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簡小飯

    華人常說世界上最好吃的是飯,而最好吃的飯是面。考古證據證明中國4000多年前就開始種植小麥了,華人吃麵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成百上千種麵條,也評出了十大面條,從南到北,從古至今,面的種類不勝列舉。

    從湯麵到拌麵,從辣的到甜的,從圓的到扁形的,從粗的到細的,面的發揮餘地讓華人不厭其煩。

    我是一個南方人,粉和麵都是我的最愛,而且偏愛口味重的麵食,清湯寡水的麵條吃不出暢快淋漓的感覺。

    油潑面

    多少人被白鹿原中張嘉譯吃麵的片段誘惑了,多少人為了一碗油潑面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西安之旅,多少在外的陝西人心心念念這一口家鄉味。

    不喜歡吃麵的人永遠不知道大蒜和麵條是絕配,加上滾油和辣椒麵,那種鮮香辣爽的暢快體驗讓你瞬間幸福感爆棚。勞動人民是最有智慧的,瞬間補充體力的同時還能讓你的味蕾爆發。

    幾乎每個小區周邊都有一家甚至幾家陝西面食館,除了招牌油潑面還有燴麻食、臊子面、肉夾饃,溫暖了多少打工仔的胃和心。

    你心中最好吃的油潑面在哪裡?是不是有種衝動想跟著油潑面去西安?

    雜醬麵

    雜醬麵是流行在廣大的北方地區如,北京 、天津、山東等地。由各種菜碼加上雜醬拌麵而成,菜碼、雜醬、麵條是雜醬麵的三大關鍵。

    菜碼簡單隨性,跟隨季節不同、個人喜好不同隨便搭配,雖然每個人的喜好不同,但是總能配出你心頭最愛的雜醬麵。當然老北京的雜醬麵菜碼還是有自己的講究的,我們吃的是自己的面,也自然依據的是自己的喜好。

    雜醬做法多樣,有葷有素,一千個家庭有一千個版本,也有各大名廚總結的被大部分人認為好吃的配方,總之不管哪一種雜醬你得挑出一種來,有了雜醬才能稱之為雜醬麵不是。做法中雜醬也是最複雜的,好吃的東西肯定是需要耐心和用心的,好的雜醬必須是細火慢熬出來的。

    最後是麵條,北京人愛吃抻面和切面,家庭製作一般用手擀麵,北方人喜歡粗麵,南方人喜歡細面。

    襄陽牛肉麵

    作為襄陽市三大城市名片之一的襄陽牛肉麵在2015申請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僅本地人愛吃,網友們也紛紛在各大電商平臺上購買,作為網紅美食的它,不容錯過哦。

    襄陽牛肉麵最講究的是:味香,味厚,有回味,油要香,牛肉要好吃。脆生生的綠豆芽配上特有的勁道鹼面是他獨有的口感,豆芽中和了牛油湯底的油膩,讓你在剛剛睡醒的早上頓感精神百倍。當然按照本地人的吃法,和黃酒的搭配才是最地道的,沒有黃酒的牛肉麵是沒有靈魂的,每一家牛肉麵的老闆都有一個獨門的釀酒配方。

    如果你去到襄陽,永遠不愁找不到吃麵的地方,大街小巷,從矇矇亮的清晨到群星閃耀的夜晚,永遠有你一碗麵。

    熱乾麵

    2020火了武漢,武漢加油,熱乾麵加油。

    熱乾麵在武漢眾多特色小吃中也絲毫不遜色,中國十大面條之一,長期霸佔網友的乾糧儲備庫,撒貝南、李佳琪等主播網紅的推薦,徹底讓熱乾麵在2020年溫暖了萬千華人。

    既不是涼麵也不是湯麵的熱乾麵,先過熱水燙煮,留少許麵湯,最後加上榨菜、芝麻醬、醬油、醋、香菜等調料。

    這個麵湯的量是靠多年經驗的老師傅憑藉經驗掌握,而且是最後成品好看和好吃的關鍵,少了太乾拌不開,多了麵條味道不夠濃郁,可見雖然熱乾麵製作程式和用料簡單,但是做出一碗好吃的熱乾麵也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 2 # 深圳餵魚哥老李

    俺們不吃麵條,一年吃不到兩回,談不上好吃,要吃麵條就去外面重慶小麵館去搞一碗吃下,做的正宗的還可以,那麻辣,夠爽!!自己家根本不會做麵條,也不愛吃麵試!!座標,湖北孝感!

  • 3 # 流星與天涯

      《月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夏至,五月中。

      《韻會》曰:夏,假也,至,極也,

      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

      宜

      大口吃麵

      忌

      雷雨交加

      ▼

      夏至為什麼重要?

