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哥略知曉

    《洛神賦》是曹魏時代的賦體名篇,作者曹植(192年-232年)於黃初三年(222年)從京城返回封地鄄城途中,途經洛水,忽有感而發,遂所作此賦。

    《洛神賦》是曹植所著文章裡中最著名之一。描寫了因人神邂逅而生的一段浪漫且悽美的戀情。作者用風雅獨絕的文筆,塑遣出洛神美麗的形象,並用浪漫的手法,繪製出一幅哀婉激盪的圖景,表現出作者對美好愛情的神往,以及對理想終非現實的悵怨仿徨。

    賦中的“洛神”指得是中國神話裡伏羲氏(宓羲)之女,多以宓妃稱,傳說其因為於洛水溺死,而成為洛水之神,即洛神。然而,彼時的曹植為何會以與神女的神奇“邂逅”為題來作賦?《洛神賦》的成作原因究竟是什麼?古今學者可謂眾說紛紜。

    關於《洛神賦》,在民間流傳最廣也是最受爭議性的一種說法,當屬“感甄說”無疑。

    “感甄說”起源於唐高宗時期李善在《文選洛神賦》中所作的注,大意是《洛神賦》本名《感甄賦》,是曹植為思念其兄嫂甄氏所作。

    此甄氏(183- 221)本是上蔡令甄逸之女,先是嫁給袁紹次子袁熙為妻,後因冀州鄴城被曹操攻破,曹操之子曹丕看她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遂將其納為夫人。公元221年(黃初二年),傳稱帝后的曹丕因受讒言,遣使者將甄氏賜死,葬在鄴城。

    根據李善所注,《洛神賦》本是曹植寫給兄嫂的浪漫愛情篇章,注中敘述,曹植一直對甄氏心存愛戀,卻礙於長兄之嫌無法表露心聲。

    黃初曹植入朝時,甄氏已被郭後讒死,在與曹丕、曹(曹丕與甄氏之子)共飯後,曹操將甄氏生前所用玉縷金帶枕賜給曹植,這使得曹植當場泣不成聲,睹物思人,作下《感甄賦》 ,後因曹繼位,認為這損害了生母的名聲而改為《洛神賦》。

    李善注《文選洛神賦》選:“《記》曰:魏東阿王, 漢末求甄逸女, 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與食。黃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鏤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時已為郭後讒死,帝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賚植。植還,度軒轅,少許時,將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見女來……”

    由於“感甄說”的核心依託於易被民間大眾接受的“愛情”和“悲劇”主題,成為被後世廣泛傳頌的主流觀點之一。浪漫悽美的“感甄說”,給曹植生不逢時的悲情才子形象又增添了一抹悵然痴情之美。

  • 2 # 路遙lgy

    《洛神賦》是三國時期曹植的代表作之一。這裡的“賦”應該是“說”或是讚美的意思吧!“洛神”是指落水之神。相傳為上古時代伏羲氏之女。

    關於《洛神賦》,曹植為什麼要寫?有不同看法。

    有一種看法說,《洛神賦》原名《感甄賦》,是曹植因思念自己的嫂子甄后,在經過落水時,突然感慨萬千而寫的。

    曹植年輕時,愛慕甄逸(甄宓的父親)之女,曾求婚沒有成功,極其失望。後來,袁紹之子袁熙娶了甄宓。曹操打敗袁紹時,曹丕看見甄宓容貌絕倫,隧納為夫人。曹丕繼位後,稱為甄后。再後來,曹丕寵愛郭後,冷淡了甄氏。

    黃初二年六月,甄氏被郭後說讒言,曹丕派人賜死了甄氏。次年,曹丕進京拜見曹丕,曹丕將甄氏平時所用的玉縷金帶枕,叫曹植觀看,曹植思緒萬千,不覺得留下眼淚。曹丕當既把玉縷金帶枕送給了曹植。

    曹植在返回封地的途中,經過落水,想起宋玉曾說過的神女故事,不由得感慨萬千,就做了這篇敘事賦,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思念的情緒。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洛神賦》是假以洛神寄寓意對君主的思慕,表達衷情不能相同的苦悶。這種說法有高度,能懂得不多。所以多數人還是願意第一種說法,相信曹植是愛慕思念甄氏而作。

    當然,對文學作品的看法不同,是非常正常的。更主要的是,它所傳遞給人們的是悲愴的美感,讓人回味無窮!

