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很好奇這個“很少”是怎麼得出來的結論?!姑且不談我們國家和蘇聯的歷史淵源,造成我們國家很多人關注蘇聯,喜歡蘇聯武器,包括蘇聯飛機,對其瞭解也肯定強於西方別的國家。即使說真的喜歡二戰蘇聯飛機的人不多,都跑去愛好德國飛機,那麼蘇德戰場作為二戰主戰場,那些名揚四海的德國飛機的戰績如何產生?如何計算?這些難道可以繞開蘇聯飛機?不提蘇聯飛機?如同讀一本三國,你說不清顏良為何被斬,文丑為何被誅,你談什麼崇拜關二爺?雖說萬事無絕對,可是我是敢拍胸脯保證,自古以來喜歡岳飛而不提秦檜的人,比萬中無一,可以練會如來神掌的絕世練武奇才還少!蘇聯飛機在二戰中的遭遇,與精心做好戰爭準備的德華人相比,其實關鍵不在於飛機,而在於人!蘇聯工業產品的傻大黑粗,在二戰期間,其實並沒有被各工業強國拉出甩街差距,要知道當時蘇聯是如假包換的第二工業強國,這是建立在紅色資本家哈默先生,把大蕭條中的美國基礎工業裝置倒騰到蘇聯來,這些基礎裝置可並不因為是二手貨,就說它們落後。有了這個基礎,再得益於蘇聯當時社會主力還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創業者,這個可以參照我們國家自己的第一代、第二代建國創業者們的建設熱情,學習追趕先進國家的慾望,所以二戰時在最初準備不足,使用的落後機型幹不過德國飛機,後來應戰爭需求所生產的戰機,相比德國飛機,並不遜色,問題在於德國已經確立空中優勢的天空,蘇聯飛行員新手很難成長起來,德國擊墜過百的王牌飛行員,有一百零二位誕生在蘇聯的天空,這是什麼概念知道嗎?這意味著僅這百來位德國飛行員,就掐死和阻攔過萬蘇聯菜鳥的成長!蘇聯空軍就是在這種條件下,最後靠數量堆贏了戈林先生的部隊,可以說贏得很難看,交換比更沒法拿出來炫,這是事實,但是作為軍迷,但凡略微有點深度,不能這麼看問題,喜歡二戰飛機的軍迷,會因個人口味喜歡蘇聯飛機、德國飛機、美國飛機、甚至日本、義大利飛機,這無可厚非,但喜歡是一回事,對於別國戰機,只要一看效能引數,就知道飛機的能力,可以怎麼發揮,應該怎麼發揮,這才是合格的軍迷。看到一個大隊飛行菜鳥,被一個小編隊王牌爆揍,就先說飛機垃圾,這很初級,很業餘。還有些事情,不能用常理待之,如蘇聯當時還有一支暗夜女巫飛行隊,都是一幫女飛行員,用的是po-2老式農用飛機,這種飛機用到一戰,都是落後代表,可是一幫女人,就是開著這種飛機,出擊三萬餘次,不論戰績,這樣的人,這樣的飛機,這樣的戰鬥意志,怎麼可能沒人記得?沒人提起?知道這麼一件事後,別人不知道,我是很願意去了解,跟別人八卦一下po-2飛機的,這種故事裡面,飛機先進與否,精緻美觀與否,重要嗎?

  • 2 # 歷史的重負

    英美開闢大西洋航線援助蘇聯,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軍事援助,蘇聯人說:我不要你那麼多的坦克,但你得給我最先進的機床!我不要你整架飛機,我要你的航空發動機!高辛烷值汽油你也不要給我了,但你得給我整套煉油裝置,石油我自家多的是,我自己來煉……在魚和漁之間,蘇聯聰明的選擇了後者……蘇聯依靠西方技術,老本甚至吃到了70年代!

  • 3 # 使用者F調上的和絃

    因為蘇聯在二戰期間設計的飛機發動機使用壽命短,講究“戰場生存時間”,很多成了“一次性”產品,留下來的優秀產品不多。這也是當今俄羅斯戰機與西方差距很大的原因之一!

  • 4 # 作者球

    提起二戰期間的各國的代表飛機,英國有“噴火”、“颶風”。德國有“bf109”、“me262”。美國有“p-51”、“p-38”、“B-29”,日本有“零”。可當提到蘇聯,除非瞭解過蘇聯的飛機發展,真沒幾個答得上來的。要想回答這一問題,我們還得將時間往回撥.....

