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誠意坊Joan英語閱讀
-
2 # 阿儂YYY
語言是表達思維的媒介,不同的國家,人們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有不同的思維習慣。所以學習一門外語是可以改變思維方式的。
-
3 # 唯幾momo
學一門外語,其實就是相當於學習另一種文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所以說學一門外語會改變一個人的思考方式。
語言是表達思維的媒介,不同的國家,人們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有不同的思維習慣。所以學習一門外語是可以改變思維方式的。
學一門外語,其實就是相當於學習另一種文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所以說學一門外語會改變一個人的思考方式。
我們華人剛開始學英語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被“時態”這個東西給搞懵圈,因為中文裡並沒有時態這個語法概念。 可是,就在這個小小的語法規則背後,隱藏著中文思維和英文思維的截然不同。舉個例子。 1994年,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有一位年輕媽媽報了警,她說自己的汽車被一個黑人男子搶跑了,而她的兩個孩子還留在車上。 聽到這種情況,警察一邊查案,一邊要求這位媽媽在電視臺上發一個呼籲,動員社會公眾的力量,救救孩子。 在電視機前,這位媽媽說:“My children wanted me. They needed me. But now I can’t help them”(我的孩子想念我,需要我,但是現在我卻幫不了他們)。 當時,孩子的爸爸在一旁安慰她說:沒關係,“they’re going to be home soon”(他們就快要回家了)。你看出這些話裡有什麼問題了麼?沒看出來也沒關係,反正有的警察是看出來了。他們注意到“想念”和“需要”這兩個詞—— 孩子爸爸用的是現在進行時態,而孩子媽媽為什麼不用現在時“want”和“need”,而用了過去時“wanted”和“needed”? 職業敏感告訴他們:這裡面有事!這位媽媽或許壓根就知道孩子到底在哪裡! 警方對這位媽媽進行了多輪審問,結果真相竟然是:這位年輕媽媽為了嫁給一個富商,想要擺脫家庭的拖累,親手殺害了兩個孩子,放到汽車裡,然後把汽車和孩子都沉入湖中藏屍滅跡,最後假裝報案。而孩子的爸爸的確是無辜的,他毫不知情。這告訴了我們什麼?英語這種有時態的語言,背後是一個“線性時間”的觀念。什麼意思呢? 在他們的眼中“時間”這個東西,並不是一本臺歷,可以隨便往前翻往後翻;時間應該像是看一場電影,過去時就是過去了,不能倒回去重看。 現在時就是“當下”我正在看到的畫面;而將來時就是還沒來,具體情節我不知道,它跟現在也沒關係。這就是英語對時間的思考方式。
把這種“線性時間”觀念在語法上用到登峰造極的人,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 當年他被曝出跟一位叫萊溫斯基的女性存在不正當男女關係,檢察官盤問他:“你是否跟那位女士有不正當關係?” 克林頓回答說:“there is no improper relationship”(沒有什麼不正當關係)。 然而不久後,真相水落而出,克林頓和萊溫斯基的確有不正當關係。這時檢察官就指責他“撒謊”,做了偽證。 克林頓卻說:我當時說的是“there is”,“is”是個現在時態,指的是“你當時問我的那個時候”;那個時候,我倆的確沒有什麼不正當關係嘛!我們發生關係是在幾個月前,事情都過去好幾個月了……就問你,服不服?克林頓當總統的時候,有過什麼政績,我一點也想不起來,但是這件事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嚴謹地說,用英文回答問題的克林頓還真“沒撒謊”,而是檢察官疏漏了;但是如果改成中文,他就的的確確是做了偽證。 這就是兩種語言下的人們,各自不同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