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去年今日
-
2 # IT極客老兵
我年過40,進入這個行業已經二十多年了,總的來說,談不上後悔,有得有失。現在談談我的幾點感悟吧。
一、綜合素質很重要進入這個行業開始,就是做一個程式設計師,到後面成為了架構師,再到技術總監。給我的啟示就是,偏科的程式設計師發展前景是有限的。綜合素質包括溝通能力,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有時候比程式設計能力更為重要。有很多程式設計師不善於溝通,但是在中國社會,溝通很重要,和領導的溝通,和同事的溝通,和下級的溝通。不會溝通的程式設計師,註定是難於轉型的,只能幹程式設計師,幹程式設計,而程式設計是青春飯。
二、自學能力很重要在IT這個行業,自學能力太重要了,不能自學最新的技術並運用到工作中,你會發現很快就跟不上這個行業的發展,工作起來力不從心,進而被淘汰。自學的過程中,合理的分配時間是關鍵,很多程式設計師平常工作很忙,基本沒有時間去學習,而領導分配任務的時候是不會給你專門留出學習時間的,你只有合理利用好時間,忙裡偷閒。
三、儘早向上“提升”在中國,程式設計師做到30多歲就算“大齡”了,在這之前,就要考慮好自己的向上晉升渠道,是適合繼續做技術?還是轉型管理?如果還想做技術,必須要在技術上往上提升一層,能夠達到架構師的水平,否則,30多歲的程式設計師如果被公司末位淘汰請不要吃驚。如果轉型做管理,這個就要體現出你的管理能力,儘早被上司賞識,從而被提拔到管理崗位上。
一路走來,感悟很多,不管怎樣,選擇了程式設計師這個職位,就沒必要後悔,後悔也沒有用,願天下所有程式設計師都人生無悔,活在當下。
-
3 # 天上風大地上人惡
真實來說,做程式設計師沒有五年經驗,根本無法理解其中的奧秘,很多高深的知識,比如框架設計,分散式原理,領域專用語言,這些高階點的知識,沒書沒材料沒人講,沒經驗根本就是要止步了,國內需要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程式設計師而是程式碼的搬運工,把業務給我寫出來,加班寫出來就行了。而國外,那些程式設計師都會去想著把業務寫得更好,更具有創新,快捷,方便大眾。還是思想的問題。忙著賺錢的公司太多。
你看看很多著名的框架,比如前端jQuery bootstrap 爬蟲框架scrap,深度學習框架keras,TensorFlow. Flutter都是國外程式寫的,還有大量的工具型無盈利網站,國內為啥寫不出,很簡單,因為在你正鑽研更高深的知識的時候,把你裁掉,讓你轉行搞其他的,你自己飯碗都保不住,還怎麼去想著搞?
中國企業很簡單的一點就是,出業務,做PPT,拿融資,擴大推廣,裁掉程式設計師,這叫卸磨殺驢。這是小中型企業的模式,招程式設計師就是看能不能加班,能不能抗壓。
不想講了,當興趣不能當飯吃的時候,你們還怪這片土地出不了天才。
-
4 # 使用者1419139203757
過了40的程式設計師基本上幾百萬的資產是有的,這是大多數人一輩子才能掙到的錢,所以應該說是很辛運的,大部分學計算機的其實一畢業就轉行了,根本就進不了這個行業,進來的也會有不少半路不願幹或者幹不下去轉行的,中國大環境其實對程式設計師不是太友好,所以來說能幹到40來歲的只有很少一部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應該不同人有不同答案吧,說說我自己吧,入行十幾年了,談不上後悔,但整體有點無奈。
回顧這十幾年的經歷,彎路沒少走,錯誤沒少犯,就算一些現在看來走對的路,也是誤打誤撞。
總結起來走過兩個階段,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入行第一個階段,無論職業規劃是否正確,發展都還算順利這個階段基本就是學習和工作的迴圈階段,即便沒有很明確的目標性,只要努力,薪資一般都會持續增長,所以現在回頭看這個階段,應該是最爽的一個階段了。
當然,如果想要在這個行業持續做下去,並且中年以後依然可以遊刃有餘,最好能在這個階段完成三件事外加明白一個道理
需要完成的三件事:
所學語言的底層知識要完全弄清楚。一些常用框架的實現原理等底層知識要弄明白。技術廣度要有一定的積累,至少要對各個層面的技術體系有一定了解。明白一個道理:
人過中年靠投簡歷找工作不太靠譜,需要為未來鋪條路(也就是說一旦發生職業危機,他可以幫個忙),儘管這條路未必用得上,也但願永遠別用上。
也就是說要選擇發展自己的技術優勢還是人脈優勢留在日後備用。
如果要發展技術優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技術大牛,這個大牛可不是某個小技術團隊的大牛,而是某個領域內切切實實的牛人,至少在某個領域內有一定的知名度。這就不僅僅對你個人努力程度有一定要求,還要看機遇。例如,你想成為併發領域專家,如果沒有機會接觸真真的大併發場景,僅僅靠啃幾本書想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無異於水中撈月。
如果要發展人脈,前提條件要求你也具備相當的技術能力,否則到時候別人怎麼幫你也沒用。
入行第二個階段,決定未來職業走向的關鍵時期如果第一個階段隨波逐流的走過來(注意,是隨波逐流,不是混,如果是混過來,可能在第三四個年頭就不好找工作了),除非運氣特別好,否則在第二個六年中再找工作就會感覺力不從心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實力和工齡不符。
然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如果第二個階段依然得過且過的工作,第三個階段的職場將更加難混。
在這個階段要完成的事情
找準職業定位需要確定好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管理還是技術。
不論選擇哪一個,在選擇好之後最好確定一個偏向,因為無論管理還是技術,裡面涉及的東西都太多,一個人有限的精力很難全面精通。
找到一個可以持續打拼的平臺過了技術積累期之後,任何工作都離不開對業務的深入理解,這也意味著每一次跳槽都需要重新組建自己的業務架構。
因此,有一個可以持續打拼而不需要不斷更換的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上就是十幾年經歷過的兩個階段的總結,至於後面該怎麼走,依舊處於迷茫階段^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