  • 3 # 村民小嚴

    《洛神賦》由三國時期曹操之子曹植創作的辭賦。寫的是曹植在黃初三年四月被封為鄄城王之後回城途中,車馬勞頓,在休息時精神恍惚之中看見一位絕妙佳人,問其車伕所見是何人,車伕回答曹植所見之人有可能是河洛之神名叫宓妃,隨後曹植便向車伕描述自己所見之人身材相貌、穿著打扮、行為舉止……曹植鍾情於她,情不自禁心生搖曳,取下玉佩以示邀請,但又害怕鄭交普所遇之事,所以還是收斂了自己,河神深受感動,呼朋引伴,飛翔嬉戲,後來河神告訴他人神有別,而心中時常懷念的是君王,然後消失無蹤。這不禁讓曹植心情低落,深感惆悵,行舟落水希望再次相遇,最後無功而返,悵然離去。

    曹植為什麼要寫它?

    《洛神賦》原名《感甄賦》,明帝曹丕之子曹叡繼位,因覺原賦名字不雅,要與皇帝的母后甄氏避諱,遂改為《洛神賦》。有一些記載中,因曹植少時與甄妃朝昔相處,兩人有著複雜的感情,後來甄妃失寵,最後慘死。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陽朝見曹丕。於甄后之子曹叡一起吃飯,曹植看著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無比。飯後,曹丕遂將甄后的遺物玉鏤金帶枕送給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心中悲痛不已,在返回封地時,恍惚之間見一女子御風而來,以為是死去的甄妃,但只是是南柯一夢。回到鄄城,曹植腦海裡縈繞著與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於是文思激盪,寫了一篇《感甄賦》。

    個人認為,曹植雖是一代梟雄曹操之子,但並未繼承他父親雄心壯志的性格,反而在文學上頗有天賦和成就,奈何生在亂世和帝王之家,自然會被牽連進謀權奪位的明爭暗鬥之中,看著殘酷的戰爭和兄弟之間的打擊,心中自是煎熬無比。後來雖被封為鄄城王,但並非心中理想,所以才透過寫《洛神賦》描繪一位美麗優雅但又虛無縹緲的女神形象來傾訴心中苦悶之情和寄託自己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和熱愛。

  • 4 # 淨心修道

    《洛神賦》賦中名篇。序言,餘朝京師,還濟洛川,斯水之神,名曰宓妃。(伏羲之女,溺於洛水,化為神女)。有感於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此賦。

    曹植借鑑了宋玉《神女賦》的表現手法,虛筆借喻,刻畫了一位美麗的女神形象,表達了自己對她的愛慕之情,以及人神殊途,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悵之情。

    此賦文詞華麗優美,善用比興,刻畫細膩,結構勻稱,辭采華贍,具有頗高的藝術感染力。

    至於曹植為什麼寫此賦,序言自言有感而作。而後人頗有附會,此賦的思想內容,曾有“感甄”之說。

    甄氏《三國演義》裡袁熙之妻,後被曹丕乘亂娶之,霸為己有。說曹植思念甄氏,說法頗多,不一而舉。

    我個人覺得違之情理,有悖人倫。應為附會之詞。人各一說,自無確證,聊難定論。一家之言,難稱眾意,不道之處,承蒙交流探討!

