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麗巴彥淖爾建設路95
-
2 # 標峰理論評
撤村建居”對於生活在危險偏遠,農村基礎設施極度落後,農民生活很不方便的地區的農民來說,這樣的政策會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但也不能否認的是,在大多數地方,“撤村建居”中有很多現實的問題需要妥善解決,比如安置、補貼等等這些涉及到大家生活保障的問題。
近日,陝西榆林橫山區多個村的村民反映,2014年,政府要求橫山區撤併160個800人以下的行政村莊,直到2018年才開始行動。在撤併過程中,又由於種種原因,有36個行政村沒能撤併。最關鍵的問題是,陝西省民政廳已經撤銷了這36個村莊的統一社會信用程式碼,導致這些村成了沒有證件的“黑戶村”。
由於沒有獲得省廳的認可,這36個村委會無法刻制公章、不能開設銀行賬戶,村民辦理社會事務時,也無法進入省市各級軟體平臺,影響了36個村的村民正常的生活和事務的辦理。
由上事件可窺見,“撤村並鎮”似乎進展得並不是那麼順利。從國家的初衷來看,“撤村並鎮”是為了讓農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撤村並鎮”確實產生了不少負面的影響。以下問題也是農民普遍反映的問題。
1、房地離太遠,種地不方便
山西榆社縣某鎮村民反映:拆了農民的房子,每個農民分25平米樓房,樓房在原住地10幾公里之外,種地每次來回要跑幾十公里,極不方便。
確實,像這種情況,如果村民想像以前一樣,在地裡勞作一會,回家吃個飯再去勞作是極不方便的,因為實在太遠了。所以對於以務農為主的農民來說,上樓不如自家小院子方便,特別是很多農具都沒地方存放。
2、補償太少,生活質量下降
江蘇某縣村民反映:當地按瓦房400元/平方、平房500元/平方、樓房600元/平方賠償,這點錢連工錢都不夠。
確實,撤村並鎮說起來簡單,實施起來難。村莊合併,涉及到土地、集體資產、村幹部等的協調處理,每一項都是巨大的工程,而且也是需花費大量財力人力的。很多地方因補償太少,也引發了農民的諸多不滿。
另外,因為住進了樓房,很多人就不能再種菜,不能再養雞、鴨、豬等牲畜,什麼都要買,生活費用提高,而自己收入沒有增加,造成了生活困難,甚至有農民在樓房上燒柴做飯的情況。
回覆列表
撤村建居就在合鄉並鎮的國策指導下,依據《土地管理法》提供的補償方式,提高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建設美麗祖國的鄉村環境,改善宜居環境,是黨中央國務院一項非常英明的決策,廣大群眾要認真學習法律,不要辜負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