    人類自古以來就有飛天的夢想:希臘神話裡的“伊卡洛斯”、文藝復興的達芬奇、中國的王莽等等等等……直到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才圓了人類的飛天夢(雖然早就有熱氣球和空艇了....)

    飛機發明後,很快就在一戰上大施拳腳。飛機很快被用於偵查、戰鬥、轟炸。在這個時候俄國的飛機技術其實沒有落後多少(畢竟當時飛機就那樣)

    時間來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此時的飛機制造技術出現了突飛猛進的變化。金屬蒙皮代替了帆布,金屬代替了木頭成為機身。在當時,主流的飛機分為“雙翼機”和“單翼機”兩種。雙翼機的機動效能強大,但是雙翼機比起單翼機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速度。

    當世界各國的航空工業都在追求速度時,蘇聯的飛機設計局卻固化了,一直製造雙翼機。而且為了降低成本,減輕飛機重量。蘇聯人仍然使用木頭製造飛機(西伯利亞神木大法好)即使是有一些飛機設計師認為應該設計單翼機,但是由於經驗不足,設計出來的飛機有著敦實的大頭,氣動外形太差。

    (拉3被稱為飛行棺材)

    就是由於這一點,開戰初期孱弱的蘇聯空軍根本打不過德軍的戰鬥機,許多的飛機來不及起飛就被在機場上摧毀。好在開戰後蘇聯調整了飛機的設計,製造了“拉”系列、“雅克”、“米格”“伊爾”等有名的不輸西方的飛機。甚至誕生了盟軍在二戰中殲敵最多的頭號空戰王牌——闊日杜布(而且打得都是德軍的王牌,含金量很高)

    但是蘇聯二戰時期飛機不出名的原因不在於開戰時的狼狽,畢竟後期蘇聯的飛機已經完全奪去了制空權。蘇聯飛機真正不出名的原因還是西方的宣傳。西方拍的都是“不列顛空戰”、“中途島”、“珍珠港”這些西方國家的戰爭。然後描述蘇聯二戰的電影基本就是抹黑。(說的就是你,《兵臨城下》!)現代人哪裡有幾個人會去看蘇聯的資料片和紀錄片啊(軍迷除外)更不用說去翻檔案了。透過西方的輿論優勢,西方成功達到了抹黑蘇聯的空軍等(應該說是全方位的抹黑)。

    如果是一個軍迷的話,其實不會有這方面的疑問。因為軍迷會去翻檔案或是查閱書籍資料。而且蘇聯飛機對中國的影響不小(蘇聯援助中國,有各種武器)不論抗戰、建國後,都有蘇聯飛機的影響。

  • 5 # 鷹隼之利

    1943年的夏天,蘇軍在蘇德戰場中央方向和西南方向展開了一輪強大的進攻。德軍此時地面兵力相對於蘇軍已顯不足,面對蘇軍的進攻,只能藉助空中力量固守塔曼半島。蘇軍為了支援地面部隊解放塔曼半島,與德國空軍展開了50多天的激烈空戰。

    這一系列空戰,就是二戰時著名的庫班大空戰。蘇聯空軍在交戰之初,便於4月17日到29日突擊了高加索地區德軍的18個機場,擊毀德機260架。接下來的50多天戰鬥中,蘇軍航空兵共出動飛機3.5萬架次,擊毀德軍飛機1100架,其中800多架是在空中擊落的,而蘇軍損失的飛機只有德軍的一半,可以說是一場大勝。

    在這次規模龐大的空戰,蘇聯空軍主要使用的是伊爾-2戰機。伊爾-2戰機是一種活塞式螺旋槳飛機,它以其堅固的裝甲和強大的火力而聞名於世,蘇聯人稱其為“飛行坦克”,而德華人則給它起了個外號叫“黑死神”。

    這種飛機在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空軍只有249架,但是在整個戰場期間生產了36163架,是航空史上單產量最大的軍用飛機,佔蘇聯飛機產量的30。斯大林曾經稱讚伊爾-2“如麵包和空氣一般不可或缺”。

    1938年,蘇聯中央設計局接受任務,研製一款“帶裝甲的對地攻擊機”,它首先要有一定的裝甲防護能力,還要威力巨大的大口徑航炮,與此同時還要具有在3000米以下同敵方戰鬥機空戰能力。

