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影鯊

    這個問題提得很有趣。

    首先,我們知道在《蟻人》這部電影裡,最後斯考特跟黃色戰衣蟻人決戰時,在進入亞原子級別後被吸入黑洞,亞原子,——便是影片中能給到觀眾的最小印象。

    而在現實世界裡,我們知道早期科學家們認為原子僅是由位於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電子組成的,這些電子繞著原子核的中心運動,就像太陽系的行星繞著太陽執行一樣。直到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查德威克在1935年因發現中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質子與中子才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影片中斯考特最後呈現的亞原子狀態即等同於原子核、電子、質子、中子這樣的存在。

    那有沒有比亞原子,也就是影片中蟻人呈現的最小狀態更小的物質呢?答案是有的,這便是由美國科學家默裡·蓋爾曼在1960年前後證明——的確有些更小的粒子存在於質子和中子中的“k-works”,即夸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大到宇宙空間,小到每個生命體的構成要素,兩者之間是多麼的相似:

    銀河系與細胞

    太陽系與原子

    這讓鯊鯊不由得突發奇想,誰又能知道,人類之與宇宙,是否就是夸克之於生命體?我們一邊探索幻想著自己與宇宙的關係,感覺自己一步步接近真相,而實際上我們都只是寄居在一隻巨型家寵毛髮上的體蝨觸鬚上的一個粒子,真相之大,使得我們永遠只是盲人摸象、目無全牛?

    腦洞歸腦洞,話說回來,其實早就有導演們以勝誰誰君百倍的腦洞,以反一般科學探索題材的,戲虐、諷刺的側面另闢蹊徑來揭示人類的渺小與無知。其中,被影迷奉為經典,改編自同名小說,於2005年出品的英國影片《銀河系漫遊指南》裡。地球毀滅前僥倖逃生的阿瑟爾·登特在自己的銀河系流亡旅程中,發現毛巾居然宇宙間最有用的東西,所有他需要學習的知識都寫在一本名叫《銀河漫遊指南》的電子書裡,地球的主宰者從始至終都是老鼠,而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居然是在一次銀河系修建工程中,因為攔住了主幹道通行而被當做違章建築被瞬間摧毀的......

    眾所周知的《黑衣人》。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影片故事都發生在未來時代,由於宇宙戰亂不斷,大批外星人紛紛到地球避難。黑衣人作為專門對付外星人的特殊警察,致力於阻止邪惡的外星人對地球採取的秘密入侵和破壞的計劃。 這部影片中琳琅滿目地外星形象和演員對白生動活潑,劇情緊湊。但觀其核心,卻也透露出人類所一直犯下的,自以為是,無知莽撞,看低一切其他生物體,只將自己當做救世主的愚蠢。

    《火星人玩轉地球》:幽默感十足,極具諷刺意味,片中對政客、科學家、軍人等高階人群無一例外地捉弄調侃,而最後打敗火星人的竟然是一首老情歌。

    《保羅》:英國喜劇標配西蒙佩吉、尼克弗羅斯特兄弟和滿嘴美利堅大碴子味英文的外星人保羅的喜劇碰撞。所以也是一部更偏向美式幽默略顯三俗的英國喜劇。

    《解剖外星人》:說到英式幽默,這部影片中的味兒就更足了,雖然最後揭示出這整個被當做紀錄片拍攝的外星人解剖事件其實一個謊言,但沒拍成俗套的搞笑劇,故事趣味性很濃,細節豐富,演員表現也可圈可點,只是結局處理未免過於粗糙,感覺還可以拍得更好。

  • 2 # 影迷也瘋狂

    如果按照現有物理知識來說,宇宙最小的物質是夸克,夸克<核子(包含質子和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質子和中子圍繞原子核運轉,所以動態圖看起來的就像一個由一個恆心和多個行星組成的星系,如果把所有的原子放在一起,那簡直就如同宇宙一般壯觀。

    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不僅給觀眾展示各種神奇的想象場景,更是給觀眾展現了更多宇宙的可能性。

    《奇異博士》讓觀眾見識了多維度空間。

    而《蟻人》則讓觀眾見識了微觀宇宙。

    在《蟻人》高潮大戰中,蟻人縮小了自己的身體,由於控制器失靈,身體一直在縮小,一直到了亞原子世界,在這個世界時間和空間的失去了意義。

    如果按照現行世界的物理定律來說,一個有質量的物體無限縮小而質量不變,就會變成一個小型黑洞,把周圍的世界吸入其中的。

    但是在漫威宇宙觀裡,蟻人開啟了微型宇宙,豐富了觀眾的宇宙觀,所以大家就不要太計較電影與現實的差距了。

    對於未知的世界,抱有好奇心是沒有錯的。

  • 3 # 老K財道

    先說結論:目前來講,已知宇宙中最小的物質是夸克。

    夸克是一種構成執子、中子、與電子的物質,但很多科學家認為,物質是可以無限在細分的,所以究竟最小的物質是什麼,尚不能確定。

  • 4 # 基地說

    這行字上面的那個,看到沒?肉眼看不到的,拿顯微鏡看,顯微鏡也看不到的。

    等你看到了就是他了。我如此的肯定,如此的自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有一套別墅給你住,就是沒網沒電視,你能住得下來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