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家胖大姐

    有一位七十歲的,兒子兒媳婦做生意,但是家裡有四個孩子,孩子奶奶一天到晚都閒不住,撿垃圾往家倒,她家住頂樓,鄰居們都煩死了,她是為了給兒子減輕負擔。

    有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士,天天樓上地下室的跑,拔垃圾桶,她說她閒不住,找點事幹還能換錢。

    一位六十歲左右的男士,帶著小孩子撿垃圾,我說你不怕垃圾髒,影響了孫子,他看我一眼沒說話。

  • 2 # 帥氣老夫

    我的鄰居就有這樣的老人,你要是拿紙箱裝垃圾,他們就在樓下等你,就接過去啦。我覺得第一是勤儉,依我的瞭解他們不至於到了以此維持生活的地步,他們都有退休金,有的家裡孩子們工作都不錯。所以我認為這是愛好!第二聽說確實受益挺不錯的,只是你需要拉的下來臉。

  • 3 # 使用者正言

    這裡有兩種情況:一是會過日子的,看到東西有用扔了太可惜,二是給自已弄個零化錢,不管子女要。先說第一種人,這些人大都七八十歲,窮日子過慣了,雖然住上高樓但仍閒不住,我鄰居就如此,八十一歲,每月退休金四千多,和老頭加一起一月開七千多仍天天撿廢品,她撿老頭賣,氣的老頭罵。二是農村的農民,進城住兒女給買的樓了,平時撿點廢品賣兩錢化省的管兒女要,這種老人本人當地也不少。不要小看撿紙殼,一斤紙殼現在在哈市周邊縣城大約賣七角錢,本人當地一女人前些年靠撿紙殼等廢品供女兒上學,一直供到大學畢業。

  • 4 # 3786128225

    說窮日子過慣了是絕對錯誤的,應當是窮日子過怕了,而且現在也一點都不富。不然,你見過幾個富豪在撿紙盒,又有幾個土豪,幾個明星,幾個高管在撿紙盒。

  • 5 # 退休老王vlog手機拍

    這主要是:

    一是小的時候家裡窮,父母讓孩子去撿破爛換點東西或賣了變點小線,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這種改不了的習慣。

    二是自己生活或家庭收入所迫。

    如為了改變生活居住或是貸款及借別人的錢了,因自己收入不能按時接量支付,就要靠額外的收入補助以支付,不得不從事這種生活方式。

    三是老有所樂。有的老人也不缺錢,生活也有保障,但人老了沒事幹想找點事幹(這種大多數是不喜歡社交或其他運動的)就幹上了這種撿紙盒的事。

    總之,老人撿紙盒大多數還是從小生活窮或為了多一些補助錢而養成的習慣而為之。我們一定要尊重他,他是社會免費的環衛工人!

  • 6 # 陳穀子雜貨鋪

    我曾經看過一個報道,一個老人月有7000多元的退休工資,坐在路邊,路過的年輕人隨手給他丟錢,一旁的女人大喊著:孩子們別給他,他有錢,別管他,你們的生活費,給他了你們吃什麼呀?!別人給錢自願,關你什麼事兒?老年人仍然坐在那裡,不腦也不怒。

    原來喊叫勸阻年輕人丟錢的女人不是別人,正是老人的親生女兒。

    這個老人一個人住一套房,屋裡面堆滿各樣從外邊撿回來的丟棄物,五花八門的,小孩玩具,衣服,拖把到舊鍋和鍋蓋,桌子椅子,沙發,撿這些東西幹什麼?他不知道,也沒有目的,只是想到丟了太可惜,不忍心,都撿回來了。久而久之,屋裡堆積如山的廢品,散發異臭味,小區裡的人們意見大,物管找到老人:我放在我家裡,礙誰什麼事兒?多次勸說清除室內廢品無果,只得求助社群,社群聯絡其女兒,一同找到老人,面對女兒社群工作人員勸說,一言不發,當聽到要強行清理廢品時:誰清理我的東西,我跟誰拼命……老年人撿拾物品,與一生的經歷關係密切,我也有撿東西的習慣,路過小區的垃圾桶旁邊,總是習慣性的多看幾眼,食物上有還沒開封的食用油,大塊臘肉,香腸魚類,衣服鞋子幾乎全新的,一個從苦難中走過的老年人,咋也接受不了,心裡還想著:吃多少,買多少,扔掉太浪費了,兒時的日子不說吃到,見都難得見到的,心裡咋會接受這些割捨。

