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庭教育感悟

    題主不要過於擔心,對學習沒有自覺性的初一孩子不只是你家一個,而是有很多!這個問題也同樣出現在很多初二初三學生身上!這些孩子期末考試成績七門課只能考三四百分甚至是二三百分,好幾門課不及格,那麼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方案如下

    第一點:這些孩子心理上還沒有完成小學生到初中生的過度,他們是初中生的身體,小學生無憂無慮的思維!

    在這些不自覺學習的初一學生眼裡初中和小學的學習是一樣的,他們對中考沒有概念,認為只不過換了一個學習環境而已,所以他們延續著小學生那種無憂無慮的學習和生活,但是初中與小學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初中要面對改變命運的中考,所以多年來我在給初一新生講課的時候都要明確的告訴孩子們:進入初中同小學相比要增加責任感和危機感,要明白初中的中考要比小學的每一次考試都要重要很多,而且只給你們一次機會,一旦考不上高中不允許留級

    第二點:初一的學習量加大,作業量加大,讓這些孩子受不了學習的苦,所以產生了不自覺的牴觸情緒!

    小學孩子的作業量比較小,只寫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課的作業,寫完作業以後就可以去看動畫片,看動漫書玩兒去了,可是進入初中以後一下子就增加了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四門功課,變成了七門功課的作業,作業量增大導致孩子看電視的時間、玩遊戲的時間被剝奪了,所以讓這些孩子一時半會受不了,最後在學習中產生了不自覺的牴觸情緒,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第三點:初中不自覺學習的孩子懂事太遲對自己的前途沒有概念,對考不上高中沒有概念,腦子裡只有玩耍

    不自覺學習這個問題不僅僅出現在初一學生的身上,很多孩子在初一不自覺學習,進入初二了還不自覺學習,即使進了初三面對中考他們依然消極對待學習,他們面對學習唉聲嘆氣,但是面對看電視玩遊戲則興致勃勃精神煥發。比如下圖中這位初三學生每天腦子裡只想著多玩一會兒遊戲,根本不想去學習,導致成績一塌糊塗

    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孩子思維出現了問題,因為思維決定行為,這些孩子對自己的前途沒有規劃,對沒有考上高中所帶來的後果認識不清楚,所以他們沒有把學習放在心上,我在和班裡第一名的一個初二學生談起中考上什麼樣的高中這個話題的時候,這個孩子對我說:“中考我想考一個咱們一中最好的尖子班,上了一中我想考上南京大學去學航天專業,可是我們班的很多同學從來不好好學習,只想著每天玩,是不是他們真的就不想上高中,不想考大學嗎?”這就是同為初中生,都是同齡人,對學習、對中考、對前途的看法差距是如此之大!因此家長要用《心智成熟教育法》來教育引導孩子,讓這些對學習不自覺的孩子改變自己錯誤的思維,向優秀的學生一樣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備戰中考,不要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去做錯誤的事情

  • 2 # 葉子的走走看看

    學習這個事 本來也不是孩子們都喜歡的 有些孩子就喜歡其他的東西 例如聲樂啊 跆拳道啊 美術啊 舞蹈啊 計算機或者體育等等一些方面的東西 但是中國的教育選拔人才 一定是需要各科高分才能入學的 我們的教育首先家長一定不要覺得孩子不愛學習就是孩子的錯 我們能做的是引導 引導孩子愛上學習 例如孩子不喜歡歷史 可以帶他去博物館看看恐龍化石 古代留下來的優秀的文物等等 或者寶貝不喜歡學習 但是喜歡攝影 那可以從攝影的這個愛好出發 讓他去拍一些旅遊的山水 遇到一些好的山水詩詞他可能也會很感興趣 愛學習這個事 如果不是天生就愛看書學習 父母能做的就只有培養和引導 千萬別逼著孩子學 物極必反 一定得因材施教

  • 3 # 公正永生

    謝邀。說個實在的這孩子沒有打好基礎,大腦一片空白。這時的他一點學習興趣也沒有,他只有混過一天又一天。咋辦?重新樹立學習目的,叫他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和家長勾通一下把缺補工作趕上,老師課堂提問由淺入深,發現孩子回答地好表揚。這樣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這時的他開始產生學習興趣,就能努力地學習了。

  • 4 # 錢德鑄

    我會做下面三件事:

