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電視劇裡看歷史
這個問題沒有意義,反正曹丕肯定不會承認篡漢,而獻帝在刀斧面前,只能老老實實的說:”我是自願的”
漢獻帝是東漢最後一個皇帝,作為亡國之君,獻帝本來沒有即位的能力,他不是嫡長子,漢靈帝雖然偏愛他但是最後登基的還是少帝劉辯,只是後來董卓進京後覺得少帝不好掌握,這才殺之以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劉協稱帝后便是董卓的傀儡,而後董卓被呂布所殺又相繼落入王允,李傕,郭汜等人手中,公元196年,劉協被野心勃勃的曹操迎到了許昌,在這裡,劉協一直成為曹操的一面旗幟直到曹操去世。
公元221年,曹操之子,魏王曹丕篡漢稱帝,建立大魏王朝,而此時的漢獻帝被曹丕廢為山陽公,以山陽郡為封地坦白的說曹丕對劉協還是很不錯的,不僅沒有對他下殺手,而且還給了封地,在山陽國中劉協依然是皇帝,而且是實打實有權利的皇帝,他可以在此地沿用漢朝的舊制,對曹丕劉協也可以上奏不稱臣,雖然只是公爵,但是威望權力在一眾曹魏王爵之上,總之劉協沒有被虧待,曹丕已經仁至義盡了
-
3 # 西餐劉顯琨
根據史料記載,漢獻帝是“禪讓”給了曹丕,而且曹丕也按照古訓裡面的聖人一般的“三辭”。
所以從形式上來說,曹丕並沒有直接的謀權篡位。但是可以肯定,漢獻帝也絕對不是心甘情願的讓出皇位。
從當時的形式來看,曹操死後,曹丕即位。但是曹丕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有老爹那兩下子,不可能完全把漢獻帝玩弄於股掌之間。
如果還按照曹操那樣的手法,保不齊就會有人發動變亂,甚至謀反。所以曹操生前就幫曹丕試探並處理了一批親漢官員,在銅雀臺歌舞宴會的試探。在例如荀彧等人。
而且此時曹丕也被稱帝衝昏了頭腦,急於求成,企圖直接把生米煮成熟飯。於是聯合手下那些急於建功,取得新魏王寵信的臣子,直接整了一出“禪讓大戲”。
但是這也無異於篡位。
而對於漢獻帝,怎麼的他也是劉邦的子孫後代,也是漢朝皇帝。
怎麼可能想把祖宗江山拱手相讓,但是時局所迫。身為末代帝王,也有很多的無奈。
經歷多年戰亂,跟隨身邊的再有沒有劉家人了,取而代之的都是曹家人,就連奴僕也都是曹家安排的。
所以即使他一百個不願意,也是形勢所迫,不得不答應禪讓。
-
4 # 酒鬼莫寂
曹丕沒有篡位,漢獻帝也不是真心禪讓皇位。
曹丕之所以會坐上皇位其實是順其自然,例如當時魏國的百官,例如曹丕的老爹曹操,都是能預見曹丕會坐上皇帝的,而且,曹丕還不得不做,你不坐,文武百官如何加官進爵,我們這些拼死拼活的父輩,如何封蔭子弟。所以曹丕坐上皇位是大勢所趨,必然的。
至於漢獻帝,自然也不是真心禪讓的,比較哪個做皇帝的會希望把皇位拱手讓人,當然,萬不得已的時候,必須那樣做的時候,做個演員也是可以的。
漢獻帝也是命苦,小孩的時候,活在何皇后的陰影下,好不容易做上皇帝了,又活在董卓的陰影下,董卓好不容易死了,又出來個李傕郭汜。好不容易盼來了救星曹操,結果被人家殺了兩任老婆,兩任岳丈,還要娶人家的女兒做皇后。
總的來說,儘管這些事是順其自然,不過曹丕稱帝后,沒有殺了劉協,也算是他自己爭取到的一個美名了。
-
5 # 無憂錦衣2016
這個問題本身在問的時候就已自我回答了,古時觀之曹丕之舉是篡位,今觀之,也只是時事造英雄而矣,漢獻帝是否心甘情願,其實本身有什麼值得去提問呢,歷史滾滾向前的車輪輾壓下,各人扮演完各自適當時間,適當地點的角色後,又車輪下輾壓成黃土,黃土蕩蕩,再輪迴而矣!是篡位l,是情願,又或不甘……呵,一笑看盡紅塵事……自古輪轉自有因……無果而果方正果……別來無恙再聚首!
