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凝沙學史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算是神一樣的存在,幫助四處流浪的劉備絕地重生,不但佔據了益州之地,而且建立了蜀國。但是,諸葛亮窮其一生也沒有完成劉備的統一夙願,的確是一個遺憾!感嘆之餘發現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很好解釋這個遺憾。

    “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司馬懿的評價說出諸葛亮的大部分缺點,正是這些缺點導致諸葛亮最終也無法完成統一夙願。

    “志大而不見機”

    諸葛亮是個頗有遠見的戰略家,從東吳借荊州,西取益州,以及後來的平定漢中,在當時都是非常有戰略遠見的行動,並奠定了蜀國版圖,實現三國鼎立。

    諸葛亮的隆中對雖然整體戰略構想不錯,諸葛亮也幫劉備初步實現了這個構想,並佔據了荊州,益州和漢中等地。但是,這個構想有個矛盾的目標,既要聯合東吳,又要佔據荊州。這個矛盾的目標,東吳人肯定不會答應。

    因此,諸葛亮也沒有機會實現這個目標,沒多久關羽大意失荊州,蜀國與吳國變臉並敵對,劉備為復仇舉國伐吳,夷陵大敗後逃回。所有這一切都是起源於諸葛亮無法實現的佔據荊州聯合東吳抗魏戰略。

    “多謀而少決”

    諸葛亮善於奇謀,但不善於決斷,是個非常難得的軍師,但決不是一個有魄力的主將。

    諸葛亮輔佐劉備前期,劉備釆用其計謀,如虎添翼,經常巧出奇兵,以少勝多,屢破曹操,取得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等一系列戰役勝利。因為當時的主將是劉備,具有高超的領導能力,因此當時的決策由劉備拍板,而諸葛亮只是提供了許多不錯的謀略給劉備做選擇。

    後來,劉備去世,由諸葛亮全權負責蜀國的軍政,主將和軍師的活,全變成是諸葛亮。雖然,諸葛亮勵精圖治,也使用了許多神機妙計,但屢次北伐結果都是無功而返,白白損耗了蜀國的僅有國力,自己也累死在最後的一次北伐途中。

    可見諸葛亮做了主將後,對於自已的諸多計策,自己也無法做出合適的抉擇,很難做出正確的決定,因此,空有許多精彩的計謀出現在北伐過程中,但最終結果是蜀國沒有真正取勝過一次。

    “好兵而無權”

    三國鼎立時,從實力上看明視訊記憶體在蜀弱魏強,不但體現在社會經濟上,而且軍事上差別更大。這種情況下,如果蜀國釆取防守,可能是比較好的選項。但是諸葛亮捨棄守勢,大舉興兵北伐以攻伐守。

    在敵強我弱的態勢下,面對面作戰取勝的機會過於渺茫,除非兵出險招,才有可能取勝。於是魏延向諸葛亮提出子午谷奇謀,效仿之前的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由魏延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趕到長安,然後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同時諸葛亮帶大軍出斜谷進軍長安、潼關,兩軍會師於潼關。但是,諸葛亮一向用兵謹慎,認為此計過於兇險,難以成功,棄而不用。

    總之,三國中的諸葛亮為劉備的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由於自身的一些缺點,最終無法實現統一夙願。

  • 2 # 若虛堂

    諸葛亮作為千古名相。有他優秀的一方面。但是。諸葛亮作為一箇中層幹部,或者是做一個基層員工,都是很稱職的。但是做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以決策者來說,他有用人方面的失誤。作為領導者,只抓大的方面。而諸葛亮事無鉅細,什麼事情都要親自過問。這就不對了,這不是一個領導人應該做的事情。蜀國後期人才的匱乏與諸葛亮不能說沒有一點關係。做一個軍事家來說,諸葛亮也是有一定的欠缺。諸葛亮用兵太正。不能出奇兵,不能聽取部屬的正確建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這是孫子兵法裡的名句。諸葛亮作為蜀國丞相。主軍政大事。如果本身國力就弱,以弱小國力去和魏國拼消耗,這是很不明智的。也就決定了他失敗的結局。一點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 3 # 青言論史

    諸葛亮是我非常尊崇的一位古代先賢,但他也絕不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完人。借用明代大思想家李贄的一句話來概括諸葛亮,就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是的,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問題,也許就在“謹慎”這兩個字上。

    諸葛亮的謹小慎微是出了名的,《三國志》裡記載,說劉備去世以後,蜀漢的國事,“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在軍中,二十軍棍以上的軍法執行,諸葛亮都必須親自到場主持。這樣的謹慎,這樣的細緻,是不能不讓每一個人感動的。

    但是當他的老對手司馬懿聽到這個情況的時候,卻長嘆一聲:“亮將死矣!”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當一個國家的最高決策者細緻到這種程度的時候,他的精力還夠嗎?

    身為蜀漢的丞相,按照之前和之後的慣例,諸葛亮應該主管人事,注意好選拔官員,以及大戰略的制定。如果管得太細太小,他是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的;如果有,那就是在耗竭甚至透支自己的生命。很不幸,諸葛丞相就是透支了自己的生命。

    其實諸葛亮在劉備死以前並不是這樣,當時他雖然也是文官裡的一把手,但是主要就是大戰略的規劃(隆中對),以及管管後勤。但是劉備死後,蜀漢的千鈞重擔全部壓在了他一個人的頭上,這就為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什麼事都管,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什麼都不大管得好。比如說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就被諸葛亮擱置了。甚至魏延之死,都是諸葛亮過於細緻的安排導致的下屬神仙打架。

    想來想去,也許正是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給了諸葛亮莫大的壓力,最後將這位風流倜儻的無雙國士,沉重地壓倒在了定軍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哪個事情上你開始變得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