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吾本是真人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看法,就我看來學校裡職稱是真的調動了教師上課的積極性。

    現在教師職業工作穩定,只要在師德方面不犯錯誤,年終考核就是"合格"。只有連續三年年終考核不合格的教師才能按規定調離教育行業。幹教師的想不合格都難,哈哈!

    所以能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唯有績效工資和教師職稱。其實績效工資相差很少,很多地方還平均下發,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唯有職稱一條路。

    有的評不上高職稱的教師對教師職稱頗有微言,認為教師職稱評審不公平、不公正,真正在一線教學,真正有能力的教師不一定評上高階職稱,那些不上課的領導、會鑽營的教師反而容易評上高階教師。這隻能說是管理漏洞,只能靠教育主管部門、廣大教師努力完善。這方面,有的地方就較好。學校透過教職工大會評議,按德、才、績、能、勤建立教師考核細則,學期未公佈教師考核分和排名。然後根據教師排名分配師德優秀、年終考核優秀名額。上級有分配的優秀教師指標也按得分分配,並且要全校公示一週,並把公示情況上報。去年我地一中學就曾有一教師考核分高但沒分到市級優秀教師名額,在公示期間電話舉報把榮譽爭到了手。

    對於高階職稱到手的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提高只能靠學校管理和個人師德了。

  • 2 # 雖然有緣

    這是事實,至少大多數教師都想得到省市縣優質課證書,教學技能大賽證書,省市縣教學骨幹教師證書,教學研究論文證書和各種與評職稱加分的榮譽證書以及學期學年度教學成績優異的評定!這一切沒有本事沒有能力的人是望成莫及的,這過程正是努力工作努力提升教學技能的動力源!這一切正是紮紮實實教學,認認真真教好學的基本要求!這過程不積極能做到嗎?請專家去學校哪怕待上一個學期也什麼都明白了!!!

  • 3 # 一線骨幹教師

    確實是調動了,我們這每個年輕教師都在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參加各項比賽,積極培養學生,指導後進生。這是個很好的現象!

  • 4 # 佛山倒影534

    毛澤東時代也是評比,職稱的名稱有區別罷了,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都是職稱。不是職務。評職稱沒錯誤,絕對平均主義才是共產風錯誤。

  • 5 # 北斗星1740

    在教育系統中,職稱工資制度是個錯誤,不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反而把以奉獻為信仰的教師引向為職稱而努力的怪圈,把本應乾淨的教育陣地滿地銅臭。

  • 6 # 插兜哥

    只能打擊教師積極性,同樣工作同樣教齡,比高階教師每月少賺2000來塊錢,你能有工作積極性?我是沒有隻能混日子。

  • 7 # 平言1966

    調動的是鑽山打洞找關係、打招呼的積極性,每年高階指標一下來,大家一湧而上,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上。面對直接的利益,不動心的人少有。至於上課的積極性與評職稱是沒有關係的,要說作用那隻能是反作用。

  • 8 # 青草遍地

    職稱只能說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某些老師的積極性

    調動老師積極性的因素有很多,可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大因素,在我看來起關鍵作用的還是主觀因素。

    俗話說教學是良心買賣,這個良心應該就是責任心。責任心就是調動老師積極性的關鍵因素。責任心強的老師,不管有沒有進上職稱,他們都會一如既往的努力,都會懷有“教育興亡,匹夫有責”的公心。當然進不上職稱,尤其是當少數工作沒成績,但是處處有手段的人跑到了前邊時,責任心強的教師也會有不公平感,也會發牢騷,但是牢騷歸牢騷,工作該怎樣幹還是怎樣幹。

    責任心不強的老師,為了爭取晉級,也會在晉級之前認真努力的工作,但一旦職稱晉升完畢,他們又會恢復懶散懈怠的日常表現,對於這一部分人來說,職稱的晉升會在這段時間內提升他的工作積極性。

    當然,在教師隊伍中也存在著極少數的既缺乏責任心,也對職稱晉升無所謂的人,這樣的人職稱也不會提高他們的積極性,他們屬於“佛性”一系。

    以上是本人的一點認識,我還是希望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有極強的責任心,有良好的師德。當然,社會也不應該虧待他們,也應該讓他們勞有所得,給他們創造平等公正合理的職稱晉升制度,莫讓老實人吃虧!

