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日鑫

    地球的自我調節,為維持平均值,必有波峰、波谷,如果超出自然本身的調節能力,即出現超調,就是超高溫—再極低溫,參見電影《後天》中的理論。

  • 2 # 地理縱橫

    對於中國來說,寒潮爆發是每年冬季必有的天氣現象,只是強弱而已,當寒潮爆發強度大或次數增多時,大機率冬季氣溫低於往年,出現寒冷的天氣。

    2020年還沒有走完,陸陸續續有多家媒體報道世界各地氣溫偏高,年初2 月份,南極的一個研究基地記錄到南極大陸的溫度首次超過了 20 攝氏度。12月下旬,法國統計了全年平均氣溫接近14攝氏度,比正常水平高出近1.4攝氏度,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世界氣象組織12月初發布的《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今年前10個月的資料都將2020年定為迄今為止氣溫第二高年份,僅次於2016年,高於2019年。

    全球氣溫發飆,最熱之年不絕於耳,為何中國今年這麼冷,而且近兩天還出現了霸王級寒潮?

    首先,世界氣象組織統計的是全球氣溫平均值,這並不保證世界上任何一個區域都是最熱之年,總會有個別地區氣溫偏低,低於全球氣溫平均值,成為偏冷的一年。從上圖可以看出,中國今年入冬以後的天氣偏冷,即使是夏季也有沒有出現創紀錄的高溫,只是五.一與同期相比,氣溫偏高。目前國家氣象局還沒有統計出全年平均氣溫高低如何,憑對今年的感覺,氣溫偏高可能性不大。

    其次,法國氣溫很有代表性,12月21日統計結果,今年氣溫高於往年1.4度,這個數值高於常年太多,超出了人們的想象。既然這麼多熱量集聚在歐州地區,其它地區獲得的熱量會少一些,因為全球熱量總是趨向於平衡,為此有些區域寒潮要多一些,天氣要偏冷。

    第三,中國與世界上其它國家不同,季風性氣候顯著,冬季主要在西伯利亞冷高壓的控制之下,極地寒潮影響到中國大面積國土,常常是最南端伸入到華南沿海一帶,2016年廣州和深圳等城市都下起大雪。要知道廣州位於北迴歸線以附近,這與同緯度比較中國冬季要寒冷的格外多。

    此外,寒潮爆發強度和次數多少取決於當年大氣環流狀態,比如,今年的大氣環流異常,東太平洋水溫偏低,出現了“拉尼娜”現象,導致西太平洋地區的亞州大氣環流經向運動偏多,這有利於寒潮形成及南下的頻度,同時強度也較往年偏大。

    近兩天形成了霸王極別的寒潮,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哈爾濱白天最高氣溫零下18度,華北地區白天氣溫還在零度以下,0度線很快逼近華南沿海地區,這表明今年在全球氣溫偏高的背景下出現了極度嚴寒天氣,天氣個性化特徵明顯。

    從今天(30日)天氣分析圖來看,盤踞在蒙古一帶冷高壓勢頭依然不減,最小圈等壓線值還在1075百帕,還是非常強盛。冷鋒高壓脊呈西北—東南向沿伸,冷鋒前沿已推到了臺灣東海洋麵上,這意味著全國大部分地區在冷高壓控制之下,人們普遍感覺到冷冷西北風吹來。即使在華南沿海地區也不例外。廣東北部氣溫降溫幅度達14度左右,廣州11點氣溫也降到了10度左右,氣溫還呈現下降趨勢。

    2020年即將結束,全球氣溫偏高已經是定局,可是我們國家卻出現了跨年的極端天氣現象,這實屬正常,這種個性化天氣全球每年都會存在,只是今年的極端寒潮現象在中國表現的比較特殊而已。冬季正向深度發展,最冷的天氣還沒有到來,後續還會有寒潮爆發,氣溫還有可能創出新低,在全球偏暖年份,這樣的嚴寒天氣更突出地表現出中國季風性氣候特徵。

  • 3 # 許英573

    這是由於地球存在高速自轉形成多種的氣流,高壓帶以及圍繞著太陽週轉,受到太Sunny和照射時間的變化規律有關。寒潮的存在是必然的規律,也是地球發生冬天和夏天更替變化的自然規律所決定的。寒潮,冷空氣高壓和熱帶氣壓隨著太陽角度南北的移動每年在互相交替,影響著地球氣侯的變化,讓生活在地球的人們知道春,夏,秋,冬時節的變化,為人們按排農業生產,穿衣,住行提供依據和參考。

