一些促進親子間溝通的小技巧吧:
1、除了我們說的話,肢體語言也是溝通的重點!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以表示對孩子的尊重,除此之外,摸摸孩子的頭、拉著孩子的手、適時的給孩子擁抱和親吻,都是增加和孩子之間親密和信任的方法。
當然了,也一定要注意,如果孩子在和我們說話聊天的時候,我們總是左顧右盼、低頭玩弄手機或是和別人說話、做別的事情,那麼孩子也能夠從你的肢體語言裡讀出:啊,媽媽現在很忙、爸爸心不在焉、他們並沒有在專心的和我說話、爸爸媽媽在敷衍我,等等。孩子可是很聰明很聰明的~
2、溝通的時候,儘量談論具體的事情。很多時候家長每天從幼兒園、學校接到孩子後的第一句話是:
“你今天怎麼樣?“在幼兒園做了什麼?“今天學了什麼?甚至更簡單:“今天你乖不乖?”……這些問題當然沒什麼錯,但是,如果想促進親子間更親密的溝通,就不太有效果了。
這樣的問題比較抽象,範圍又大,孩子聽了不會太有興趣,他們要麼不想回答,要麼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要麼敷衍你,隨便答一答……
你要是真的想了解孩子這一天的生活,想和孩子談心,不妨從一些具體的小事開始問起。
比如:
“今天老師有沒有教你們唱新的歌?“學的歌叫什麼名字啊?”“你可以教教媽媽嗎?媽媽想和你一起唱呢!”…“今天琪琪把她的玩具分給你了呀?”“那你有沒有想分享給琪琪的玩具?一會兒媽媽幫你一起準備?”這樣的問題就顯得“走心”多了,孩子不僅好回答,更會覺得我們對他的生活是非常關心和感興趣的,我們想要融入他的生活,他們當然會更加願意和我們聊天啦~
3、孩子再小,也需要被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當孩子回家告訴我們他在幼兒園和別的小朋友發生了衝突,你是立刻大聲呵斥說:
“從小就不學好!還和人打架!只會給我添麻煩!一點都不乖!”
還是走過去孩子身邊,好好了解一下他的想法和感受呢?
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不要著急給孩子“定罪”,也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這些行為都無異於給孩子“潑冷水”。我們總得先把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弄清楚,才能夠“治標治本”吧?
所以,在給孩子的行為下結論之前,不妨先走過去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
孩子是不是被欺負了覺得委屈所以才動了手?是不是講義氣的為了幫別的同學出氣?是不是除了動手,不知道還能用什麼別的辦法解決衝突,於是只好動手了?瞭解了孩子動手的真正原因,再蹲下,看著孩子的眼睛,和他進行交流:“原來是這樣啊!媽媽知道了,你也很痛、很委屈呢。”
“可是你這樣和同學打架很危險,你和那個同學要是受傷了怎麼辦?媽媽很擔心呢,那位同學的媽媽也會很心疼的,你覺得有沒有什麼更好的解決辦法呢?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吧!”尊重孩子的想法,引導他們自己去思考和做選擇。
有時候家長一著急,有幾句話特別容易脫口而出,千萬注意:一、生氣責怪孩子
經典句型:如 “你之前怎麼都不說!” “不是告訴你,不可以讓人家隨便動你東西呀。”
二、暴跳如雷要找對方算帳。
“是誰?告訴我,讓他好看!”
如果不是“校園霸凌”這樣嚴重的情況,只是同學、朋友間的小衝突,那麼父母這樣的反應,可能導致孩子在同學間的處境更艱難。
三、忽略孩子的告狀。不把孩子的抱怨當回事。
和第二種“太過在意”的情況正好相反,家長太小看這件事了,只回應:“小孩子,多大點兒事兒啊!”;“你是男孩子,堅強一點!”;“你要自己去面對!”