    中央設計局的謝爾蓋·弗拉基米羅維奇·伊柳辛小組,按照要求設計了TsKB-55原型機,並於1939年10月2日首飛成功。後來又經幾次修改,於1941年3月開始批次生產,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種重灌甲的強擊機。

    伊爾-2安裝了一臺米庫林AM-38液冷機械增壓 V型12缸發動機,最大功率1600馬力,試飛時最大速度達470千米/小時,實戰時要更低一些。伊爾-2在兩翼各內藏有一門固定式23毫米VYa-23機炮和7.62毫米ShKAS航空機槍,後座艙一挺12.7毫米別列津UBT可迴轉機槍,最大載彈量600公斤,亦可載火箭發射架和小型航彈集裝箱(子母彈)。

    伊爾-2的飛行速度相較於各國的主力戰機有相當的差距,而飛行高速更為遜色,自然而然的成為“德國戰鷹”的首要獵物,但出乎意料的是這塊硬骨頭並不是太好啃,德軍JG52第一大人的沃爾特-托特軍士曾經這樣描述它:“它飛得如此之低,以至於我們無法捕捉到它的薄弱點(機腹處的散熱器)。我們從兩邊開火,瞄準的是對方的尾翼,但直到尾翼被打掉了,它仍然在飛。”

    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在蘇德空戰中隨處可見,當德軍戰機從後面攻擊它時,子彈只能從機身那堅固的裝甲上彈開,伊爾-2飛行員簡直就是“坐在一個裝甲澡盆裡”開飛機。”不過,再強的防護也經不住德華人的狂轟濫炸,戰鬥中還是有大量伊爾-2飛機被擊落,不過作為一款對地攻擊的強擊機,伊爾-2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然也不會贏得“黑死神”的稱號。

  • 6 # 書生115

    因為蘇聯空軍的逗比們直到1944年甚至1945年初的時候都沒徹底掌控東線戰場的天空,就這還是德三空軍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西線應對英美的戰略轟炸上,而二戰蘇俄空軍評價最好的灰機之一居然是美軍不稀得用的飛蛇,蘇俄的好幾個王牌用的都是飛蛇

  • 7 # 決斷的提督

    蘇聯二戰中也有生產了一批經典的作戰飛機。縱觀整個二戰東線上空,蘇聯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作戰飛機。拉七戰鬥機是當時蘇聯效能最好的戰機。在東線特定的戰場環境下,比德國的Bf 109戰鬥機還要強。伊爾2和繼承人伊爾10攻擊機在歷次重大戰役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被德軍敬畏地稱為“黑色死神”。還有被譽為二戰後期最強中型轟炸機的圖-2。其機身堅固,速度快,載彈量大,是蘇聯轟炸機隊的中堅。除此之外,雅克3,雅克9,Pe2,伊爾4等一大批在戰火中誕生的型號也經歷了考驗。如果說41年衛國戰爭剛爆發時的蘇聯國軍只是外強中乾,那經歷四年的大浪淘沙,到45年時已經發展成一支令人生畏的戰爭機器。

    不過,蘇聯二戰作戰飛機的發展線也並非面面俱到。發動機增壓器到終戰時相比美國英國和德國仍然要遜色不少。但這主要跟東線的戰場環境和蘇軍的需求有關。二戰歐洲西線空戰大多在高空,即圍繞戰略轟戰機進行。東線則是中低空為主,沒有戰略轟炸機去保衛和攔截,一般就是一堆舔地的戰術支援飛機,自然空戰一般發生在4000米以下。增壓發動機分為渦輪增壓發動機和機械增壓發動機。渦輪增壓會提高排氣背壓,所以會吃掉部分功率,越是低空這部分吃掉的功率越大,高空才有優勢。而機械增壓發動機需要發動機額外引出功率來驅動增壓器的運轉,在低空也是得不償失。雖然戰前蘇聯也發展過一批機械增壓發動機,後面由於技術穩定性也都沒有了下文。不過後期列裝於拉5和拉7上的ASh-82機械增壓發動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戰機中空效能。但14缸ASh82氣冷航空發動機在按照同期的技術水準來看效能平平,最大出力才1850馬力,跟變態般美帝的18缸R2800-59B氣冷發動機的最大2600馬力相距甚遠。而液冷的VK107A發動機居然壽命只有25小時,這與同樣為液冷發動機的德國DB605與英國格里芬相比在效能與可靠性方面也有巨大差距。由此可見蘇聯二戰航空發動機工業處於世界二流水平,距離美帝英匠德三還是有較大差距。

