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殺馬特楊小帥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後人尊為介子,春秋時期晉國(今山西介休市)人,生於聞喜戶頭村,長在夏縣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後葬於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立廟祭祀,由此產生了(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歷代詩家文人留有大量吟詠緬懷詩篇為介休的旅遊事業奠定了基石

    郭泰(128年-169年),字林宗。太原郡介休縣(今屬山西)人 [1] 。東漢時期名士,與許劭並稱“許郭”,被譽為“介休三賢”之一。

    郭泰出身寒微,年輕時師從屈伯彥,博通群書,擅長說詞,口若懸河,聲音嘹亮。他身長八尺,相貌魁偉。與李膺等交遊,名重洛陽,被太學生推為領袖。第一次黨錮之禍後,被士人譽為黨人“八顧”之一。最初被太常趙典舉為有道,故後世稱“郭有道”。官府辟召,都不應命。他雖褒貶人物,卻不危言駭論,所以不在禁錮之列。後為避禍而閉門教授,弟子達千人,提拔“英彥”六十多人。為當時的教育事業打下了基礎

    文彥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 [1] ),字寬夫,號伊叟 [2] 。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市)人 [3] 。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天聖五年(1027年),文彥博進士及第,歷任殿中侍御史、轉運副使、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因討平王則起義之功,升任同平章事(宰相)。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罷相,出知許、青、永興等州軍。至和二年(1055年)復相。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國公。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極論市易法“損國體、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豐六年(1083年)以太師致仕。宋哲宗即位後,經宰相司馬光舉薦,起授平章軍國重事。元祐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紹聖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去世,年九十二。宋徽宗時,與司馬光等併入元祐黨人碑,後追復太師,諡號“忠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從祀歷代帝王廟 [4] 。文彥博歷仕仁、英、神、哲四朝,薦躋二府,七換節鉞,出將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間,秉公執法。為相期間,大膽提出裁軍八萬之主張,為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被世人稱為賢相。有《文潞公集》四十卷。《全宋詞》錄其詞一首。

    對介休的歷史有這濃厚的一筆,讓介休更有了歷史的厚重感

    對我介休教育事業是榜樣的力量

  • 2 # 小五愛操閒心

    春秋時期的賢臣介子推、東漢時期的教育家郭泰和北宋時期的名相文彥博是為介休三賢。 介休人文薈萃,素有“三賢故里”之稱(春秋時介子推、東漢郭林宗、北宋文彥博)。歷代名人望士眾多。受三賢遺風所感,介休文士之風盛行。

  • 3 # 太原晚報

    春秋時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東漢時期博通典籍的郭泰和北宋時期出將入相五十載的文彥博,這三位都是歷史上頂呱呱的人物,介休便是這三位賢士名達的故鄉,故此,介休又稱“三賢故里”,他們對介休影響深遠。

    首先來說介子推。春秋時期,他對晉文公重耳有“割股奉君”之壯舉,他和介休綿山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因“隱居不言祿”,被誤燒死在綿山上,綿山因他又稱為介山。晉文公為悼念介子推,下令這一天民間不準明火,只能吃冷食,後來被稱為寒食節。

    郭泰一生不願入仕,致力於做學問,被世人稱為“有道先生”,是東漢著名的學者、思想家及教育家。明清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傅山先生曾為他刻隸書碑《郭泰碑》。

    文彥博被史學家稱為宋朝第一名相,歷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將入相五十年,對當時的政治經濟都有特別深遠的影響。在其為相期間,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是為一代賢相。

    作為三賢故里的介休名不虛傳,歷代才人輩出,文士之風盛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五險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