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謝刀
-
2 # 蹦躂的青春
吾生也有涯,知識無涯,以有涯逐無涯,殆矣,啥意思呢,就是書不能亂看,首先把自己生存下去的知識搞專業了,在去看點其他的啥!
-
3 # 夢蝶也逍遙
同感
認知半徑的增大會導致對世界更多瞭解
瞭解越多就越覺得自己欠缺
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密的今天
做好一專多能就好了
專業技能和知識用來養家餬口
感興趣的知識用來豐富心靈
生有涯而知無涯
不必刻意追求太廣泛的知識
但一定要追求思想的深度
-
4 # 簡學話題
我可能要恭喜您,雖然不知道您讀的是哪一類的書籍。知識提供給人的核心作用是參照,參照的作用是對萬物運動的形態進行比較,比較的作用是剖析事物本質及運動規律,這是哲學的終極追求。當感覺知識匱乏甚至疑惑學之無用時,反而說明貯備的知識已經很豐富。正是由於豐富,在觀察事物時,知識資訊就會提供大量的,可用於所對應的事物提供比照。當更多的比照出現時,就容易使人困惑不決 。比照過程中隱形的意識判斷結果,有些可能與現實中存在的現象不符,於是開始懷疑所學。
做個推理假設:萬物本原是一,但在人類社會的複雜思想下,萬物本原可能是十、是百、是千、是萬。人們想找到一,就需要破除萬、千、百、十 ,而破除這些,需要認定萬千百十是繁雜不實的虛象,認定所需要的是比照,比照需要的就是知識資訊。日常中有一種現象,讀書少或者知識面窄的人,對事物的判斷結果相對堅決,這是因為思想和意識沒有豐富的知識提供可與事物相對應的參照,少數積累的知識資訊佔據了絕對指導地位,相對單一的觀察視角,決定了相對單一的判斷結果,但這結果只在判斷者的心中是正確,事實未必正確。
越是黎明之前,越是黑暗。越是接近本質,越是困難。知識破除萬、千、百很容易,破除最後的十很難,因為所有學到的知識幾乎用盡。
所以按我的經歷和感受,認為這不是壞事, 而是好事。在這個階段,建議您去研究《道德經》,或許可以幫助您解開困惑,找打答案。
人精力有限,學好一門精深的知識很難,因為到目前,還沒有把一門知識學到透徹,因為每一門知識有很多它門的知識相關聯,人怎麼能夠把它學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