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宗兆睿
-
2 # 關山聽風
香在神壇上以“爐”為量詞,但並非所有的香的量詞都用“爐”,香插在爐內和爐外,量詞是不同的,就是插在爐內,有時也不一定用“爐”為量詞。
(香爐)
民間有俗語“人爭一口氣,佛受一爐香”,又有說“人爭一口氣,佛受一柱香”。“爐”為量詞時,一般只用“數字加爐香”來表示,如一爐香、兩爐香、三爐香等。一爐香表示的是香爐裡的香接連不斷,爐是確定的數量,如一個神壇前只有一個香爐,也就只有一爐香,有幾個神壇就有幾爐香。而香的數量是不確定的數量,可以從早到晚給香爐上香,但香爐是不變的,香的數量是變化的。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古代的薰香,放在香爐燃燒,使之散發香氣,其道理也差不多。
(薰香爐)
單從個人上香的數量來說,其量詞是不同的,一般就不能用“爐”來作量詞,而是用“柱”、“把”和“輪”作量數。如上一柱香,上三柱上等。如果用量比較大,有人上的是一把一把的香,用的是上一把香、上三把香等。而“輪”是表示上香的次數,如上一輪香、兩輪香、三輪香等。
如果不在香爐內燒香,是不能用“爐”作量詞的。如民間佛教信士到寺裡拜佛時,路上路過叉路、橋樑、大樹、巨石、及祠、廟遺址等地方要燒香敬神,一般將三柱香插在地上。這些地方是沒有香爐的,自然也就不能用“爐”量詞,不能說在幾個地方燒過香,就說燒了幾爐香,只能說是上了幾柱香。
(上香實景圖)
“爐”是燒香的用具,像這種把用具作量詞,民間比比皆是。如,人本來是“個”或“位”為量詞,如果人上船過渡,我們通常說“一船人”,大巴車坐滿了人,我們通常說“一車人”。又如,雞的量詞是“只”,如五隻雞、二十隻雞,如果把雞關進籠子,量詞就成“籠”了,如一籠雞、十籠雞。
佛家認為“香為佛使”,因此焚香是佛事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對於佛教中人或者是信徒來說,有一種修持需手捧香爐圍著佛像轉三圈、七圈或更多,謂之“行香”。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種方便手持行走的,才能達到“無處不生香”的效果;香爐與香互相作用,互相促進。
“爐香贊”的讚辭是:爐香乍爇,法界蒙燻,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宗教與祭祀用香,也是論爐的緣起,香爐起源於何時,尚未有定論,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古以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爵爐則古之爵,狻猊爐則古踽足豆,香球則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鑄而象古為之者。惟博山爐乃漢太子宮所用者,香爐之制始於此。”
常規來說,香爐的選擇主要是從是用途、材質、造型、製作工藝等方面考慮。供爐一般尺寸要大一些,以防香灰掉落爐外,二是透過爐蓋可以過濾香菸,使部分煙塵吸附於爐蓋之上,減少煙塵對空氣、佛像或房屋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