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生流景
-
2 # 三斤雙黃連
性單戀,lithromantic
這個詞一般指的是“對某人產生愛戀,卻不希望獲得情感迴應的人。這類人的戀愛情節可能會因對方的情感迴應而消失。因此,他們有的可以接受戀愛關係,有的則不能。”如果你有這種性取向,那麼在你對某個人產生好感後,當他對你有同樣感情後,你就會討厭這種感情,甚至不再喜歡他。產生這種情況的一般原因是自卑心理。
有自卑心理的人,並不一定就是條件很差。也有的是由於生理缺陷或職業原因或有過某些過失而產生。遇到別人表白時就會想,自己這麼差,他到底看上了自己哪裡,萬一是他看錯了怎麼辦?會不會知道我沒有那麼優秀後馬上就分手?他這麼優秀怎麼會看上我,時不時別有所圖?有
有這種心態的人主要要振作精神,樹立自信、自強的心理,多發掘自身的優點,敢於表現自己,接受自己。
-
3 # 第三奇蹟
實際上人格的理論目前尚不完備,更不要說人格障礙了。人格障礙的治療一般是參照相似的其它心理障礙的療法,效果有待考證。對於發病病程沒有足夠資訊。
人格障礙與其它心理障礙有很大區別,一般他們感受不到主觀上的痛苦,相反真正感到痛苦的可能是被人格障礙患者行為所困擾的人。
與其他型別的人格障礙個體不同,依賴型人格障礙個體會尋求治療,表象出更好的自知力和自我意識。雖然很多心理學理論衍生的療法都用於依賴型人格障礙的治療,但沒有任何一種療法的有效性得到過系統檢驗。
目前較為常用的倆法是認知行為療法,包括行為技術和認知技術,前者目的是增加自信,後者是質疑依賴別人的假設。
例如先做出日常決定,再逐步做出更重要的決定,逐級遞增。比如自己決定午飯吃什麼,其次決定去哪裡散步,在自己決定做什麼工作等等。從小的決定開始練習。
另外依賴型人格障礙者可以做一些冥想之類的放鬆練習。
迴避型依戀人格是可以被治癒的。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迴避型依戀人格。
在心理學的研究中,人的依戀型別分為四種:安全型、迴避型、矛盾型和混亂型。
迴避型依戀在嬰幼兒時期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嬰兒在一歲前不斷地被母親(或重要的客體)拒絕,無論是身體上還是情緒上,嬰兒的靠近總是徒勞的。於是嬰兒就會由主動轉變為逃避,害怕再次失望。在一歲左右的時候,嬰兒就會開始主動的迴避母親(或重要的客體)。
第二種,母親(或重要的客體)在嬰兒的養育過程中過度的控制,使得嬰兒想要去抵抗,但由於嬰兒的發育有限,所以只能透過迴避的方式去躲開母親(或重要的客體)的過度控制。同時為了避免無助感,嬰兒會讓自己的情緒控制在一個低水平的情緒中,這樣就不會引起過度的恐慌和焦慮。
迴避型依戀的孩子在母親(或重要的客體)離開的時候,並不會有擔憂,當和母親(或重要的客體)重聚時,也不會感到喜悅。這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情緒反應,而是已經學會了壓抑對分離和依戀的情緒。
長此以往,成年後,他們會難以接近自己的感受,而且總是處在一個情緒很平淡的世界裡。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迴避型依戀的另一面是無意識的恐懼。想要依賴他人,但又因害怕被拒絕而感到無助,所以就會盡量保持與他人的距離。獨立和依賴、堅強和脆弱,控制和失控這樣矛盾的兩面經常出現在迴避型依戀的人身上。
治癒迴避型依戀人格的方式,其實就是讓他們擁有一段較好的親密關係體驗,讓他們在這段安全的關係中可以去反思童年那些糟糕的體驗,並覺察自己的情況、記憶和想法。通常這是需要心理諮詢師介入的。
之後,不安全的依戀模式才會逐步向安全型依戀轉化,幫助他們更好的體驗生活中的親密關係。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