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改變

    正如你所說的985和211院校,他們定位是研究型大學、年輕老師最大的壓力來自科研,因此科研要放在第一位,很多高校允許新教師前幾年不用教學。但是在普通院校,一定要重視教學,要認真,持續的上好一門課,形成自己的特色,這一點非常重要,與此同時要做好科研,也就是科研和教學並重。

  • 2 # 老徐的教育思享

    教學是教師的基本工作任務,是良心活。關係到學生的成長和未來。

    科研是教師的個人發展,是自我價值的提升。關係到個人的職稱、薪資待遇。

    對於教學與科研,好老師不應該將此視為非此即彼的關係。

  • 3 # 小耳勺

    最近一直在改革,教學的權重更大了,科研考核也更靈活了。如果覺得自己科研不行,可以往教學上下點功夫。最主要還是看自己,適合什麼型別的工作了。

  • 4 # Ryanbaba

    副高前 靠科研

    副高後 現在的導向教學在看齊科研 但是高校排名和學科評估還是看科研 所以呢 上好一門課 其他搞好科研 是正路

  • 5 # 高山之巔abc

    都重要,要同樣重視。教學和科研相輔相成,要合理安排時間,既搞好科研,也要搞好教學。如果教學工作量太大,影響了科研,要和領導反映,適當調整。要科研任務太重,影響了教學,也要適當調整。教學和科研都需要學術和邏輯思維,可以提高效率。

  • 6 # 文海之浪233

    教學與科研並重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你想做教學教授也可以,只是晉升時間比較長,課時量巨大,而且很難升正高。科研教授目前來看是主流,做科研,發文章,拿專案,領經費,這一部分教師也是收入最高的。

  • 7 # 瀧陽奶巴

    既然你提出了問題還是要為你分析幫你排憂。

    根據你的問題我提出以下幾個夠你參考

    一、首先要評估你現在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去做科研專案和課題申報的能力嗎?

    二、你有研究的方向嗎?你的課題是什麼級別的課題?有專業領域的大佬帶你研究嗎?

    三、你自己是在一所什麼樣的院校當老師,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你有哪些資源和優勢。

    四、先把你自己所在的環境和自身的能力都好好分析,想清楚再決定。

    五、你個人有什麼在研究領域的優勢,你所研究的領域有什麼新的方向。

    現在一般地方院校的什麼博士、研究生,說好聽點就是高校老師,說難聽點就是渣渣,唯一的優點就是忽悠學生。教出來的學生出去既不謙虛,還滿嘴跑火車。

  • 8 # 做財經教育的宋小白

    先教學後科研,教學是基礎,科研是發展、提升。

    在高校中,教學還是佔據很重要的位置,作為新教師更是如此。

    新教師一般以助教起頭,主要是教學工作量和少量的科研,在評講師之前,科研的工作量都不是太大。

    目前可先把教學基本功練紮實,多備備課,熟悉教學的基本環節,教學軟體等,空下時間找準方向,寫寫課題、論文之類的,會慢慢地漸入佳境的。

  • 9 # 湘裡鄰里

    這個主要與高校水準相關,每年清華北大百億以上經費及各省龍頭幾十億經費的高校那科研要重於教學,而億元上下經費或沒有經費的大學教學重於科研,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10 # 高校人才真經

    這個問題目前在高校人事工作中基本上已經達成了共識:除非你應聘的是三本、專科這樣的純教學類高校,你進入高校後首先要保證的是你的科研!

    作為高校人事工作者,真經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博士剛畢業或者博士後剛出站進入高校時,通常還比較年輕,家庭負擔小,創新能力強,工作幹勁足,因此是最容易出成果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不做點科研,等年齡大了,恐怕就沉不下心來了。

    第二,博士在上學期間一直是做科研,生活工作狀態有很強的慣性。如果接著做科研,那根本就不用適應,上手很快。但如果轉去做教學,那又要轉換工作節奏,因為做教學和做科研完全是兩碼事,思考的內容也不一樣。

    第三,現在很多高校都實行非升即走了,而留校考核條件根本不看教學,就是看科研,你去學校上兩年課,最後留不下,自己的職業生涯也受影響,所以進校後,首先讓自己能留下來才是關鍵。對於不實行非升即走的高校,科研其實更重要,因為這類學校的科研條件往往差一點,如果你不能借博士期間的積累趕緊做做科研,衝擊一下副教授教授,恐怕用不了兩年科研就全荒廢了,學校也不會再給你支援了。

    說以上三點,並非代表我認為教學沒有科研重要,真經認為,教學應該是有一定學術經驗和積累的老教師更為擅長。年輕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科研歷練,再進行教學訓練,更加符合高校教師的職業特點。

