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湖光水色

    計算機的工作分為三個階段。

    一,電源開啟, 電流的進入,啟用內部硬體設施啟動, 這是第一階段工作。

    二,系統程式執行, 進行初始化,相當於所有資料歸零的一個階段,一切的指令計算等待主人的釋出, 全部進入待命階段, 這是第二個階段工作。

    三,主人開始釋出命令,例如滑鼠的每一次移動,每當移動到桌面的任意一角,哪怕是一個畫素點, 它都會進行計算, 這種計算是靠系統程式和硬體設施的配合完成,其實並不是計算機在進行二進位制的計算,而是程式進行計算後轉化為一種指令, 這種指令其實已經提前被編輯程式的人員設定好。 比方說你的每次按鍵,它會出現你對應想要的命令,這個按鍵的命令背後都隱藏著數百串已經被寫好的可選擇或者不可選擇的命令方式。而構架這種命令方式的東西就叫做“程式碼”, 計算機的程式碼都是由每一個二進位制體系構成的語言。 從而我們可以獲知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是: 原始二進位制體系(轉譯成)程式碼(編輯成)程式(釋出給)硬體的動作(轉化成)圖文資訊。

  • 2 # bugcoder

    通俗一點兒來講,

    當你寫出“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這問題時,計算機已經開始一步步工作了。計算機會把這些人來能夠識別的語言,最終轉化為機器語言。簡單來說,機器語言就是計算機能夠識別的語言。計算機這個傢伙很強大,也很“白痴”,在它的語言裡只有0和1。

    從硬體上來講,計算機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1945-1956),第二代電晶體計算機(1956-1963),第三代積體電路計算機(1964-1971),第四代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1971-2015)。

    簡單來說,電子管的開和關就表示為0和1。

    那麼,你所提的“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這一句話是如何轉化為0和1的呢,這裡就要提到計算的網路ISO七層或者五層協議,這裡以7層模型為例。

    “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這句話從應用層開始,逐層的轉化,最終到達物理層,這時候物理層裡收到的已經是0和1了,類似01001000100101011101110001這樣的二進位制流。這些操作都是在你的電腦上實現的。

    然後這些二進位制流會透過傳輸介質,比如電纜或者光纖傳輸到我的電腦上,我的電腦會把這些二進位制流再一步步轉化為“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這種大家都能看懂的語言。

    關於“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這個問題,確實不太好回答,這個問題太寬泛了,涉及到的知識太多太多了,市面上隨便一本計算機專業的書籍,也只能解答其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你對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很感興趣,強烈建議你通讀基本專業的書籍,畢竟網上的知識點有些瑣碎,還是需要系統的學習。

    祝好!

  • 3 # 我張秋華

    計算機,主要的功能是處理和計算。

    所以,簡單來說,計算機的工作流程為:

    1,呼叫要處理的資料(透過滑鼠或鍵盤輸入指令,然後從儲存裝置硬碟或隨身碟等複製一份資料到記憶體中)

    2,對資料進行加工處理(CPU會解析我們從滑鼠鍵盤輸入的操作指令,然後對記憶體中進行相對應的操作,如數值計算加減乘除及邏輯運算判斷選擇等等)

    3,顯示結果(資料處理完後,計算機會將處理結果從記憶體中複製返回儲存裝置中,並覆蓋原本資料,然後將處理結果展示給我們)

    注:以上所說的要處理的資料,包括程式資料和滑鼠鍵盤輸入資料及現有文字資料!

    比如,我要讓計算機完成一個159+58x3688的計算,那麼:

    首先,我要開啟計算器(呼叫計算器(程式相)相關資料到記憶體中),然後輸入58 x3688+159(鍵盤輸入資料,一起呼叫到記憶體中),然後cpu會根據相關指令(+和x)完成對資料的數值計算,計算完,展示一個結果給我們。

  • 4 # 鎂客網

    計算機在我們看不到的機器的一部分中完成其主要工作,主要依靠的是CPU和儲存器。

    CPU是中央處理單元的英文名稱縮寫,因為我們叫CPU叫習慣了,所以這裡都用CPU來表示。CPU是一個將資料輸入轉換為資訊輸出的控制中心,這是一組高度複雜,廣泛的電子電路,可執行儲存的程式指令,所有大小計算機都必須有一個CPU。CPU由兩部分組成:控制單元和算術/邏輯單元。每個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

    記憶體也稱為主儲存,主儲存器,內部儲存器和RAM(隨機存取儲存器)。記憶體是計算機中儲存資料和處理指令的一部分,雖然與CPU密切相關,但記憶體與它是分開的。只要程式指令或資料所屬的程式正在執行,它就會儲存程式指令或資料。

    在程式未執行時將這些專案保留在記憶體中是不可行的,原因有三:1.大多數型別的記憶體僅在計算機開啟時儲存專案; 關閉機器時會破壞資料。2.如果一次執行多個程式(通常是在大型計算機上,有時在小型計算機上),單個程式不能獨佔於記憶體。3.記憶體中可能沒有空間來儲存已處理的資料。

    資料和指令從輸入裝置進入記憶體是由控制單元傳送的。當時間正確時,控制單元將這些項從儲存器傳送到算術/邏輯單元,在算術/邏輯單元中執行算術運算或邏輯運算。在處理之後,資訊被髮送到儲存器,在儲存器中它被保持直到它準備好被釋放到輸出單元。