    一,平等溝通,講清道理。

    首先明確,書是為孩子自己讀的。自覺、主動學習,是作為一名學生的基本態度和任務。只有自覺學習,才能學好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才能為孩子的人生路不管以後做什麼工作獲得聰慧頭腦打下基礎。如果不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去自覺學習,學習任務就不能圓滿完成,以後的人生路就會從最基層的體力勞動或服務業做起。

    二,立下規矩,讓孩子選擇。

    既然不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事,把好玩放在首位肯定不是一回事,因為一個人不可能只玩一輩子。孩子已是中學生老大不小了,我們現在要立一個規矩:把學習當自己的事主動學習,那是你的權益可優先;如果不珍惜,從現在起,開始勞動鍛鍊,從家務事開始做起。

    勞動服務業是很講信譽和服務質量的。你每天放學回家就做一件家務事。要求:掃地拖地要一塵不染;房間整理要整整齊齊、擺放有序到位;學洗衣服要洗得乾乾淨淨,有頭有腦……。節假日,我們去做義工,幫助他人掃大街,到公園裡去拾垃圾……。

    三,家長調劑,引導跟進。

    如果孩子在前面的道理講清後,就選擇了自覺學習優先,那是再好不過的事。

    如果孩子一時轉不過彎來,選擇了勞動教育,那也不是壞事。在孩子執行規距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所思、所想、所感悟、所體會,家長要善於抓住孩子的心理變化和情感歷程,啟發引導孩子,使他的切身體會得到加強,把他的思想轉變往自覺學習的正路上引。同時,對孩子的轉變和進步要及時肯定和鼓勵。

    我的認知告訴我,做好這三件事,孩子好玩的興趣會得到遏制,學習興趣會得到加強,學習的自覺性也會建立。

  • 5 # 比如愛

    孩子學習自覺性的培養,不是一兩天建立的,從小學到初中的,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多年累積的結果。

    這個問題不是問孩子有沒有自覺性,而是說孩子有沒有夢想?沒有自覺性的孩子一定是沒有目標的。人一旦沒有目標和夢想,自然沒有做事的動力。學習一樣,他不知道為什麼學,為誰而學?能收穫什麼?他內在的學習動力沒有建立起來,自然就沒有學習的積極性。

    初中孩子是青春期發育的開始。孩子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個時間的孩子需要認可,需要被尊重,需要有自由,不能把他們當成孩子。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幫孩子找到他的內在驅動力和成就感,這才是他前進的最大力量。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內在驅動力呢?

    無條件的愛孩子

    無條件的愛孩子,你真的是這樣嗎?不要因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不待見孩子;不要孩子青春期對異性有好感,就給孩子亂扣帽子-談戀愛;不要因為孩子做錯事,就馬上批評;不要因為孩子愛玩,就劈頭蓋臉的罵一頓。其實曾經的我就是這樣的。但是我發現,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和我的願望是相反的。心裡明明是想把他拉過來,但是我所有的動作都是在推他。深刻反思之後:我對自己說,我要和他站在同一戰線上。相信他,不相信他也沒用,他遲早有一天會遠離你。自己去面對這個世界。還不如現在就放手,給他無條件的愛。讓他明白,爸爸媽媽永遠在這裡,無論發生任何事情,永遠是你最溫暖的港灣。多聽少說、多聽少說、多聽少說,(別馬上反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切記嘮叨,你再說話的時候,他才能聽進去。

    做自己孩子的伯樂

    我們的父母,老是強迫孩子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因為那是對她好的。天下沒有一片葉子是相同的,同樣每個孩子也是千差萬別的。我們的教育體制是篩選智商最優質人群。但是有些孩子確實是不擅長課本學習。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能盲目的追求體制教育。要因材施教,細心觀察孩子身上的優點,找出他的長處,發揚光大。願我們所有的父母都是孩子的伯樂。

    幫助孩子建立成就感

    鼓勵孩子做他任何感興趣的事情,對他深度挖掘,讓他有自信,有信心。一個人在某一方面特別優秀的時候,他絕不允許自己在其他方面很差。

    鼓勵孩子各種經歷

    讀書經歷

    魯巴金說:“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讀書的好處太多了。當你讀過每一種人生,都是一種經歷。羅曼羅蘭說:“其實閱讀書籍是在書中閱讀自己,發現自己。或者檢查自己。”所以儘可能的讓他愛上閱讀,這會讓他受益終身。即使它短期之內,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標,透過閱讀,他一定會找到自己的所愛,和自己願意成就的事情。孩子走的每一步,都不會白費。