      當第一道炙熱的日光觸及北迴歸線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進行到了白熱化階段。

      發起進攻的是太陽,炎炎酷熱是他最犀利的兵刃。其威力之強,堪稱胖見愁、汗直流。所到之處,三市六街關門閉戶。屋簷下、樹蔭裡、陽傘底,無人敢直纓其鋒。Sunny毒辣,透過綠蔭在地面射下星星點點,彷彿黑夜裡的烽火連城,預示盛夏熱浪的洶湧襲來。

      孟子云:“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搞清楚夏至來臨的準確時間,對於人們的生產生活十分重要。

      早在數千年前,夏至之時就被古人觀測得知。據《周禮》記載,古人用土圭丈量日影的長度,以確定夏至和冬至的具體時間。

      在靠天吃飯的農耕社會,搞清天時至關重要。清代欽天監官員所著《恪遵憲度》提道:“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也就是說,夏至這一天,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這天,日光下物體的影子最短。

      除了人工勘定夏至,古人也會根據生活經驗,將一些自然現象作為夏至到來的標誌,正如《禮記》所云:“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但畢竟沒有官方曆法準確。

      節氣時序一旦確定,莊稼播種的時間就有了參照,由此才形成了後世一系列關於夏至的習俗。

      夏至前後時值麥收,《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古人常在此時進行祭祀鬼神以祈求豐收、消除災荒,希望獲得“秋報”。有些地方還有“上夏麥墳”的習俗,以新麥製成的食品祭祖,然後互贈而食。如《吳江縣誌》提道:“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

      ▲饒平龍舟賽。攝影/江應聲

      而長江、珠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如巢湖、紹興、東莞等地都有夏至賽龍舟、吃龍船飯、飲龍船酒的民俗,均是古代“夏祭”活動的延續。

      何以解暑?古有扇子冰磚,今有啤酒空調

      在時間上,夏至意味著夏季已過了一半。而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都讓夏天越來越熱,越來越漫長。汗流浹背的人類,使出渾身解數,備戰夏至後有增無減的酷暑。

      ▲圖/擷取自電影《青蛇》

      據唐代筆記小說集《酉陽雜俎》記載,南北朝時期,北方婦女們會在夏至時互贈扇子、粉脂囊等物。又有《遼史》雲:“夏至之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彩扇驅熱,香囊壓汗臭,而粉脂則可遮陽、又防痱子,酷熱總令人汗流滿面,女性需要頻繁塗抹脂粉補妝。

      由此看來,古有“耗粉如流水”,今有“四月不減肥,六月徒傷悲”,對於女同胞而言,夏日可不好熬。

      ▲圖/擷取自電視劇《甄嬛傳》

      於是,自古至今,解暑一直是夏至日裡永恆不變的主題。

      在古代宮廷中,夏至日前後,皇家會取出冬藏夏用的冰磚消夏避伏,這一制度自周至清,經久不息。也只有紙醉金迷的皇室貴族能享受如此福利,而普通百姓不僅望冰興嘆,甚至為了生存而在田間忍熱勞作,“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到了現代,人們的御暑兵器譜就更豐富多彩了。

      大開大合,舉起陽傘、摺扇、蒼蠅拍。

      小心翼翼,倒上涼茶、扎啤、冰闊落。

      好吃的夏至,涼麵當道

      民以食為天,夏至之時,全國各地還有種種關於吃的習俗。

      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冬至餃子夏至面”或“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據學者考證,前者源於宋朝,而後者則出現於清末民初,民間有了“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因夏至是新麥收穫的季節,所以夏至吃麵也是嚐鮮。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曾提及夏至吃麵的習俗:“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麵是也……”

      夏至時吃的涼麵也叫做“入伏面”。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裡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所以,人們在此時更偏愛熱量低、便於製作、口感清涼的飲食。涼麵既食得當令、又應時而需,也就成了餐桌常客。

      夏至面的習俗在大江南北都極其普及,即便是喜食大米的南方也一樣,而且並不侷限於涼麵,品種相當豐富。

      在北方,有夏至時煮新麥粒食用的習俗。或許,在食物匱乏的年代,原麥粒比磨碎後的麵粉更易烹調、也更易果腹。

      在山東龍口一帶,兒童們會用麥秸編成小笊籬,在麥湯中撈麥粒吃。這既是別具一格的吃法,又是一種“遊戲”。而在山東臨沂地區,農民們則會在夏至後的伏日煮麥仁湯,犒勞為麥收出力甚多的耕牛。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可見農事中耕牛的重要性。

      在南方,夏至面的品種也非常多,如上海陽春麵、鎮江鍋蓋面、崑山奧灶面、杭州片兒川。

      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吃過餛飩,大人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健康成長,平安度過“苦夏”。

      除了面,各地還有不少頗具地域特色的其他夏至食物。

      在江蘇,夏至時要吃夏令三鮮,地三鮮是莧菜、蠶豆和蒜苗,樹三鮮是櫻桃、梅子和香椿芽,水三鮮是螺蜘、細魚和河豚。可見蘇杭之地物產的豐富。

      廣東茶山鎮的居民在夏至日前後一定要吃新鮮荔枝或芒果。

      夏至當天,芒果或荔枝一日會三熟。孩童在這天會在芒果樹下等著成熟的芒果掉下來,這種芒果特別甜,又叫“樹黃”。據當地老人講,在夏至時吃了芒果後許願發誓十分靈驗。

      夏至,指的只是Sunny直射北迴歸線的那一瞬間。而只這短短一瞬,便影響了華人數千年。

      你那裡的夏至,都會吃點兒什麼?

