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siu
-
2 # 葛淦成
有自信有能力的人直面現實,直奔前程。缺乏自信,不願面對現實,怕苦怕累,斤斤計較的人,喜歡回顧過去,想像童年一樣不用自己做什麼,都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還喜歡做夢不肯長大,不願擔責。
-
3 # 堡壘LQL
原生家庭確實對人的成長影響很大。我最近剛看完一本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文中的女孩塔拉.韋斯特弗有一個偏執的摩門教徒父親和順從的母親,父親經營一家垃圾廢料廠,母親是草藥師兼助產士,她是這個家庭7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
這是一個奇怪的家庭,父親是一個非常偏執的摩門教徒。他認為世界末日終將到來,所以每天都在儲藏物資收集槍支彈藥,為生存做準備。他認為外面的世界充滿了邪惡,學校是政府給民眾洗腦的地方,所以,送子女去上學就是親手將他們交給惡魔。
17歲以前,塔拉沒有上過學。
她是從什麼時候察覺到不對的呢?有一次,塔拉穿T恤時無意中露出一點肩膀,父親責罵她“這裡不是妓院”;每次被二哥肖恩毆打,母親都視而不見,默默走開;日復一日枯燥繁重的工作,讓她覺得自己就像一輛人力叉車…這些時刻讓她漸漸感到壓抑,甚至窒息。這個家庭裡的每個人,都生活在一種持續的偏執、恐懼和互相傷害中。
她開始害怕這種生活,她想逃離,但每次一有這個念頭,她就會為自己的“背叛”而感到自責。直到有一天,二哥泰勒不顧父親的反對,離開家去讀了大學哥哥離開巴克斯山的背影,讓塔拉充滿嚮往:學校的來是生活是什麼樣子的?最後她也離開,並透過自學考上楊百翰大學,之後又考上劍橋大學,成為哈佛大學的訪問學者。32歲時,她的處女作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暢銷全球。
她細緻描寫自己從思想、生活習慣等與同學們的格格不入到試著接受再到完全融入以及內心的震盪與掙扎。在塔拉看來,人生最難的部分不是取得成功,而是和原生家庭的分離,即使像她這麼優秀的女孩,依然要用一輩子去修補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傷害。
最後的和解是愛,父母終究是愛她的,塔拉最後給出的答案是:你可以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和他說再見;你可以每天想念一個人,但仍慶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一一多麼傷感的故事,幸好還有解!
說說我們自己。我家貧,原生家庭給的自卑一直都在,還好有母親的理解和與俱來的豁達,四十歲上下,基本治癒,只是基本而已,存在就是合理便是俺的藥,呵呵!我老公病症更復雜些,一直以來的吝嗇久治不愈,時重時輕。不敢發表意見,哪怕把自己憋出內傷也兀自忍受,這病已成為他的性格,讓人好生心疼。自卑也如影隨行,外頭看好好一個人,內裡的千瘡百孔或許只有自己知道一一或許人生是一場修行,永無止境。無論如何,感謝生活!
寫下所有這些,為了我們的孩子一一我們想要給她們一個怎樣的原生家庭?好辛苦
你有原生家庭的傷嗎,你如何安撫自己?
-
4 # wenyingniao
這話說的太對了,童年的不幸經歷往往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雖然人們會用一輩子來擺脫童年和少年時代曾經的傷害,但那傷害已經如影隨形無法擺脫了……
回覆列表
我的理解是一句話形容,少時不努力,老來徒傷悲。兒童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期,它是打造一生的最好時期。學習階段黃金期、良好習慣的塑造期。影響一生,終其一生。所以童年怎過很重要,它像是一個棋盤。自由擺設可結果不同,好好珍惜童年時光。不要貪圖玩樂,應卯足了勁把童年基礎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