家長情緒太激動、或者太漠視,都難以得到孩子對我們的信任感。
只有我們能平靜對待孩子發生的問題,還能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有辦法解決,非常“靠得住”,孩子才信任我們,才願意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心裡的想法告訴我們。
孩子在外面發生了不好的事情,或者此時此刻正處在傷心、難過、失望的情緒中,他好不容易決定回家告訴你,跟你傾訴,面對這樣的信任,家長一定要珍惜!你第一次的態度,決定了孩子以後還敢不敢、願不願和你溝通。
-
3 # 左養右學育兒
尊重和信任是溝通的前提,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一下一些:
一:學會傾聽,並且允許孩子發脾氣
二: 真誠的做出反應,表達父母的真實感受
三:選擇恰當的談話時機,有衝突時也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四: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
4 # 語請文戰
心平氣和多交流,
言辭有度別太牛。
融恰相處公平待,
公正無私水暢流。
-
5 # 中小學全科家教
分享是相互的,但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才會樂於分享。所以家長需要和孩子建立平等的親子關係,然後再談交流、深入交流。
-
6 # 丹霞老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我就如何與孩子溝通說以下幾點:
一、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 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閒談,朋友聚會等等儘量少在家中接待。還有,就是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父母不要經常打架、吵鬧,影響了孩子的心理發展。
四、要從內心裡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薰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 母首先要做到。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儘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 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五、多讚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六、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你覺得有道理就多關注,後續精彩繼續!
-
7 # Daniel曾老師
溝通教育的重點是什麼?互動細節和過程。而很多家長只會強調結果,例如要求小孩得到某個分數就買他們喜歡的東西,做完多少作業可以玩遊戲,這裡要求並不錯誤,但我們遺漏的是溝通細節。所以,上面的例子,我建議可以和小孩說清楚,例如和小孩說,父母賺錢並不容易,很多玩具衣服不能及時給你買,同樣的父母想要的很多東西也是不能想要就要,所以我們要懂得選擇自己最想要的,先讓小孩分析自己確切想要的東西。然後,這些想要的東西我們不妨把他想成對自己的獎勵,怎麼獎勵呢?再讓小孩自己選擇如何得到獎勵的方式。整個我們和小孩溝通,不是父母的要求和滿足,是共同商量的過程,讓他們自己決定獎品和怎麼得到。同樣的打遊戲也是,要和他們溝通為什麼要先完成作業才能打遊戲的細節,而不是隻給命令。
所以,奉獻式的滿足小孩只會讓家長自怨自艾,同時小孩也不能理解。同時也希望都能做到和小孩互動式的溝通,不是命令式的安排。
-
8 # 慧谷拾珠客
和孩子溝通是每個家庭遇到的問題,我是這樣和孩子溝通的,感覺還不錯。
一是,從心裡感覺需要與孩子溝通。也就是說從心裡喜歡和孩子談事情,而不是發現孩子學習或思想有了問題才關心孩子。
從心裡愛孩子是和孩子很好溝通的大前提,您說是不。
二是,別總把自己是老子擺在前頭。在探討問題時,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透過電視,媒體,老師講課,同學傳播,孩子懂得不一定比我們少。不信你和孩子就廣泛話題好好聊聊就知道了。總覺得自己比孩子懂得多,以教訓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孩子很反感,是不是。
平等的對話是和孩子很好溝通的基礎。
三是,和孩子溝通的話題要廣泛。除了學習,還要有情商方面,娛樂方面,人生的感悟,生活的常識等等,應該是無所不談。不能是你說個話題讓孩子一定圍著你的話題聊,你也要學會圍繞著孩子提出的話題因勢利導。