  • 4 # 君子蘭1972

    說到面,我吃到的並不多,有北京的炸醬麵,重慶麻辣小面,鎮江鍋蓋面,四川扁擔面,這些我只是在我們東北當地餐館吃到的,很好吃。不知是否正宗,但我覺得最好吃的面還是我家鄉的面。東北北韓族大冷麵,東北正宗酸菜肉滷手擀麵,香辣肉絲炒牛筋面。

    現在正值七月天,人們大多沒有什麼胃口,今天帶你品嚐真正的清涼解暑面東北北韓族大冷麵。

    誰備食材:冷麵,黃瓜條,香菜,西紅柿,牛肉,火腿,煮雞蛋,大蒜,北韓族辣白菜,芝麻,小海米,

    調料:精鹽,味素,雞精,白糖,桂花醋,辣椒油,香油,薑片,

    第一步:取適量冷水,放白糖二勺,桂花醋一勺,黃瓜拍一段,薑片二片,放入冰箱鎮涼,最好凍出冰楂。調成甜酸的冷麵汁。

    鎮涼待用。

    第二步:冷麵清水中漫泡二十分鐘,泡軟泡透用雙手搓散。撈出備用。

    第三步:燒水,不必沸騰,響邊水,大約八十度,放入冷麵,翻個燙軟,關火。

    第四步:盆中放半盆涼水,迅速撈出燙好的冷麵,衝散,涼透,再撈出放入另外一盆涼水中,反覆兩次控幹水分。

    第五步:找出最大碗,放入涼好的冷麵,放適量精鹽,味素,雞精,放入帶冰的冷麵湯,放入黃瓜條,香菜葉,西紅柿二片,雞蛋半個,牛肉一片,火腿一片,小海米,芝麻,辣白菜,淋上香油,放辣椒油即可。

    酸酸甜甜,又香又辣,又涼又爽的大冷麵做好了。吃一口,透心涼。

    東北地道的手擀麵,也是一絕。

    準備食材:麵粉,五花肉,東北酸菜。

    調料:大豆油,精鹽,味素,花椒,大料,生抽,雞精,水澱粉,蔥,姜,蒜。

    第一步,麵粉適量,按一碗麵半碗水的比例活面,醒面十分鐘。

    第二步,五花肉洗淨去皮,剁碎,酸菜洗淨控出多餘水分,切碎。

    第三步,起鍋燒油,放入切好的肉末炒散,炒出豬油,炒出香味,放入切好的酸菜,炒勻,放入蔥花,薑末調味,放生抽上色,炒香,放一勺湯,加適量精鹽,味素,雞精,大火燒開,轉小火,淋水澱粉收汁勾芡,一碗香噴噴的酸菜肉滷做好了。

    第四步,大鍋燒水,水開放入手擀麵,開鍋二分鐘,加點涼水,再開再加水,反覆三次,麵條煮好了。東北手擀麵特色是麵條勁道爽滑,面香濃厚,口感細膩,回味悠長,配上酸菜肉滷,那更是鮮香靚麗,別具一格。

    香辣肉絲炒東北牛筋面,

    這也是東北人的最愛

    準備食材:東北牛筋面,裡脊肉,青紅椒,香菜

    調料有,食用油,精鹽,味素,花椒,大料,生抽。

    第一步,東北牛筋面整理成筷子一樣長,放清水裡浸泡半小時。

    第二步,裡脊肉切絲,青紅椒切絲,搭配洋蔥絲,胡蘿蔔絲,木耳絲。

    第三步,鍋中放適量水,響邊水放入泡好的牛筋面,大火燒開後,煮一分鐘關火。撈出。

    第四步,起鍋燒油,放入肉絲煸炒,小火,炒香,加青紅椒絲,香菜段,加洋蔥絲,胡羅卜絲,木耳絲翻炒,加煮好的牛筋面,加生抽上色,翻勺,加適量精鹽,味素,花椒,大料,雞精,加一點點湯,翻勺。關火,裝盤即可。

    特點是和我們東北人性格一樣,憨厚,樸實,倔強,大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寵物店前需要哪些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