  • 5 # 唐風宋月

    眾所周知,《洛神賦》是曹植創作的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一般認為,這篇賦是曹植虛構了自己與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後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小編以為,倘若細究起來,《洛神賦》就是曹植寫給兄長曹丕的檢討書。

    想要讀懂它,就得搞明白這篇文章背後的故事。

    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說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黃初三年(222),曹植從洛陽返回自己的封地鄄城,途經黃河。

    曹植為什麼要來洛陽呢?一切還得從曹丕代漢說起。曹操逝後,曹丕即魏王位不久,即越俎代庖的宣佈改元建安為延康。未己,禪讓的戲份作足後,降漢獻帝為山陽公,兩次改元為黃初,自己做了皇帝,史稱魏文帝。

    曹丕稱帝,曹植的好日子過到了頭。一直以來,曹丕都對有實力對他地位形成威脅的曹植心懷妒恨,才做魏王幾天,就將曹植在朝中的黨羽丁儀、丁廙兄弟殺害。曹植敢怒不敢言,不久即託言“欲祭先王於北河之上”擅自離京去了鄄城。此後,被封為鄄城侯,在封地不久(黃初二年六月),曹植因“醉酒悖慢、脅劫使者”,不得不入洛陽請罪。

    脅劫使者雖然有藐視皇權的嫌疑,但並不是什麼不可饒恕的大罪。然而《魏略》的記載卻是令人大惑不解,史載曹植“自念有過、宜當謝帝,乃留其從官著關東,單將兩三人微行,入見清河長公主,欲因主謝。而官吏以聞,帝使人逆人使不得見。太后以為自殺也,對帝泣。會植科頭負鈇鑕,徙跣詣闕下,帝及太后乃喜。及見之,帝猶嚴顏色,不與語,又不使冠履。植伏地泣涕,太后為不樂。”

    很顯然,曹植知道這次自己攤上大事了,所以才想提前走走清河長公主(同父異母的姐姐)的後門,哪知道曹丕得知訊息後,派人把攔住了。卞太后得知訊息,以為曹植想不開自殺了,在曹丕面前哭哭啼啼。正在這時候,披頭散髮、光著腳丫子扛著刑具的曹植來了,卞太后一見這才放心。曹植這樣打扮,擺明了是認打認罰的,曹丕見了他仍是面挾寒霜理,也不理會他,更不讓左右人給他穿上鞋。曹植一見情勢不妙,急忙跪在地上泣涕,求皇兄放他一馬。曹丕見母親一臉黑線只是不作聲,只得長嘆一聲傳旨曹植“聽復王服。”

    曹丕為什麼這樣絕情呢?原來,這年六月發生了一件震動朝野的大事——甄妃被賜死了。甄妃年長曹丕五歲,自幼聰慧善良,及長容貌出眾,先嫁袁紹之子袁熙,後為曹丕所得。嫁給曹丕後深受寵愛,雖未封后,實際上統領後宮,位居諸妃之上(稱甄后,是兒子曹叡追封的)。曹丕稱帝,立後的事情自然提上了日程。只是彼時甄妃年近四旬,早已是色衰而愛馳,這個時候曹丕皇宮寵愛的是郭妃、李陰二貴人。曹丕有心立郭為後,可是以妾壓妻不合禮法,一直躊躇未定。不久,甄妃與曹植曖昧的謠言不脛而走,時間段恰好就是曹植擅自離京的時候。曹丕得知後,立即派使臣到鄴城賜死了甄妃,一代名嬡死於讒言,郭妃如願以償登上了皇后寶座。

    據史料記載,甄妃死時“不獲大斂,被髮覆面,以糠塞口”,怎一個慘字了得。

    那麼,曹植究竟與甄妃之間有故事發生嗎?且看曹植是如何還自己清白的。

    其詞曰:餘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巖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之所見,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餘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採旄,右蔭桂旗。攘皓腕於神滸兮,採湍瀨之玄芝。

    那麼多人都瞧不見,為何獨獨曹植一人可以?這根本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致。

    原來,在饒恕了曹植之後,曹丕留下弟弟喝酒壓驚,當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時,曹丕命左右拿來一物,賜與曹植。曹植一見之下大驚失色,急忙跪倒在地叩頭不止。原來,曹丕送給曹植的是甄后生前用過的“玉縷金帶枕”,也是曹植與甄妃“交通”的重要物證。史稱“植見之,不覺泣”,這六個字太值得玩味了。大膽推想一下,甄妃的枕頭,曹植一定是見過的,這時候睹物思人,方能有“不覺泣”的事情發生。

