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京虎子

    美華人成年後出去住得多,但現在和父母一起住的也不在少數,因為省錢。

    孝道這東西是中華文明的產物,西方人對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的看法是在未成年的時候,父母有養育和教育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成年之後,雙方就是平等的成年人關係了,有親情但沒有法定的義務,子女有能力的或承擔贍養和照顧父母的義務。

    美國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並沒有華人想象的那樣冷冰冰的,很多家庭親情還是滿滿的,關鍵在於能夠擺正關係,相互理解和溝通,代溝是永遠存在的,時代也是在變化的,父母和子女雙方都要不斷地調整心態,相互磨合,這一點對於全天下的父母和子女是一樣的。

    這麼多年來,我周圍的美華人有不少承擔著長期照顧父母的事情,有的父母退休後,就搬到子女附近,這樣可以相互幫忙,父母可以幫助帶孫輩,子女也能夠照顧父母;還有的父母中的一方去世後,子女就把另一方接來養老送終;還有兩位同事一直和母親住在一起,直到母親去世。也有同事家裡幾個孩子,有錢有錢,有力出力。

    大部分我認識的美華人是承擔著撫養老人的義務的,當然老人往往有自己的退休金,子女所承擔的主要是老人生病後的照料,這其實是很沉重的,有的同事業餘時間都花在這上面了。也有一些子女和父母關係不好的,甚至不相往來的,主要原因是從小和父母關係不好,長大成人後就來往很少了。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注意搞好和孩子的關係。

    孝道的說法糟粕多於正面的東西,華人在子女小的時候只注重孩子的學習,在子女的教育上的參與和投入少,到了老年後對於成年子女的生活幹預過多,要求子女聽話,這種孝道是不可取的。

  • 2 # 美國生活速遞

    美華人通常不與父母住在一起,各自財務獨立,所以形成美華人家庭親情冷陌的印象。其實,在美國居住久了,對美華人與父母關係有更深層的瞭解,才明白,美華人對父母其實是非常孝敬的。只是方式與華人有所不同。

    通常,美國子女一到成年,就財務獨立,搬出居住,不再依靠父母,學費也自己繳納或者借貸款。所以,通常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經濟寬裕,年青子女則要成立家庭,還貸款等,經濟情況不如父母。所以通常子女,不用負擔父母的生活費。即使是醫療費用,也有全民健保,老人也可以住在老人院,由專人照顧。這樣的情況下,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簡單,主要是節假日家庭團聚,互相購買禮物,打電話問候等精神慰籍。美華人都是自己獨立帶上孩子,很少會全部交給父母照顧。這樣,為老人們省出許多時間,外出旅遊及做自己喜歡的事。而美華人也多以生活獨立為人生的最高目標,有些人年紀到了90多歲,只要能夠獨立開車,也不願意與子女住在一起,而是儘量延長獨立生活的時間。

    一些年老體病弱的老人,住進老人院後,由專人照顧,子女會定期前往探視。筆者曾經在一所老人院中瞭解情多,多數人老的子女都是每天前來探視,或者至少一週一次。有一個老太太的女兒,每週一送來老人一週用的服裝,全部是搭配好內外衣與珠寶首飾,每一天都不同。週末會來取走乾洗,再送來新。

  • 3 # 王丫米

    凡是大力宣傳的,一定是社會所欠缺的。

    比如,很少宣揚做母親的應該好好愛兒女的,但是宣傳子女應該順從,尊敬,供養父母的宣傳,從古至今,鋪天蓋地。這是一種對遺棄的恐懼,對人性的不自信,對親情的褻瀆,這種病態的觀念,被稱作“孝”。

    美華人則是一個超級樂觀超級自信的民族。他們拼命花錢,相信明天會更好。同樣也不擔心對孩子付出的精力和金錢血本無歸。所以,子女應該如何順從和照顧父母,從來不是宣傳主題。

    但是,這就意味著美華人親子關係冷淡,子女不照顧父母嗎?