    昨天下午路過垃圾桶旁邊,兩個搞垃圾分類的管理員,用火鉗夾著一塊新鮮豬肉,足有二斤重,都說肉價貴,你買這麼多,又吃不了……

    有時出門老婆囑咐我:聽話,別再撿東西了!我也是沒事兒找事兒,撿回來的東西老婆不讓拿進家裡,自己又拿回到原處去。

    老年人拾廢品紙盒,與生活現狀,貧窮富裕無關,這是初心的本質。

    (網路圖片)

  • 7 # 世通27

    實話實說,住著多少萬一平米的房子,跟撿紙盒拾荒有些聯絡但不是絕對的。

    一,生活所破,雖然住著幾萬一平米的房子。但養老金兩參千,生活,看病,交物業各種費用真不夠,不得已而為之。

    二,房子是拆遷過去的。沒有任何選擇。不論房子價值多高就一套剛需。沒辦法養房是個難題,收入又低開銷不夠只能這樣。

    三,也有的人經濟條件不錯,能夠承擔養房的一切開銷。但是幾十年的艱苦生活的經歷,使這些老人養成了勤儉節約習慣,老人退休後又沒不良事好,沒事幹,總想著能節簡點,就節簡點,退休前騎車上下班路上看到個礦泉水瓶很多人都在撿,這是幾十年養成的習慣。

    四,雖然住著幾萬一平米的房子。自己收入低,兒女懇老族,房貸需要還,經濟所破不得不去拾荒。

    總之什麼情況都有,誰難受只有自己知道,房子只是個空殼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 8 # 淘浪海灘

    有幾次我在青島第一海水浴場沙灘,看到一位老人,70多不到80歲的樣子,在那撿拾礦泉水瓶,走近後看到是我的以前老同事老上級,過去是青島電度表廠的高工,後來聽說提為技術副廠長。(那時我已經離開廠)我一直不理解這樣的老人為嘛撿拾垃圾,後來才知道他老人家得用心。老人退休後沒事就在沿海溜達,看到有垃圾就撿起來,既最佳化海岸環境,把可利用的物品賣掉,賺到的錢匯到希望工程,用自己的餘熱溫暖著下一代,這樣的情懷我非常敬佩,謝謝你董工!!!我為你我的朋友而自豪。

  • 9 # 哲思君子

    慣性思維

    1.住在3-4萬一平米房子裡的老人未必就錢多多,就不需要再多攢一些錢。認為住在這樣房子裡的人就不缺錢是受一種慣性思維引匯出來的結論。另外錢多少的標準是因人而異。

    2.小區經常出入撿拾紙盒的老年人,一是自己確實是窮需要錢生活、二是想幫襯一下兒女的生活、三是從缺錢和苦日子中走過來,更知道錢的重要。在大家眼裡的紙盒,在他們眼裡這個紙盒就是五角錢,就是1元錢。大家看到的是紙盒,他們在腦子裡早已摺合成了錢,這種低成本的掙錢方法為什麼不掙呢,他們有的是時間。不管現在他們是否有錢,但是已經形成了慣性的思維,見到紙盒就是錢,不撿是不行的,是停不下來的撿。

    所以,請不要再猜測他們是否有錢,他們的思維方式已經定型,無法改變。我們應該看到,由於他們的勞動使小區可以再利用的東西能極致發揮,也符合勤儉節約的精神,沒什麼不好。

  • 10 # 清茶談論

    問題其實現實中很普遍,以一個真實的例子來回答你這個問題,時間2021年1月6日,地點臨沂北城新區廣州路與柳青河路交匯處,當時室外溫度零下十七度,主角如圖所示,一個六十七歲的老年人穿一身沒有標誌的標誌防風服,頭戴作訓帽,騎腳踏車帶著一包破紙箱艱難迎風而上,這是一個副縣級的退休幹部去賣紙箱,你信嗎?