    《洛神賦》中,曹植用了大量的篇章極力描摹洛神的美麗。其實,所謂洛神,正是甄妃的模樣。“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曹植筆下甄妃的容顏,可以秒殺一切庸脂俗粉,曹植為之神魂顛倒太過正常了。

    一個女性如果生成這樣,當真是可遇不可求了。也怨不得曹植會剪不斷理還亂了。

    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託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解玉佩而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川而為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敲黑板,重點來了。讀了《洛神賦》,自然會對甄妃的美傾而倒之,金庸大俠竟然將“凌波微步”移花接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當然,他筆下的王語嫣同樣是“華容婀娜,令我忘餐”。但大家必須要明白,這篇文章是曹植寫給皇兄的檢討書,他的重點是為自己洗白,重點句是“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這十三個字,只是給曹丕看的。

    一句話,曹植和甄妃的感情是發乎情而止乎禮,並沒有塵世俗人想象的那麼齷齪。曹植與甄妃兩人之間,有的只是精神層面的交流,曹植最多流露愛慕之情,甄后卻不能以身相許,送給曹植玉縷金帶枕以訴心曲,應該是情理之中。

    曹植把這段情感經歷用文學的方式逐一表達,是告訴皇兄,自己喜歡甄妃是真的,但愛一個人,並沒有罪。

    一個是刻薄寡恩的丈夫,一個是敢愛敢恨卻謹守禮防的詩人,甄妃所適非人。

    ……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心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僕伕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做為成熟的政治家,曹丕一來不能揹負殺弟的惡名,尤其是以曖昧難言的罪名,二者惹得母親生氣,再揹負不孝的罵名,惹得天下臣民恥笑,思來想去決定從輕發落,於是僅將曹植降為安鄉侯了事。

    另,曹植此賦原名為《感甄賦》,待到曹叡繼位後,不希望自己母親與叔父之間的這段感情經歷任由人們說三道四,所以更名為《洛神賦》。

    用賦這一文學方式坦露愛的心曲,兩千年來似乎惟有曹子建一人。這是一個真性情,敢愛敢恨的君子。

  • 6 # 煙花三月是隻貓

    《洛神賦》寫了什麼?

    《洛神賦》虛構了作者與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的一個故事。賦中洛神的形象美麗絕倫,令人傾倒: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人神之戀的故事又飄渺迷離,讓人嚮往。結局卻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後抒發了作者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

    曹植為什麼要寫這樣一篇詩文?

    曹植寫這首詩時,正是人生的低谷,最失意的時候。

    這篇詩賦寫於曹丕稱帝后的第三年。這時的曹植日子很難過,和他親近的身邊好友都被曹丕殺了,他是又難過又害怕,他寫詩感慨:利劍不在手,交友何其多?因為自己沒有權力,導致朋友一個個被害。除此之外,監督他的人不停的在曹丕那裡打小報告,說他酗酒不務正業,曹丕藉由這些把他的爵位由“王”削到了“候”,還把他叫道首都洛陽好好數落一頓。

    從洛陽王宮出來的曹植神情暗淡,心灰意冷。走到洛河邊,他想起了傳說中的美麗洛神,於是寫下了這篇驚世之作。

    但凡寫自己和想象中的男神女神交往的詩文,多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極度不如意,而進行的排遣自己苦悶的一種方法。是苦悶人生的一個宣洩口。屈原在現實中極度失意,所以他的詩文就經常和各路神仙交往,《湘君》《湘江夫人》李白也是一樣,當他孜孜追求的仕途理想破滅時,他就寫了《夢遊天佬吟留別》,到天上找各路神仙去了。

    到底誰是曹植心中的女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這樣的女神,男人們誰能不愛?自從曹植創造出這個女神之後,洛神就成了男士們心中最美的女神,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千百年來,人們樂此不疲的在現實中要找到洛神的原型,於是,就有了詩賦本身之外更加飄渺迷離的故事:

    一,洛神就是甄姬

    這個版本從唐朝開始流傳。故事很精彩,還有曹操 曹丕 曹植父子三人都愛上甄姬的猛料,但這種說法漏洞百出:曹丕18歲娶了23歲的袁紹的兒媳婦甄姬,那時曹植才13歲。13歲的少年會如此愛戀一個23歲的少婦,而且還是自己的親嫂子?即使這個成立,那23歲的少婦會不會心心念念自己13歲的小叔子?還因此和自己18歲的青年丈夫過的心不在焉?這個腦洞也開的有點太大。況且曹植寫這首詩時,甄姬已經被曹丕賜死,史書記載是因為“色衰”,畢竟她大曹丕五歲,女人的青春比男人更短暫,曹植走到洛水邊,還會把自己的這個曾經美貌如今早已色衰的老嫂子想象成洛神嗎?

    甄姬不可能是曹植的洛神。

    二 洛神就是曹植去世的妻子羅氏

    曹植年輕時娶年輕貌美的妻子羅氏,兩人感情非常好。在爭奪曹操繼承人的競爭中,曹植因為對自身要求不嚴而被曹操捨棄。曹操為了警告自己兒子,拿自己的兒媳婦開了刀。在一次非正式的家宴上,曹操指責曹植的老婆羅氏穿的衣服太華麗,不符合自己平時要節儉的要求,直接叫人把羅氏拉出去殺了。

    這明顯就是敲山震虎,殺雞給猴看,可憐的羅氏成了替罪羊,權力鬥爭的犧牲品,這件事對感情細膩的曹植震撼力極大,他的內心對羅氏有著非常大的愧疚感。

    寫這個詩賦時,從洛陽皇宮出來的曹植,內心恐懼憂憤,和自己的妻子羅氏被曹操殺掉時的心情是何其的相似,羅氏已不在人世,成為神了,於是在洛河邊,孤苦寂寞的曹植幻想會見到羅氏,他希望羅氏已經變成洛神,在天上過著隨從成堆的神仙生活,來彌補自己內心巨大的愧疚。

    如果一定要給洛神找個原型,我是贊同是曹植的妻子羅氏的。

  • 7 # 禪悟淨慧

    〔洛神賦〕究竟寫了什麼?曹植為什麼寫它?

    天下才一石,曹子健獨佔八斗,我一斗,天下人共一斗。〔謝靈運〕。

    對於七步成詩的建安文壇領袖,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為什麼寫(洛神賦)?究竟寫什麼?

    坊間傳聞曹植在年輕的時候,看中了一位姓甄的姑娘。想娶她為妻子,那姑娘也愛慕曹植的才華,暗暗求告月下老為他們牽紅線。然而,曹操知道甄家姑娘聰明,美麗,賢惠,便為大兒子曹丕娶了這位姑娘。

    怎奈父王之命不可違,曹植一直深愛著甄姑娘。曹丕這時又迎娶了郭貴妃,對甄后逐漸冷淡起來,後來找了個無名理由處死甄后。

    曹植心理懷念慘死的甄后,心神不寧的出了洛陽城。來到落河邊,面對著西沉太陽和滔滔江水出神,突然,他看到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子,像一朵出水芙蓉慢慢地從碧波中升起。隨著波濤,輕悠悠,飄忽忽的來到岸邊,這女子便是洛神。

    曹植觸景思人,見此景生情,於是便為這次會見寫了一篇賦,題名〔感甄賦〕。明帝曹睿繼位後,看到這篇賦,感到不是味,就把題目改成〔洛神賦〕。

    “”洛神”並不是甄氏,甚至曹植和甄氏也沒有發生戀情。

    理由。一。曹植不可能愛上自己的嫂嫂,因為曹植當時才14歲,甄氏24歲。年齡差異太大,況且〔感甄賦〕真是為甄氏而作,曹丕不會讓這樣的文章到處流傳的。

    二。在中國古代社會,人們很注重各種倫理。圖謀兄妻,是禽獸之惡行。曹植建功立業的思想始終無法實現,借〔洛神賦〕中“人神道殊”來表明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悲憤心情。

    三。曹丕把甄氏的遺物曾與曹植,這是極其不合理的說法。身為帝王的曹丕將甄氏的遺物給弟弟,可能嗎?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沒有任何意義。

    曹植為什麼寫它呢?

