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隱者康司馬

    陸遜在能力方面還是不如諸葛亮的,因為諸葛亮剛輔佐劉備時,劉備是居無定所,連立足之地都沒有,後來在諸葛亮的幫助下,打下了三分之一的江山;而陸遜輔佐孫權時,江東是兵精糧足,戰將如雲謀士如雨,孫權立足江東多年了。所有說沒有可比性,還有諸葛亮擺的八陣圖,陸遜都走不出來,他的智力肯定不如諸葛亮了?當然這是演義裡寫的,可信度打折!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下事情的經過。

    陸遜火燒蜀軍的大營,劉備率領殘兵敗將逃往白帝城。陸遜率領大軍是往西追去,前面距夔關不遠,陸遜看見前面靠山近水的地方,是殺氣沖天,馬上勒馬對眾將說:“前面有埋伏,全軍停止前進。”於是東吳的軍隊都倒退十多里,在地勢平坦的地方,擺開陣勢,等敵人軍隊的到來。可是等了很長時間,是啥也沒有,於是就派探馬打探,打探計程車兵回來說,前面連一人影都沒有!陸遜看到西陽西下,殺氣越來越重,心裡是更加的猶豫不決,派自己身邊的親兵前去探路,親兵回來說:江邊只有亂石八九十堆,沒有人馬。陸遜派人找到當地的人詢問,當地人說:“這個地方叫魚腹浦,諸葛亮率領大軍進川時,派兵運石頭擺在沙灘上。從此,有霧氣從石頭裡冒出。”陸遜聽完,領了幾十個親兵跑到上坡上觀陣,看見四面八方都有門。陸遜笑著說:“這是迷惑人的,有什麼用呢。”於是就騎馬跑下山坡,進如石陣裡觀看。有個副將說:“天要黑了,都督早點回去吧。”陸遜剛要出去,忽然是狂風大作,霎那間,飛沙走石是遮天蓋地。但見怪石林立,參差不齊的木樁都好像鋒立的寶劍,石堆都像高大的山鋒,浪聲濤濤。陸遜大驚說:“我中諸葛亮計了!”急忙想跑出去,可是怎麼走也出不去!忽然是一個鶴髮老者出現在馬前,笑著說:“將軍想出此陣?”陸遜說:“多謝長者引路!”老者拄著柺杖把陸遜領了出去。陸遜問老者,說:“請問長者何人?”老人說:“我乃諸葛亮岳父黃承彥。以前我女胥如川前,在這裡擺下八陣圖。生、傷、杜、景、死、驚、開、休。每日每時,反覆八門,變化頓端,可比十萬精兵,臨去時,告訴老夫:‘有有東吳大將迷於此陣,不要把他帶出。’我看將軍從死門如,料到肯定不認此陣。老夫生平好善,不忍看將軍困死於此陣,所以把你引出來。”陸遜說:“能教我這個陣法嗎?”黃承彥說:“變化無窮,不能學!”陸遜是趕緊下馬跪謝,抬頭是卻不見老者!

    陸遜回營後,感嘆說:“孔明真臥龍也,我不如他啊!”,於是撤走大軍,回東吳去了。

  • 2 # 歷史檔案館

    孔明強,我投降。

    政治上,孔明真的是大事小事一把抓成為蜀漢實際上的掌門人的。蜀漢被我打的元氣大傷,然而卻能被他用數年時間調理的逐步恢復元氣,沒理由不服他。而且孔明開府後扶植起來的一大批官僚隊伍在他死後仍能保證國家數十年的正常運轉,由此可見他的治國之才當屬當世頂尖,而我,至多一流。

    軍事上,南征孟獲平定少數民族叛亂擴大國家基本盤,五次北伐都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以弱擊強為我吳分擔了巨大壓力,最重要的是孔明有兵書傳世且用兵練兵都達到了有史以來極高的水平,在《唐李問對》以及以後歷代都得到了極高的評價,位列武廟十哲啃冷豬頭,小生不過位列六十四將,就軍事貢獻而言較孔明還差之太遠,除了有個好兒子,也沒別的值得說的地方。

