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生活活動中大班幼兒勞動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
透過問卷調查法,調查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對於幼兒勞動的具體態度和做法,透過資料分析得出影響幼兒勞動能力的因素,但是現在我的勞動能力定位為:自理能力和為他人服務的能力,問其他人他們說自理能力都已具備,沒必要研究!我很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希望路過的大佬提點建議!
回覆列表
-
1 # 紅吉俊
-
2 # 遊任有虞
大家好,非常榮幸可以有這個機會解答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大班孩子相比於小班中班確實具備了一定的自理能力,比如吃飯、上廁所,再比如幫老師、家長等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但是不能說完全具備了,說實話一年級的孩子都有很多特別“幼稚”,也就是在我們看來沒有自理能力的表現。鞋帶不會系、鉛筆不會削、需要用卷筆刀自己沒有不知道怎麼有禮貌地去借等,我能給你說一大串。所以說,大班孩子具備了自理能力我覺得這個觀點太樂觀了。
其實人的心理生理發展都有規律,這個年齡地孩子自理能力一定是不完善的。所以你不妨從一些細節,從某一件具體的行為出發去做研究。比如做一個小調查,讓孩子們午餐後擦自己的桌子,看看完成率和完成質量,這樣的研究就有數劇就不空洞。僅供參考。
-
3 # 清竹囈語
一片森林的小樹苗各有不同。有的粗壯,有的瘦弱。有的枝繁葉茂,可以為樹下路過的小動物遮風擋雨;而有的還需要園丁澆水施肥。
寶寶們就像這些小樹,各不相同。自理能力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別人給你的意見,一定考慮的是整體孩子應該實現的目標,而那些目標都已經擺在那,沒有研究的必要了。而我們要深入研究的,卻是某一固定群體的寶寶,根據其班級情況、年齡特點、個體差異、家庭因素的影響,他們的自理能力發展到了一個什麼水平。是“參天大樹”,還是“瘦弱的小苗”。是可以放手,讓他自由的去做的,還是需要你幫助指導?
對於自理能力強的孩子,我們怎樣去放手?對於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我們怎樣去指導?都是我們需要去研究的。而“為他人服務的能力”正是對自理能力強的孩子的一個提升。
這個課題,不但值得研究,如果重新接觸一批孩子,不同的個體,不同的社會發展,不同的家庭環境。都促使我們可以持續研究。從而擴大研究範圍,充實了我們的已有的研究資料。
孩子再從中班升入大班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自理能力的一個提升。包括孩子以後升入小學,也都是自理能力的提升的過程。孩子在進入大班學習後,首先是知識點的提升,識字量要比增加,口算要從10以內的加減升級為20以內的加減。其次,就是自理能力的提升,自己能安靜的就餐,課堂紀律要有序,可以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要學會整理書包,按時完成作業。每天從幼兒園回到家,能自主的去學習等等,這些都是自理能力的一個提升。幼兒園其實也是一個“小社會”孩子在和同伴玩耍的同時,也正在潛移默化的學習著,適應著這些大人們所為的“為人處世”的方式。他們也會彷徨,也會無助,也會有壓力...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更多的應該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每天要有效的陪伴。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我們的關愛。我們要與孩子成為“知心朋友”讓孩子信任我們,這樣孩子有事才能和我們來講,而不是避而遠之。教育孩子,我也在路上,我們共同努力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