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藏金納銀
-
2 # 古泉976
民國雙旗嘉禾當十銅元
民國三年(1914)湖南省機器局造幣廠鑄造,鑄有當十銅元,當制錢十文,當拾銅元,有紅銅,黃銅兩種,按面背版式不同可分為多種版別,雙旗間五星紋,盤菊紋,扁菊紋,面背珠圈外英文字母,背嘉禾八葉紋,隸書當十銅元,合面,合背等版別。
圖片上這枚銅元是隸書當十面盤菊紋,背嘉禾銅元,逆背九十度,這種銅元不算是錯版幣,只是機打時銅坯不穩定或是人為造成的,這種情況很少發生,逆背幣在光緒,宣統銅元中有這種情況,建國後的硬分幣,角幣,也有類似的情況,收藏銅元的朋友基本上都能遇到這種逆背銅元,所謂錯版是指機制銅元背面誤配其他省的龍紋,或其他省的英文字母,只要制幣模版沒雕錯就不會出現錯版幣的,這可以當個趣味品收藏,價格和正常銅元幾乎相同。
-
3 # 閒時談錢
這不能叫錯版,應該叫逆背。因為當時的制錢工藝不完備,在機制幣壓制的過程中,錢幣的背模產生了旋轉,導致壓制出來的錢幣正面和背面有夾角。
這是一枚民國當十銅板,從樓主提供的照片看,其實就是一枚90度的背逆銅板,但不是錯幣,其收藏價比一般普通的銅板可能略高,但收藏價值一般,比如一枚60元的普通銅板,其背逆價在80元左右,有30%左右的溢價。
關於背逆,在銅板版塊其實很常見,一般情況下有小角度的背逆,也有90度的垂直背逆,甚至也有大於90度的大幅度背逆出現,但一般而言不超過180度。
那何為背逆幣呢?簡言之,就是錢幣在生產過程中,硬幣在高強度衝壓時一面模具由於突發故障,模具的角度不規則旋轉,致使這枚銅板正反兩面不處在同一中心軸,所呈現出的一定角度的幣叫背逆幣。嚴格來講,背逆幣屬於生產質量問題,是在產品出廠檢驗中尚未發現而意外流出的"半成品"幣,與所謂的錯版幣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現實中,很多初入收藏者總習慣把質量,哪怕是一丁點質量就放大許多倍,和錯版幣等同起來,這是一種典型的欲暴富心理,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同時也是收藏界的大忌。除了這種由於機械意外故障產生的背逆幣外,類似於,水印移位,漏印,上下端位移,重疊角折白(福耳),油墨小圓點這些都屬於產品質量問題,說嚴重點是半成品幣,這和錯幣幣在性質上有本質上的區別,理論上應無錯幣之說,因為所有的錢幣產生都是基於一個固定的模型生產出來,而錯版則屬於設計上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