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煊垚

    作為一個90後男性,並沒有什麼感覺,重男輕女是幾十年前的事了。至少二十年前。目前中國的情況基本是重女輕男。現在誰還敢,誰還想生男孩子呢?田園女權和毒雞湯博主們也乘此機會荼毒社會,大賺特賺。之所以你覺得平時經常見到的多數是重男輕女受害者的自述,是因為生活幸福的女孩子基本不會說,而受重女輕男毒害的男孩子也不會說,其實這兩部分人才是佔90%的。這就造成了一個認知偏差,感覺好像被重男輕女的女的受害者很多。這也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倖存者偏差。有興趣可以瞭解一下。另外,目前的中國社會狀況下,是一個重女輕男的社會,女性受到的有待比較大,而男性受到的苛待和壓力比較大。所以對你所說的重男輕女我沒有感覺到,反而感覺到相反的東西。

  • 2 # 老黃瓜0827

    其實並不是男人丈夫重男輕女,而是父母包括岳父岳母重男輕女,而且很多家庭都是如此,老公無所謂男孩女孩,老媽不行,給的壓力大,老公願意也罷不願意也罷,都要聽老爸老媽的。

  • 3 # 厚德載物83860

    重男輕女是中國封建社會長期遺留下來的一種傳統觀念,是中國社會的習俗。這一觀念產生與發展是由於中國古代長期以傳統農業為主,以農耕為主,為保證農業勞動力而形成的重視男性勞力。同時還是受儒家的父權思想的影響,最終造成中國社會的重男輕女的惡習。

    重男輕女這種觀念對社會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其影響了男女出生比例失調,導致中國自古形成了男多女少現象,導致出現一些男子單身族(不婚者除外)。這也是一種獨有的社會現象,是中國社會必須面對的社會現實,是中國社會面臨的如何使人口能夠協調發展難點與重點。

    自古男人對於自己在社會的優越性有著深切的感受,男人一家之主,大男子主義等等。但隨著社會發展到現在,這一優勢已被淡化,隨著婦女地位的提高,女人的從屬地位的改變,男性優越性被沖淡,男女真正實現平等發展的機會,平等享受社會各項權利,如參與社會權,工作權等等成為當代社會的常態。

    因此說提倡男女平等,反對重男輕女是社會文明的體現,是社會現代化的表現,走男女平等與和諧相處,促進男女共同發展是社會的主流思想,是人類社會走向繁榮的必由之路。

  • 4 # 軼栢

    重男輕女是糟粕,是陋習,從歷史分析,男性是家庭的頂樑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是不對的,新中國的男女平等本質是提高婦女地位,強化女人也是家庭重要一分子的認識是正確的。人生而平等,男女平等是正確的。在現實中,例如女性為幫扶孃家而選擇物質,雖極端,但應該能理解,任何女人都希望找一個依靠,這是好事,人一撇一捺,不就是相互依靠嘛。在很多平凡家庭,伺候病中老人的,往往是女兒最多,這樣的女兒就足以說明女性溫柔賢惠。在平凡家庭中,很多老人是兒女都一樣,不分男女有別,兒子有什麼,女兒同樣也有什麼,在無能無用家庭裡,女兒被當成交易物,是其父母無知無能的直接體現,不應該說其女,而是應該追究其父母道德操守。父母三觀正,兒女堂堂正正,父母三觀歪,兒女邪門歪道。說到底就是家風,不當家庭的教育後果,往往容易波及其他無辜家庭,尤其是在婚戀中能看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全社會應該引導正確的家風家教宣傳。

  • 5 # 經濟相對論580

    重男輕女無可非議!

    這是歷史形成的。自母系社會瓦解後,男人就成了社會的主體,責任與擔當的主體。

    對一個企業來說,老闆考慮勞動力價值時自然會優先考慮男人,即使一個大專學歷的男生和一個研究生學歷的女生,老闆都會優先考慮大專學歷的男生。聘用女人的成本對企業來說,往往太高而獲取的收益又太低。即使許多女老闆,在用工方面也是毫不掩飾地重男輕女。

    對於國家安全來說,軍隊的核心力量是男子漢。如果軍隊是清一色的娘子軍,國將不保。不重男輕女行嗎?

    在高科技領域,骨幹力量還是男人群體。就是廚師,一流的大廚也是男人。

    女人現在所謂的優勢,無非認為男女比例失調,所謂女少男多,在婚戀方面取得了某種所謂優勢。這其實也是自欺欺人。現在難道不是寡婦多如牛毛,剩女比蒼蠅還多!真不知道熊貓的感覺從何而來!

    如果女人不能承擔與男人同樣的義務,擔負同樣的社會責任,那麼重男輕女就不會改變。平等,從來就不是靠嘴說的!

  • 6 # 馥郁75716347

    不好奇,從基因遺傳上來講,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身上遺傳的父母身上的基因都是各佔一半,說穿了男孩子與女孩子都一樣,不存在男女不平等基因遺傳。

    至於出現重男輕女現象,是社會歷史發展中,出現因男女分工不同,而形成了意識形態的改變,男性在社會中起了主導作用,也就是男權社會,而導致了重男輕女的後果。

    只是從人們的姓氏所屬上來講,就可以明確的體現出為什麼會有重男輕女的存在,夫妻共同生的孩子,由於長時其的封建社會形成的意識,導致孩子的姓氏跟著父姓,說明這個孩子歸父親家族,這帶表了其身份的歸屬性,自古從文化表達上也能準確的看到其歸屬身份,如在父系家族中的稱呼,稱堂兄弟、堂姐妹,其意為直系家族的人,在母系家族中的稱呼表兄弟、表姐妹,其意間系家族的人,實為隔了一層膜。

    從這裡充分體現了在男權社會上,女性的社會地位低於男性,雖然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女性在社會分工中,婦女頂半邊天,但是被封建社會浸泡幾千年的陋習意識,不會在短時期內消失,但是隨著婦女知識結構的不斷增長,這種意識會慢慢減弱,這在城市中大多數已經沒有這種陋習,但是在農村中比較普遍,可能其中與耕種需要習習相關吧,農村大概是以重體力活為主,女性從生理角度來講,力氣比男性小,對於需要強勞力的農村上來講很現實(雖然沒有在農村呆過,從自己在家種點小花的體驗上得出的結論,農村確實是需要強勞力)。

    其實在父母面前男孩女孩都一樣,如:同一對父母全部都生的男孩(有幾個小孩的家庭)或是全部都生的女孩,在父母對待子女時,都還是有微妙的輕重對待,尺有長短之分,十個指頭還不一樣齊呢,所以不用糾結在這個問題上,父母親養大我們不容易,多敬孝道,不論得失,其樂融融。

  • 7 # 到岸讀行者DADXZ

    我更好奇的是接受並支援這種觀點的女性。殺掉女嬰的婆婆是女人;因為生了女嬰覺得對不起丈夫的妻子是女人;開班女德班跟女人們講三從四德逆來順受的也是女人。如果女人們不反抗,反倒支援這種落後傻叉思維,難道還能指望男性們不偷著樂,沒有優越感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託管班可以附帶開培訓班嗎?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