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蘑菇財商學院

    今天我們來講個真實的故事

    話說某年,某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當年經營虧損1億元。年底製作財務報表的時候,董事長老張看著這虧損很鬧心,就跟財務總監小李說,我不要看見虧損,投資人也不能看見虧損,現在去掙錢是來不及了,你在賬務上給我變成盈利。

    小李苦思冥想,終於想到了一條起死回生的“妙計”——只用了兩沓白紙,就成功的轉虧為盈!

    那麼小李是如何做到的呢?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簽下第一份合同。公司在銀行有貸款1.6億元,經過與銀行的協商,雙方達成協議:用公司賬面價值0.3億的一棟自用的辦公大樓作價1.6億元歸還欠款。

    賣了辦公樓,去哪辦公呢?公司還不是少了一項資產,同學們肯定覺得,這種增加利潤的操作我也會!別急,我們再往下看。

    機智的小李又簽下了第二份合同,是公司與銀行之間的買樓協議,公司作價1.6億元把抵押給銀行的這棟大廈再買回來,只不過房款先貸款欠著。

    至此,小李成功的把公司賬面轉虧為盈!怎麼回事呢?

    公司用賬面0.3億的資產,歸還了1.6億元的貸款,因而得到了1.3億元的資產處置收益,這筆收入是計入利潤表影響利潤的,減掉當年利潤表中經營虧損的1億元,當年還實現利潤總額3000萬元。

    公司用1.6億元買回了那座價值0.3億的房產,由於會計準則要求購買資產要按照買價入賬,公司資產裡就增加了一棟價值1.6億元的辦公樓。至於負債嘛,如果忽略交易費用,原本欠銀行1.6億,現在還是欠1.6億。

    去掉層層花裡胡哨的外表,我們來看這一系列操作的本質:公司用辦公大樓抵了債,獲得了一筆收益,這筆收益是“非經常性的”,因為企業不能一沒錢就變賣家當對吧,與此同時公司又借回這筆錢,把辦公大樓買了回來,樓裡辦公的人都不用挪地方。銀行的錢不用轉移,企業的辦公樓也沒易主,裡外裡沒有任何人產生損失,只靠兩份合同,財報中呈現的經營成果卻本質上的從虧損扭轉為盈利了,是不是很神奇!

    可以看出,財報編制過程中有很多技巧,他們能夠合法的改變公司的利潤,讓你挑不出錯來,但他就是有問題。如果我們不懂得閱讀財報,只依賴於每股盈利或者市盈率這類指標,就很可能被粉飾的太平騙進,直接踩雷!

    那麼這個故事中的雷,我們要怎麼避開呢?

    很簡單,財報中有三大報表,分別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這想必很多同學都聽過吧。閱讀資產負債表可以避開這個雷,看利潤表也能避開這個雷!所以只要學會閱讀財報,就是拿住了一根避雷針!

    辦公樓屬於企業的固定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透過計算年初年末兩個金額的差值,我們可以發現本年存在處置(也就是出售)固定資產的情況,這就要引起重視了,因為賣賺了賣賠了都是會影響利潤的,而固定資產通常價值較高,所以對利潤的影響也很大。

    我們再看看利潤表來個實錘,透過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和稅金及費用,我們可以計算出主營利潤,這裡面是不包含處置資產產生的收益的,單看主營利潤我們就能發現這家上市公司是虧損的狀態,利潤總額能夠盈利就是因為賣了一項資產。

    這就是在粉飾報表,他沒有撒謊也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造假,只是透過一系列操作,使報表變得讓投資者滿意,這樣的公司不可取啊不可取。

  • 2 # 授人以漁啊

    財務報表,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是我們瞭解企業經營情況和盈利情況的主要工具。我的理解是,既然表格是工具,那麼即便是簡單的理解也需要具有經濟內涵。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知道了一家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短期借款減少、長期借款增加,僅僅是看到數字或者比率的變化只能說明計算能力可以,但是透過這些科目變化、資料變化看出企業經營的變化才是最終的目的。所以我想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需要建立這個思想,不然再多的書、再多的課程其實都不能幫您達到“理解”這個目的。關於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的定義內涵已經有很多文章可以借鑑,本人就不在此贅述,僅僅將三點重要的思維提示一下。

    一、三張財務報表

    我們已經知道資產負債表是表明一個時點上企業資產負債,也就是經營情況;利潤表表明的是一段時期內,企業發生的收入 、支出、利潤,也就是盈利情況;現金流量表表示一段時間內經營、投融資的實實在在的現金流情況。三張表中科目的內涵的理解是最基礎的。假設在以上內容已經過關的前提下,有如下問題值得探討。

