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殺。
3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摸黑人

    屈原投江是帶著絕望和悲烈的,他以這種方式來祭奠自己的理想。屈原一直是非常剛烈的,他一腔熱血壯志報國,卻遭到小人讒害,懷王不聽他言客死異鄉,頃襄王不聽他言,國破城滅。

    屈原出於貴族,卻沒有貴族的一身戾氣。一生都沒去追尋榮華富貴,披肝瀝膽的為楚國奔走。但是現實是殘酷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心為公,大多數在廟堂之上的都只是凡夫俗子,他們為了自己私慾出賣國家利益。屈原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不斷向楚王奏報的同時卻不斷被惡人詆譭。

    兩任楚王都是被奸臣玩弄與鼓掌之中,任屈原如何去努力都是水中月鏡中花,屈原被醜陋的現實徹底擊潰,對楚王徹底失望,對楚國廟堂徹底失望。但是他身為楚人,依然愛著這片土地,所以在絕望的時刻投江將自己與自己深愛的土地永遠的連在一起,永不分離。

  • 2 # 歷史照進未來

    因為屈原已經心灰意冷。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華人,生前一直致力於讓楚國更加強大,早年受到楚王重視,有所作為。晚年因為愛國心切,受不了朝堂之上群臣的虛偽,對鄰國的卑躬屈膝,經常當著群臣的面呵斥楚王,讓楚王越來越反感。

    他一門心思認為楚國的最大威脅還是來自秦國,然而因為秦國羋八子是楚華人的原因,楚國朝堂覺得還是與秦為友最為恰當。屈原由於不滿群臣對秦國過於順從,不思進取,時常怒罵群臣,連楚王他都罵。他一門心思愛國,堅持心中理想,但是說話太硬,不夠圓滑,試想下當眾罵你的領導會是什麼樣,你的領導能忍?肯定是把你有多遠趕多遠,再有能力又怎樣,整天讓人不舒服。哪個君王願意聽到下屬說“楚國要亡,楚國要亡”。可是沒錯,屈原就是敢這麼說。所有後來,屈原被貶出朝堂。

    被貶後,屈原於民間依舊關心朝堂之事,他還是希望楚國能崛起,但是事與願違,他聽到的只是楚國一敗再敗的訊息。他報國無門,心中理想無處安放,又不肯與人同流合汙,卑躬屈膝。所以在郢都被攻陷後,自覺楚國復興無望,帶著心中理想投身江中,洗滌心靈,葬生江中。

    英雄生死路,卻是壯遊時。

  • 3 # 葉飄刀

    碰巧而已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所以著名,就因為成功了,碰巧了。

    秦滅其他五國,估計五國都少不了這樣類似的詛咒,結果滅秦的是楚國後裔,所以這一句大家都知道了。

    如果滅秦的是燕國,是趙國後裔呢,誰會記得這個話。

  • 4 # 及大人

    楚國在歷史上國都多次被攻陷過。但楚懷王時期是楚國的一個轉折點,楚國國力由盛轉衰,國內矛盾重重,貴族沉迷享受,再也沒有了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的鬥爭精神了,屈原正是看到秦齊國力處在上升期間,三晉也力爭崛起,但楚國國力去在下降,這樣的楚國面對日益崛起的強敵,很難在有往日稱霸的榮光。在秦楚之戰中,楚國慘敗,不僅損失了大量國土,國力也一蹶不振,屈原對此心灰意冷,預見了楚國必將滅亡的結局,心灰意冷,以死明志,希望統治者能幡然醒悟,勵精圖治,中興楚國。

  • 5 # 青史通鑑

    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作家叔本華的幾句話,能夠很好回答此問題。

    叔本華

    凡人生重大問題,只有透過哲學的方式才能解答,解決一切問題最終要回歸到哲學的路徑。一年一次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江而死的屈原的。屈原投江而死,這是人生的生死大事,透過一般的表面的分析就無法看透屈原為何投江自盡的問題,此時我們只能藉助於哲學思想,才能將此分析透徹。

    第一個問題:屈原為何會遭到身邊群體的攻擊?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愛國主義詩人,偉大的政治家,出生於湖北宜昌,原名“屈平”,是楚武王的後代。屈原少年時代便得以接受很好的教育,勤學苦練、學識淵博,具有雄才大略和偉大的抱負。

    屈原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才,作為一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和政治家,早些年的時候曾經受到過楚懷王的信任,擔任“三閭大夫”之重要職位。他創作的《離騷》名傳千古,他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成為經典名言。

    但是,正如德國偉大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叔本華所強調的:優秀人物剛一露面,他周圍的人就會團結起來,對他發動攻擊。得到重用的優秀人物屈原,後來果然遭受貴族的排擠和誹謗,被流放到漢北等地。

    第二個問題:屈原為何要投江自殺?

    屈原因為遭受貴族集團的排擠、非難,最終君主也不能重用他、信任他,導致胸中具有雄才大略、非凡才剛的屈原無法施展其政治抱負,鬱悶至極。

    受到排擠的屈原,被流放到汨羅江。他已經能夠很清醒地認識到,楚王不再聽取他的建議,按照楚國當時的處境,被滅亡已經是遲早的事情了。具有偉大愛國主義情懷的屈原,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公元前278年5月初5,屈原懷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

    關於自殺,德國偉大哲學家叔本華強調說:“人們會普遍地發現,當對生活的恐懼壓倒對死亡的恐懼時,人們就會結束其生命。”

    很顯然,投江之前的屈原簡直就是“生不如死”,那是一種“對生活的恐懼壓倒對死亡的恐懼”的狀態,因而投江自殺就是屈原的一種解脫方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人喜歡去泰國旅遊,泰國有什麼好玩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