話題廣泛,共同探討,尊重孩子的意見是很好溝通的方法。
四是,在生活上細緻入微的關心孩子的細節。孩子喜歡吃什麼,喜歡什麼款式的衣服,在學校和那些同學是好朋友,各科老師性格教學水如何,你不知道就說明你對孩子缺乏瞭解,對孩子關心不夠,孩子與你的距離就遠。
多瞭解孩子的一切,溝通才能加深。
希望和家長們共同探討。
-
9 # 幸福樹 / 20年專注於家庭教育領域的研究與實踐
溝通是門藝術,它要求我們理解愛和恐懼如何相互作用。善於溝通者在溝通前預先了解對方的情緒。僅觀察或傾聽一個人說話,我們可以看看自己能否判斷對方是開心還是傷感、憤怒還是平靜。
情緒瞬息萬變。孩子這一刻在氣頭上,並不代表五分鐘後他仍然在生氣。一個孩子現在或許會因為失去一個寵物而傷心,但很快他就會為去兒童遊樂園的主意歡呼雀躍,之後又會回到失去寵物的傷心情緒之中。而且,人們還可能會對同一情況擁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感受。例如,我們會為一次假期興奮不已,但同時又會因為假期即將結束而黯然神傷。人的情緒就這樣不停地潮起潮落。
情緒本身無所謂對錯。感受是個性化的,它是我們體驗世界的方式。我們要面對自己的感受及其原因,這遠遠好過將感受隱藏起來。
對於孩子,父母的情感能就像是一塊磁石。如果我們早上醒來心情不佳、無精打釆,這種狀態也會傳染給孩子。孩子透過模仿父母進行學習。如果我們平靜地表現出積極和充滿愛意的能量,孩子也會更加積極和充滿愛心。大部分的父母都沒有意識到,正是自己創造了孩子的安全感所需要的情緒氛圍。當我們身心失調時,更有可能失去內心平衡與穩定,更可能反應過激。這種恐懼情緒像磁石一樣,也會吸引別人的恐懼。當煩躁升級,我們就會因失衡而感到不安。
親子互動過程當中就是要直接明白地讓孩子知道,或者讓我們的父母親知道我們是愛他的,然後我們在表達愛的時候也用直接明白的方式來表達,但是我們東方人,尤其是爸爸,你會發現他對孩子的愛經常是用帶情緒的、用指責的、甚至用羞辱、用恐嚇等很多不舒服的方式來表達。這是不對的。爸爸媽媽要學習用直接明白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父母親是愛他的,孩子對父母親的愛也要用直接明白的方式說出來。這是很重要的。愛充滿正能量,是安寧的使者;愛是開放和擴充套件的,可以撫慰心靈;愛能發光,愛讓我們有勇氣敞開心扉。愛可以分享,它治癒受傷的心靈,並長久呵護;愛是理解、尊重、接納、寬恕和釋放;愛能彌補傷害,愛能塑造自尊和自信;心中有愛,我們就和諧自怡;愛是內心的安寧。
同理心是一種透過他人之眼看世界的能力。如果某人沒有體會過某種情緒,就難以對他人的這種情緒感同身受。只有當一個人可以理解並接納自己的感受,他才有可能對別人產生同情心。
父母也可以透過認真傾聽來培養孩子的同情心,這樣做實際是在為孩子樹立榜樣。父母還可以帶孩子去幫助別人,讓他們體驗給別人帶來快樂的感受。這些都將豐富他們的人格。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需要培養同情心。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認真傾聽孩子,並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當孩子表達出真實感受,父母應該予以接納,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會鼓勵敞開溝通,並支援他們傾訴自己的傷心經歷。
孩子們需要理解接納與同意之間的差別。當一個孩子說出他的感受時,我們並不需要表示同意,簡單表示接納孩子的感受就足夠了,“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我的氣”。當父母營造出一種安全的氛圍, 鼓勵孩子表達真實感受,就有機會更深一步探求孩子還有哪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父母有時或許需要冷靜一下,過一段時間再著手解決問題。最重要的事情是:營造一種安全的氛圍,允許孩子表達感受,並識別他們的需求。
我們都希望在安全的心理狀態下向家人傾訴自己的感受。我們希望孩子說出事實,但在現實中,當孩子真的說出事實時,許多父母卻會生氣。或許你有時“不願意”聽到事實,但你不得不承認,瞭解事實對於保持穩定的親子關係非常重要。在任何時候,溝通時敞開心扉總是最重要的。
教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教他們說出事實同樣重要。儘管感受來去很快,但它的確是真實存在的。孩子這一刻可能會說“你很壞!”,但幾分鐘後就誇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孩子只思考眼前的事情,還不會拐彎抹角。孩子必須學會合理表達想法,而不是口出惡言,否則無法奢望與別人和諧相處。例如,孩子可以使用以“我” 開頭的陳述句,比如“我不喜歡這樣”,但不能辱罵別人。孩子要經 過大量的練習才能真正掌握這項重要的社交技能。