    你可能認為我是為回答問題在杜撰人物,這是我們小區的鄰居,一個從副縣級位置上退休的老幹部,平時見了都還是以局長想稱的,由於從領導職位上退休,他對我們這樣的稱呼還是很享受的,自從退休後,再回小區像變了個人,見到我們也主動打招呼了,臉上的笑容出增加了很多。老領導有一兒一女,都是領導在位時參加工作的,所以都在公檢法單位上班,一個個都混成半大不小的領導了,現在老人身上的防風服估計就是他們給的。

    閒放少說,談正事,老人住著單位在公務員社會的房子,副縣以上的領導都是二百以上的大平房,現在這個小區房價不大到三萬,算起來,老領導的房子也值五六百萬了,老領導工資現在八千多,老闆也是機關單位退休六千多工資,這條件就是年輕人都槓槓的,很符合你的問題吧,就這樣一個老領導,天天和老伴遛彎的副業就是撿瓶子拾紙箱子,有時為撿紙箱子不惜翻動垃圾桶,老領導還有個愛好,就是來小區收廢品的便宜,自己去垃圾回收點一斤能多賣兩毛錢,所以一段時間就碼整齊,汽車去賣紙箱子!!!

    所以說你的問題在目前情況下很普遍,別說經濟條件如此優越的老領導都撿,就別說普通老百姓啦,究其原因一是老年人辛勤一輩子,退而不休,本身就不是為那兩毛錢,而是一種寄託,一種工作而已,他們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勞動方式或者當做休閒方式,鍛鍊身體還能有零花錢,何樂而不為,這種做兒女的一般也不太計較,只要老人身體健康,他愛幹啥就幹吧,第二種就是可能確實經濟壓力大,買好房子已經一身債務,教室垃圾紙箱也可以養家餬口,不是誇張,先去現在快遞盛行,紙箱等產出量驚人,也是一個發財路哈

  • 11 # 愛唱的梅蘭

    答;願意撿垃圾的人和住多大的房子沒有太大的關係

    願意撿垃圾賣錢的人,不一定住的差和錢不夠花,大部分撿垃圾的人歲數都不年輕了,五零後六零後的人,都經過了一段吃不上穿不上的日子,一家子人穿一條褲的也有呀,誰岀門誰穿上,吃不飽飯的人太多太多……那個年代一家養一堆孩子,餓死的,送人的,很多的。

    所以,現在撿垃圾的人大部分是那個年代岀生的,他們知道錢很重要,現在的他們兜裡也不是沒有錢,只是看著年輕的人扔的東西太可惜了,一開始不好意思的撿,慢慢的就什麼也不怕了,撿幾天就去賣了,能賣不少錢呢。

    有一次我看見一位老太太拉著手拉車,一小梱紙箱子,還有幾個塑膠瓶,我問她能賣多少錢?她說;大概可以賣個二十幾塊錢,大娘說;我溜彎時看見了就撿著,賣點錢回老家的路費就岀來了。

    歲數大了,看透很多東西,年輕人以為撿垃圾的人很沒有面子,有的兒女不願意讓父母幹這些事,這個歲數的人都有注意的,他就撿,並且有的撿垃圾的人都有退休金,還不少呢,上班時有的大小還是領導呢。

    我們跟前有個老太太每天扎著圍裙騎三輪車,拿著小扒子鉤,每個小區都去,颳風下雨都要去,還要起五更爬半夜的,她說去晚了就讓別人撿走,這老太太從五十多就撿垃圾,現在快七十了她還在撿,聽別人說;這老太太有三套樓房呢,我想不太可能是她撿垃圾撿的吧?還真不一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秦始皇與六國和平談判能否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