-
6 # 追記歷史
後面好多的禪讓,大多都存在各種各樣的權力上的威脅糾葛等等,比如王莽史書上也多記載王莽篡漢,使用篡這個字,而沒有更多的體現禪讓的主體意思。
曹丕也是當時掌握著國家絕對的權力和話語權,稱不稱帝只是他想不想的問題。大多的禪讓都是一個模式,也就是朝中手握大權的重臣篡權奪位,很難說有心甘情願的人,願意把自己的帝位主動交出去的。曹丕也只是打著受禪登基的旗號,把自己篡位登基,包裝的好看一點而已。
-
7 # 劉一千五
遠古社會的舉賢任能制,選撥有才能又賢德的人來接替官位。多多少少還有點"讓"的影子。
異姓之間權利變化交接得存點臉面,骨子裡彼此彼此心照不宣就行了。
禪讓。注意這個"禪",是"封禪"裡的一個,意思是代表大地,把"禪"都讓了。那就是把土地,自己財產,身家性命交給下一任。在這期間,得給下任留點顏面,滿足接盤者的"不好意思",並且一個勁地推讓給他。這叫"不得已″。——這些接盤者骨子裡的掠奪,與還要點仁義禮儀的嘴臉,均是受禪者的虛偽和做作。
每臨踐行皇帝位,想當皇帝的,都是"不得已",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辭,實在推辭不過,才讓群臣擁擠著當上的。
漢朝劉邦當皇帝,本該欣然地坐上去。臨到即位,也是推辭幾次,不得已而當皇帝。以後的王莽,簡直就是欺瞞打壓使盡手段,臨位時,還是名其曰禪讓(史書上是篡),讓漢哀帝舉行這儀式,說明不是他王莽要當皇帝的,——虛偽到石油變成水。劉備聽說曹丕篡漢,哭了鬧了,最後還是不得已奔向皇帝位,當了蜀漢大老闆。
如今且說曹丕倒底是篡漢,還是受漢禪讓。曹操是在漢朝廷這大旗下當官的。大漢再弱再無能,只要大旗不倒,曹操就是漢臣,身為丞相,總理朝政,平定內亂,是丞相本分,職責所在。曹操在做這些工作時,借天子之威,朝廷之名,濟公濟私,扶植自己勢力,剷除異已,鎮壓同僚,排擠政敵。凌駕於皇帝之上,擅權於朝堂之中。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不是權臣逞強,心懷異志,企圖不軌,冒天下之大不韙又是什麼?好在他還有點為臣之心,不趕皇帝下臺,自己上去。但身為魏王,己是譖越初露,不是篡漢也跟篡漢差不多。他沒篡,但他為兒子之篡掏空了漢朝的所有,幾乎一切。
曹丕倒底還是讀了些書,也怪不得會有用武之地的排場。他手下有個叫華歆的,這人跟司馬炎手下的賈充一樣能幹,專門乾逼迫君王的勾當。有了這樣的人,還怕幹不成事?於是,曹丕也把"禪讓"這做秀的把戲演一遍,繼而"不得已"接過傳國玉璽,揣在自已包裡。事已至此,沒有實力的漢朝,說啥都晚了。若干年後,匈奴人劉淵又插了一杆漢旗,他兒子劉聰又放倒下來,換成趙國的旗。以後的東晉南北朝,那個"禪讓",比小孩過家家還勤,禪讓這塊遮羞布,遮也遮不住巧取豪奪的羞恥和卑鄙。
打住,天又冷,肚又餓,明天再吹。
-
8 # 黃立清3
一、漢朝氣數已盡,漢獻帝誠意禪讓
曹丕從其父曹操手中繼承其父魏王之職,漢獻帝並未因為曹操的死而改變多少,還是名義上的皇帝,忠於漢朝的官員曹操在世時就已經屠殺殆盡,軍政大權全歸於魏王,漢獻帝很明白這一點,大漢王朝能夠延續到現在也要感激曹操攜天子以令諸侯,當時十八路諸侯為了爭奪地盤完全沒有把天子當回事,只有曹操迎回天子,定都許昌,東漢王朝才得以延續,忠於漢室的文臣武將才齊聚一堂,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因此漢獻帝是明白這一點的,並且他知道如果主動禪讓還可以活命,如果逼著曹丕主動造反,不僅自己不能夠保全,而且漢室的宗廟都不能夠延續。
二、以曹丕為首的政黨也會把曹丕推上帝位
曹操死後曹操陣營中以華歆、王朗為首的文官集團以及以曹氏家族和夏候家族等集團都會為謀求更大的政治地位和爵位都會把曹丕推上帝位的,曹操生前以匡扶漢室為口號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因此不管怎麼樣曹丕都會登上帝位的,曹丕也是有帝王之心之人,因此漢獻帝是非常清楚的!以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禪讓!從後來漢獻帝被封為山陽公!得以善終!