    勞動經歷

    現在的孩子就像溫室的花朵,但是遲早有一天他會離開這個溫室,走向世界。我們捫心自問,是在為孩子加足馬力,在給孩子走到社會,增加一份適應社會的技能,還是在溺愛中讓孩子無法適應。最簡單的勞動,自己的房間自己收拾,自己的衣物自己整理,幫家裡做簡單的家務。我的孩子是公公婆婆帶,尤其這種隔輩帶的孩子會非常溺愛。婆婆經常會對我家寶貝說:“你去寫作業吧,不用你。把作業寫好了就好了。”殊不知,這樣錯失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技能-收拾家務。又扼殺了孩子做家務的成就感和表達孝敬的心意。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家長,要適當的在孩子面前示弱。他能做的都讓他做。孩子的潛力是巨大的。當他做的越多的時候,他越有成就感。成就感會延伸,延伸到其他方面。

    旅行經歷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果可以,儘量帶孩子多旅行,旅行不一定要花很多錢。我們可以徒步旅行,可以腳踏車旅行,坐火車,有條件可以坐飛機,根據自己家裡的情況。讓孩子多長見識,讓他知道,人可以有很多種活法,世界很大。要多出去看看。和孩子旅行是最好的親子教育。因為旅途當中,會發生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讓孩子看到,在面臨困難,面對挑戰和麵對不確定性時,家長和孩子一起想辦法,這是最好的自我教育方法。提前做好相關的攻略、整理。順便在孩子面前秀一把知識,讓他們看到榜樣的力量。切莫下車拍照上車睡覺。做個成長型的父母、驕傲的父母,是我們選擇生下孩子那刻都應有的意識。

    做個成長型的父母

    在教育過程當中,父母焦慮、頭痛,不知如何解決問題的時候,更是父母需要自我充電,自我成長的時候。同時不要抱怨,因為很多事情可能早晚都要發生,如果在這個時間都發生了也很好。找到方法處理好,那麼未來也許就不會發生了,所以,凡事發生必有利。

    只要堅持培養以上5點,孩子遲早會找到自己的定位。只是這個過程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導,堅持下去。不焦慮、不放棄、要相信、要愛護。

    教育從來不是一蹶而就。需要父母全心全意、耐心的、愛心的付出。更需要正確的方式方法。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我們要愛他,相信他,溫柔而堅定的引導他。彼此獨立不依賴,彼此成就。不要著急。最後以佚名老師的話送給家長的你: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的看著長大,陪著他(她)沐浴Sunny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參天大樹!

  • 6 # 新農民老劉

    學習沒有自覺性的根本原因是學習成績不好,想要讓他成績好的根本辦法就是尋找機會突破成績。

    有句話叫學霸不可怕,就怕學霸放暑假。

    暑假的時間你讓他玩得太多了,暑假的時間是用來彎道超車的黃金時間。

    可是錯過了這個機會。將來還有好幾個機會,把握不好就只能是越學越害怕,越學越不自覺,別怪孩子叛逆期來得太早。

  • 7 # 虞海棠

    孩子初一大約13歲,年紀還小,家長想完全依靠孩子自覺性去學習估計會失望的!

    自覺性應該來自好的習慣,而這種好習慣是要靠培養的,很多家長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孩子生活和學習的好習慣,如早睡早起;每天放學回家必須先完成作業,按時完成作業後才可以玩耍;不給孩子配備智慧手機,免得他們沉迷遊戲;帶孩子參加體育運動、舞蹈,繪畫…等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當這些好習慣形成自然,就成了孩子的一種品質,你可以說是自覺,好習慣受用終身!

    初一了自覺性不夠,還不算太遲,只要家長能堅持原則,和孩子講清楚道理,他也聽得懂,然後規定好措施,監督執行,家長一定要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相信一段時間後會有改善,堅持不懈,一定會成功!