    並不是。

    其實,在父母能夠自理,有經濟能力和勞動能力的時候,成年子女與父母的關係,往往是建立在子女對父母索取的基礎上的。我們華人所謂的盡孝,就是你給我出錢買房找工作,你給我做家務帶孩子,你付出的這些交換來的就是可以干涉我和我配偶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父母活得好好的,你給買點腦白金金項鍊,這都是旁支末節,最嚴峻的時刻在於父母生病,失去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時候。

    在美國,一百年前,65歲以上的老年人,60%與孩子住在一起,到現在,這個比例已經不到10%。而這是建立在社會發展的基礎上的,老年人有財產,有社會生活能力,很多人90歲還在駕車,獨自居住是一種自由。在中國也是同樣的情形,自理能力越強的老人,越樂於獨自居住,而自理能力不僅僅指的是吃飯穿衣,還包括能獨立去銀行,去醫院,買火車票,使用數碼產品。

    而失能之後,美國老年人受到照顧的程度與其擁有女兒的數量相關。很多子女還是選擇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共同居住。如果無法提供老人需要的24小時的照料時,會考慮把老人送到養老機構。這個決策和實踐,通常都是兒女來完成的。

    美國的養老機構費用非常昂貴,往往每月5000到10000美元左右,老人如果沒有足夠積蓄,往往就要變賣房產。房產都花完了,就要申請政府的medicare。不過medicare有嚴苛的條件,地方政府往往財政也緊張,也不是吃素的,不想承擔負擔,於是也有可能去要求子女承擔。有一個Filial responsibility laws,就是要求成年子女或近親屬承擔養老開支的,這項法律在美國的28個州實行。也就是美華人即使在法律上,也同樣有供養老人的義務。反過來想想,在中國,如果老人把財產變賣,去住高價養老院,錢花完了要子女添上,有多少子女能做到呢

  • 4 # 使用者59194043986

    美國提倡的是平等自由博愛,父母子女之間是盡心盡力互相支援幫助的關係。

    美華人認為父母養育兒女比贍養父母花錢少時間短,要子女因被養育來換取贍養是不公平霸權協議,是代際剝削,父母應該自己負責養老,子女贍養父母是視雙方感情程度而定,不是義務,如果要求子女孝敬順從父母意願毀掉子女生活,美華人認為這種父母對子女太殘忍,很不道德。

    看現實中,一些中國棄嬰被美國父母收養長大,養父母還帶孩子到中國尋找親生父母表達感恩,華人就應該明白美華人棄養父母機率不大。

    如果中國不強制贍養,不宣傳提倡孝敬,華人棄養父母很普遍吧?

  • 5 # 方立在加州

    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兩個概念,一個是親情,一個是孝道,在我們的文化中,二者有交叉甚至完全疊合,在美國不是。

    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對長輩的孝順、服從,是對權威推崇在家庭裡、親情中的反映。

    美國以及整個西方文化的價值觀是平等自由博愛,這也體現在親子關係上,就是對親子間互相尊重,給對方空間,而不是一味地順服、服從。

    在我們的孝順文化中,父母為子女包辦了一切,從生養到上大學、找工作、結婚、付首付、到看孫子-----。這樣的付出似乎也給了中國父母特權,不尊重孩子的選擇,干涉孩子的生活太多,綁架孩子的生活,也培養了太多的巨嬰。

    君不見,新聞中屢屢出現的成年子女餓死、殺死父母的情形,根源多是巨嬰、完全服從、被綁架的親子關係所致。

    美國的父母則不同,生養到十八歲後,孩子就可以是獨立的個體。健康的親子關係,首先是互相尊重,但這不代表著沒有親情,看到很多美國家庭,父子、母女更像是好朋友,無話不談,而在我們,尤其是傳統家庭中,典型的是嚴父慈母。