-
9 # 掌心記王莽應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搞禪讓的人,開歷史之先河。
歷史上透過和平方式改朝換代,玩砸了,就是篡位的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玩得好,玩成功了就是禪讓,君臨天下,九五至尊。前者之如王莽,後者之如曹丕。
王莽這人喜歡復古,總以周公為自居,崇拜的禮崩樂壞之前西周那一套推行改革,特別在以新代漢問題上,更是將傳說中的堯舜禹“禪讓”制借過來,並活學活用自創了受九錫、勸進,陳讓,獻祥瑞和符命等標準流程,成為後世搞禪讓的基本套路。
第一次是最難的,所以耗人耗時更耗力,王莽從安漢公到宰衡,從假皇帝到真皇帝,其用了八年時間,上位成功,可惜最後因改革太偏離實際,在漢室的復辟下,被打成亂臣賊子,成為後世獨權篡位的反而典型。
曹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篡位玩成禪讓的成功榜樣。王莽死後的197年,劉秀從王莽手中奪回的漢家王朝已經是命懸一線,曹操的兒子曹丕繼魏王,丞相一職,從老爸手中接過這麼大攤子,抬眼一看,滿朝文武,曹家絕對控股,軍隊,地盤都是老曹家拼命打下來的,可是皇帝卻姓劉。
曹操在世時,總以周公自詡,漢臣自稱,不敢把皇帝的拉下馬,年輕氣盛的曹丕則沒有那麼多顧慮,這最後一哆嗦,還猶豫什麼。
當然說好說,做起來還是要大費周章,王莽搞禪讓,最後落得個亂臣賊子的下場近在眼前,總不能直接帶兵把獻帝給殺了吧,那不成了明搶,畢竟還是要講個名正言順嘛。
第一個跳出來表忠心的是兵部尚書陳矯拔劍割袍,作勢威脅百官說:"王薨於外,愛子私立,彼此生變,則社稷危矣。"直接無視獻帝的存在,曹丕不僅沒有制止,即王位後,反而大加封賞陳矯。
明白了主公的心思,善於察顏觀色的大臣知道該怎麼做了。於是怎麼拱曹丕上位,取代獻帝當皇帝就直接納入議事日程,提速推進了。
為了證明“天不在漢,姓魏的當皇帝是天命,曹丕作為姓魏的代言人當皇帝是天命”這個重大命題,大臣們依據儒家信奉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搬出“五德終始說”來認證曹魏才是天命正統,以各種祥瑞和符命引證曹丕當皇帝是上天的旨意。
最後經過勸進,陳讓等標準程式,在獻帝配合演出下,禪讓大戲圓滿落幕,曹丕順天應命登上了皇帝寶座。
曹丕受禪是假,只是篡位玩得有創意,獻帝表示很無奈。
清代史學家趙翼認為易代只有兩種形式:“古來只有徵誅、禪讓二局。”而曹丕則將“禪讓”與“徵誅”完美結合,開創了名為禪讓,實為禪代的政權替代方式,以非常小的社會成本完成改朝換代,實現了非暴力的權力過渡。
正如趙翼雲:“操起兵於漢祚垂絕之後,力征經營,延漢祚者二十餘年,然後代之。”曹操白手起家,武功赫赫,建立了自己龐大基業,地盤都是曹操打下來的,有“徵誅”之功。獻帝只是個傀儡,在曹操治下苟延殘喘25年,曹操才是實際上的天子,只不過曹操是“把皇袍當作襯衣穿在裡面,”這個已是天下皆知的事實,曹傢什麼時候取代劉家,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曹丕憑藉老爸打下有堅實威望和實力,用“禪代”的方式來規避了世人將其視為“篡位”的風險,成功上位被後世視為成功範本。
當然還有一點,後來司馬氏依葫蘆畫瓢以晉代魏,只有視曹魏為正統,其政權才有合法性,後世也是一樣,所以曹丕代漢就被後世所認可了。
