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殲6萬歲”很大程度上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無奈。

    殲6在共和國空軍歷史上無疑是地位相當高的一款戰鬥機,在軍迷中也備受吹捧。

    殲6實際上是前蘇聯米格19戰機的中國產化型號,1960年首飛,在共和國空軍中一直服役到2010年才完全退役,服役時間長達近半個世紀。而總共5000多架的總產量也創下共和國之最。

    而真正讓殲6走上“神機”寶座、讓空軍指戰員喊出“殲6萬歲”的原因,是因為六爺在國土防空作戰中實打實的戰績,六爺在空戰中打出令人瞠目結舌的23:0!被六爺斬落的戰果甚至包括當時最先進、最強大的戰鬥機美製F-4鬼怪。

    除了在中國,殲6在巴基斯坦、越南等國也獲得了一些戰果,但是戰績並不顯赫。而且,無論是在小巴還是越南,其飛行員對殲6的評價都不高。

    其實以本身效能評價,殲6是一款相當平庸的戰機。作為前蘇聯第一款超音速前線戰鬥機,殲6(米格19)雖然具有垂直機動效能好的優點,但是其最大飛行速度僅1.4M,而且航程短、武器掛載能力弱、航電簡陋、人機工效差、容易進入尾旋等缺點。在米格21投入服役後,米格19在除中國外的全世界都迅速被替換,存在感非常弱。

    殲6在中國得到“神機”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無奈和悲哀。在殲6之後,中國也於1961年與前蘇聯簽署了引進米格-21F-13飛機及配套R-11F-300發動機的協議,這就是殲7的由來,殲7原型機也於1966年首飛,如果順利的話,中國也會和世界上其他使用蘇制戰機的國家一樣,迅速過渡到米格21時代。

    但是,受制於中國當時孱弱的航空工業水平以及中蘇關係交惡,中國殲7的研製、裝備過程並不順利,無論是殲7基本型還是I、II型,都算不上成功。如今開枝散葉的殲7家族真正獲得成功是上個世紀80年代殲7M後的數個型號,包括殲7E、殲7G。殲7E/G的大規模生產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甚至21世紀的頭10年。

    水平相對較低的殲7系列的研製裝備都如此艱難不堪,殲8家族的歷史更是一言難盡。在筆者寫過的殲8文章中,很多讀者質疑筆者貶低殲8的歷史地位,理直氣壯的問筆者如果不是殲8,那麼上個世紀90年代的祖國領空靠誰保衛?答案是靠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或者叫“韜光養晦”。

    殲6在中國指戰員手中打出不錯的戰績固然值得我們尊敬,但是1996年那場危機中飛行員在殲6面前再喊出“首戰用我、用我必勝”那就讓人感到徹底的心酸和無奈了。所以為什麼1998年駕駛殲10完成首飛的雷強哭著走下飛機,向總師宋文驄說“宋總,這才是真正的戰鬥機啊”,那時的我們真是有太多的委屈和不甘。從這個意義講,殲6稱為神機、被呼萬歲不是什麼值得軍迷吹噓的好事。

  • 2 # 遼寧資深球迷二代

    嚴格來講,並不是殲六戰鬥機太神,而是在幾十年前,尤其是上世紀60年代,在經過了近20年的打磨後,我們曾一度建立起一套強大的地空指揮配合體系!

    可以說,雷達預警的問世,讓空戰不再侷限於傳統的、自己上天來尋找對手和目標的格局,而是讓空戰體系具備了更大的視野空間!

    殲六之所以被稱為“神機”,甚至被冠上了殲六萬歲的稱號,最直接的原因莫過於它驕人的戰績:在我空軍體系服役超過半個世紀,共計擊落擊傷敵機20餘架,而自身無一損傷!而被擊敗的對手中,包括了F-104C,F-4C鬼怪,A-6A入侵者、RF101等多種美製戰績,能夠把大名鼎鼎的美國空軍實現零封,殲六被冠上萬歲的威名這也的確實至名歸!

    但我們創造如此懸殊的戰績,真的是因為殲六戰鬥機在效能上的強大嗎?實則不然!同一時期的中東戰場,以色列空軍駕駛著鬼怪戰鬥機,直接將阿拉伯空軍打出了2比100的損失比,而阿拉伯空軍損失的戰機,多半為效能更高的米格21,也就是我們後來的殲七戰鬥機。由此可見,殲六本身並沒有那麼神奇,我們能創造0損失的榮耀,更多的還是在於戰術的運用。

    簡單的講,就是地空雷達與空中戰機的有效配合!

    從北韓戰爭,到貫穿50-60年代的東南沿海防空作戰,至60年代我們已經建立起了一套強有力的地空配合體系:

    1、利用地面雷達更遠端的偵測範圍,我們提前鎖定敵機位置。

    2、利用地面雷達的有效引導,我方的戰機秘密升空並保持低空飛行,藉此躲避敵方的雷達搜尋。

    3、到達敵機空域後,鎖定對手實際位置並立刻升空,在狗鬥中迅速咬住敵方敵尾,待敵人反應過來時,已經被咬住後部的敵機自然失去了空戰的主動性!

    可以說,殲六能被成為萬歲,戰績和飛機效能只是其中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整個戰場的偵測主動權,完全在我們手裡!我們擁有這一雙比敵人還要遠視的眼睛!更要效能的雷達,才是戰場的主角。

    所以到了60年代後期,反制雷達的反輻射導彈開始問世,目的就是為了讓對手的雷達變成瞎子!而到了80年代,貝卡谷地空戰的爆發,電子戰的普及、預警機的出現、三代機更強力的機載雷達,那雙偵測對手的眼睛已經不止落在地面上,而成為了移動式!

    而這場空戰和多年後的海灣戰爭讓當時的我們如此震驚,也是因為我們驚訝的發現,過去的模式已經落伍了!

    飛機的升級只是空戰提升的一部分,整套空戰系統的提升,才是空軍發展的重中之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你讀過的書,哪一本你最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