  • 8 # 自由的玩巧妙的引

    初中學習與小學學習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是由小學向高中過渡的時期,學生的身心發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過渡,他們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最佳時期,又是為今後發展創造條件的重要時期。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表現出以下明顯的差異:

    1、學習內容逐步深化、學科知識逐步系統化,學習的課程門類逐漸增加,內容也逐步加深,小學步入中學以後,學習的內容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學習的課程門類逐漸增加,內容也逐步加深。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小學曾學習過的課程,由直觀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識點變成了更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並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時,物理、化學等課程相繼開設,歷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識也成為重要的學習內容。這些學科知識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質積累,這就使初中生的學業負擔客觀上大大增多了。老師的教學也越來越注重傳授知識的嚴密性和注重學生思維方法、思維能力的培養,除要求學生識記大量的定義、原理等知識點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

    2、學習成績分化日趨激烈

    初中生的學習成績波動很大,同時出現激烈的分化。

    學習量的增加和內容的不斷加深,加上初中學生心理的波動和生理的變化,使得初中生的學習成績波動很大,同時出現激烈的分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和初中成績相關不大。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在小學是學習尖子的學生,進入初中以後繼續保持領先的情況大大減少;相反,有些小學時被認為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後來居上成為學習冒尖者。而初中階段的學習成績卻與高中學習呈明顯相關。

    (2)初二年級往往出現比較明顯的學習“分化點”。一般來說,經過預初、初一的學習適應和調整,學習習慣和方法基本形成定勢,成績的差異逐漸明顯。尤其到了初二年級,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物理等自然科學課程相繼開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智力在學習中的作用也表現得越來越突出,這時學習開始出現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與差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狀況。

    (3)學習成績與付出的工夫所呈現的差異。學習優秀的學生由於能夠合理地安排時間,方法得當,事半功倍,學習往往顯得輕鬆自如而依舊學有餘力;學習較差的學生窮於應付,事倍功半,卻學得越來越吃力,學習變成了沉重的負擔。這種對待學習是否輕鬆的狀態,是判斷學生學習潛力的重要依據。

    3、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能力日顯重要

    對初中學生的指導更多的應側重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志品質的培養

    進入初中以後,學生在學習上的獨立性逐步增強。課堂教學中,教師比較注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課堂教學外,學生更多的需要自覺地獨立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直接幫助也逐漸減少,不少家長也因為孩子學習難度的增加而顯得力不從心。因此,自學能力的強弱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明顯增強,學習依賴性強的學生成績往往每況愈下。家長應該及時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小學階段已經形成的良好學習習慣,使他儘快適應初中學習的要求,並幫助其形成初中階段相對獨立的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指導更多的應側重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志品質的培養。

    4、學習的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並存。

    初中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所增強,但是,在這方面學生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許多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還不能持久保持,教師和家長的管理稍有鬆弛,就會無法自制,把學業拋至腦後,從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心理的變化,電腦遊戲、武俠小說、通俗言情小說,乃至有些不健康的讀物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誘惑,成為影響學習的因素。有些學生自制能力比較脆弱,還會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嚴重影響學習。自覺性、主動性比較強的學生就能保持相對持久和穩定的學習狀態。總體看來,初中生還處在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並存的年齡。家長要注意經常幫助孩子排除干擾,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興趣,明確學習的目標,使他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得以鞏固。

    初中學習方法:

    初中階段的學習主要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學習和培養,雖然智力在學習中的作用日益明顯,但非智力因素依然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影響初中生學習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學習的習慣、興趣、動機、情感、意志等。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課前預習新課的習慣,可以在教師教授新課之前大致瞭解課程內容,有助於把握重點帶著問題聽課,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質量;作業認真書寫的習慣,不僅可以保證作業的美觀整潔,提高作業的質量,還能夠培養一絲不苟的嚴謹作風。反之,不良的習慣也會成為學習進步的絆腳石,不少成績比較差的學生,腦子都不笨,但往往上課心不在焉、作業馬馬虎虎、做事丟三四。

    1、抓住課堂四十五分鐘,學會聽課

    聽課也有不少學問。學會聽課,對初中生的學習進步至關重要,課堂學習是學習的最主要環節,四十五分鐘課堂學習效益的高低,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

    也許有的家長和學生會想,每個人都有一雙耳朵,聽課誰不會呀。其實不然,聽課也有不少學問呢。學會聽課,對初中生的學習進步至關重要。

    首先,要集中注意聽。心理學研究表明:注意能夠幫助我們從周圍環境所提供的大量資訊中,選擇對當前活動最有意義的資訊;同時,使心理活動維持在所選擇的物件上,還能使心理活動根據當前活動的需要作適當的分配和調整。所以,注意對於學習尤為重要。集中注意、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馬往往一無所獲。