    航空雷達與電子通訊技術的運用也是二戰蘇聯作戰飛機的軟肋。航空雷達在二戰主要運用於夜間雙發戰鬥機的夜間攔截。在這方面蘇聯雖有涉及,但總體上還是落後於西歐與美國。機載無線電通訊也被美英德要遜色不少。另外航空燃油品質也不高。而用木頭取代鋁合金造機身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有鋁合金供應不足又有蘇聯戰時戰略取捨的原因。但後期拉7和雅克3U與雅克9P也都發展出了全金屬機身也算擬補了缺陷。同時一些黑科技,例如噴氣戰機,四分戰略轟炸機,反潛機到終戰時也都沒有在科技樹上點開。

    總之,蘇聯二戰作戰飛機相比一流工業國家在技術水平上有差距,但在特定戰爭環境下也能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也能產生像伊萬•尼基托維奇•闊日杜布等戰勳卓技的王牌飛行員。

  • 8 # 東斯坦因

    坦克的光芒太過耀眼

    在蘇德戰場上,坦克之間的較量,如耀眼的Sunny遮蓋了其他一切,讓人忘記了其它武器的存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庫爾斯克戰役,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規模的一場對攻戰役。在人們的記憶中,這場會戰是目前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坦克的榮光在這次戰役中可以說達到了巔峰。

    可是,在坦克榮光的背後,又有幾個人記得。這場戰役中,蘇德雙方也投入了超過五千家飛機,並且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單日空戰。

    蘇聯空軍戰績不佳,不適合“光偉正”的宣傳

    二戰中,蘇聯出色的飛機設計師們,其實也設計出了很多出色的戰機。如,雅克-1戰鬥機、雅克-3戰鬥機、米格-3戰鬥機、拉格-7戰鬥機、伊爾-2攻擊機等戰機在二戰時,都是世界上的頂尖作戰飛機。

    可是一件武器,想要在戰場上發揮出最大的作用,除了自身武器先進外,武器操縱者的水平和素質也是決定性因素。舉個簡單的例子,狙擊步槍的精度再高,可是開槍人的射術不及格,也一樣打不到人不是。

    二戰中,蘇聯空軍雖然也湧現出了像闊日杜布和莉迪亞·利特維亞克,這樣的王牌飛行員,但就總體而言蘇聯空軍的人員素質較差、戰鬥力不高,特別是前期尤為如此。二戰中,德國那些戰績兩三百架的空戰王牌,戰績幾乎都是從蘇聯空軍身上刷的。

    戰爭中,為了鼓舞民眾士氣肯定要選那些取得優異戰績的部隊和士兵進行宣傳。蘇聯空軍戰鬥力不足,導致戰績不好;而戰績不好,曝光率自然也就低;連帶著作為空軍主戰武器的戰機也少被提及。

    美國及西方的打壓

    二戰之後,很快世界就進入了美蘇冷戰。為了凸顯自己打壓對手,美蘇雙方都大力誇耀自己在二戰中的豐功偉績,並盡最大可能貶低對手。就這樣,美蘇兩國鬥了四十多年。

    最終冷戰以蘇聯解體,美國笑到了最後結束。歷史由勝利者書寫,美國作為勝利者,自然要大肆宣揚自己,並打壓曾經的對手。貶低或者“遺忘”蘇聯研製的武器,也是美國“鞭屍”措施的一部分。二戰時期的蘇聯軍機,也受到波及,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就到這裡,以上是本人個人觀點,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9 # 一葉楓流

    蘇聯和德國空軍在蘇聯戰場上主要是消耗戰。雙方戰鬥機之間的技術差別不大。蘇聯戰鬥機型號之間沒有顯著的技術差別,拉式戰鬥機之間幾乎一樣,雅克戰鬥機之間也是一樣。蘇聯採用兩家設計局的產品大量生產,便於集中資源,提高生產效率。但是飛機效能上沒有什麼進步。

    主要空軍強國都至少有兩個飛機公司。美國海軍有格魯曼、道格拉斯、沃特作為主要廠家。空軍有北美、共和、洛克希德、柯蒂斯、貝爾等飛機公司。英國有秀潑馬林、霍克、格洛斯特、德哈維蘭等飛機公司。德國有梅塞施密特、福克沃爾夫。