孩子以具象或者表象方式感受周圍環境,他們不會使用抽象或概念化的思維。對他們來說,生活中充滿了二元對立。他們知道“是”和“否”,但不理解“或許”。只有經歷了更多人生歷練和更復雜的思考之後,他們才有能力進行抽象思維,也才有可能培養出同理心。儘量讓孩子在年幼時就能學會正確地說話和做事,但只有到青春期,才能真正理解類似同理心這樣的抽象概念。
正確地理解情緒的本質,瞭解情緒如何影響行為,可以幫助我們與孩子以及其他人建立更緊密、更有效的溝通。
—旦能解讀孩子話語中所表現出的情緒,我們就能從與他們的日常溝通中洞察其心中的矛盾和擔憂,發掘他們的創造力和智慧。這種能力可以幫助父母引匯出孩子最深層次的感受、想法和需求,這樣做的收穫往往是巨大的。
-
10 # J媽學堂
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有哪些好的建議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記得自己小時候跟父母的語言交流甚少,溝通經常是以幾句打罵或者訓斥的方式來進行的。直到現在自己都不善於表達對父母的感情,從來不會像現在我跟大寶和小寶這樣每天都會親親兩個寶貝的小臉蛋,和寶貝們玩耍,講故事,玩遊戲以及帶孩子們出與遊玩。
可能是我們小時候跟父母的交流方式的缺陷比較大。因此,我對自己的兩個孩子格外的親暱。大寶現在十一歲了,馬上就要升入五年級了,依然跟我很親暱,有什麼事情都會跟我說。我們還會每天擁抱,互相親親臉蛋,大寶很喜歡我,我也很喜歡大寶。大寶會在節日或者母親節和父親節給我和老公親手製作賀卡,幫小寶梳小辮子等。
其實,現在還是有好多的父母不能夠和孩子進行很好的交流和溝通的。作為父母的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從語言上跟孩子進行交流。父母是孩子在小時候最依賴的親人,同時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一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天,咱們來學習一下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的校長提供給父母的幾句育兒方面的金玉良言。
1、關於孩子的收穫體會
每天接大寶放學後來後,大寶一路上都會跟我講,今天留的什麼作業,今天學了哪些課程以及今天老師講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每個週末大寶會去上繪畫課,下課後,一路上講,今天學了線描,怎麼畫,有什麼技巧等。假期帶大寶出去遊玩,一路上大寶都會跟自己的所見所聞做一番總結告訴我。還會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來問我。
當父母跟孩子的溝通多了,交流多了以後,你會發現自己原來可以在孩子身上學到很多知識的。而且,孩子也很喜歡跟父母交流的這種氛圍,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與重視。
2、關於孩子的煩惱給予解惑
孩子們在成長的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小問題和小矛盾。比如,今天有沒有的聽懂的課題,和小同學們鬧彆扭了,被老師批評了等問題。
父母每天可以對孩子在學校的一些情況及時瞭解後幫孩子解決遇到的小問題和小矛盾。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懷與幫助,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
3、讓孩子對當天表現的自我評價
每天下午去幼兒園接小寶放學後,第一句話都會問她,今天在學校吃的什麼飯,老師說你表現棒嗎?小寶都會很認真的回答今天吃的米飯或者麵條等,還會告訴我今天我表現的棒,老師給我貼小紅花了,老師說我棒。然後,小寶會跟我講今天那個小朋友哭了,那個小朋友說了一句很搞笑的話等一些她們小班發生的事情。
父母可以在晚上孩子入睡前讓孩子對自己今天的表現和所經歷的事情做一個小結和整理。
4、讓孩子對於學校裡發生事情的看法
大寶經常會跟我講她們班裡的一些事情,比如,班裡有個小女孩屬於管家婆型的,還愛挑撥同學們之間的關係。大寶會告訴我她自己的看法和麵對這種好事的同學的處理方法。在比如,班裡有個同學父母離異了,她整天悶悶不樂也沒心思學習,因此每次考試的成績就在班裡墊底了。大寶說覺這位同學很可伶,很同情她,也很想幫助她。
當孩子把自己在學校發生的一些事情一一對你講述後,並且發表自己的看法以及提出自己的處理方法時,家長要對孩子做的正確的方面給予表揚和肯定。做的不好的方面要給予糾正和講解。
綜上所述:父母多跟孩子溝通和交流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大有裨益,更有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
11 # DAWA育兒
我們經常因為跟孩子對話而感到失望,因為毫無頭緒。經常給孩子講道理,講得臉都綠了,但是孩子還是不聽,只有我對他進行批評或懲罰時他才會聽.