    當然,上述所講的只是計算機工作原理的一小部分。

  • 5 # 樂動音符

    硬體設施有輸入裝置,輸出裝置,儲存裝置,那麼儲存裝置有記憶體外存。還有運算器,控制器。那麼運算器和控制器有包括,運算+控制器=CPU,主頻與計算機效能,當然主頻越高,速度越快。效能自然越好。

    軟體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輸入裝置的功能是將各部外部資訊轉化成二進位制數字輸入到儲存器中。那麼常見的輸入裝置有,鍵盤,滑鼠,還有麥克風等。

    輸入裝置的功能是將電腦處理後的資訊以人們能夠識別的形式來出現,比如,字元,影象,聲音。影片輸出,那麼常見的輸出裝置有顯示器,印表機。音響等等,這麼說相信不難理解了吧。

    儲存器功能主要是儲存資訊,包括記憶體和外存,記憶體作用是在計算機工作過程中臨時時存放資訊,那麼當計算機關機,記憶體中的資訊將不存在,

    儲存器還有硬碟,光碟,隨身碟,儲存卡等

    運算器承擔算術和邏輯運算任務,

    控制器則指揮和控制電腦各個部件協同工作,兩者相互協調,

    軟體相信大家不難理解,比如我們用的windows AE 繪圖工具等等。

    電腦指令就是指揮計算機工作的指令和命令。

    計算機程式就是人們預先設計,能控制電腦自動進行資料計算的指令。

    編寫計算機程式的語言有機器語言,機器語言使用二進位制程式碼,組合語言則使用借記符表示指令,高階語言就豐富多了,常用的有C語言,Basic Pascal等語言。

    相信大家看了對計算執行大概有所瞭解。

  • 6 # 挨踢俠客

    電腦是如何進行工作?

    計算機的基本原理是儲存程式和程式控制

    預先要做的就是,計算機如何操作的指令序列,就是程式控制,接下來就是計算機透過原始資料,透過輸入裝置,傳輸到計算記憶體儲存器中,並且明確的規定計算機從哪個地址取數,進行什麼樣的操作,然後就是送到具體的地址一系列步驟

    計算機從執行開始,先從記憶體取的第一條指令,透過控制器的譯碼,按指令的要求,從儲存器中取得資料,進行指定的運算和邏輯操作,然後按照地址,再把計算的結果送到記憶體當中,接下來再取的第二條指令,依次類推,直到所有的指令停止

    程式與資料的儲存,按照程式的編排資料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動的完成計算機指令規定完成的等一系列操作,這就是計算機的基本原理

  • 7 # 李老師電腦教學課堂

    電腦是如何進行工作的,如果詳細,認真的來說這個問題,相關內容,方主面面可以寫一本厚厚的書,我估計題主也不是這個意思。

    那麼我就用最簡單,最通俗直白的語言說說電腦是如何工作的。

    首先,電腦的總的工作流程是一個輸入和輸出的過程。

    其次,電腦的工作原理是一個儲存,計算,再儲存的一個過程。

    比如,我用電腦玩一個遊戲,當你雙擊這個遊戲圖示開始,電腦首先從你的硬碟中找到這個遊戲的儲存位置,然後將遊戲的程式程式碼和資料讀入到記憶體,之後由CPU來執行遊戲程式的程式碼,這時你就看到遊戲打開了,你進入了介面,開始了遊戲,這時就是CPU和記憶體之間在完成一個儲存,計算,再儲存的過程。

    透過以上兩點,我估計你能理解電腦是如何進行工作的了。

  • 8 # 回首亦江南

    哈哈,太深奧的問題我還是簡單明瞭的說吧,畢竟我也不是開發和組裝維修的,所以技術內的問題我這個外行還是答不上來的。電腦只要通上電了,開機了就會自動連線執行!個人愚見啊!

  • 9 # 日衝資訊 黃

    圖解電腦的工作原理。

    馮氏結構

    1946年受美國陸軍委託開發的ENIAC是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電子計算機。ENIAC被用來執行確定彈道,炸藥當量等因素對原子彈的影響所需要的大量的計算。它由18800個電子管組成,沒有內建的儲存裝置,程式透過接線設定,故障率非常之高。1947年馮・諾依曼提出了儲存程式的結構方案,這一方案一直沿用至今。

    電腦執行程式的動作原理

    如下圖所示,儲存器地址單元4中存放了10000000機器語言指令。CPU的程式計數器指向了地址單元4,暫存器A中存放了00101011(十進位制43),暫存器B中存放了00010001(十進位制17) 。CPU將執行以下動作:

    透過資料匯流排將地址單元4中存放的指令讀入指令暫存器中 程式計數器加1,指向下一個地址單元(地址單元5) 解碼器解讀指令暫存器中的指令,並根據指令控制線路將暫存器A和B中的數值分別傳給運算器的加法介面,並將運算器的加法運算結果,寫回暫存器A 。

    資料匯流排在下一個時鐘頻率時,按照程式計數器的指示讀取下一單元的指令,並執行上述動作,如此反覆,直至程式結束。

    舉個例子

    這裡舉個C語言程式例子,進一步說明程式執行時電腦的動作。

    C語言程式碼:

    a = 43 + 17;

    上述程式碼被編譯成下表的機器語言之後,按照上面所描述的過程,就可以得到計算結果。這裡省略了將暫存器A中的結果寫入輸入輸出裝置的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選擇養布偶貓還是挪威森林貓?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