    戰後蘇聯與英美對抗,美英自然不會宣傳蘇聯的飛機。加上蘇聯飛機本身技術水平低,也無法和英美飛機相提並論。在英美裝備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時候,蘇聯還在退出拉-11螺旋槳戰鬥機。即使是米格-15,其技術含量也低於F-86 。

  • 10 # 薩沙

    其實二戰中蘇聯有一批很優秀的戰機,非常實用,只是沒有英美德飛機那麼精銳就是了。

    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的主力戰鬥機仍然是伊15和伊16。

    伊15是老式的雙翼戰鬥機,機動性優秀但速度太慢,早已過時。

    它根本不是德國BF109的對手,甚至在空戰中逃走都困難。

    至於伊16還算是比較先進的戰機,但設計存在一定缺陷,同德軍主力戰鬥機效能有比較大的差距。

    蘇聯飛行員想要駕駛伊16在空戰中獲勝,就必須有超過德國飛行員的技術和經驗。

    當然,這是很困難的,誰都知道德國空軍飛行員很厲害。

    好在,蘇聯航空科技方面,也並不落後世界,擁有相當的水平。

    蘇德戰爭爆發前後,蘇聯很快開始淘汰老舊的伊15、伊16戰機,開始裝備先進的戰機。

    這些戰機主要來自三個設計局,分別是:拉沃切金設計局的Lagg-3與La-5(La-7),米高揚設計局的Mig-1(Mig-3),雅克夫列夫設計局的Yak-1(Yak-3)與Yak-7(Yak-9)。

    其中,米格3是高空戰鬥機,作用單一,只是用於攔截轟炸機,效能有缺陷,很快退出現役。

    然而,拉5和雅克1戰機,都是效能不錯的戰鬥機,足以同德國方面正面抗衡。

    以拉5戰鬥機和改良的拉7 為例,效能相當不錯,二戰中一共生產了1萬5000架以上。

    西方認為,拉5和拉7屬於世界一流戰鬥機。

    拉5和拉7具有優秀的機動性,便於生產也易於訓練。二戰蘇聯十大空中王牌,大部分就是駕駛這種戰機。

    德華人曾經在在1943年繳獲了1架完整的拉5戰鬥機。他們在雷克林飛行測試中心同Fw 190A8和Bf 109G進行了模擬空戰,德國優秀飛行員在報告中寫道:

    “相比早期的蘇聯戰鬥機,拉5FN在效能和操控性上取得了值得注意的進展,其在海拔3000米(及以下高度)的效能值得特別關注。不過該機的極速在任何高度上都比德國戰鬥機低,其在低空的爬升率完全可以和Fw 190A8及Bf 109G媲美,在3000米高度上的爬升率和轉彎速率完全可以與Fw 190A相比。拉5FN的副翼效率非常優秀,在空速450KM/H時,可在不到四秒完成一週滾轉,在600KM/H時,副翼承受的壓力就變得過大。

    在1000米高度上,拉5FN在開啟加力的情況下可以在25秒內完成360度的水平轉彎。由於發動機的優點,拉5FN非常適合於低空作戰。其低空最大速度可以與Fw 190A8以及開啟加力的Bf 109G相比。拉5FN在加速效能方面是比較平衡的,在任何高度下的最大速度和的爬升率上,使用MW50加力的Bf 109G都比拉-5FN好。

    俄國戰鬥機在3000米以下優於Fw 190A8,當面對拉5FN的攻擊時,你應該俯衝脫離。”

    看看,這是很高的評價了。

    至於雅克系列戰機,也是很強的。

    一種說法是,雅克3的靈活性是二戰中最優秀的,不亞於大名鼎鼎日本零式戰鬥機。

  • 11 # 榮華之武器堂

    主要原因並不是二戰蘇聯沒有出名的飛機而是冷戰期間西方對於蘇聯的一貫抹黑,就像說認為蘇聯將帥戰勝德軍都是靠人海戰術,如果兵力兵器沒有優勢就不會打仗等等。

    事實上蘇聯從國內戰爭結束後,就一直大力發展航空工業,尤其是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在二戰之前,蘇聯有名的飛機有特勃-3轟炸機、斯勃快速轟炸機、,伊-15、伊-16和伊-153殲擊機。

    伊-15、16和153是蘇聯著名的殲擊機大王波利卡爾波夫的傑作之一,是30年代蘇聯空軍殲擊機的象徵。伊-15是雙翼機,伊-16則是單翼機,伊-153則是它們的改進。