    其次,要帶著問題、開動腦子聽。有些同學聽課不善於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看似目不轉睛,但一堂課下來心中卻不留痕跡。俗話說:疑是一切學習的開始。帶著問題聽課,就能使聽課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和重點,增強聽課的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帶著問題聽課,還能促使自己積極動腦,緊跟老師的教學節奏,及時理解和消化教學內容。

    再次,要積極舉手發言,認真做好筆記。教與學應是雙向交流、互相促進的。學生在課堂中,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積極舉手發言就是一種參與,它既能較好的促使自己專心聽課、動腦思維,還能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都是說邊學習邊動筆的好處。筆記不僅是學習新知識的方法,也是複習舊知識的依據,同時我們還可以從筆記中發現新的問題。很多家長感到對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無從瞭解和把握,其實,每天檢視一下他們的課本和筆記,就是一種好方法。

    2、合理安排時間,有計劃地進行學習

    時間是個常量,需要合理安排;學習是艱苦的勞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1)幾個需要家長引導孩子處理好的關係

    玩與學的關係,主與次的關係,發展興趣和打好基礎的關係

    這裡,家長必須幫助指導孩子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首先是處理好玩和學的關係。學習是初中學生的主要任務,主要的時間和精力自然應該花在學習上。但是,學習又不是初中學生生活的全部,初中學生精力充沛、興趣廣泛,適當和有益的活動(包括“玩”)也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把孩子的閒暇時間安排得嚴嚴實實,不讓孩子有娛樂和活動的時間;有些家長卻對孩子的課餘活動放任自流,這都不利於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全面發展。要指導學生學會勞逸結合,學習時專心致志、靜得下心來;活動時生龍活虎、放得開來。學習和玩不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其次是處理好主和次的關係。初中階段學習知識的密度大大增加、學習知識的廣度也大大增加,這就需要學生能夠處理好各種知識內容之間的主次關係。學科之間有差異,基礎學科、工具學科是初中學習的重中之重,直接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一定要學得紮實。學科內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識的靈活運用是主,自己學習的薄弱環節是主,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再次是處理好發展興趣和打好基礎的關係。興趣是學習動力產生的直接原因,孩子對哪一門功課感興趣,這門學科也就往往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但是,初中學生思想和心理還不夠成熟,興趣也往往不夠穩定,有些孩子對興趣的理解也比較片面。表現在學習方面主要有以下情況:一會兒喜歡這,一會兒喜歡那,見異思遷,結果什麼也沒學好;光憑興趣學習,自己認為不感興趣的就敬而遠之,結果就成了“跛腳”。其實,初中的學習是整個人生學習的基礎,首先要學好每一門功課,初中學習過了關,高中階段就可能比較順利;即便是通常被認為是“副課”的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實際上都是將來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培養興趣必須以打好基礎為前提。

    (2)遵循記憶規律安排學習

    遺忘呈現出“先快後慢”的規律。這規律給我們指導孩子的學習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最早用實驗方法研究記憶規律的心理學家艾客浩斯發現,學習剛結束,遺忘就相伴開始了。第二天忘得最多最快,第二天需要複習的時間較長,如果第二天覆習了,第三天就遺忘少了,需要複習的時間也較短;如果第三天覆習了,第四天遺忘得就更少了……。總之,遺忘呈現出“先快後慢”的規律。這規律給我們指導孩子的學習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及時複習。初中生學習存在一種普遍的傾向,就是隨學隨丟,做完教師佈置的作業了事。到考試時,臨時抱佛腳,從頭開始複習。要改變這種前學後忘,到後面問題成堆的現象。

    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科逐漸細化,各門學科都有自己明顯的特點和規律。理科類數、理、化學習重抽象思維,要善於融會貫通;文科類語、史等重知識積累,要善於聯絡實際。只有把握各學科的特點,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夭地學好各門功課。

  • 9 # 輔你做更好的家長

    天底下只有一種方法可以促使他人去做任何事——給他想要的東西——卡耐基

    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要讓他主動學習,必須給他想要的東西。

    那他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呢?弗洛伊德說:“人類做任何事,都源於兩個最根本的需求:對性的渴望和做重要人物的感覺。”顯然,對孩子來說第一點肯定是不合適的,那就從第二點著手,讓他有“做重要人物的感覺”,激發他源自本身的內驅力。

