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眉間雪_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考裡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絃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鍾考鍾振動發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生停止;但聲音並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並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製作、播放);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損耗最少(在固體中傳的最遠,鐵軌傳聲),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透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注:由聲音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s/t;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三、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裡,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迴音壁)

      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師裡聽不見老師說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重合);

      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離);

      

    四、怎樣聽見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

      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不借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後聽音樂,我們說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效能比空氣傳聲的效能好;

      5、雙耳效應:生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亦不同,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的現象(聽見立體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成為一名歐美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