    伊-15殲擊機最大速度460公里/小時,升限9800米,航程510公里,裝備1挺12.7毫米機槍和2挺7.62毫米機槍,各型共生產6519架。該型飛機有出色的機動性,1000米高度盤旋一圈需要8秒,爬升到5000米需要6分鐘,這在當時屬於領先水平。

    伊-16殲擊機翼展9米,機場6.07米,機高2.36米,發動機功率775馬力,起飛重量1.81噸,最大速度525公里/小時,升限8700米,航程800-1200公里,裝備4挺7.62毫米機槍,各型共生產6555架。是第一種具有收放式起落架和變矩螺旋槳的高速單翼殲擊機,缺點是穩定性較小,難於操縱,需要飛行員有很高的駕駛技能。

    伊-153在1938年研製成功,發動機功率1000馬力,起飛重量1.87噸,時速443公里/小時,4挺7.62毫米機槍,航程695公里,共生產3437架。

    1936年11月,首批斯勃高速轟炸機參加了莫斯科紅場的閱兵式,該型飛機裝有2臺M-103發動機,發動機單臺功率960馬力。飛機翼展20.33米,機長12.57米,機高3.48米,機翼面積56平方米,標準起飛重量7.88噸。飛機最大速度45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375公里/小時,升限7800米,航程2300公里。飛機乘員3人,裝備6挺ШKAC型7.62毫米機槍,載彈0.6噸。

    按照當時的標準,這是一款第一流的雙發高速轟炸機。它採用了相當多的先進技術,諸如懸臂式上單翼佈局、可收放式起落架、全封閉式駕駛艙、可變距螺旋槳、發動機防凍裝置、座艙電加熱除霜裝置、飛行員高空供氧系統、大功率無線電臺、完善的導航裝置等。飛機大量採用半埋頭鉚釘,因而外殼光滑,整體外形簡潔流暢,很是有範!斯勃-2內裝ОПБ-1轟炸瞄準具及安裝在ТУР-8旋轉炮塔內的2挺7.62毫米ШКАС型機槍。各型斯勃-2在1941年4月停產前共生產6656架,在蘇聯空軍戰前裝備的轟炸機中比例高達94%!

    二戰期間,蘇聯研製了多款新型飛機,它們為蘇聯空軍擊敗德國空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比如米格-3殲擊機、拉-5殲擊機、雅克-9殲擊機、伊爾-2強擊機、伊爾-4轟炸機、佩-2轟炸機、圖-2轟炸機等。只簡單介紹一下米格-3殲擊機

    米格-3殲擊機在米格-1殲擊機基礎上加裝了副油箱、改進發動機冷卻系統、更新了螺旋槳設計、對機翼構造進行了改造、同時增加了飛行員的防護鋼板等。改進的新飛機在1940年10月29日首飛,並很快就獲得米格-3的正式名稱於1941年2月裝備部隊。“升級”後的米格-3在航程和速度方面均有所提升,火力則保留了米格-1的1挺12.7毫米УБС機槍(備彈300發)和2挺7.62毫米ШКАС機槍(各備彈375發)。各型共生產3322架。

    米格-3最突出的效能是在7 000米高度可以達到640公里/時的最大速度,和同一時期出現的另外兩種單翼戰鬥機拉格-3和雅克-1相比,米格-3無疑具有最為出色的高空效能。而據蘇軍測算,米格-3在6 000~7 000米高度上對德軍的Bf 109E型和F型戰鬥機均佔有優勢。

    總的來說,二戰蘇聯飛機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輸給德國空軍,當然可能唯一有欠缺的就是沒有戰略轟炸機。

  • 12 # 軍武小咖

    蘇聯軍隊在二戰前期缺乏優秀的飛行員,也缺乏效能突出的戰鬥機。一直到了二戰中後期,蘇聯才逐漸改變了空戰的頹勢,不過從飛機的效能來看,一直到二戰結束,蘇聯始終都沒能超過德國。蘇聯能夠贏得二戰的勝利,並不是因為蘇聯軍隊的戰鬥力多麼強悍,而是因為蘇聯地大物博,戰略縱深和戰爭潛力都超過德國。