    在一些華人看來,美國親子間缺少人情味,不帶孫子,孩子十八歲就不讓住家裡,老人也不跟孩子們住一起。 這其實也是文化衝突。

    除了文化,也有客觀原因,美國的老人社會保障較好,老年人不需要孩子照顧,但這一不代表不需要親情。我的美國朋友中,大家庭過節團聚,帶年長的父母一起度假很普遍。

    和我們的文化相比,美國的親情更加純粹。不像一些親子,只生不養,或者就像理財投資,我為你付出了,你不得不養我。聽到一些朋友抱怨,我和父母只有義務,沒有愛。

    美華人很講獨立,都要自己的生活,但在孩子需要時,也有老人住在兒女家附近,幫忙帶孫兒,年老時由兒女照料,一些則是住養老院,週末兒孫們前往看望。

    兩種親情觀,各有利弊,沒有對錯,就看你選擇、適應哪一種。事實上,現在在國內大城市,也有一些親子關係和美國差不多。

  • 6 # 鳳146983974

    謝謝邀請。據說他們的孩子年滿十八歲,就算獨立了,可以搬出去住,也可以靠打工養活自己……子女們成婚以後,很少和父母同住,大家偶爾也見面(比如聖誕節、復活節、新年等等),吃頓飯什麼的,只是沒有我們華人見得這麼勤密(華人的節日多一些)。父母老了一般都會進養老院,子女們也會定時探望,大家平時相處也是客客氣氣的……最近一二十年的中國,不是也很少有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了嗎?連三世同堂都很少了,兒媳婦們越來越獨立,一般都不願跟公婆同住了。

  • 7 # 謙卑歸零

    美華人當然孝敬父母!

    而且,美華人孝敬父母相對來說比華人孝敬父母孝敬得更理智、更科學、更合理!

    首先,美華人8、90%的人信上帝!

    而上帝在《聖經》裡的十誡中,有一誡就是:“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基督徒不可能不遵行上帝的旨意、誡命!

    美國能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如果孝敬父母孝敬得不好,不會有那麼好的福分的!

  • 8 # 大阪超哥

    作者米叔,資深媒體人,旅美學者,在美日歐生活多年,自媒體“這才是美國”“這才是日本”“這才是歐美”的創辦者

    回答這個問題,要看孝順這個詞這麼定義。

    如果是按照所謂的“二十四孝”,什麼賣身葬父,或者因為母親要吃魚,而自己趴在冰面上把冰融化再來抓魚給母親吃(懂物理的來說說,可行不?),那美國斷然是沒有的。

    不過,可以說說 “啃老”的狀況畢竟這是新時期下子女與父母相處的重要議題(無論你認可與否)。

    在以前的回答中提過,美國大學學費昂貴,但不少美國父母還是多多少少為子女提供一點資助。美國孩子大學搬寢室,父母來幫忙的很多。

    但是呢,美國父母幫孩子買房,特別是兒子要娶媳婦,需要男方父母來買房(或者至少首付),還沒聽說過(上流社會不差錢的不在此列)。

    前不久看房,認識一個美國的房地產經紀人。她說,為了鼓勵她兒子讀書,她給出兩個選項。一個是高中畢業後就出去打工,她就不負責了。另一個是在本地的社群學院再讀兩年,兒子可以住在家裡,並且她會負擔一部分的學費。在美國,多讀幾年書,只要不是太冷門的專業,畢業後的薪水會高一些。

    於是我問,那以後你兒子要結婚了呢?她很直接的表示,那是她兒子自己的事。她對華人父母幫助買房的事表示很驚訝。

    目前所在的中西部城市基本都是土生土長的美華人,和亞裔多的加州可能在文化上不一樣。所以說,在美國的傳統文化裡,子女和父母比起中國文化更為獨立。很多父母年老以後就搬去養老院了(當然條件不錯)。

    總的來說,美國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不如中國父母那麼高,而子女對父母的依賴也會相對少一些。

  • 9 # 蓋地中心

    美華人對路人隨時都能提供幫助,對父母也是,只是有界限,各自的生活互不打擾,不像中國人必須生活纏繞在一起,也是家庭式養老的後果

  • 10 # 我愛迪拉瑞香水

    美華人不如華人孝順,孩子大了就遠走高飛,父母老了卻孤零零地自己住。這是我們常常在媒體上見到的說法。一位移居美國的華人母親最近撰文,說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像美國孩子那樣,長大了不孝順自己。

    作為基督教國家的許多歐美國家,很多人從小就熟讀《聖經》,而孝敬老人又是《聖經》的信條之一,整個社會為什麼會普遍不孝呢?是不是我們的孝順標準與美國不同呢?外華人孝與不孝,應該由他們的父母來判斷。那麼,以不孝順的顯著標準——兒女不與父母住在一起來說,外國老人是怎麼看的呢?