    我與孔明各為其主,對於幹翻季漢先帝這件事,我表示很抱歉,然而孔明識大局,能夠摒棄前嫌堅持重新結成孫劉聯盟不可謂不明智,其眼光長遠,審時度勢,我輩難及。

    孔明於我,可謂是高山仰止,我始終難以望其項背。雖受陳壽抬愛得以與孔明共享人臣中單獨列傳的殊榮,忝列武廟之內,然而世人皆知我與他的差距,高下立判。

    綜上,如果說我算是後三國時代著名人傑的話,那麼孔明則是這個時代最耀眼的星星,光輝最盛。

  • 3 # 丨為天地立心丨

    《三國志》中有以下記載:

    帝問詡曰:“吾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吳、蜀何先?”對曰:“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汎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文帝不納。後興江陵之役,士卒多死。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曹丕問賈詡說:“我打算討伐不聽命於我的人,進而統一天下。吳國和蜀國當中,我應該先打哪一個呢?”賈詡回答:“奪取別國領土首先要依靠武力,建立帝王之業則要崇尚德行和教化。陛下剛剛受禪登基,如果用德行和教化安撫天下百姓,之後再平定天下,並沒有多大的難度。 吳國和蜀國雖然是區區小國,但都擁有山川之險。劉備有英雄之才,諸葛亮善於治國;孫權明白天下大勢,陸議懂得用兵之道。他們扼守險要地帶,水軍遊弋於江湖,這些都是難以倉促取勝的關鍵因素。用兵的規則,是先有獲勝的把握,再去尋覓戰機;估量對手的情況,再調兵遣將,這樣才能保證計謀不會失算,行動不會失敗。臣私下認為在群臣當中無人是劉備和孫權的對手,即使陛下御駕親征,也不見得萬無一失。從前舜帝舞動干鏚而使有苗臣服,臣認為現在更應該先用文德,之後再用武力。”曹丕沒有采納賈詡的建議,後來發動了江陵之戰,結果士兵傷亡慘重。

    賈詡對蜀漢的諸葛亮和東吳的陸議(也就是陸遜)做了評價。他認為諸葛亮“善治國”,而陸議則“見兵勢”。可見在賈詡的心中,陸議的軍事才能是顯然要高於諸葛亮的,而諸葛亮是個能處理國家內政的人才。

    諸葛亮集政治、軍事、天文地理、文學、發明等等於一身,綜合才能是遠遠高於陸遜的,在軍事方面可能是稍微弱於陸遜,但在治國安邦方面絕對是千古名相,少有人能出其右。

  • 4 # sunjin6278

    其實這類問題是正兒八經的難為人,人處事的思想都是隨環境條件的不同而不同的,身處這樣一個環境條件與身處另一個環境條件,同一個人對同樣一件事情,其處理的方法採取的措施都會是不同的,更別說兩個人身處不同的國家,又是對待的不同的事情了,因此就很難比出高低上下來。