如果沒有曹操,漢室早在25年前就滅亡了,這個道理獻帝是明白的,天不在漢,能耐幾何,獻帝只能表示無奈,所以在朝臣的威逼利誘下,聰明的獻帝非常配合在演出,連下了三道詔書,逼迫曹丕受禪,曹丕也非常堅決地拒絕了三回,這是曹丕加的戲碼,之前王莽沒讓小皇帝孺子嬰這樣演過。
曹丕非常堅決地表態:“我的德行比周公、成王這兩位聖人差遠了,像許芝這些話,我怎麼敢聽呢?我是要輔佐漢室治理天下,功成後交還政權,辭職還鄉。”
說是說,聽是聽,勸進還是要繼續,漢獻帝於是第四次下達禪位詔書。
事不過三,在大臣們也苦苦勸進下,曹丕登上了受禪臺,從獻帝手了接過傳國玉璽,上位成功。
後來,曹丕一不小心說了真話:“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
10 # 平安讀歷史
曹丕要漢獻帝位給他,肯定是屬於篡位了。但現實也不可能真心的願意上位給曹丕,只不過是因為形勢比人強,沒有辦法而已。只不過漢獻帝禪位之後,曹丕對他還算可以,這也許有曹丕的妹妹是漢獻帝的妃子的緣故吧。
在很多史書中提到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並且欲廢漢自立久矣。不過曹操終其一生,一直是做漢朝的臣子,並沒有真正的篡位當上皇帝。在曹操死前不久,有很多人勸進曹操登位,但是曹操都推辭掉了,並且說如果天命真在孤,孤願做周文王。這話的意思再明顯也不過了,是讓自己的兒子曹丕上位。
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繼承了曹操的一切,同時也緊鑼密鼓的開始了篡位大業。漢獻帝此時雖然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傀儡,但他畢竟還是名義上的皇帝,並且作為漢朝最後一個皇帝,他實在是不願意讓出皇位,畢竟沒有臉去面對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但是不讓位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漢獻帝現在手中基本上沒有任何的權力,並且忠於他的大臣,都基本上被曹操殺光了。他周圍也沒有可以動用的軍隊,一切都在曹丕的控制之下。所以讓皇位並不是他肯不肯的問題,還是操逼願不願意的問題。
所以最後在事情沒有轉機的情況下,漢獻帝就和曹丕之間演了一出大戲。就是漢獻帝認為曹丕功德蓋世,應當即位當皇帝,自己無德無能,情願讓出皇位,而曹丕三次推辭,漢獻帝三次堅決要求曹丕上位。最終曹丕在情不得已的情況下,不得不登上皇帝位,並且封漢獻帝為山陽公。事實上是歷代權臣篡位都會演的一齣戲,一直到滿清末年民國時期。
至於漢獻帝讓出皇位之後,並沒有遭遇意外被殺,還是過著比較不錯的生活,在自己的封地還可以動用皇帝的儀仗,這也算是漢獻帝同意配合曹丕出演大戲所得的回報吧。
-
11 # 西府趙王爺
曹丕沒有篡位!人家可是名正言順的“禪讓”!
自古以來,臣奪君權即為“篡權”,如趙高、董卓甚至於曹操,司馬懿,他們以臣子身份代行天子權力。
臣奪君位即為“篡位”,即臣子是在皇帝不同意的情況下,非法的奪取了其地位,取而代之,也就是造反了。
而曹丕這個算不算呢?
我認為是不算的!
因為曹丕是受禪登基,也就是漢獻帝主動將這個皇位讓給他,在法理上,他是漢獻帝的合法繼承人,而曹魏則是漢朝的合法繼承者!
