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言好書畫

    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一步一步來的,不管是哪種學問,都有發展歷程,我們從小學到大學的各門課程又有哪一門功課能一步到位呢?

    中國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類別,更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漢文字的發明到各種字型的演化都有章可循,有法可學,華人寫漢字天生就有寫的美觀的要求,而書法的誕生是經過無數人努力才達到的結果!從李斯被公認為史上第一個書法家後,到鍾繇完成楷書,王羲之奠定正書基礎,中國每一代大書法家都在繼承與發揚前輩書法大家們的經典作品,創造屬於自己的字型,引領書法藝術的發展!書聖王羲之天姿縱橫,猶從師衛夫人學習書法,以鍾繇、張芝的經典為範本,自創新體,影響古今,成為書聖!

    我們簡單談書法發展過程與王羲之學前輩書法家經典的事例,實際上是讓所有有志於書法創作的人不要走彎路,進入現代社會,科技發達,學習手段豐富,生活節奏加快,有不少人學習書法時主張不學楷書、不學正書、不學經典法帖,以有個人面目為由否定傳統學習方式其實是誤人子弟!

    中國書法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從來就不是用毛筆寫字這樣簡單,書法不能速成,學習書法的人必須有這個認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書法技法、書法文化、文史等的綜合學習!

    作為初學者,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必須臨摹經典法帖,實際上經典法帖中是中國古代書法大師們的心血、是他們的經驗、是他們的書法成果,我們臨摹經典法帖就是在走捷徑啊,那有憑空就能創造的成就呢,就象學生不學初等數學直接學習高等數學,不會加減乘除就會微積分一樣根本不可能!

    中國書法的“臨”與“摹”是不一樣的,“臨”是指照著書法原作寫,而“摹”是用薄紙或絹蒙在原作上面寫或把字帖雙鉤描紅,而按照原作仿製書法作品的過程叫做臨摹。自古以來,書法的繼承與創新都是在“臨摹”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書法學習中首先要學會“臨摹”,才能掌握學習書法的基礎和關鍵。

    中國書法的“臨”和“摹”各有長處,也各有不足。體現在書法上,古人曾經說過:“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意思也就是說,臨容易學到筆畫,可是不容易學到間架結構;摹容易學到間架結構,可是不易學到筆畫。

    我認為初學書法者需要從“摹”開始,這樣可能準確學習古代名家書法筆法與字型結構,至於是學習歐、顏、柳、趙或是隸書、篆書中的哪一種,可根據自己的審美觀來選擇,我比較主張先學習唐代經典楷書作品,因為筆法完備,字型端正,打下基礎後會有好的發展。當“摹”到一定程度後,可以“臨”帖再到背“臨”,最後出帖!

    這是歷代書法家們總結出來的經驗,趙孟頫曾說:“古人得名家筆跡數行,終生習之即可名世!”,意思是古人得到名家真跡哪怕只有數行,終生研習也可以成為名家!臨摹書法經典作品是學習書法的捷徑,也是必須的過程,初學者要對所學經典作品準確的“臨”與“摹”!

    王羲之《黃庭經》區域性欣賞

  • 2 # 清雲逸和

    臨摹 ,學習書法第一步。

    臨就是照著寫。適合成人。

    摹分兩種:一是用透明的複製紙附在字帖上描紅,二是雙鉤填墨法。描紅適合小朋友,我認為雙鉤法是最好的臨摹方法,因為他為背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臨摹的前提是讀帖,否則徒勞無益。照葫蘆畫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自學者都會遇到的困難,往往寫了很多遍,都沒有進步。如何解決呢?就要多讀書。多看一些書法理論方面的知識。瞭解字帖作者的書法特徵和用筆特點。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剖析自己,看清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