    大家都知道,地球在高速自轉的同時還要圍太陽週轉的自然現象,並且太陽對著地球的照射角度有南北移動的規律。當太陽接近地球的北迴歸線上空時,地球北半球大部分被太Sunny照射的面積逐漸達到最高值,這時北半球的地表和空氣溫度逐步上升,加上南太洋形成了強大的熱帶氣高壓,而冷空氣開始減弱,於是北半球進入了令人感到炎熱的夏季,而半球變成了冬天;當太陽接近南迴歸線上空時,北半球由於受到太陽照射的角度處於斜射狀態,從而導致地球地表吸收的熱量減少,地表和空氣的溫度下降。這時西太平洋高壓和海南附近的颱風減弱,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山地區的寒冷成了高壓南下影響中國大部分地,造成降溫和令人感到寒冷的天氣,這時北半球進入冬天的季節,而南半球卻變成了夏天。

    生活在北極圈附近的北極熊

    西伯利亞冰山

    南極企鵝

    生活在西伯利亞的居民和建築

    常年冰凍嚴寒的西伯利亞

    據專家分析,目前有一個大尺度的渦旋盤踞在西伯利亞地區,冷空氣在此不斷集聚,堆積。另外,在其西側的偏北氣流不時把一些冷空氣帶到向南方向地區,這是最近造成中國北方以及南方大部分偏冷的原因所在。

    造成中國夏天部分地區高溫,乾旱和炎熱的原因

    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部分地區受到高溫,乾旱和洪澇水災的影響比較大。今年中國出現高溫,乾旱的情況是歷年少有的現象。

    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部分地區夏天的氣溫出現了最炎熱的天氣的記錄。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吐魯番市達到49.6度的最高紀錄。在中國內陸地區的重慶市,武漢市,南京市,長沙市,杭州市,南昌市,上海市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地區也出42度以上的高溫天氣,成為2020年夏天的氣溫的最高峰值。

    嚴重乾旱的田地

    造成地球高溫炎熱的氣侯與地球變暖有關。根據專家分析,地球變暖是指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目前,世界範圍內的人們認為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由於人類干擾導致溫度氣體(如二氧化碳)排放量過多而造成。

    地球氣侯變暖和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溫度效應有關。造成地球氣侯變暖的原因是人類燃燒煤,油,天然氣,樹木,草杆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以及甲烷進入大氣層後使地球升溫。由於這些溫度氣體有對來自太陽輻射可見光的高強度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

    另外,太陽的活動也會導致地球變暖的原因之一。一般情況下,太陽黑子(磁場最高值)多的時候,太陽活動劇烈,太陽活動達到高峰時釋放出的高速帶電粒子流能干擾宇宙射線,射向地球。於是造成地球上空的雲層不能在短時間的形成,進而導致地球照射過多沒有陰蔽,從而使地表的溫度快速升高,造成中國部分地區高溫炎熱,少雨乾旱的現象。

    除此之外,今年南海附近的颱風或者颶風沒有按往年那樣在六,七月份正常進入和影響中國內陸地區也是造成夏天氣溫升高和乾旱的原因之一。今年臺風偏少強度偏弱,屬歷來罕見。

    今年,颱風偏少的主要原因是副熱帶高壓偏於強大。而今年7月副熱帶高壓異常偏西加強,面積偏大。颱風生源地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洋麵為副熱帶高壓所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活動受到抑制,於是造成颱風生成的必要條件,造成歷史上中國首次7月沒有颱風和熱帶暖溼氣流影響的情況,也是中國上半年出現高溫少雨,乾旱的原因所在。

    北極圈北極熊

    地球北極圈圖

    寒潮和寒流

    目前,冬天影響中國的寒潮和冷空氣主要來源於北極圈附近的西伯利亞高壓寒流和蒙古高山冷空氣。每年快到冬季時,由於中國南部地區變成熱帶低壓,於是冷空氣和寒潮高壓向低壓地區南下進入中國,造成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溫,降雪,雨雪,霜凍的寒冷或者少雨,乾燥的天氣。

    目前,世界分為5大寒流:

    北太平洋東部的加里福尼亞寒流;

    南太平洋東部的秘魯寒流;

    北大西洋東部的加那利寒流;

    南大西洋東部的本格拉寒流;

    南印度洋東部的西澳洲寒流;

    以述這些寒流每年從南,北半球由高緯度海域向低緯度地區流動。

    眾所周知,地球的北極和南極圈是常年冰凍的地帶,位於地球的兩端。由於沒有受到Sunny輻射和照曬,甚至出現24小時沒有見到太Sunny的地帶。因此,地球的北極圈和南圾圈附近地區的氣溫非常寒冷,有零下60多度,常年覆蓋著厚厚的冰雪,植物無法生長,而寒潮和寒流卻在這些地區形成。

    寒潮表現有強有弱,年年如此,周而復此。寒潮帶來的冷空氣,使地表降溫下雪,造成高山結冰,植被霜凍是冬天的特徵。夏天高溫使人們感到炎熱是夏天另外的一個特徵,這也地球上的自然規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如何選擇護膚品?護膚有哪些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