冬,十月,乙卯,漢帝告祠高廟,使行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詔冊,禪位於魏。這也是為什麼孫權會向其稱臣,接受其封號,雖然更多的是因為政治考量,想結好曹魏。但這個名義上是得要過得去的。
如果曹丕在當時天下人看來是被認為篡位,那麼孫權是不會給自己找麻煩。比較如果曹丕不合法,自己稱臣以後,那不也跟著不合法了嗎?
其實這一點從劉備蜀漢的表現也看得出來,當時曹丕稱帝后,劉備也跟著稱帝,而其國號還是“漢”,也就表示自己是漢朝正統。
但是漢獻帝怎麼辦呢?畢竟如果曹丕是篡位,漢獻帝還在啊!
於是呢,劉備他們就稱漢獻帝死了,是曹丕殺的。這樣一來,劉備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登上帝位了。
但事實上,漢獻帝沒死,被封了山陽公,得天子禮遇,活得好好的!
黃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為山陽公,行漢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封公之四子為列侯。如此說來,劉備那才叫篡呢!
說完法理上得問題,再說說這禪讓的主動性!
相比於曹家禪司馬、李唐禪朱溫這些強迫性的禪讓,漢獻帝禪曹丕,更多的是一種解脫,更具有主動性。
歷史記載,漢獻帝禪位曹丕,曹丕推脫了數次才得以接受。
王三上書辭讓,乃為壇於繁陽。當然了,這裡面曹丕作秀的成分居多。但對於漢獻帝劉協來說,他估計也是真心想讓了,因為這個皇帝對於他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咱不妨看看其一生經歷!
劉協歲年少聰慧,但命運坎坷,母親早亡不說,還受到何太后的妒忌,被封陳留王,遠離朝堂。原本當個王爺也不錯,好歹衣食無憂,可以悠哉一生。
可誰知道董卓來了,廢了少帝,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當年他才9歲。
此後的劉協就一直生活在董卓的陰影之下,這段經歷就不說了。
董卓死後,王允主政,本以為能過幾天安生日子。可誰知道,李傕、郭汜又來了。劉協像一個貨物一樣被搶來搶去,毫無尊嚴可言。
在後來,不堪受辱的劉協帶著大臣趁著李、郭內鬥之機,逃出了長安城,,像極了一條喪家之犬,一路奔波,提心吊膽,那些地主豪強們沒有一個站出來幫忙。等到了洛陽,連一口熱湯都喝不上。
這時候是曹操,以天子禮儀接待,給他吃,給他穿,給他住,給他安穩!
當然,這些都不是白給,他劉協只是換了個地方做傀儡!
公元200年,在曹操底下做了四五年傀儡的劉協已經快20歲了,他開始不滿足於這樣的生活。畢竟他才是皇帝,他才是天下之主,於是他開始和曹操鬧彆扭。從董承到伏皇后,劉協不止一次密謀誅殺曹操。
可他哪是曹操的對手,最終親信董承被誅、伏皇后和二位皇子被殺,劉協成為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孤家寡人!
這時候的劉協已經認命了,他知道自己只是一個傀儡,自己命是掌握在曹家人手中。
禪位對於他而言,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
12 # 趣談國史
如果走進漢獻帝的內心去分析,他禪位給曹丕,肯定是真心的,而且是期待已久的。
有人可能會說了,這不是胡說八道嗎?有哪個皇帝會願意真心實意地把皇位讓給別人?
別急,聽我慢慢分析。
事實上,漢朝早就亡了,而且還亡了兩次。
第一次,就是曹操把惶惶如喪家之犬的漢獻帝迎回許昌的時候。
那時候,天下已經大亂,各地勢力割據一方,沒人聽漢獻帝的了。漢獻帝手裡沒有一支保衛自己的軍事力量,而且都城也毀掉了。
此時候的漢朝,其實已經亡了。
說句誅心之論,漢獻帝在這一年本該死掉了。往後餘生,其實都是賺的。
第二次,是在衣帶詔事件之後。
說來好笑,漢獻帝雖然已是傀儡,但仍然還有一部分漢臣,希望殺掉曹操,讓漢獻帝重見天日。於是,便有了“衣帶詔”事件。
曹操多詭詐呀,有那麼容易被殺掉嗎?當然不會。
因此,衣帶詔事件洩露,曹操大開殺戒。
如果說第一次亡國後,漢獻帝身邊還有一小部分忠心耿耿的漢臣。那麼經過這次事件,漢獻帝徹底淪為了孤家寡人和傀儡。
漢朝,亡得透透的了。
此後的漢獻帝,每天都是煎熬。
一來,他已經看不到殺掉曹操、匡扶漢室的任何希望——其實,若是真殺了曹操,漢獻帝死得更快。
二來,他時時刻刻戰戰兢兢,不知曹操何時殺他。
刀懸頭頂,卻不知何時落下。這種巨大的精神壓力,簡直能把人逼瘋。
所以,當曹丕讓他禪位的時候,他的內心肯定是輕鬆的——終於不必再頂著名不副實的稱號,受驚受怕了。
那麼,曹丕算不算篡位呢?