    案例1:單項突破

    我們仔細分析了A同學的情況,雖然各科成績都一般,但語文的作文偶爾還能寫得不錯,只是不穩定,時好時差。我們決定先讓孩子從作文這個單項突破,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其興趣,形成良性迴圈。

    於是我們建議A同學的家長,按我們的要求先做這麼一件事:

    討論完這3個問題,其實就和寫了一篇作文差不多。一天3-5篇,一個月下來就是100多篇。100多篇什麼概念呢?孩子的學校每學期只佈置學生寫4篇作文,算上4次考試有4篇,一學期也就是8篇,一年是16篇。輔導班也不過每週一篇。所以,他們一個月討論的作文,相當於在學校練好幾年的。而且,一段時間後,孩子就積累了一個高質量的、非常熟悉的素材庫。

    從那以後,A同學覺得自己也是可以學好的,不但對作文信心大增,對其他學科也產生了興趣,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成績自然也有了好轉。

    案例2:老師的表揚

    “想做重要人物的感覺”最主要的是取得別人的認可,尤其是關鍵人物的認可。對學生來說,“關鍵人物”非老師莫屬。

    某同學B,成績在班裡也是不上不下。同樣,家長也是希望他能夠有所提高。我們瞭解B同學的情況後發現,雖然整體成績一般,但數學成績還算不錯,也很有進步的空間。

    於是我們建議家長,在想辦法進一步提高數學成績的同時,由家長跟數學老師打個招呼,希望孩子在數學成績取得進步或表現不錯的時候,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表揚。

    像這種希望老師一般都會給予配合的。

    果然,B同學一方面換了小班化的數學輔導班(原先是大班化),成績果然也有了明顯提升。同時,B同學學的數學老師,在每次發現他們進步之後都在班上當眾表揚。

    B同學的興趣之火從此就被點燃了,若某次沒被表揚,就像丟了一件重要的東西似的,一定要在下次找回來。

    透過老師的表揚,B同學找到了“做重要人物”的感覺,為了保持這種感覺,他自己會主動努力,而且會一直持續下去。

    案例3:提高10名很容易

    同學C屬於成績較差的那種,全班42名同學,一般會處在30幾名。長期處於這樣一個位置,C同學當然自信心飽受打擊,自然對學習沒有興趣。

    當然,和所有的家長一樣,C同學的家長也希望孩子能有所進步,實現逆轉。於是C同學的家長找到我們諮詢。我們研究發現,C同學除了基礎知識不牢之外,考試習慣還不太好,經常把不該錯的題做錯,這在所有的丟分中大概要佔到一半。

    這個可以成為突破口!

    於是我們建議家長給孩子溝通:有沒有信心在目前的基礎上提高5名?孩子起初沒有信心,說如果她真能提高10,她將把主要精力全部用到學習中。

    好辦!

    於是我們先給了C同學的家長一套怎樣糾正考試習慣的方案(方案較長,沒法詳述),讓家長每天按這個執行,不可間斷,第一個“療程”到一次考試為止。

    果然,20天之後的那次考試,錯題中該會而做錯的比例降低了80%,總成績一下子提高了17名。這讓C同學和家長十分震撼。不用說,C同學的積極性也和之前判若兩人。

  • 10 # 滿分父母

    這位家長,先平靜下自己的心,其實你調查一番後,會發現一定不只是你家的孩子學習沒有自覺性,可能周圍很多孩子都是這樣的。

    為什麼孩子在學習上沒有家長期待的自覺性呢?

    因為孩子就是孩子,他還沒有作為一個成年人的閱歷,不能從根本上理解學習的意義。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把目光放在孩子不愛學習這件事情上,因為這不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那家長們要如何幫助孩子呢?在幫助之前,我覺得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孩子在現階段會遇到哪些麻煩~

    一:新環境 新挑戰

    孩子從小升初,會告別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同學,熟悉的老師,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在這個陌生的地方,孩子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適應同學的相處方式,適應老師的講課模式,在新環境中找到一個舒適的位置。

    在這一階段,家長們應該關注孩子情緒上的一些變化,如果發現不對,應該給予心裡疏導,幫助孩子解決困難。

    二:課業變多 壓力變大

    相較於小學的主要三個科目學習,初中的涉獵一下子變成了7到9科,這一龐大的擴容,讓孩子無法快速適應,找不到平衡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倍感壓力。再加上對某些學科的偏好,更讓孩子內心苦悶。