我們平時和孩子溝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同時還要講究方法.要先對孩子的行為表示理解,感受表示認可,然後再給出建議或意見.一般家裡都會有這樣的場景:跟孩子約定好週末去公園玩,但是週末突然下雨了,孩子哭著鬧著還要出去。家長這時一般就會說"天氣不好,哭是沒有用的,以後會有玩兒的時候,又不是我讓他下雨的,你為什麼要衝我發火?"這對孩子起不到嫩任何幫助。如果我們理解孩子對於不能完成心願而感到非常失望,然後用生氣的方式向我們表達了這種失望。我們其實是可以幫助他的,只要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認可。對他說,"你期盼已久的公園遊樂,卻突然下起了雨,這一定讓你很失望吧.如果這樣對孩子說,孩子會逐步消氣,回到正常的情緒.在孩子處於強烈的情緒當中時,他們是聽不進任何人的意見的,更別提大道理了和批評了。我們更需要做的是,理解他們心裡在想什麼,明白他們處於失落或失望的時候的心情.孩子更希望我們根據他表露出的一點兒情緒去猜出全部.
家長平時應多關注孩子的心情,應該看著他們,聽他們說話,還可以利用自己的情感經歷,去了解孩子的心情。一旦明白孩子的情緒,家長應用理解支援的語言,對孩子的感受進行描述。
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我們應該在糾正他們的行為之前,一定要先幫他們處理情緒問題.只有孩子心情平靜時,他們才能正確的思考,才能做出正確的舉動。
我們跟孩子溝通的原則是理解孩子的情緒,認可孩子的感受,共情處理!
回覆列表
生活中常常聽到父母這樣說:“都幾點了,你怎麼還沒開始寫作業?你什麼時候能學會對自己負責呀?”
“你趕緊的,要出門了,你怎麼總是這樣磨磨蹭蹭的?”
“你怎麼總是亂扔東西呀?你看你這屋子又髒又亂,再不收拾,都快成豬圈啦!”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可能會迫於你的威嚴而立刻去做,但很明顯,孩子是被動做事,這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而對於有些孩子來說,他們更可能會產生抵抗心理,“你讓我做,我偏偏不做”。
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情況
在描述事實、感受、影響和期待的時候,家長需要注意自己的非語言資訊,包括說話的語氣語調、表情、肢體動作等等,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友善,這樣孩子才更容易聽得進去,理解父母的感受,達成更好的溝通效果。
家長可以使用預防性我資訊讓孩子瞭解自己未來的安排或者需要,這樣孩子就會更願意合作或者改變現在的行為方式,也可以防止衝突的發生。
舉個例子,你週末需要加班工作一天,就可以對孩子說:“週六那天媽媽有個工作需要在家裡完成,所以需要一個人待在屋子裡,我不希望受到干擾。週六的中午飯也麻煩你來做,好嗎?”
當家長看到孩子好的表現時,表達我們對孩子的肯定。比如,我們可以說:“你剛才寫完毛筆字,把毛筆都洗乾淨了,墨汁硯臺也放回了原處,媽媽看到了很高興,看到東西都各歸各位,感覺很清爽、有秩序。這樣的話,會培養孩子一種積極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