    所以,不管別人怎麼說,新教師一定要保住自己的科研,直到真的做不動的時候再說。

  • 11 # 真心說關鍵

    在高校二十年,說一句:在高校沒有科研,你啥都不是;科研厲害,你啥都行。

    教學,的確這幾年一直嚷著要提高權重,這更說明了科研一直比較重要。

    高校排名比的是什麼?是科研!是一個學校一年發幾篇C刊,幾篇SCI,幾篇EI,多少國家社科基金,多少國家自科基金,進賬多少科研基金。

    即便教學專案的評比,也看科研。

    所以,必須搞科研,拼死搞科研。

  • 12 # 了不了齋主人

    這個問題,從“新教師”這個角度來討論與從高校教師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討論是有點差異的。作為新教師,無疑是從剛畢業的學生轉化而來的。無論是自身的知識儲備、思維水平和口語表達都還不完善。從這個意義上說,新教師首先應該側重教學而不是科研。道理很簡單:在這個階段,能讓自身能力得到系統擴張的是教學而非科研。一是教學是讓自己的知識系統化的一個過程,二是教學是讓自己思維條理化的極好途徑,三是教學可大大提高自己口頭表達水平,四是教學過程也是一個問題積累的過程,這個積累正是後期科研的課題提出的基礎。

    新教師馬上進入科研,似乎可以很快出成果,但若自身的知識、思維等都缺乏良好的訓練,後期依然要花時間來補課。

  • 13 # 牽牛花牽牛郎

    現在高校逐步開始進行分崗制管理,分為:教學崗、科研崗。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進行自由選擇,比如:

    (1)如果你側重當一名教學的老師,那麼主要工作就是給學生好好上課,而承擔的科研任務就比較少,僅僅完成一項教學研究課題或者教學論文就可以;

    (2)如果你側重去當一名科研工作者,那麼對科研成果要求比較多,而承擔的教學任務就比較少,比如一週就需要給學生上1-2次課,剩下的時間自由支配。

    (3)你也可以遵從學校的安排進行輪崗,逐步摸索自己的適合方向。

    以後這種教師發展方向將逐步實行,此方案為教育評價指明瞭方向,細化之後也為教師的發展指定了方向。

    《方案》的具體內容,對教師的發展方向選擇有重大指導作用,比如:

    (1)針對素質教育中小學教師的評價,不再“唯”論文、“唯”學歷………而是要求素質教育階段教師以實際教學質量為主,注重師風師德建設;

    (2)針對高校等高等教育,也是要求不再唯論文、唯課題、唯學歷來評價教師教學,同樣注重師風師德和教學質量,(但是高校學生沒有升學任務,高校又承擔科研任務,所以需要尋求明確的發展路徑,最好的方式就是分崗制,一部分老師從事教學,一部分老師從事科研,兩者都能發展)。

    原來高校教師的評價方式,導致了你現在的問題:

    在985、211等重點高校裡邊,教師往往重視科研,不太重視教學,很多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也是非常少的,主要精力在於科學研究和實驗室。

    甚至很多教授在上課的時候,只是自顧自的念教材,或者是念PPT,至於學生上課能不能聽得懂,甚至有沒有在聽課,老師都不會干涉和管理。

    這是由於在高校裡普遍形成了一種“唯論文”評價體系,就是以高校教師的科研能力為主要評價,如果這個高校教師課題拿的多,論文發的多,那就優先評職稱,就被認為是優秀的老師。

    比如有的高校規定發表7篇SCI,就有資格評副教授,而那些潛心在教學一線崗位上教育育人的老師,卻因為沒有科研成果,職稱永遠得不到提升。

    舊的評價方式存在優點,也存在缺點:

    (1)優點就是非常的公平,並且非常好評判,學校藉助外部核心科學雜誌的錄用稿件情況或者獲獎情況,對老師的能力進行判定,因為這些材料有利於學校的知名度和科研實力的提升。也讓那些善於拍領導馬屁、善於搞人際關係、有後門的老師沒法得到提升。

    (2)缺點就是導致老師不重視教學,失去了高校教育育人的本職工作,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太多的幫助,大學裡培養的學生也只懂得課本知識,而沒有真材實學。

    (3)最嚴重的缺點就是發現:投入了這麼多的科研經費,發表了這麼多濫竽充數的論文,但是都沒有轉化為成果!沒有給科技水平帶來進步!

    《方案》為你提供了發展方向。

    這個方案很快將在各個省市學校進行細化施行,現在你的選擇應該有方向了,就是看你適合做什麼。

    待在教學一線上從事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仍然可以取得較好的發展前途,也可以評上教授等職稱。這尤其對普通的二本院校教師來說,是最輕鬆最容易的職業發展方式,畢竟在二本院校里科研實力比較弱,科研環境比較差。

    我建議你:根據所在高校情況,以及自己的優勢進行選擇,無論是從事科學研究,還是從事教學,將來都會有很好的發展前途。

    我進入高校之後,首先選擇的是教學,然後儘量去做科研。這是根據我自我優勢和所在學校決定的,先把教學工作做好,保證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然後如果發現自己有科研能力,再往科研方向發展,畢竟教學有一定心得和體會之後,需要把它做到科研上去,然後科研取得成就之後,可以反哺教學,讓自己教學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子柒的生活方式是不是有些像法國十六世紀作家蒙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