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樓外長江空自流

    流民問題等到全國平定時靠戰爭和屠殺已經解決了,明末人口1.9億,清初只剩1.4億左右。消失的人口自然大大緩解了糧食壓力,接下來只需要給老百姓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人口和經濟自然會恢復的,不需要什麼手段。

  • 2 # 墻頭草

    清主入關,肯定先是高壓政策統治漢人,從還中國改朝換代都是流著鮮血換來的。滿清入關穩定後再展開滿漢一家親。重用漢人。採用懷柔政策措施同一中國。

  • 3 # 韓先鋒

    很榮幸能回答題主提出的問題:明末清初戰亂持續40年之久,使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恢復經濟,鞏固政權成為了成為清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因此為了恢復生產清政府採取了以下的措施:

    順治二年(1645)4月頒詔:“逃散良民故業,或被賊黨勢豪趁亂霸佔,以致還鄉良弱,資生無策,有能省改前非,一一歸還本主者,無論賊黨勢豪。概從赦宥,違者仍以黨寇重治。”

    順治皇帝

    清廷還大力推行墾荒政策,有主荒田歸本主開墾。若本主不能開墾,以及無主荒田由地方官招收流民開墾,給與印信田契,永遠歸開墾者所有。由此可見,清朝統治者為鞏固政權,籠絡漢族地主,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權。

    然而隨著清朝定都北京,滿足八旗官兵大量進關,為解決八旗生機問題,在北京及周圍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圈地,在近京500裡內——東起山海關,西達太行山,南至河間,北抵長城——先後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圈地,總共佔地16.6公頃。隨著圈地的增多,出現了人丁不足的情況,滿族貴族只好強迫當地漢人“投充”以耕種旗地。為防止“投充”的漢人逃跑,制定了《逃人法》:

    凡逃人一次擒獲者,本人鞭一百,仍歸原主;隱匿之人並家產,給與逃人之主;左右鄰及甲長,各則四十板;旁人出首者,即以隱匿之人家產,給賞三分之一。逃人兩次擒獲者,本人正法;隱匿之人並家產,解戶部;左右鄰及甲長仍各責四十板......

    圈地令

    由於安置滿洲貴族以及八旗官兵,而採取的圈地政策,使得一些地區特別是京城周邊地區的經濟出現了蕭條,為使經濟快速度的恢復。在康熙51年(1712),清朝宣佈:“盛世滋丁,永不加賦”。據規定以康熙50(1711)年全國的丁銀額為準,以後增加的人丁不再丁役。這一規定,將全國徵收丁役的總額予以固定,不再隨著人口的增長而增稅,減輕了人民負擔,雍正即位後,對賦役制度進行進一步改革,實行“攤丁入畝”,即將康熙50年固定下來的丁銀(335萬兩)攤于田賦銀中一體徵收。

    永不加賦

    雖然這些政策在清朝初期起到了解決穩定社會,回覆生產,安置流民等問題,但是這些政策主要還是以保證八旗貴族利益為優先原則,掠奪漢族百姓來實現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尚品宅配做設計師工作怎麼樣?網上有人說瘋狂加班,真的這麼恐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