    老人們說:“我們有我們的生活,孩子們有他們的生活,各自的生活習慣也不一樣,如果住在一起,讓誰去遷就誰呢?我們不願意孩子為了我們委屈自己,同樣,我們也沒有必要為了孩子改變自己一生的習慣。”

    原來孩子不與父母同住,是父母也想有獨立空間。

    外華人“不孝”的另一表現是父母有病不接到自己家照顧,而是送到養老院。老人如果住兒女家,兒女正當中年,不可能辭職專職照顧自己,兒女一上班自己多孤獨,即便有個保姆,也就那一個人在眼前晃來晃去。養老院就不同了,一大群同齡人,下棋聊天打撲克,還有護士照顧,自己開心,兒女也放心。而且,自己仍然是獨立的,沒有成為子女的累贅。這可是外國老人很珍視、很自豪的一點,這也正是很多歐美國家的老人選擇養老院的原因。

    由此看來,孝順不孝順,並不在於常住在一起。每逢聖誕節或感恩節,兒女們就遠道而來看望父母,通常會住上幾天,三代人十幾口,親親熱熱,熱熱鬧鬧。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淡化,老人們靠退休金可以自立,至少在城市地區已經是這樣了。隨著設施齊備、文化生活豐富的養老院的建立,願意去那裡的老人會越來越多,但不能因此就說中國的不孝子孫也多了。

  • 11 # 龔老師

    人病疼時,老了孤獨時,生活難自理時最渴望的就是親情。這是誰都無法抗拒,也不以誰的意志為轉移。美國英國這些典型的西方國家的家庭親人親情關係是十分淡薄的。一個典型事例是英國前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有幾個子女,她晚年時沒有一個來探望過她,她是在極度孤獨中逝去的。缺乏親情的西方養老方式有什麼值得羨慕?

  • 12 # luke51168525520

    孝道是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也是保持人類正常繁衍的一個動機所在。

    然而,近代以來,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崇洋媚外的心態已經深入骨髓,凡是歐美的必是好的,所以大部分人在宣揚歐美的親子關係。

    實際上,只要看看歐美低迷的人口增長率就知道了,歐美人口本來就不多,現在因為生育率低,人口更少了。以日本為例,人口專家推測,過若干年後,日本人就會因為低生育率而斷種了。歐美亦是如此。

    歐美為什麼不好生育? 因為他們的價值觀不能實現自我可持續發展。生孩子只有付出、責任,而沒有任何收益,或者以此獲得贍養,那最終的結果就是沒有人願意生孩子了,尤其經濟狀況不好時,就更沒有人生育了。

    中華文化歷經數千年發展,早已看透其中的關竅,所以歷代精英、統治者都提倡孝道、反哺,使生養、贍養形成閉環,責任與義務形成對應,中華文明也因此而生生不息。

    所以,不要因為近一兩百年歐美的發展,就否定我們幾千年的價值觀。養兒防老,是有他的積極意義的。

  • 13 # 利30054679

    我認為西方的理念有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我們這代人要做好去養老院養老的準備,當然身體好自己照顧自己是最好,以不給子女找麻煩為最高境界。帶孩子的事情量力而行,這方面子女最好不要綁架父母。

  • 14 # LI3550247361

    華人孝敬父母人們都知嗎?洋人與我們無關,一角錢關係都沒有,我認為把我們自已的東西發揚光大才對。如果爰好可以去美國進行社會調查便知。

  • 15 # 譚章英

    回答:西方人當然也是孝順父母的,他們同樣會給父母贍養費。只不過西方人和東方人區別在於。 西方人相對獨立。不僅孩子獨立老人也獨立。 所以一般孩子18歲以後就不會再用父母的錢了。而老人往往也不用孩子的錢。但並不是說他們就不給父母贍養費。中西方孝敬父母天經地義。

