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子的遠行
-
2 # 551266
沒生孔老二前,人們都是打燈籠走路!這樣說法,我是74年批林批孔時學習儒法鬥爭時接觸的,這句話是一位古人嘲諷孔夫子說的。
-
3 # 趙日金141
不管出自哪裡,這句話與“天人合一”相沖突。
天人合一,天即人人即天,天人不分,天暗了人也暗了,天明瞭人也明瞭,天天如此,哪來萬古如長夜?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出自《朱子語類》卷93,此句並非朱熹所寫不過是引用,具體何人所寫沒有確切的考證。
1.諸子學說形成的社會環境
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征伐戰爭頻繁,但都打著周天子的名義討伐別國,最終的目的是透過會盟的方式,來確認自己的霸主地位。韓趙魏三家分晉、田氏代齊,標誌著進入戰國時代,各國之間的兼併戰爭更加殘酷,伊闕之戰韓魏24萬人被全殲,長平之戰趙國付出了死亡45萬人的慘重代價。
春秋戰國社會處於劇烈動盪期,社會急速轉型從奴隸制轉向封建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諸子學說雨後春筍般井噴,都在積極尋找可行的治國之策,希望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以自家的學說來影響各國君主、士人,或透過變法富國強兵或無為的方式,來結束春秋戰國的混戰。
儒家是積極入世的思想,希望君主行仁政,從而達到建立一個理想中的大同社會。這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環境下,根本行不通。儒家與其他諸子學說都是並立的,都在探求找到一條可行的道路。諸子學說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的源頭,都在啟迪、教化後人。
3.西漢以後的儒家學說傳承及社會作用
我們今天看到的《論語》等儒家典籍註釋及思想體系,都早已被董仲舒等漢儒、朱熹等宋儒,或出於迎合統治的需要,或自身思想主張的需要,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曲解,有很多離孔子的原旨思想主張相去甚遠。中華民族自漢武帝罷黜百家以來,主導的思想表面上是儒家,實則是儒家、法家、道家並存的,並且吸收了釋家的思想,是一個雜糅的思想體系。
4.中外社會狀況對比
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中世紀,直到文藝復興才終結。這一時期相當於中國南北朝到明朝,其中的隋唐、宋朝經濟富庶,思想開明、文化繁榮,明朝開始進入思想相對禁錮、封閉的時期,中國從來沒有經歷過歐洲那樣漫長的中世紀,所以“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這樣的話是誇大、溢美之詞,是無法成立的,也不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不符合中國思想史發展的脈絡。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是不成立的,其只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絕不是全部。宋朝二程、朱熹等吸收佛道思想創立理學,到朱元璋把理學抬上至高無上的地位,不容許有絲毫的質疑,成為天下學子讀書的唯一標準,才把儒家過度聖神化、絕對化。這也間接導致了,我們今天對儒家缺乏客觀的態度,容易走向絕對肯定或全盤否定的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