    在這一階段,家長們可以幫助孩子調節學習心態,釋放他的壓力。比如陪著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讓孩子張弛有度。如果一味的投入到學習中,得不到喘息的機會,孩子自然不愛學習。

    三:沒有目標 不明白學習的意義

    這個時候,繁重的課業,讓孩子倍感疲勞,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不明白學習能帶給自己到底是什麼。平時家長又一味的追求好成績,孩子感到的除了累就是累。

    在這一階段,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找尋身邊的榜樣和夢想,但榜樣不要是離生活太近或者息息相關的人物,比如孩子班級前幾名的同學,這樣孩子會認為家長在比較,從而不願意配合。

    家長要明白,孩子在成長階段出現一些小問題都是正常現象,不能因為這些小的問題就認為孩子不思進取,有問題,而應該適時的調整心態,陪著孩子一起克服難關。

    這裡教大家幾個辦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多鼓勵 多讚美

    把關注點放到孩子可以做到的事情上,並及時給出讚美和鼓勵,有了家長的肯定,孩子會充滿信心,會有做到更好的意願。讚美會讓人感受到快樂,也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正向關注。

    二: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父母可以採用一些有趣的遊戲方式讓孩子投入到學習中。比如放學的路以問答的方式詢問孩子今天所學內容,有趣的地方,讓孩子在腦海中憑記憶力複習,這樣既擺脫了天天對著枯燥的書本,也慢慢幫孩子建立起了思維記憶,別忘了在孩子回答後要給出讚美哦~

    三:調動孩子的原動力

    發現孩子在學習中突出的部分,並鼓勵孩子朝著這一方向努力,激發孩子內在自主學習的動力,讓他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這樣也有利於幫助孩子尋找到方向,有了未來的方向,孩子自己有了衝勁。

    四:避免焦慮 影響孩子

    父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當你感到焦慮時,孩子能感受到你對他的不信任,從而對自己的信心會減弱,進而失去動力,認為自己無論怎麼做都無法到達父母的標準。擔心是父母給孩子最爛的禮物。

    五:嚴格要求自己 樹立榜樣

    父母應該合理規劃自己在家的私人時間,給孩子創造學習的氛圍,孩子感受到父母在學習中投入的時間會不自覺的模仿。如果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學習,孩子也將被帶動起更多的努力。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家長比孩子先慌了,先放棄了,因為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多無限可能,家長唯一要做的就是相信他,你的肯定比任何教育大法都來得有效。

  • 11 # 拾到轉運珠

    作為一個家長,孩子沒有學習的自覺性,最好的辦法就是孩子在家裡的時候,陪孩子學習。

    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我有一個親戚,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學習還可以。但是孩子一到了初中,學習開始變得不自覺了。家長想了許多的辦法,都不盡人意。最後,孩子的媽媽就選擇每晚陪孩子做作業。

    孩子在一旁做作業的時候,她就在一旁靜靜地坐著,也不織毛衣,也不看手機,一句話也不說,只是雙眼靜靜地看著孩子。孩子做到什麼時候,他就陪到什麼時候。孩子的作業做完了,孩子睡了,她也就休息了。

    最開始,孩子不理解媽媽。但是,漸漸地,孩子由不學習變得自覺學習了。用孩子後來的話說,媽,我從您的眼神裡看到了您的愛,看到了您的付出,也看到了我不爭氣帶給您的一份無奈,於是,我就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要為自己爭一口氣。

    就這樣,我的這位親戚,一直陪孩子六年。每晚陪,每月陪,每年陪,一直陪孩子高中畢業。孩子也爭氣,高考那年,應屆畢業生,就考上了清華大學。

    陪孩子學習,的確有它的好處。只要你能堅持下來,孩子肯定會能靜下心來自覺學習的。

  • 12 # 三條木ABC

    孩子學習沒自覺性,我們確實要自我檢討。真正的學霸,父母從小就要與孩子同頻共振才行,要堅持與孩子保持良好溝通,與孩子共同學習。多誘導孩子樹立獨立及謙虛的性格,確定正確的目標,構建人生規劃,併為之奮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梅德韋傑夫宣佈俄政府全部辭職!是個什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