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宮殿君

    此問題不盡準確,明十三陵中應該是11座無字碑!

    咱們都知道武則天的墓前有塊“無字碑”,可今天小君想說的是坐落在北京的明十三陵裡也有無字碑,而且不止一個,有11個之多!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這11座無字碑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明十三陵的無字碑都在哪裡?”

    明十三陵,埋葬著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他們分別是:

    長陵(明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因為朱元璋死在南京,故陵也在南京;繼位的朱允炆是被叔叔給造反造下去的,生死未卜,下落不明,並沒有立陵;而景泰皇帝朱祁鈺在哥哥英宗朱祁鎮復位後被剝奪了帝位,故也沒有能葬在皇陵中;所以造成:

    明朝有16位皇帝,而葬在北京皇陵只有13位的結果。

    在這十三陵中,朱棣的長陵是老大哥,首陵,而在它的陵園內樹了一座碑——神功聖德碑,顧名思義,就是歌頌朱棣的豐功偉績(如下圖)

    碑上刻滿了讚歌,共3000多字,內容大致就是朱棣如何如何NB,宇宙無敵,天下第一的意思。

    而自朱棣之後所有皇帝的陵園內也樹立了神功聖德碑,可全都沒有寫字!為“無字碑”。(如下圖)

    “‘無字碑’是誰立的?”

    神功聖德碑,是歌頌皇帝功績的,在皇陵裡樹立合情合理,可十三陵裡的這些神功聖德碑有6座都不是皇帝死後“立馬”弄的,而是過了好幾百年由其他皇帝給立的:

    這六座都是由明代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給弄的,在這之前他們的陵都沒有碑。

    原因就在於仁宗朱高熾的獻陵!當年他死後特意吩咐自己的兒子宣宗說:“為父我當皇帝還不到一年就要死了,也沒做啥造福百姓的事,我死後的陵寢你怎麼簡單怎麼來,一定要樸素!別鋪張浪費!”

    而宣宗也謹記父親的遺言,修建獻陵時極盡節儉,故也沒有立神功聖德碑。而這之後的皇帝也遵循不立碑的傳統,沒搞這塊碑!

    一直到了嘉靖皇帝,當時他哥哥明武宗死了沒孩子,他就被扶上皇位,以弟弟的身份當上了皇帝,他好折騰,剛登基就搞出個“大禮儀”事件,非要給已經死掉的父親(當時是王的身份)追封成皇帝,結果一眾大臣反對,最後這些反對的大臣被處以廷仗,打屁股,傷的傷,死的死,鬧的挺大。

    而嘉靖事後也有點後悔,因此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緩和皇族矛盾,表示對先祖的尊重,同時也在夏言和嚴嵩的攛掇之下,嘉靖決定給他之前的皇帝都立塊神功聖德碑。

    “‘無字碑’為什麼無字?皇帝智商令人捉急”

    立碑容易,可要寫碑文就難了,因為朱元璋規定過,老朱家的聖德碑碑文必須由兒子來給寫,即朱棣的得有兒子朱高熾寫,這麼傳下去,不準讓文臣摻和!

    而要寫好這碑文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首先你得對皇帝的生平有所瞭解,而嘉靖都是第11代皇帝了,他之前的6位,雖然有歷史典籍,《實錄》一類的書可供參考生平事蹟,可你要他仔細查閱資料再構思再寫,實在是太難了,況且他當時正迷戀修仙練道呢,哪有時間給你想這些,所以就造成碑是立起來了,但文字卻由於很多原因遲遲未能書寫。

    同時還由於朱高熾給老爹朱棣寫的碑文太贊,水平太高,而嘉靖要寫一篇超過他的實在太難,雖然有文臣幫助,但估計總寫他也不滿意,所以索性就撂下,拖延了。

    而嘉靖之後的皇帝也遵循了這個傳統,隻立碑不寫文,崇禎的思陵碑文是由滿清皇帝給書寫的。

  • 2 # 煮酒君

    明十三陵,是明代自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至明思宗朱由檢亡國,十三代皇帝的陵寢所在地。而每一座明代帝陵在陵門的前面,都修建有一座碑亭,在碑亭內豎立一通石碑。碑亭被稱為"神功聖德碑亭",石碑被稱為"神功聖德碑",顧名思義,石碑上應該刻有皇帝生平的豐功偉績。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從十三陵的第二座帝陵:明仁宗朱高熾的獻陵起,到倒數第二座帝陵明熹宗朱由校的德陵為止(明思宗思陵未建"神功聖德碑"),帝陵前的"神功聖德碑"上都空無一字,都是無字碑。

    既然叫"神功聖德碑",為什麼上面都空無一字呢?

    這要從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嘉靖皇帝說起。

    實際上,從明仁宗到明武宗這七位皇帝,他們的陵門前起初都沒有修建碑亭,也沒有修建石碑。嘉靖皇帝在營建自己的帝陵永陵的時候,特別想給自己的帝陵修碑亭,建石碑,給自己歌功頌德。但是,祖先的陵寢都沒有建碑亭和石碑,他的帝陵如果修了,就是對祖先的不敬。

    既要遜避祖陵(後代皇帝的陵寢不能修的比祖先的更好,這就叫"遜避祖陵"),又想給自己樹碑立傳,於是,嘉靖皇帝想到的辦法就是,把前面所有的帝陵全部都修碑亭,建石碑。

    碑亭修了,石碑立了,就要寫碑文了。

    可是,碑文誰來寫呢?這是給之前的歷任皇帝樹碑立傳,寫的不好是要誅九族的。

    大臣們一番商議,結論是:碑文只能由現任皇帝嘉靖皇帝寫。

    但是,嘉靖皇帝太"忙"了,他在"忙"什麼呢:忙於修道,忙於煉丹,忙於追求長生不老……

    他連上朝都懶得上,哪裡有時間有精力寫碑文呢?

    皇帝不寫,沒人敢寫,最後直到嘉靖皇帝去世,七座帝陵的碑文都沒有寫成。於是,包括嘉靖皇帝的永陵在內,八座帝陵都只有石碑沒有碑文。

    祖輩的皇帝都是無字碑了,後面的帝陵也沒人敢寫碑文吹噓自己。於是,十三陵裡十一座帝陵的碑亭裡,留下的都是無字碑了。

    千秋功業也好,千秋罵名也罷。

    石碑上有沒有字,刻了什麼也許並不重要。

    因為,歷史會給每個人一個公允的評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伯裡曼要用球方柱去解釋人頭或者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