    根據當時的記載,曹操開始想讓曹植接班。理由是曹植自幼聰明過人,文采出眾。怎奈這個文采飛揚之人,嗜酒成性,每飲必醉。以致曹操對其看法不如從前,後立曹丕為接班人。曹丕與曹植同父同母之兄弟,曹丕非常忌憚曹植。所以暗地裡處處打壓曹植,曹植始終持才不得志,心中鬱悶不平。於是寫下(洛神賦),以優美的文筆,超世的才華,假借與神女之愛情,抒發了看破紅塵世事,對無爭無為的神仙世界美好向往。

  • 8 # 甜橙加油站

    《洛神賦》是由三國時期的文學家曹植所作。曹植是三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南朝文學家謝靈運這樣評價曹植“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可見曹植文學界的影響和才華。《洛神賦》就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

    《洛神賦》大致內容是:曹植率領眾隨從由京城返回封地,經過洛水之濱時停駐體息。在平靜的水面上,風姿絕世、含情脈脈的洛神衣帶飄逸、動態從容,凌波而來。柳岸邊,曹植身體微微前傾,伸出雙手擋住眾隨從。隨從們目光呆滯,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視著前方水面上美麗的洛神。

    曹植見到洛神十分驚喜,曹植被洛神的絕世之美所深深吸引。曹植解玉佩相贈表達對洛神的深切愛慕,洛神指潛淵為期,曹植又怕受騙,心情矛盾。於是便斂容定神,守之以禮,二人情意纏綿。

    洛神與諸神仙嬉戲,風神收風,河神撫平水波,水神鳴鼓,女蝸起舞,洛神在空中、山間、水中若隱若現,舒袖歌舞。透過女神與眾神仙的歡樂、嬉戲的熱鬧場景,為洛神與曹植即將分離做了鋪墊,襯托出女神無奈和矛盾的內心狀態。

    《洛神賦》作於223年。對於曹植為何作洛神賦有兩種傳聞。

    一 是、曹植為了懷念死去的嫂子甄后所作,所以又名《感甄賦》。甄后是袁術的兒媳婦,曹操打敗袁術後,曹丕見甄氏貌美如花心動不已,曹操就將她賞賜給了曹丕。曹植一直很喜歡這位嫂子。

    甄后死後,曹植進京拜見曹丕,無意中看到甄后的遺物,睹物思人,不禁潸然淚下;回封地的途中,經過洛水,由於極度傷心再加上旅途勞累,神情恍惚,眼前浮現甄后的Phantom,曹植悲喜交加,一時文思泉湧,一氣呵成寫成了《洛神賦》。

    二是、曹植在《洛神賦》中塑造了一個美麗痴情,但又被猜忌懷才不遇的洛神形象,曹植以此比喻自己空懷為國建功立業的宏圖大志,卻屢遭排擠迫害、無力迴天的生活狀態。這正好應和了賦中人神相戀,但最終不能結合的悲慘命運。

  • 9 # Fjx我是追夢人

    《 洛神賦》是三國時著名的文學家曹植的一篇名賦,全文大致七個段落,一千餘字。敘述了作者在迴歸封地的路途中遇見洛神,被洛神的美貌、才情、儀容、舉止所吸引,遂心生愛慕,然人神有別,不能同歸,最後只好忍痛分離,卻抵擋不住心中的思念之情。整篇文章,辭藻華麗,文采菲然,想象迤邐,語句優美,極大地展現了詩人出眾的才華,令人讀之,若口吐蓮花,琅琅上口;讀完後,仍餘猶未盡,悵然若失!其中,修眉聯娟、皓齒內鮮、明眸善徠、氣若幽蘭、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等等語詞至今仍活躍在人們的口耳相傳中。