    1、資產負債表左右兩邊為何恆等

    學習會計的人都知道資產負債表恆等式,資產等於負債加上權益,但是為什麼資產會永遠等負債加上權益?如果只停留在數字層面這個問題是無法解決的,因為資料只是結果。原因其實很簡單,假設創辦一家企業,首先要有註冊資本,也就是最原始的投入,這時候幾個創始人會往企業的銀行賬戶中分別轉賬,假設合計100萬,這100萬在資產側就是銀行存款,在負債權益側就是股本;後來企業第一批生產開始了,問銀行借錢買了原材料,這樣資產方存貨科目就會增加,同時借款也在負債側等增加。講到這裡,其實可以總結出答案了,之所恆等是因為資產都是透過向股東融資、債權人借錢而獲得的;換而言之,是先有了權益資本和債務資金 ,公司才可以去購買資產。

    以上,其實已經體現出表格是工具,公司的經營才是背後的本質。任何一個借貸分錄的做出和科目的變化其實都是反映著公司經營情況的變化。

    2、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邏輯關係

    很多初學者心目中,三張表各有其含義,最多是比率的計算需要用到不同的表格的資料。但是其實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之間是緊密相連。我們經常說企業越做越大,這個大除了賺錢多之外,還有資產規模的增加,比如新開了很多工廠、購買很多裝置等等,也就是說資產負債表的資產側就像一個乾坤袋,可以裝下無限的資產;而資產由何而來,總不能一直借錢和向股東拿錢吧,所以正常運作的企業利潤在繳納了費用分配了紅利之後剩餘的部分將會被乾坤袋收走。最簡單的,資產部分銀行存款會增加,而利潤表資料向資產負債表的轉移則是淨利潤科目中金額倒入資產負債表中未分配利潤這一權益科目。利潤表清零,資產負債表仍然恆等。這樣每一期往復迴圈。

    站在兩張表的經濟含義上看,其實就是每個期間的盈利狀況其實決定了期初到期末的總體經營情況的變化,盈利良好,那期末經營資料自然好看,如果虧損嚴重,期末經營資料也會惡化。因此理解財務報表,除了獨立看懂三張表科目外,還要知道表格之間的邏輯關係以及其代表的經濟意義。

    3、現金流量表的存在意義

    現金流量表在三張表中屬於異類,大家都知道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是應收應付制;而現金流量表則是收付實現制。簡單來說,兩張表中相關資料記錄的的時間是不同的,相比較下,現金流量表更實在一些,是實實在在的現金出入,因此它存在的意義就是驗證。舉個例子,按照應收應付制度,發出貨物的時候基本上可以確認收入的實現,但是並不意味著錢已經到手,所以在資產負債表上才會出現應收賬款的科目。如果只是觀察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我們看到 收入利潤在增加,資產也在增加,貌似經營情況不錯。但是結合現金流量表發現,實際的經營現金流量淨額卻是個負數,也就是說那些賣出去的貨根本沒有轉化為現金收入,一直都是待收回狀況,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企業的資金流斷裂只是遲早的事情。

    由此可以看出其實現金流量表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彌補應收應付制的不足,讓財務報表的使用者看到企業經營的真實狀況。

    二、表後的學習邏輯

    以上三個例子背後的思維,我想可以貫穿整個財務報表的學習。不管是看具體科目資料、計算比率或者變化率,還是進行審計核查造假情況等等都可以用到。總結一下:首先,不管在哪個層面學習財務知識,除了掌握定義外,都要假想下現實中可能反應的企業經營的問題,因為財務報表及其資料正是從這些現象中抽象出來的工具;其次不管在哪個層次學習財務報表,都要善於聯絡和聯想,相同表格中的不同科目、不同表格中的科目此消彼長往往預示著企業經營中的變動;最後不管在哪個層面學習財務報表,都要追本溯源,透過各個方向驗證企業實際的經營情況。

  • 3 # 創盈價值投資

    首先財務報表裡面主要分為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主要能夠簡單瞭解這三個表,基本上就可以瞭解整個企業的經營情況,從而判斷該企業有沒有投資的價值。

    一,資產負債表,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的財務狀況,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交易科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大區塊,可以一目瞭然的看清楚公司的資產(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和負債(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是會計上相當重要的財務報表。

    二,現金流量表是財務報表的三個基本報告之一,所表達的是在一固定期間內,一家機構的現金的增減變動情形。

    現金流量表的出現,主要是要反映出資產負債表中各個專案對現金流量的影響,並根據其用途劃分為經營、投資及融資三個活動分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可以判斷公司的淨利潤是否具有含金量。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可以判斷公司的投資受益。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可以判斷公司的融資能力。

    三,利潤表,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也是比較簡單瞭解的一張表,例如企業的各種成本(銷售成本,財務成本,研發成本等等),企業的利潤構成(營業利潤和營業外利潤),還有各種投資的收益都會在利潤表體現出來。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由於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間的情況,所以,又被稱為動態報表。有時,利潤表也稱為損益表、收益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戒奶前喝奶粉,戒奶後為什麼不愛喝奶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