  • 9 # 吳以言表

    職稱評定方案的推出應該是為了調動老師們的積極性,去褒獎或鼓勵努力工作認真負責的老師。

    但事實上,職稱評定沒達到它所要達到的效果,甚至被大多數老師們所詬病。

    其實這不怪罪於職稱評定本身的設定,在於在職稱評定的過程中,出現了過多的人為操作因素。

    參加過職稱評定晉級的老師都知道,教師除了最初的自然晉級外,再想升級就需要參與職稱評定。評上評不上,全看你手裡有多少能加分的硬體證書,而問題就出在硬體證書上。

    從表面上看,拿出硬體證書多就應該比拿出證書少的先晉級,這似乎是公平的。但教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你能說拿出證書多的老師就一定比證書少的老師在教書育人方面付出的多嗎?誰又敢保證有證書多的老師就比證書少的老師更敬業負責呢?

    我們走進一所學校,看到校園裡公示欄裡都有展示的老師的風采照,我們陌生人往往只能根據照片下的文字去認識老師,某某地區的名師,某某講課一等獎的獲得者等等。而學校的學生卻常常疑問他能是名師?常常疑惑他她講課那麼差還是一等獎獲得者?常常討論他她就那樣不負責任還比我們班主任高一級?

    學生們的疑問和疑惑雖然不是準確,但說明我們在評定職稱方面確實存在名不副實的地方。

    我們可以簡單的羅列一些現象出來。例如有講課一等獎證書的老師不一定就比講課三等獎的老師講課好。大家都知道,在講課比賽上,都要給參賽老師留較長的時間去準備,老師們在拿到自己上課的課題後,就會盡快打磨這課的教法。這時候的就看老師們如何做的了,一個老師平時講課再查,如果這時候能找講課真正好的老師給指導,找專業老師給製作課件,對這節課透過很多班級進行演練,他完全可能因為這節課拿個講課一等獎的證書。但這節課還是他的課嗎?他平時還能做到這樣上課嗎?一個一等獎或得者有且只有一次上了這樣一個花樣百出的課他就比那個一直踏踏實實按照自己風格上課的老師講課好嗎?

    我們學校有位教英語的老師,是學校當地的,講課水平寥寥,但教學成果證書攤了一大堆,什麼原因?學生一天到晚的都在學他教的英語,甚至包括在上其他課上,學生也要偷偷的完成英語任務,他很厲害,家庭在當地也有勢力,學生沒有敢不聽他的了。可是他教英語的兩個班除了英語成績突出外,其他所有的學科都倒數,原因是學生都去學英語去了,英語一科佔據了學生一大半時間,所以他每教一屆,都會有他的教學成績獎證書,可其他老師就慘了。問題是別人慘不慘和他無關,他有證書他就能晉級他就夠了。

    任何學校任何年級,在最初建立班級的時候,一定是平均分班,但因為班主任的不同,總會在一兩個學期後,出現了好班和差班之分。但在大家公認的好班就是由優秀班主任帶出來的嗎,往往卻又不是,也就是說,即使我們都公認的好班主任不一定手裡有優秀班主任證書。我聽來的一個故事,有一年,一個帶班最差和帶班最好的班主任精選一個優秀班主任名額。結果是帶班最差的班主任拿到了優秀證書。事後才知道,帶班最好的那個班主任已經錯過了好幾屆機會了,每次他都認為就算是領導眼瘸臨也該臨到自己了,所以也就從來沒去找過領導,而帶班最差的班主任到了校長室放出狠話,你校長要不把優秀班主任給我,就你們乾的哪些事我都給你抖摟出去!一句話的事,帶班最差的班主任卻拿到了優秀班主任證書,誰管它怎麼拿的,評職稱能用就行!

    不用再羅列舉例了,職稱評定本身是一套好舉措,但評定職稱所需要的證件發放上卻存在著不少不盡人意的地方,再加上,一旦評上副高高階後,就又想盡千方百計不帶課了,拿著高工資不上課,這又會給拿著低工資上課的老師什麼影響呢?

    要想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就不要讓真正付出多又被學生認可的老師吃了虧。在老師獲得證書上把好公正公平又合乎情理的大關。

    只要我們認真對待,積極探索,職稱評定一定會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 10 # 微風徐徐999999

    都是領導先評,特別是教管辦,不教什麼課,不知什麼時候弄的那麼多優秀,那麼多證書,分打得高高的,現在好點,最起碼要求要上課,但基本都評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社會怎麼依然還有很多魯迅筆下麻木的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