    《洛神賦》倍受古今文人的喜愛,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又是洛陽人,我久聞大名。曾誦讀多遍,也曾將它手抄下來,仔細品味。每一次都被曹植的文采所驚倒。所謂才子,果然不同凡響:遣詞造句,變幻多端,筆走游龍,氣象萬千!洛神雖是人們想象出的司水之神,卻在曹植的筆下貌若天仙,宛若真人!令人不禁想一睹其芳容。然又無奈於人神的差距,為曹植的求之不得而深深惋惜,最後,不得不在悵然中合上書本,留下一聲嘆息。

    曹植天生才俊,生性放蕩不羈卻胸懷抱負,但偏偏又生在敏感的帝王之家。稍不留神,就會留下把柄,被逐下神壇;天生尤物、才情縱橫,為兄弟所不容。所以懷才不遇,經歷坎坷是其一生的寫照。志向高遠而才情卻無處寄託,因此寫下這篇千古流傳的《洛神賦》,抒發了自己鬱郁不得志之情。也或許是作者對和甄宓相思相愛卻又不能琴瑟和鳴、相伴一生的一種感慨。坊間相傳,曹植和袁紹的妻子甄宓一見鍾情,互生愛慕,私定終身。誰想,天意弄人,甄宓被曹操賞賜給曹丕為妻,是以有情人難成眷屬,身為臣子的曹植對父親的安排無力改變,只有將對甄宓的思念永遠藏在心底。但是相思卻是最折磨人的,曹植抵制不住相思的折磨,就將這種思念寄託於美麗深情的洛神身上,體現了文人的浪漫主義情懷。

  • 10 # 老馬識途183228897

    卒章顯志:借洛女以明志。

    “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雖潛處於太陰,長繫心於君王”

  • 11 # 希望星晨58298869

    曹植是三國時期的文學家(曹魏),“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其父親曹操、哥哥曹丕合稱為“三曹”。其詩以筆力雄健著稱!

    1.《洛神賦》究竟寫了什麼?

    曹植率眾屬下由京城返回自己的封地,經過洛水時,在河岸邊稍事體息;這時,在平靜的水面上,衣帶飄逸的洛神含情脈脈、凌波而來,楊柳岸邊,曹植微微前傾身體,迫不及待地伸出雙手攔住了眾隨從;眾隨從目瞪口呆,而曹植目光炯炯,全神貫注地注視著輕盈、嫋娜、美麗的洛神。曹植被洛神的曠世之美深深吸引,於是解下玉佩贈給她以表達深切愛慕,洛神心有靈犀,指潛淵為期,曹植唯恐受騙,心情糾結;於是集精會神、以禮相待、二人眉目傳情,情意纏綿。

    洛神與眾神玩耍嬉戲,風神收風,河神撫波,水神擊鼓,女蝸翩躚,洛神穿梭在空中、山間、水中,若隱若現,輕舒廣袖,載歌載舞。

    2.曹植為什麼要寫它。

    《洛神賦》作於公元223年,是曹植為了紀念已經離世的,美麗的大嫂子甄宓皇后而寫的,因此又叫《感甄賦》;甄宓本是袁紹的兒媳婦,曹操打敗袁紹後,兒子曹丕見甄氏美美非凡、心動不已,好色的曹操忍痛割愛將她賞賜給了曹丕;曹植一直暗戀著這位有文學才華的嫂子,而這位賢惠的嫂子對這位英俊瀟灑、才華橫溢的小叔子也充滿欣賞之情,卻苦於叔嫂關係,只有眉目傳情的份,不敢越雷池一步。甄后死後,曹植自封國進京拜見魏文帝曹丕,又看到了甄后的遺物,不禁潸然淚下;在回封地、經過洛水時,由於極度傷心,神情恍惚,腦海中就浮現出甄后的美麗形象,於是一氣呵成寫就了千古名篇《洛神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土耳其使用旅行支票和信用卡方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