    諸葛亮是蜀漢丞相,劉備在世,諸葛亮主要負責鎮守後方,足食足兵,保障前方需要;劉備過世後,諸葛亮獨掌蜀漢,事無鉅細,鹹決於亮。陸遜是東吳重臣,出將入相,戰功卓著,很受孫權重用和尊敬,也是東吳的柱國之臣。兩人沒有可比性,如果非要在二人之間說出個子醜寅卯來,也只能從二人做事的表現,對當世後世的影響來看了。諸葛亮精於謀略。三顧茅廬,諸葛亮就向劉備提出了隆中對策,給劉備打天下獻上了一個戰略規劃,聯吳抗曹,先三分天下,在相機而動,克復漢室,一統天下。可以說劉備、諸葛亮終生都在為這個規劃而努力,幾近成功。反觀陸遜,從沒向孫權提出過遠大戰略規劃,倒是周瑜和魯肅,向孫權提出過二分天下的榻上對策。諸葛亮精於治國。“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諸葛亮為官節儉,力戒奢華,自上而下,為蜀漢打造了一支忠誠廉潔的幹部隊伍;諸葛亮還依法治蜀,公平法治,賞罰分明,還發展經濟,興修水利,曾增築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受益,還實行軍屯耕戰,減輕百姓負擔,使蜀漢人民“安其居,樂其業”,路不拾遺,風化肅然。陸遜雖曾在海昌任屯田都尉時政績明顯,開倉賑濟貧民,勸課農桑,鼓勵生產,深受當地百姓擁戴,但他在做上大將軍和丞相時,終沒對吳國經濟有多大明顯建樹。陸遜在會稽等地任右都督時,會稽太守淳于式上表告陸遜,說他違法徵用民心,所轄區域的百姓受其擾亂而愁苦不堪。當陸遜回都拜見孫權時,卻說淳于式是個好官,孫權說他告你你還說他好?陸遜說:“淳于式的心意是想休養百姓,所以控告我。如果我再詆譭他以混淆視聽,此類風氣不可長。”這雖表現了陸遜的優良品質,但也說明了陸遜不長於理政。諸葛亮和陸遜都處變不驚,很有眼光。赤壁之戰前,劉備危急,諸葛亮提出聯吳抗曹,劉備同意,並派諸葛亮出使東吳。諸葛亮到達吳國,先用激將法激勵孫權抗曹決心,又耐心向孫權分析敵我形勢,堅定了孫權抗曹必勝的信心。赤壁之戰勝利雖是周瑜之功,但孫劉聯盟聯合抗曹卻是諸葛亮一力促成。當劉備夷陵慘敗,白帝託孤,蜀漢危亡之秋,正是諸葛亮獨撐危局,安全化解危機,讓蜀漢渡過滅國之危。陸遜在荊州之戰中,向呂蒙提出很好建議,與呂蒙的計劃不謀而合,很好的配合孫權、呂蒙取得了荊州之戰的勝利;在夷陵之戰中,他依舊隱忍放縱劉備,相持半年之久,終於找準時機,大敗劉備;在石亭之戰中,因曹休輕信吳將周坊詐降,輕敵冒進,中陸遜誘敵之計,結果曹軍大敗,被俘斬萬人,曹休不久被氣死。諸葛亮在平治戎狄上,攻心為上,謀策長遠。劉備死後,南中反叛,諸葛亮在穩定蜀漢危局後,親率軍南征,以攻心為上的策略,七擒七縱南中首領孟獲,最終讓孟獲心服口服,說:“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從此南中成了蜀漢穩定的後方。而陸遜也曾征討吳郡、會稽、丹陽一帶的山越之賊,斬首二千餘級,平定了多年叛亂的山賊,但沒過幾年,這裡的山賊又死灰復燃,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東吳多次鎮壓,平復不定。230年,孫權派軍隊渡海攻取夷州(今臺灣)、朱崖(今廣東徐聞及海南島),曾徵求陸遜意見,陸遜諫阻,孫權不聽,雖取獲不豐,但其功業足千古不朽。諸葛亮遇到的都是曹魏精英。正所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都是曹魏精英,像曹真、張郃、司馬懿、郭淮等都是曹魏百戰名將,智深謀絕,諸葛亮五次北伐,雖未達到預期目的,但每次都多有斬獲。而且諸葛亮以弱小蜀漢,屢屢攻打強大的曹魏,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勇氣,更何況曹魏常常被打得只能防禦,卻不敢進攻出戰呢?反觀陸遜,江東雖有強兵二十萬,卻從未主動出師伐魏,從未有開疆拓土一統華夏之志,只能是被動防禦,被動反擊,與陸遜對敵的關羽、劉備、曹休之流,都難被稱為知名軍事大家。此外諸葛亮在治軍、科技、文學、藝術及個人品德等諸方面,都是陸遜所不能企及的。

    諸葛亮和陸遜,都是三國時期傑出的人物,他們在各自的國度環境中,創造出了超人的業績。他們的業績不同,是客觀環境條件造成的,諸葛亮志向遠大,精於謀略規劃,精於治國治軍,忠勇多才,品德高尚,能成為萬世敬仰的賢相,三代之下第一人,被評為武廟十哲,也是與其所處國度環境分不開的;陸遜治績不達,軍功卓著,忠勇耿直,成為吳國股肱之臣,也是吳國環境條件使然。倘若讓陸遜處蜀漢,也許會比諸葛武侯能創出更大功業,也未可說。環境條件,決定人物成長,也決定他們改變創造環境的好壞。因此,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不同條件下的歷史人物,其創造的功業大小是不能隨便相提並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哪些狗狗是比較聰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