    美華人在孝順父母方面雖與中國有所不同,但其本質並沒有多大改變。

  • 16 # 湯枝影

    美華人也有孝順父母的。我見過老美朋友給自己母親捐腎的,也有過為了照顧長期患病的父母而不結婚的同事。我記得我對這位老美同事說:你要是結婚了,你就可以讓你丈夫幫你一起照顧你的父母了。她說不行,那樣做就是對她丈夫不公平。還有,洋人的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也和華人不同。舉個例子吧,前幾天我的小外孫在我家吃他非常喜歡的火腿香菇蝦米糯米飯,我丈夫隨口說了一句:你媽媽也很喜歡吃這種糯米飯。我的小外孫就說:那我就少吃點,省下來帶回去給我媽媽吃(這是我平日裡對他的教育,小孩子要多多惦記著父母長輩)晚上我把外孫送回女兒家,順口就把孩子的話轉告給我女兒聽,我女兒聽了眉開眼笑的,她還是華人思維。誰知我的德國女婿卻一臉的嚴肅,他蹲下身去對著他三歲多一點的兒子說:你吃飯一定要吃飽,不用想著省給我們大人吃,因為你在長身體,需要營養。我們大人自己會照顧自己的,我們家裡也有足夠的食物讓大家都吃飽,不需要你省,你記住了嗎?我外孫似懂非懂地看著他父親,又朝我看看,我只好點頭表示同意。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就在這麼一件小事上體現出來了。還有,我以前看婚介節目《百裡挑一》,幾乎所有的女孩子都會說:我希望他不僅對我好,也會對我的家人好,而美國女孩絕對不會把這一點作為擇偶標準之一,因為多數老美認為所謂家庭,僅僅包括夫妻兩個和自己所生育的孩子,而我們華人認為結婚就是兩個家庭的聯姻。

  • 17 # 愉悅的豆漿u

    美國白人年輕時他們無度享受,不結婚不養唷兒女。即是有了孩子生完便交給了養唷機構餵養,待孩子長到十八歲,他們叫成人節,便自謀生路,找父母要錢都要打借條,因此父母不和孩子沾到一起。美華人家庭觀淡薄,與中國家庭文化是格格不如的。美國白人不存在孝敬父母之說。

  • 18 # 吳玉寧好

    這個問題出的很有意思的,美華人與父母的關係如何,是否孝敬父母?

    根據我在美國旅遊探親居住時候的觀察,美華人多數是不孝順父母,但是比較孝敬父母!就是說美華人崇尚個人主義,沒有什麼集體主義,從小就不怎麼聽父母的話,父母也不過分要求孩子,比較平等相待,互相只是提出善意的提醒,和友好的建議,不是批評指責孩子。

    孩子成年後,上學住學校,如果沒有結婚也是回家與父母住,結婚後確實很少回來,如果有事情父母召喚也是回家的,見面也是很親近,可是錢財上分得很清楚,就是互相尊重對方意志,平時來往不多,有事互相幫助,如同好朋友的關係。

    我女兒的鄰居是母女倆,女兒戀愛了,母親不知道,女兒結婚前一個星期才告訴母親,沒有訂婚宴,沒有彩禮,結婚當天母女倆人各自開車去婚禮現場,三個小時後母親一個人回家來了,很平靜了,隨後母親開房車旅遊三個月回來,女兒婚後一年沒有回家來,一天女兒回來繼續與母親住在一起,原來女兒離婚了。

  • 19 # 旭日1030

    美華人將兒女養滿18歲成人年齡後子女將獨立,此後將父母與子女將是獨立個體的成人關係。父母一般不同子女同居,子女自願適時看望一下,父母不要子女供養晚年,子女與父母間只是單一存在著血緣這一自然關係。

  • 20 # 愛吃蘿蔔的兔子

    美華人當然孝敬父母,我認識的美華人我問過他的,同華人一樣會給父母錢養老。儘管父母有養老金。只不過是他們父母對兒女有邊界感。不會過多幹涉兒女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嘔吐拉綠色便便不吃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