    蘇聯軍隊在二戰中戰死的人數超過800萬人(包括被俘後死亡),而德軍的戰死人數只有300多萬(包括被俘後死亡),無論是空中戰鬥機,還是地面坦克裝甲車,蘇聯軍隊的損失數量都遠遠地超過德軍。特別是空軍方面,蘇聯在戰爭前期過分注重戰鬥機的生產速度,忽視了戰鬥機質量的重要性,這種生產模式直接導致了蘇聯戰機的平均戰鬥力低下。

    按照蘇聯人統計的資料,蘇聯最優秀的飛行員,僅僅擊落了德軍62架戰鬥機。而德國空軍有107名飛行員擊落了超過100架戰鬥機,其中還包括多名擊落300多架戰鬥機的超級王牌。從雙方王牌飛行員的差距足以看出,蘇德雙方的戰機質量差距甚大。(德國的統計資料一向比較嚴謹,戰績的水分不會太大,不過德軍兩架戰機共同行動的時候,擊落戰機可能會被計入主機飛行員的戰績。)

    德軍王牌飛行員哈德曼,從1942年底開始參加對蘇作戰,到了1944年8月哈德曼已經擊落了300多架蘇聯戰鬥機,平均不到兩天的時間,哈德曼就能夠擊落一架蘇聯戰機,而德軍中像哈德曼一樣的不止一個。這些德國王牌飛行員的出現,不僅因為德國飛行員優秀,同時也因為蘇聯戰鬥機質量差。當然蘇聯在二戰時期也有一些比較優秀的戰鬥機,例如蘇聯的拉7戰鬥機,就屬於二戰時期效能一流的戰鬥機。

    拉7戰鬥機服役於二戰中後期,是歐洲戰場後期效能最好的戰機之一。拉7戰鬥機服役的時候,蘇聯軍隊已經在地面戰場取得優勢,開始對德國進行戰略反攻。同時美國和英國也開始籌備諾曼底登陸,蘇聯既能夠得到盟友的支援,又擁有了效能先進的戰鬥機,而且蘇聯的生產能力強大,完全能夠以數量來彌補質量,因此蘇聯在二戰後期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權,擁有一百多名空中王牌的德國空軍,反而在空戰中處處捱打,最後輸掉了戰爭。

  • 13 # 陶式防務評論

    為什麼?因為西方人掌握了話語權,刻意打壓蘇聯的二戰功績和形象。

    蘇聯的飛機技術雖然不一定是最強的,但也擁有獨立的完整研發體系,而且整體水平並不弱於美英和德國多少。

    1941年的時候,蘇聯就能拿出速度超過630公里/小時的米格-3戰鬥機,這時候美英德日多數戰鬥機還在600公里/小時以下。

    蘇聯戰鬥機有自己的缺點,比如製作工藝粗糙,機槍和電臺等關鍵裝置經常生產跟不上,但這都是倉促應戰的結果,而不是蘇聯航空工業不行。

    蘇聯空軍最大一個缺陷,就是飛行員訓練不足,還有戰術死板,這些是造成巨大傷亡的關鍵原因。比如,開戰時蘇軍戰鬥機居然還在搞三機編隊,這種編隊在轉彎時非常悲劇,左右兩翼飛機根本無法保持同速,但這東西居然搞進了條令。

    還有,蘇聯戰鬥機和轟炸機經常被強行下令執行不合適的任務。比如讓戰鬥機去掃射裝甲部隊,讓轟炸機無掩護去轟炸德軍機場。結果就是在戰爭初期,蘇軍損失了大量有經驗的飛行員。

    但是蘇聯航空工業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很快就拿出了更出色的戰鬥機,蘇聯飛行員也逐漸得到了鍛鍊。戰爭後期的空戰成績就好看多了。

    蘇聯著名戰鬥機有米格-3,拉格-1,拉格-3,拉-5,拉-7,拉-9,雅克-1,雅克-3,雅克-7,雅克-9……能設計出這麼多型號,本身就體現出了航空工業的不凡實力。

    而且,蘇聯戰鬥機的發展速度特別快,1942年、1943年、1944年每年推出的新式戰鬥機,效能都會有階段性飛躍,速度、機動性和火力一個比一個強。

    相比之下,日本戰鬥機只有名稱好聽,飛行效能幾年都沒什麼大的長進。1945年,還拿595公里/小時的“紫電改”當最好的戰鬥機。

  • 14 # 河洛天平

    因為公知們不讓說啊,說多了不就明白原來二戰消滅軸心國最多的是蘇聯人,這麼多年的電影就白拍了,歐美的臉不就丟盡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逗長期分居女性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