名義上當然不算,畢竟是人家主動讓給自己的嘛。
可是大家知道,中國歷史上的事情,是不能看“名義”的,而要看事實。因為名義和事實,經常是截然相反的。比如,那些絞盡腦汁爭奪皇位的人,真到坐龍椅了,還要別人三番五次地勸進才會同意當皇帝。你說,他是願意當皇帝呢還是願意當皇帝呢?
事實上,早在曹操活著的時候,就已經篡位了。至於曹丕,不過是名正言順了而已。
-
13 # 謝金澎
除了傳說中的堯舜禹,中國歷史上就沒有一個皇帝是真心禪讓的,要麼是被忽悠的,要麼是被逼的。
漢獻帝一直在曹操的淫威之下做著聽話的兒皇帝,曹操也沒有怎麼為難他,只是把他喜歡的女人殺了給他找個曹操認為比較可靠的女人而已。
到了曹丕當政的時候,曹丕已經沒有耐心繼續那套虛假的、沒有實際意義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那套把戲了,因為如今不同往日,魏蜀吳三足鼎立,手上抓這麼一個傀儡天子,也號令不動另外兩國了。與其成天演戲,還不如直接自己做皇帝過把癮來的實際。
但是曹丕畢竟也是曹操傳下來的人,曹操的奸雄基因還是有的,既要奪漢獻帝的位置,還要弄的冠冕堂皇,不能太過簡單粗暴。於是乎命令漢獻帝再陪他演最後一齣戲,那就是自願禪讓。雖然天下人都知道這出禪讓的鬧劇是怎麼回事,但是遮羞布還是要的,不然讓篡位奪權這樣的事情直接裸奔,終究還是有些羞澀、過意不去。
雖然曹丕臉厚,不在乎這些,但是立個貞節牌坊當婊子,總比直接路邊接客要好一些,起碼自我感覺。漢獻帝能怎麼辦呢?原本就是曹氏砧板上的肉,人家愛怎麼切就怎麼切,說透了,配合一下,說不準還能吃香的喝辣的苟活一輩子,不配合,權臣篡位有幾個皇帝能有好下場?恐怕立即橫死,位置還是人家的。
漢獻帝原本也不是什麼有骨氣的節烈之君,倘若他是的話,當年曹操就沒有那麼多戲唱了。為了保命,就只好順從曹丕的意思,認真演了一出禪讓的好戲。
只是可惜的是,儘管他已經百依百順,曹丕卻並沒有因為他的聽話就放過他。畢竟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曹丕在漢獻帝奉命前往封地時,派人鑿沉了船,漢獻帝還是沒能逃脫橫死的命運。
回覆列表
曹丕沒有篡位。
因為曹魏的地盤,是曹操一刀一槍自己打出來,與漢獻帝沒啥關係。
既然如此,曹丕不過是將父親曹操的地盤正名而已。真正篡位的是司馬懿祖孫三代,因為司馬懿以欺騙手段獲取權力,西晉國土是竊自曹魏,與司馬家族毫無關係。
對漢獻帝來說,不論他自己願意,還是不願意禪讓,都無關曹魏天下——自魏公國魏王國建立後東漢政權已實質虛化,禪讓僅僅是將這個事實在名義上確定下來。
對當時的國民來說,世家普遍支援曹丕,庶民、部曲、奴隸則根本不在意,甚至可能不清楚東漢皇帝的存在,東漢也就沒有任何繼續生存下去的民意基礎。
這就是後人雖同樣承認曹魏西晉,卻對於司馬氏生於無恥,死於悽慘——被劉裕幾乎斬盡殺絕也基本不同情的由來。