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醫認為,人體的腹為陰,背為陽。背部有主一身陽氣的督脈和貫穿全身的足太陽膀胱經以及背俞穴。這些穴位分佈在膀胱經上,與五臟六腑相對應,反映內臟的生理和病理狀況。   傳統醫學注重背部的養生保健,就是運用拔罐、捏脊、擦背、捶背、刮痧等方法。作用於背部經絡和背俞穴,起到強身健體以及輔助治療相應臟腑疾病的作用。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就是人體的正氣與外邪相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若正氣盛,邪不得侵,則病退;若邪氣旺,正不勝邪,則病進。拔罐療法能激發經絡之氣,振奮衰弱的臟腑機能,提高集體的抗病能力,同時,透過吸拔作用,能排吸出風、寒、溼邪及瘀血,發揮扶正祛邪的作用。 且合肥中大中醫表示現代人大多久坐少動,容易造成背部經絡氣血執行不暢。拔罐可以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而且背部比較平整,肌肉豐厚,易於拔罐,尤其是拔膀胱經,是最普遍的一種養生手段。
10
回覆列表
  • 1 # 醫護健康科普

    “火罐”是民間對拔罐療法的俗稱,又稱“拔管子”或“吸筒”。它是藉助熱力排除罐中空氣,利用負壓使其吸著於面板,造成瘀血現象的一種治病方法。你說的身上的黑就是瘀血現象。它能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見,按中醫的解釋多屬風溼入骨。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可以慢慢吸出病灶處的溼氣,同時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達到止痛、恢復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風溼“痺痛”筋骨酸楚等不適。

    在家操作要講方法。

    首先要注意選材,中醫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橡膠罐都可以 。

    撥罐前,應該先將罐洗淨擦乾,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後點火入罐。點火時一般用一隻手持罐,另一隻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不能等火熄,否則太鬆,不利於吸出溼氣,要有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

    一般拔15—20分鐘就可將罐取下,取時不要強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轉動,動作要領是一手將罐向一面傾斜,另一手按壓面板,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罐子自然就會與面板脫開。

    還可以採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後,用一隻手或兩隻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體在患者的面板上移動。可以向一個方向移動,也可以來回移動。這樣就治療了數個部位。走罐時應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塗抹一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時拉傷面板。

    拔火罐也有禁忌,如飽腹、空腹都不宜操作;早起要先排便;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等。而對於某些人群,則屬於拔火罐的禁忌人群,有心臟病、血液病、面板病、面板損傷、精神病或神經質的人,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各種骨折、極度衰弱、孕婦、婦女月經期、過飽、過飢、過渴、醉酒等,均應禁用或慎用拔罐療法。過於瘦弱的人也不宜用火罐。頭部、心臟處要慎用,不能什麼傷痛都用火罐,外傷、內部肌肉撕裂等都不可用火罐,否則將適得其反。

    作為傳統的中醫外治法,拔火罐同樣要講辯證。比如治療頭痛,一般都配合取穴治療,這時就要分清症候,在前額及太陽穴拔火罐,主要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頭痛較劇者,可選太陽、陽白、中衝等穴;高血壓性頭痛可選雙太陽、印堂;如果脹痛以前額為劇者加雙攢竹;疼痛以頭頂為甚者加百會;頸項活動不便者加雙風池;眩暈、眼花、耳鳴等症狀突出者加雙頭維穴。這時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操作的了,需要醫生指導下,按照中醫經絡學說來操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了五天蜂飛了,今天回蜂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